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老东西捐上来的可比这上面的少多了。
顾秉谦慌忙出列,跪地道:“启奏皇上,老臣家产已尽数捐出,望请皇上明察。”
顾秉谦一跪地,后面的党羽也开始发力。
有御史上前,厉色道:“皇上,东林党为祸天下,此番为了攻讦首辅,给叶向高等人腾位置,如此卑鄙无耻,着实可恨!”
广东道御史上前,大声弹劾道:“皇上,叶向高平庸无能,毫无建树。魏忠贤擅权,自畏而走。韩爌不堪大任,历首辅不过短短数月而走,如今新皇登基,百废待兴,又去而复返,实乃权欲熏心,不可用,不足倚!”
“皇上,赵南星培植私人,蝇营狗苟,掩面离京,而今可返吗?”
“左光斗等人贪污纳贿,汪文言如今还在狱中,莫非一切都不作数了?”
“杨涟虽为帝师,履左都御史不过数月,亦可入阁?这天下如何看皇上?”
顾秉谦发力,弹劾之声大起。
东林党自然也不是吃素的。
刑部侍郎站出来,朗声道:“顾秉谦罪证齐全,理当发有司审问,岂可有证而不问?”
都察院御史出列,同样的大声道:“众所周知,顾秉谦与魏广徽狼狈为奸,而今魏广徽认罪伏法,焉有不审顾秉谦之理?”
“臣议交三法司会审,明示天下!”
“混账之言!”顾秉谦的党羽自然极力反驳,有御史上前道:“顾阁老乃当朝首辅,岂可随意审问?更何况,就凭一本所谓的名单就要下狱,王法何在?皇上何在?”
十三道御史的广东道御史站出来,呛声道:“今日廷议推举阁臣,东林党却一心攻击顾阁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请皇上明鉴!”
“还请皇上明鉴,东林党结党营私,已将所有内阁辅臣之位视为囊中之物,请皇上严查!”
朱栩坐在上面,表情的淡淡的看着双方吵来吵去。
自古以来,朝臣结党都是大忌,偏偏在这明末几十年,结党之风盛行,若是没有党羽,根本难以成势,谁也阻止不了。
朱由检看着东林党越来越盛的气势,加上顾秉谦跪在那,顾党越来越弱,俨然就力不可支。
他心知昨天倪文焕与王绍徽两人的话属实,不由得脸色有些冷。他以前也认为这些大人们是志同道合而一起为朝廷效力,现在看来,却是结党营私,蝇营狗苟,居然连内阁辅臣这样的位置都敢私下妄定!
这眼里可还有王法?至皇上于何地?
孙承宗早就习以为常,站在那一动不动。这帮人还将上面的皇帝当做天启帝亦或者是晚年的万历帝,殊不知,这位的心思,远不是他们可以揣度的。
杨涟信心十足,面对微笑。
等他们争吵的差不多了,朱栩端着茶杯轻啜了一口,道:“争来争去都是这五位,剩下的五人为何无人议论?信王!”
黄立极是去年升的礼部尚书,詹事府少詹事,翰林出生,以现在的资历来说,对于其他几人都弱了一些,明显就是陪跑。
钱龙锡也是詹事府少詹事,前任礼部右侍郎,去年转任南京礼部尚书,明显资历也不够,陪跑。
其他三人就更差一些,连陪跑都算不上。
朱由检上前一步,道:“皇上,内阁辅臣事关重大,臣议枚卜。”
朱栩眉头一挑,这个枚卜,简单来说就是抽签了。这也算是惯例,每当朝臣们争议不下,就用这种办法。皇帝从十个中抽四个或者五个,然后剩下依次替补。
杨涟慌忙站出来,大声道:“臣反对!”
杨涟话音未落,倪文焕就站出来,道:“不知杨大人反对什么?”
杨涟神色沉肃,抬手向朱栩道:“皇上,内阁辅臣事关社稷,万不能大意,臣伏请皇上以众臣之议,圣断裁决!”
杨涟刚说完,王绍徽就出列,道:“下官还是不知杨大人反对什么,朝堂之上不曾禁言,皇上也听得朝臣之议,有何可反对的?”
第214章 议裁撤锦衣卫
随着信王一党的参与,朝堂的争论更加激烈起来。
从攻击顾秉谦,转向了如何甄选辅臣。
朱栩坐在上面,表情平静,一直静心的听着,丝毫不着急。
没多久,整个朝堂几乎都被卷入进去,甚至是孙承宗,傅昌宗等人也没有能逃过,加入进去分辩了几句。
朱栩眉头皱了皱,这有点失控啊。
乓!
朱栩猛的一拍惊堂木,大殿里的所有人都是一惊,纷纷抬头看向朱栩,然后迅速归位。
朱栩目光冷淡的扫过一圈,沉声道:“都是朝堂众臣,毫无气度,还不如菜市场!今后凡是弹劾五品以上的大臣,先将奏本证据递给刑部查实再奏!顾秉谦身为首辅,岂能随意构陷攻击!”
满堂大臣都是神色微变,皇帝这话明显是要保顾秉谦了。
可是顾秉谦不下台,叶向高,韩爌该如何安置?
傅昌宗最是明白朱栩心意的,朱栩话音落下,稍一琢磨就出列道:“臣知罪!”
傅昌宗这么一“认罪”,陆续有大臣也站出来躬身领罪。
接着包括顾秉谦,孙承宗,杨涟,甚至是一直不说话的叶向高,韩爌也只得“知罪”。
等一干人请完罪,朱栩又看向朱由检道:“信王,你认为此事该如何?”
朱由检上前一步,稍稍思忖便道:“皇上,臣认为当缓议,不若暂且搁置,先议下面的事情。”
“臣反……”
朱栩一摆手,打断要开口的杨涟,道:“议下一条。”
叶向高与韩爌对视一眼,眉头皱起,这与他预估的不太一样。
杨涟以及众多东林党人虽然不甘心,但根据以往经验,没有十天半月根本不会有结果,便也偃旗息鼓。
唯独信王稍稍松了口气,他如今在内阁内的地位不断攀升,尤其是顾秉谦被朱栩要求闭门思过,内阁近乎就是他一个人。虽然傅昌宗与周应秋进宫辅佐,但绝大部分还是他在拿主意。
要是叶向高,韩爌这两人进入内阁,以两人的资历威望,只怕他根本压不住。
孙承宗却早就预想到了这样的结果,无动于衷的站在那。
“皇上,臣有本奏!”山东道御史走出来,拿着板沉声道:“朝廷税银自弘治之后日渐减少,而今十不存一,臣请清查全国税赋!”
他的话音一落,大殿里顿时嗡翁响了起来。
大明的税赋,绝大部分来自田税,也就是百姓头上,其他的基本形同虚设。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当年张居正极力变法,做出了一些成效。
但他一死,他的一切改革都被推翻,原本就在流失的各种税银,更加快速的消失殆尽。
在成化年间,大明税银大约在三千万到五千万两之间,万历初也有一千八百万左右,再经历了朝鲜三大征之后,也还有五百万两左右,但到了天启初,却只有二百五十万两上下。
这些流失的税银,不止是天灾人祸,有皇室宗亲的肆意强取豪夺,官僚体系的膨胀,吏治的腐败,还有就是军政体质的近乎瘫痪!
简儿来说,就是不交税的人越来越多,占有的资源越来越多,交税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贫苦。
满朝的大臣们就是既得利益者,一旦有了功名就不在是“贱民”,成为“士人”一族,最简单的好处,就是无需纳税,而且不是他一个人。全家,甚至一个宗族的地都可以挂在他的名下,然后,免一切税赋!
对于清查税赋这种事,大明历朝历代,有影响的只有两次,一个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干过,另一个就是张居正。
可是,张居正的下场很凄惨。
大臣们嗡翁议论不止,不是担心会牵扯到他们。而是在议论,如何清查,谁人来做主。
在周应秋一个眼神示意下,一个御史站出来,沉声道:“皇上,臣认为,税银不能只从百姓中来,臣家有田亩五百,愿与百姓同列!”
“臣反对!”
这个御史话音落下,顿时一个给事中脸色突变,上前大声道:“皇上,此举有悖祖法,臣议万不可行!”
陕西道御史也跟着出列,急声道:“皇上,士族乃我大明根基,切不可轻动!”
此议一出,满朝大臣们都无法淡定了,鱼贯而出,不停的向朱栩谏言。
“皇上,士族与皇族同干休,望皇上切勿鲁莽行事!”
“此举必然会酿出大祸,动摇国本,甚至是天下大乱!”
“皇上,臣反对!”
“臣反对!”
“臣反对!”
“臣反对!”
转眼间,近乎满朝文武都出列,前所未有的坚声发对。
朱栩眼神微冷,从他们的神色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确确实实的从心底反对。他们还是当朝大臣,若是放到地方,甚至是消息传出,只怕真会是一场波及整个大明的轩然大波!
这不过是一个试探。
朱栩深吸一口气,压住心底的怒火,笑着摆了摆手道:“此举皆是自愿而行,朝廷不会强迫。今天议的是查税,不要偏题。”
众臣听着朱栩的话,心里还是不放心,都沉着脸退下。
顾秉谦看着朱栩的神色,心里却隐约觉得未必是这样。但他更深知,如果真要强行摊派,只怕今后皇帝的旨意拟好后未必能出的了宫!
更别说,天高地远的那些土皇帝。
孙承宗见朱栩这么快就收回话头,情知朱栩是理智的,便稍稍安心。
倒是信王并没有这怎么在意,出列道:“臣认为,当清查所有赋税,由户部与刑部两部并查。”
“准!”
朱栩虽然是冲着茶税去的,但是各种暴利的包括药材之类的都清查一番,却也再好不过。
这些大臣们自然不明白朱栩的意图,也不清楚锦衣卫已经开始悄悄的在摸底。
朱栩扫了眼下面,淡淡的开口道:“下一个。”
给事中陈良训应声站出来,向着朱栩道:“皇上,臣请裁撤锦衣卫!”
朱栩眼睛一眯,瞥了眼朱由检,翻看眼前的奏本,这是今天的廷议条陈,他还没看。
果然,第三条就是议裁撤锦衣卫。
朱栩神色平静,漠然道:“是什么理由?”
陈良训傲立如松,语气慷慨的道:“皇上,锦衣卫自设立以来多行不法,尤其是魏忠贤擅权,对朝臣多有迫害。臣观古今未来,明君不为,是以臣请裁撤!”
第215章 停锦衣卫俸银
“臣也赞同。”巡盐御史出列,道:“皇上,镇抚司狱实乃鬼刹修罗之所,阴暗晦涩之地,臣请裁撤!”
刑部侍郎跟着站出来,上奏道:“皇上,锦衣卫历来靡费甚重,尤以魏忠贤擅权,动辄数十万,臣附议裁撤!”
一连七八个都附议,最后王绍徽与倪文焕也都站了出来。
“皇上,而今国库空虚,臣请裁撤诸多无用衙门,以缓解用度,节省税银以他用。”
甚至是杨涟都站了出来。
朱栩神色不动,心里却暗想,语气都还算委婉,只怕朱由检的这个心思很早就有了。
而杨涟等人也深恨锦衣卫,一拍即合。裁撤了锦衣卫,东厂也形同虚设,一口气就废掉了大明的两大情报机构。
顾秉谦一直注视着朱栩,很快他就想到了骆养性,心里一动,上前奏道:“皇上,臣反对,锦衣卫已经历存两百年,屡有功绩,不应稍有恶劣就裁撤。”
“臣附议。”顾秉谦的党羽立马站出来,大声道:“皇上,锦衣卫乃是太祖太宗钦定,祖法不可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