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人都神色凝重,一片肃然。
  六部瘫痪不是小事,更何况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大动静,东林党分明是倾尽所有,“决战”了。
  众人相互看了一会儿,还是孙承宗抬手,沉声道:“皇上,现在新政正是推行的关键时刻,京城决不能乱!”
  朱栩看着他,轻轻点头。京城不能乱,否则地方会更乱。
  毕自严没有说话,心里暗感皇帝还是着急了,若是慢慢来,不动声色的推动,肯定不会惹出这么大的风暴。
  除却孙承宗,六部实则以傅昌宗为首,他向朱栩道:“皇上,当务之急,还是要恢复六部政务,哪怕耽搁一个时辰,政务也会耽误不少,后果严重。”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神色淡漠,眼神也平静的如常,看向周应秋道:“周尚书,你有什么办法?”
  周应秋一路上也在思索着办法,可一下子一百多人“告假”,而且人数还在增加,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填补能解决的。政务也耽误不得,想要解决,还是要让那些东林党人尽快回来。
  不过,显然这是不可能,他抬手向朱栩,神色厉然道:“回皇上,吏部着手填补,支撑三人应该没有问题。不过,信王乃政务总理大臣,统领六部九寺,现今六部九卿官员‘罢政’,这个责任在文昭阁,臣请先诛信王!”
  周应秋的话一出,满堂皆惊,皆静。
  别说信王没有大错,即便有大错,你一个臣子凭什么撺掇皇帝去杀亲哥哥,这是要留千古污名的!
  不过在场的都是大明精英,环海沉浮多年,很快就醒悟过来。
  东林党人现在最大的寄托就是朱由检,全都在指望他,若是朱由检被杀,那东林党势力再大也完了,没有希望了!
  而唯一能劝服东林党的,也只有朱由检!
  朱由检不能死,那就只有东林党乖乖“投降”!
  不论是孙承宗,毕自严,还是申用懋等人,都诧异的看了眼周应秋,这位吏部尚书一直都平平静静,没有表现出什么,关键时刻有奇计!
  朱栩也明白过来,赞许的对着周应秋点头一笑,道:“嗯,周尚书这一策很好,不过不着急,让他们再跳一会儿,朕要再看看。”
  毕自严看了眼朱栩,眉头深深一皱。他明白了,皇帝裁撤都察院是真,却也是个幌子,他是要逼出所有东林党,一次性的清理干净,不留任何后患!
  他悄悄瞥了眼边上的孙承宗,他觉得朱栩太着急,应该放慢一点,这样会有大乱子。
  孙承宗到底是朱栩的老人了,他感觉到毕自严的目光,给了他一个安心的眼神。
  毕自严一怔,又看了眼朱栩,沉吟着没有说话。孙承宗是他信赖的人,这位与他很相似,不掺和党争,一心为国事,有能力,有眼光,既然他很沉着,想必其中自有原因。
  至于傅昌宗,周应秋两人就更不会说话,他们深知朱栩的心思。
  倒是很难得人来这么齐,朱栩将这群人领到偏殿,认真的商议国政来。
  京城内外,大风起兮,风波如潮。
  东林党人耐着性子,没有过多的上表弹劾,抗争,只是六部九寺“告假”的人越来越多。
  各种议论是否裁撤都察院的文章也满大街遍布,普通老百姓都在街头巷尾的讨论。
  一些士子也悄然聚集,遥望东华门方向。
  周嘉谟出了宫,一连两天,都有万历朝老臣的家眷进宫,陪着刘老太妃谈心聊天,追忆往昔。
  杨涟府上。
  杨涟,叶向高,韩癀,缪昌期,左光斗,顾大章,魏大中,房可状,周宗建,周朝瑞等足足近百人齐聚,都是东林中坚力量,几乎全数都在那本“东林点将录”上,此刻他们要抗争的不是阉党,而是朝廷,或者说是皇帝朱栩关于裁撤都察院的事。
  周宗建神色愤慨,大声道:“想当初,我等七十多人冒死弹劾魏阉,而今一起反对‘乱政’,不成功便成仁!”
  周朝瑞身形板正,面色坚毅,道:“不错,现今我东林全数‘罢政’,皇上必然会放弃裁撤都察院,还归本正!”
  袁化中抬头看着众人,声音也铿锵如铁,道:“我等为国申难,清本溯源,纵然百死而不悔!”
  在座的都慷慨陈词,大义凛然,一副要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就义模样!
  过了好一阵子,左光斗才插得上嘴,道:“诸位同僚不必担忧,据我从宫里得到的消息,皇上这两日都无心理政,听说还被太妃教训,放弃裁撤都察院已属必然!”
  魏大中道:“六部九寺只剩下那几个尚书侍郎,已耽搁二日,本官料定,最多再一日,皇上必然收回成命!”
  杨涟在那默默听着,心里直觉一阵舒爽,自从朱栩登基以来,他就没有舒心过,这一次,终于可以狠狠出口恶气了!
  叶向高,韩癀等人也面带微笑,没有人谁能够在这种局面下还不妥协。
  偌大的江山,不是靠皇帝,或者几个尚书侍郎去治理的!
  东厂大牢。
  范景文面对着汪文言,给他倒着酒,笑容满面的道:“汪兄的手段真如鬼神,宫里的内监已经传出消息,皇上不会裁撤都察院了。”
  汪文言吃着酒菜,心里也大好,既然都察院不裁,就说明东林党大胜,根据以往的经验,他就要出狱了!
  汪文言还是很谨慎,吞下酒菜,道:“宫里没有明确的旨意前,不要掉以轻心。”
  范景文点头,道:“这个我知道,这次来,我是想问,该如何善后?”
  汪文言也猜到了,早有对策,笑道:“这很简单,旨意一下,就让人销假,另外找几个人请调出京,给皇上出出气。然后让杨大洪等人安静一段时间,哪怕是京察,也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再去激怒皇上。”
  范景文思索一阵子,道:“说的是,想来用不了几日汪兄就要出狱,到时候咱们再细细的商议,京察事关重大,决不能交于他人之手,尤其是阉党!”
  汪文言听到这句话,神色也沉下来,阉党的势力现在已经很大,若是再掌握京察,即便东林安然躲过这次危机,也渡不过阉党京察这一关。
  所以,京察必须掌握在东林党人手里!
  “想办法,我要尽快出去!”汪文言放下手里的一切,肃色道。


第396章 惊人的旨意
  城南,皇家军院、政院两院的人,包括管理,教员,还有两院近五百的学员,站在偌大的场地上,身体笔直,昂扬有力。
  这些教员前期是傅昌宗找的,后面有孙承宗,孙传庭,周应秋等人选拔,充实进来,都是三十出头,精明能干。
  五百学员,横竖齐整,大一点的二十出头,差一点的十五六岁,他们的来历很复杂,有各地官府举荐上来,有的是落地进士、秀才被招募,有的是勋贵后裔,甚至是宗室子孙。
  他们都神情振奋,眼神热切,目光炯炯的看向不远处的高台上。
  在那高台上,朱栩一身的金色常服,背着手,神态平静而威严。
  在他身后,站着孙承宗,毕自严,平王,靖王,傅昌宗,周应秋等等,包括了六部尚书侍郎,东西两京大营的总兵张之极,金国奇,还有秦良玉,赵率教等等一批文臣武将,足足百余人!
  可以说,大明最高层的一批人,几乎都在了这里。
  傅昌宗站在东南角,以主持人的姿态,大声的道:“皇上旨意,命武英殿大学士孙承宗任皇家军院院长,负责一切事宜!东阁大学士毕自严任皇家政院院长,负责一切事宜!而你们,只要完成学业,通过考核,至少是一县县丞,百人队队长!”
  数百学生猛的高举双臂,沉声大喊:“皇上万岁!大明万岁!”
  声音轰鸣,如惊雷炸响。
  大明的官场晋升途径向来狭窄,除了科举,荫封,几乎没有其他出路,至于武将,那就更困难了,往往拼了半条命才能挣得一官半职,想要往上爬,没有钱,没有背景,根本不可能。
  而现在,只要在这读读书,操练操练,一旦通过毕业考核就有官身,实在是皇恩浩荡,天赐机缘!
  他们喊出的声音,也越发的发自内心,透着真诚。
  朱栩站在那,神色平静,站立了小半个时辰,依旧直立如松。
  满场的教员,学员,他们的目光始终都集中在朱栩身上,课本上那些关于年轻皇帝的英明神武,宏伟大政,他们早就铭记在心,可脱口而出,打心底的崇敬如神明。
  他们激情澎湃,满心都是迫切的报君报国热情,恨不得立刻毕业,为皇帝的千秋大业奉献一切!
  按着程序接下来是新任的两个院长讲话,孙承宗,毕自严各自陈词。他们的话都着眼于两院安排以及对他们的期许,这也让学员,教员们颇为激动。
  这两位可是现在大明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仅存的两个大学士不说,还是正儿八经的帝师,连六部尚书都比不上!
  这表明了皇帝对他们的重视,将来飞黄腾达,加官晋爵,荫蔽子孙都指日可待!
  最后才是朱栩,他走上前,看着满满的人头人脸,大部分都不熟悉,可心里却颇为期待。
  他背着手,神色威严有霸气,沉声道:“诸位,你们在朕的眼里,是将来我大明的尚书,侍郎!是我大明的总兵,将军!你们的未来,无可限量!朕对你们,抱有不尽的期待!”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呼声雷动,振臂如林。
  朱栩等了一会儿,继续道:“朕对你们没有其他要求,只要求你们:忠君爱国,清廉奉公,不结党,不营私!你们,能做到吗?”
  “能!”
  “能!”
  “能!”
  一声喊叫,竭嘶底里,响彻云霄。
  朱栩微微点头,嘴角含笑,他是真对这群学了近三年的学员充满期待。
  他的政改也进入了关键时刻,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以打破大明早就固化的朝政体系以及风气。
  这场揭幕式在京城来说颇为轰动,包括皇帝在内的大明高层,这么大阵势,谁看不出朝廷对这两院的重视,以及这些学员将来的前途!
  这是对大明现有的选官系统的巨大挑衅,自然引起强烈的反对,其中最大的就是东林党。他们几乎都是读书人,是大明最精英的一批人,岂容外人这么容易的抢前途。
  不过,不等他们联合,发出反对声,司礼监的一道还未发出的奏本,悄然从司礼监流出,引发了一场剧震。
  “奉天承运……百官罢政,以致朝政荒废,六部束手,实乃无君无父,大逆不道……自古君子朋而不党,党锢祸国,不胜枚举。信王朱由检,摄政总理大臣,无德无能,任凭朝局败坏,毫无作为,若东林党羽‘罢政’超三日,先诛信王,废文昭阁,以正视听!”
  文昭阁内,钱龙锡拿着一道手抄的本子,眼神有着慌乱,双手颤巍巍的念着。
  这是钱龙锡透过在司礼监的关系,拿到的还未盖印的圣旨的手抄本。
  这道圣旨,每一个字都让他们发寒!
  朱由检,周延儒,蒋德璟等人都在,甚至是包括朱由检身后的王承恩都脸色发紧,眼神忐忑。
  这道旨意要是一出,或许对大明朝局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可这里的所有人全都将是覆灭之灾!
  朱由检绷着脸,神色阴沉,坐在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蒋德璟几人脸色也不好看,好在这道旨意还没有发出,还有时间转圜,否则他们现在都已经在大牢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