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不过大宋社会并不会因为“政和新政”变得更加稳定和谐,反而会因为新政的加快推进,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因为撕裂大宋的利益集团仍然存在,而且会在新政实施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
同时,能够从新政之中得利的依旧只有东南沿海的十多个州,剩下的三百数十州,仍然摆脱不了经济殖民地的命运。
而最为根本的土地问题,虽然也被列入了新政计划,但是却找不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纪忆主导的政和、重和、宣和新政,在后世的历史学家们看来,只是一场没有触及根本的表面粉饰式的改良运动。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为下一个乱世的到来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与此同时,北方的大周共和国同样在为乱世的到了进行着最关键的准备工作——养育新一代的军事公民!
第十三卷 敌在避暑宫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阿骨打之死(一)
在大宋宣和四年孟春的上京道,已经是一片万物苏醒的浮动景象。漫长的寒冬到了这个时候,终于完全过去,黑油油的土地上面,隶属于各个猛安谋克的渤海奴、高丽奴已经开始耕耘播种。封了一冬的老林子也终于有了人气,背着弓箭的女真汉子在里面猎取珍贵的毛皮,寻找各种值钱的药材。从南方的通州(四平)过来的客商,也络绎不绝,行进在还没有完全干透的道路上。
自从大周共和国和大金国相继成立以来,大金国上京道和大周国的联系就一直在不断加强。发生在科尔沁草原上的长期拉锯战争,似乎和上京道这边没有太大的关系。统治通州一带的狭长地区,将共和国的直辖区和金国领土分隔开的郭药师是个左右逢源的人物。
在他的“高超手腕”下,大周的辽东地区和大金的上京道之间,没有战争,没有冲突,只有贸易。毛皮、药材、东珠、鹞鹰,还有各种出自深山老林的珍奇,被南方过来的汉商收购转卖。
同时,这些汉商还会运来铁器、粮食、布匹、瓷器,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
根据大周共和国的通州市舶司(海关)统计,每年从这里进口出口的物资总价值,高达200余万两(银币单位)!占到了周金贸易总额的80%。通过转卖从金国上京道购入的珍稀物品,大周国的商人们每年可以从宋国赚回至少400万两!有这样巨额的利率,上京道可以置身于科尔沁草原的战火之外,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不过走在黄龙府的街头,商人们还是可以感到战争的气息变得越来越浓郁了。来来往往的除了渤海奴、高丽奴和汉人之外,还有穿着用天津布缝制的战袍的女真武士。
只见秃头辫发,携带刀弓,牵着高大的女真马,带着副兵阿里喜,大摇大摆的行走,时不时还会撞翻几个渤海人、汉人商贩的摊子。然后发出一阵阵豪爽的笑声,仿佛在昭示他们才是这片肥沃土地的主人。
看见这些横冲直撞的女真人,商人们都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因为他们知道女真人大都属于猛安谋克,平时居住在猛安谋克的领地中,耕种狩猎,进行军事训练。除非是在黄龙府中置了豪宅的女真贵人,其他人一般是不会进入黄龙府这个商业都市的。
黄龙府虽然由女真官员统治,但是常住居民都是渤海人、高丽人,还有一些仿佛候鸟一样的汉人。
只有当科尔沁战场上形势严峻的时候,才会有大批得到点集命令的女真人入城,然后编成军队,向科尔沁前线进发。
可是这个春季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入城的女真人多得有些过分了!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
难道科尔沁草原上的拉锯战终于到了要决出胜负的时候了?
当然,女真人是不可能胜利的。因为他们在过去的几年中都处于守势。东辽修建的棱堡高大坚固,布署了精良的大炮。根本不是女真人能够攻破的……战争的主动权,一直都掌握在东辽手中!
所以女真人云集黄龙府的原因,多半是科尔沁战场告急了!
如果科尔沁草原被东辽占领,那么接下去战火就应该会烧到黄龙府了吧?
大家……还能快乐的赚钱吗?
……
在黄龙府境内,靠近金国东京道的荒原上,一处小小的夯土四角棱堡周遭,一派戒备森严。一队一队的女真甲士在城墙上巡逻,城外不时还有马队来来往往。附近的道路上都设立了哨卡,禁止任何商队靠近。
在棱堡的西面,一片开阔的草甸子上,扎满了大大小小的营帐,营帐周围还修了木栅栏、挖了壕沟。赫然就是一处驻扎重兵的营地。
此时在棱堡的一角上,两个四十多岁,生得高大强壮,面孔上堆满了阴沉表情的女真汉子,正抱着胳膊,看着附近营地中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的女真兵士。
这些女真兵士的体格、武艺都没问题,但是凑在一起就有点松松垮垮。
“留守,还是不行啊!”其中一个汉子,正是如今大金国的第一猛将银术可,他看着正在训练的士兵,只是摇头,“还是有点缺练……上京道的儿郎这几年太舒服了吧?”
“什么话?”被称为留守的,当然是大金国的上京留守完颜宗翰了,他瞪了银术可一眼,“科尔沁草原上哪次大战我们上京道的八个猛安没有出兵?至于和南面的汉人开战……他们在通州也修了十座棱堡和上百座壁坞,难不成要去攻伐?咱们上京道的儿郎又不是铁打的!”
看到完颜宗翰有点恼火,银术可连忙行了一礼:“请留守见谅,下官是粗人,不会说话,如有冒犯,还望海涵……”
宗翰一挥手,皱眉道:“银术可,来这套作甚?什么冒犯,什么海涵?咱女真的好汉子就不能直来直去的讲话了?”
“下官,某知道了。”银术可连忙改了口。
历史上曾有“辽以释废,金以儒亡”的说法。可见金国的女真国族曾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在这个时空,因为儒家的改革复兴运动,分化出了西传天理教、东传天理教、理学、实证派、理性派等五大派别的儒家文化变得更加强势,影响力和传播的能力也就更强大了。
顺便一提,一种思想或者宗教,一旦出现大的改良或者改革,多半会发生分裂,演化出多个派别。
现在的儒学就是这样,因为大改革而发生了分裂,因为分裂而产生了思想上的不断碰撞,因为思想的碰撞而产生了新的活力。
拥有了新的活力的儒学,当然对处于经济文化全面落后状态中的女真人产生了更加巨大的影响力。
不过这种影响并不是来自单一的儒家门派,而是来自四个儒家门派。
而且这四大门派在金国还有各自的地盘,其中在金国的上京道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则是东传的博士团系天理教。在金国控制的草原上,西传的教化团系天理教的天下。而在西京道的大同府、顺义府一带,从宋朝传入的理学又占据优势。
在宣和二年(金国是宋朝的藩属,所以用宋朝年号)时,金国还在他们新落成的西京顺义府(位于阴山脚下,大约是后世包头的位置)举行了一场科举考试。
有着女真第一才子之称的完颜宗弼拔得头筹,成为大金国的第一位状元郎!
在西京道的金国才子们忙着考进士的时候,上京道这边受博士团影响到金人则忙着和周国做买卖,各个猛安谋克的头头都发了财。黄龙府也发展成了一座周式的商业都市,享乐主义也开始在上京道的上层蔓延。
黄龙府城内随处可见豪华富丽的周式住宅,街道上不时还能瞧见天津造的四轮马车,全都装饰的富丽堂皇,其中最昂贵的马车还鎏了金边,镶上了琉璃窗。车厢里面还有暖炉,大冬天坐在里头也不冷,还能透过琉璃窗观看外面模模糊糊的风景,那叫一个享受……
不过完颜宗翰是个老派的女真人,对于这种奢侈之风是很看不惯的,同时也不喜欢西京道的儒雅风度。
“临潢府那边怎样了?要打大仗了吧?”宗翰话锋一转,又问起了军务上的事情。
银术可是奉命来上京道点集和训练军队的,而且这次点集的规模极大,会宁府和黄龙府一带的八个猛安总共要出兵两万人!
而且还要提供数量极其庞大的粮草、牛羊、马匹、车辆,以供军需——上京道的人口虽然不多,但是黄龙府周围却拥有大片得到开垦的黑土地,异常肥沃,是大金国的粮仓!
每次金国朝廷要在科尔沁战场上组织大规模战役,都必须提前从黄龙府调集粮草。
而从调集粮草的数量,宗翰就能知道这一次科尔沁草原战役的规模了。
银术可点了点头,“咱们的新军已经练成了,不仅有铁浮屠军,还有铁甲硬军,还有真正管用的炮兵。三十四个炮兵谋克……全都装备了从宋国买来的250斤青铜大炮,一共有600多门!这下可厉害了,再不怕临潢冬之战那样的硬仗了!”
现在金国的西京道有了34个猛安,总共可以动员出十万以上的大军。
而金国的新军,就是西京道的34个猛安为基础进行组建的。实行的还是猛安谋克军制,不过战术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单纯依靠骑兵,变成了骑兵、下马步兵、炮兵协同,再辅以堡垒硬寨的打法。
完颜宗翰吐了口气,眉头深皱:“学了周国的打法就能赢过东辽和周国了?和人家拼大炮,人家多少炮?咱们多少炮?人家最新式的‘北洋’级软帆战列舰上就备了54门大炮!几条‘北洋’级上的炮就比咱全国都多了。”
“那又怎地?战舰还能上岸不成?草原上到底辽阔,又有千里松林和夜来大山(指大兴安岭),都是咱女真的儿郎可以发挥的地方!”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阿骨打之死(二)
“咳咳……”
大金国的都勃极烈又一次剧烈的咳嗽了起来。听到他的咳嗽声,守候在殿外的高丽内侍就知道他们的主人已经睡醒了。立马端着洗漱用品,鱼贯而入,准备伺候阿骨打起床。
今年只有54岁的阿骨打看上去非常苍老,面色蜡黄,须发皆白。如果仔细观察,还能发现他的手臂和头颅一直在轻微抖动着。
他的气管也许还有肺部也不大好,每年冬天都会发病,剧烈的咳嗽,有时候还会咳血!
除了身体不自主的抖动和气管、肺部的疾病,美色也成了侵蚀阿骨打原本强壮的身体的毒药。
上了年纪的阿骨打可以说是好色如命,几乎到了不惜命的程度。由凉国商人贩卖到顺义府宫廷中的天竺和西域的美女,成了阿骨打的最爱。而和美女一起送来的各种壮阳药物,又加速透支着阿骨打所剩不多的精气。
昨晚上侍寝的就是一个岁才及笄的天竺国美少女,这会儿正裹着被子,头发散乱的躺在一边儿,脸上还有点泪痕。
这个女孩据说是某个天竺小国的公主,国家被夏凉联军攻破,于是就成了个战利品,被万里迢迢卖到了顺义府,成了阿骨打的玩物。昨天完上吃了药的阿骨打就在这个女孩身上大展雄风,完事儿之后女孩子一边抽抽搭搭的一边还要给他捏肩敲背,敲着敲着阿骨打就睡着了。
虽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可阿骨打这段时间的心情还算不错。因为这两年的军事改革还算顺手。在重和年间(宋朝的年号,一共只有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