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汪文言如同饿死鬼一般,吃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深深的吐口气,看着范景文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不在意的一笑,道:“当初我差点弄死那阉贼,他记恨不忘,没什么大不了,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若是我得势,一样不会放过他。”
  范景文听着他的嘴里还是一嘴的江湖气,轻轻点头,道:“我回去之后想办法,将你救出来。”
  汪文言交友遍天下,范景文也是受过他的恩惠。
  汪文言手里抓着一只鸡,狠狠的咬了一口,然后灌了口酒,嘟囔着道:“不必,魏阉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别看他现在又春风得意,我敢断定,他迟早还是要身首异处!”
  在汪文言想来,不管你是多么的权势熏天,恶人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范景文想到的却是,东林党这么久都没有把他救出去,汪文言这是灰心了。
  他也没把握,沉吟着道:“你应该知道,皇上有意裁撤都察院,并入督政院,现在整个东林都战战兢兢,在想方设法的阻止……”
  汪文言嗤笑一声,道:“你们现在还看不明白?当今这位皇上不同于先帝,更不同于神宗,他无比厌恶党争,自然就更厌恶我东林,只要‘东林’二字在一日,他就不会允许东林人再站在朝堂上。裁撤都察院应该是他计划里的最后一步,别说杨大洪了,加上信王也阻止不了皇上……”
  范景文却摇头,道:“你现在不明白京城的局势,正人都围聚在东林,东林都支持信王,现在可比几年前的声势更大!”
  汪文言一怔,这点他倒是没有想到,细细想来也是,皇帝拼命的打击以东林为代表的正人,这不是迫使他们更加团结吗?当初的东林还是山头林立,内讧不止,现在若是能团结,绝对是一股无可想象的力量!
  他放下手里的酒杯,目光闪动,似自语的道:“如果是这样,倒也不是事不可为……”
  范景文就是奉叶向高的命令来讨主意的,双眼一亮,道:“汪兄,可有什么好办法?”
  汪文言看了他一眼,满脸是伤,看不出以往的“侠气”,嘴里还是义字打头,斟酌着道:“首先不能硬来,咱们这位新皇帝可不是吃硬的人,过去那些手段都不行。第一步,想办法让六部的政务都停滞下来,什么也不要说,要做的悄无声息。第二步,找一些声望卓著的大儒写文章,详细阐述裁撤都察院的害处,尤其是涉及祖制方面,言辞要恳切,不要攻击任何人,尤其是皇上。第三步,请一些老大人进宫见见太妃,什么也不说,就是去探望,闲扯一些家常……”
  范景文听着汪文言的话,心里大是佩服,汪文言这些话,归结起来就是九个字“示力量,讲道理,论人情”,世上有什么难事是这九个字解决不了的吗?
  这一趟真是来对了!
  范景文与汪文言凑近,低声将细节商议好,这才离开大牢。
  京城外驿站边上,柳枝飘飘。
  缪昌期看着眼前李应升,神色忧虑,目露不舍。
  李应升是福建道御史,朝廷一裁撤科道,他不愿进督政院,也不想留在风波不平的京师,因此辞了官,今天回乡。
  缪昌期也是东林元老级人物,交友广阔,对东林人每次黯然离京,他都前来相送,无一落下。
  李应升默然一阵,叹息道:“缪兄,现在的皇上刚愎自用,不听忠言,以至于奸佞横行,乱政迭起,实乃古所未见。而今正人难申,无立锥之地,唯有明哲保身,以待日后了。”
  缪昌期也轻叹一声,道:“李兄且去,现今正人聚于京城,任阉党再嚣张也不复以往,皇上年幼,终有长大时候,众正盈朝之日不远。”
  李应升也是经历过万历到天启年间的党争的,有预感,今后党争会比以往更激烈,这也是他辞官的原因,心里千言万语说不出口,抬手道:“今日一别,他日不可期,缪兄,保重!”
  缪昌期只能再叹息一声,拱手目送李应升远去。
  李应升马车缓缓离开,缪昌期身后慢慢走近一个小吏模样年轻人,道:“大人,现在正是大事所在,为何不挽留李大人?”
  缪昌期摇头,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叹道:“这一次,不成功本官也只能辞官归乡了。”
  年轻人神色一凛,他从缪昌期的话听出,东林党这次是要孤注一掷了。
  转眼半天就过去,京城看不出什么,大街上行人如潮,往来如织,丝毫感觉不到官场上的风起云涌。
  户部,傅昌宗处理了一天的政务,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府。
  刚一要走,他心里一动,对着外面的门房道:“浙江左参政的奏本到了吗?”
  朱栩接下来就是要整肃浙江,江西官场,是以傅昌宗也很关注。
  那门房转身进来,道:“大人,黄郎中不久前请了病假,那道奏本应该在他班房内,班房上了锁,得过几天。”
  傅昌宗眉头一皱,看着那门房道:“过几天?他请了几天的假?”
  门房躬身在那,道:“回大人,三天。”
  官吏请假是常有,傅昌宗倒也不意外,也不能去撬锁,只能等着了,一边迈过门槛一边道:“后面的奏本都送去李郎中那,让他明天集中送到我这。”
  门房连忙转身跟着傅昌宗走了一步,道:“大人,李郎中也请了三天假。”
  傅昌宗也没有多想,张嘴就道:“那送去韩郎中那。”
  那门房这次憋不住,看了眼四周,走近低声道:“大人,现在整个户部,已经有二十多人请假了,韩郎中也请了。”
  傅昌宗脚步一顿,终于发现不对劲了,沉着脸道:“怎么回事?”
  那门房又看了眼四周,藏在柱子后面,对傅昌宗紧张的道:“大人,不止是我们户部,六部大大小小官员,告假的超过一百多位,这还在增加。”
  傅昌宗脸色沉了下来,终于意识到事情严重了。
  这不是偶有告假,是有人在幕后策划,能有这样能力的,满大明除了朱栩,唯有东林党能够做到,魏忠贤看似权势熏天,却也做不到。
  他看着这个门房,沉着脸道:“多久的事了?”
  那门房神情有些紧张,他还没有品级,没有被要求告假的资格,谨慎躬着身道:“就是今天的事,刚刚没多久,不到半个时辰,告假的人都在侍郎大人那边排了长队。”
  傅昌宗眉头拧紧,神色变幻,肃然凝重。
  东林党这么大规模的“告假”,可比百官罢朝还要可怕,几百个人告假,足以将六部的政务都瘫痪掉。
  最重要的是,这户部是经过他整肃过的,事发都半个时辰过去了,他居然才是“偶然”知道!
  傅昌宗看了眼那门房,没有多说,转身快步出了户部,打着马车就要奔皇宫。
  与此同时,吏部的周应秋,工部的徐大化,礼部的张我续,甚至是兵部的申用懋都急了,出了各自衙门就奔皇宫。
  东林党几乎无处不在,关系网复杂,这么大动作,着实吓了他们一跳。
  就在几大尚书急着进宫的时候,一封论事的文章在京城各大书院,文会,读书人之间流传。
  这是邹元标的儿子邹青山写的,他也是个大文豪,笔力遒劲,文著等身,在文坛影响力巨大。
  最重要的是,他的身份也很特殊,他的父亲邹元标是东林元老,与顾宪成,赵南星号称“东林三君子”,在东林党内有着特殊的地位。
  他的文章倒也没有破口大骂,言辞也不激烈,全都是就事论事,言称“都察院不可废,祖制也”。
  文章有理有据,字句平实,很得读书人喜欢,这件事飞速流传,一股磅礴的非议之声在京城滚滚而动。
  仁寿殿内,八十多的周嘉谟,颤巍巍的坐在刘太妃下首,与刘太妃言笑晏晏,说着一些陈年往事,一副行将就木,临死前来告别模样。
  刘太妃非常乐观的一个人,周嘉谟说了一阵也颇为感叹。
  他们都是八十多的人了,谁也不知道明天事,越是这样的家常闲聊越能勾起人的感情。
  东林党这次没有激烈的围堵皇宫,也没有发起漫天的奏本攻势,在平平淡淡中,磅礴如山的压力涌入皇宫。


第395章 先诛信王
  御书房门前,朱栩背着手,望着宫外湛蓝的天空。
  魏忠贤一身蟒服,恭恭敬敬的弯腰低头,再不远处是曹变蛟,曹化淳等人。
  朱栩的目光悠远,神思也飘忽,许久才悠然道:“魏忠贤,你说,辽东那边的雪应该也差不多化了吧?”
  魏忠贤抬头向外面看了看,旋即低头道:“皇上,眼看就要进四月了,是该化了。”
  近来魏忠贤十分的谨慎,也越发的小心,他知道朱栩在谋划大事,他可不敢生乱引起朱栩的不快。
  朱栩深吸一口气,目光深邃的道:“是啊,雪化了,就该打猎了……”
  辽东的二贝勒阿敏在谋算除掉黄太吉,可黄太吉哪是那么好对付的。
  黄太吉在四大贝勒中一直不显山不漏水十几年,深懂的韬光养晦,隐忍锋芒。
  要不是如此,后金的大汗也轮不到他来做,历史上他上位后,哪里还有所谓的四大贝勒轮流理政?阿敏最后的下场就是被幽囚至死。
  这样一个人,以阿敏那种嚣张跋扈,什么都写在脸上的人,也能暗算得了他?
  “只怕是黄太吉要借机除掉阿敏,彻底掌控后金了。”朱栩心里自语。
  没有了阿敏,后金就再没有人能掣肘黄太吉,后金要更难对付了。
  魏忠贤不太明白朱栩话里的意思,抬头看了他一眼,道:“皇上,是要去京郊打猎?”
  朱栩笑着摆了摆手,转身进去,道:“说说你查到消息吧。”
  魏忠贤神色一凛,谨慎小心的跟在朱栩身后,道:“皇上,根据奴婢的查探,在京城的六部九寺中,东林党羽大大小小超过三百人,从七品到二品不等,除却六部尚书侍郎,其他位置几乎都有,这次也大部分都参与了‘罢政’。”
  朱栩倒是不意外,东林党人的主张在这个时候得到士大夫阶层的广泛认同,有着“正人”名声,文坛宿老,朝廷高官遍布,自然是从者云集,党羽遍天下。
  加上赵南星当初“驱邪用正”,不知道提拔了多少东林党人,再彼此勾连,相互帮扶推荐,若不是被魏忠贤,朱栩相继打击过,怕是整个京城上下都要是东林党的人了。
  朱栩坐在龙椅上,手里拿着的是邹青山写的文章,每一句话都在理,从太祖祖制到现今局势,分析的清清楚楚,字句简洁易懂,毫不晦涩,只要是读过几年书的人,想必都能看懂,也必会被感染。
  朱栩对着魏忠贤晃了晃这篇文章,笑道:“现在非议满京城了吧?”
  魏忠贤看了眼,自也知道,躬身在那道:“是,大部分读书人都认为,裁撤都察院实乃乱政,不当施行。”
  朱栩点头,又看向曹化淳,道:“周嘉谟在仁寿殿多久了?”
  曹化淳转过身,道:“差不多小半时辰。”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面无表情,心里也是倍感压力,若是换作天启或者是万历,应该是早就妥协了吧?
  没多久,六部尚书也到了,甚至是孙承宗,毕自严也跟着到来。
  每个人都神色凝重,一片肃然。
  六部瘫痪不是小事,更何况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大动静,东林党分明是倾尽所有,“决战”了。
  众人相互看了一会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