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朝廷要对天下田亩,每亩征收一斗税粮。
  顺天府刚刚发出消息,就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当天就有无数的弹劾奏本飞入通政使司,弹劾文昭阁“乱政”,要求罢免,恢复内阁等等。
  同一天,朱由检召集六部尚书侍郎,督政院靖王,商议省改的事情,会议异常的顺利。
  阁议决定:设立辽东省,涵盖山海关以北,辽东都司半岛,张问达为巡抚,杨麟为总督。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广五省进行重新分化,多出宁夏,甘肃两省,新任的巡抚与总督也准备就绪,已经在去往的路上。
  文昭阁与兵部也飞速的决定了后金的“真正的投降”的条件,包括严格的划定边界,大明朝廷派员监督后金军政,详细的贡品,封号,通商等等。
  文昭阁动作迅速,这也让大明京城内外颇为惊讶。
  令人意外的是,省改的反对声并不大,不论是陕西,四川,还是云南省域都非常的大,形势错综复杂,加上灾情严重,那些当官的恨不得立马甩锅,自然不会阻挡。
  真正的阻力,还是在面对向富人收税,补税的事情。
  纵然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各地反对声依然此起彼伏,不止地主们抱团抵制,抗拒税粮官员,各地省府县的头头脑脑也都消极对待,甚至暗地里阻挠。
  这场征税,目标对象就是富饶的南方,沿海诸省,先是政改,接着又强行取缔了复社,外加魏忠贤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未干,好容易稍稍平静,不论是朱栩还是大明的高层都不愿意再“激怒”江南官宦集团,只能施之以柔,缓慢推进。
  大明的朝报全力开动,目前报纸都是非常便宜的,遍布京城的摊点,谁都买得起。
  省改的消息,建奴朝贡的消息,赈灾的消息,平乱的消息,总之,都是皇帝英明神武,朝廷一心为国,呼吁民众要勒紧裤带与朝廷一同抗灾,渡过这艰难的日子等等。
  朝报在各省陆续设立报点,开始慢慢掌握舆论导向。
  去往陕西的路上,一座精致,有些奢华的马车内。
  李岩面无表情,双眼阴沉着,仿若有无限恨意,偏又发作不得。
  他的妻子汤氏轻声的安慰着道:“夫君,纵然考不上省文院,也可以让父亲大人报送,哪怕不行,朝廷不是说也可以如过去一样,科考入仕吗?”
  李岩抬头看了眼汤氏,嘴角动了动,想要说什么,最后还是哼了声,闭上了眼。
  汤氏虽然是大家闺秀,可对外面的事情又能了解多少?
  让李岩愤怒的是,是他三次都没有考进那山东省文院,而那些不在他眼里的人,却纷纷都考入了!考不进去,保进去?以他李岩的性格,做不出这等丢人的事!
  同时他还意识到另一件事,省文院的考题既然他考不过,那科举也就别指望了!
  朝廷,断绝了他的仕途!
  “昏君!”
  “昏政!”
  “无德!”
  “无能!”
  李岩紧闭着嘴,心里怨气翻腾,不同的咒骂。
  汤氏知道她夫君的脾气,只能不时的轻声抚慰,可现在看来,似没有多大作用。
  汤氏美眸看着李岩有些消瘦的脸颊,心里轻声道“或许,得找娘来劝劝。”
  没能考上文院的不止是李岩,江南很多士子,文人都三次没有考入,禁不起打击之下,整日的在青楼勾栏流连,愤声怒骂。
  张溥,张采,陈子龙,顾炎武等人向朝廷低头,解散了复社,也得到了江苏巡抚的特批,准许他们进考文院。
  可纵然一身才华,文章写的甚是漂亮,可都在“理”,“数”二科被阻拦,两次都没有考入。
  他们都是骄傲的人,咬牙不向“新学政”低头,是以只能以满腔的怨恨在秦淮河两岸游荡不休,日日笙歌,高声唱和。
  倒是顾炎武很特别,尽管也是两次没有考上,可考的分数却越来越高,三番两次进入文院,请求给卷子,或者教本,希望回去自学。
  文院自然是希望普及教育,从不吝啬,不止给了教本,甚至允许他进文院旁听。
  顾炎武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每日都精神抖擞,在家就闷在书房里,钻研“新知识”,要么就去文院听课,向多位学政,教授请教,这给文院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其中一位教授甚至准备将他手里的举荐名额给他,让他进文院就读。
  顾炎武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对朝廷“新学政”抵抗,在江南非常普遍,甚至经常有一群人,拿着四书五经在街上整齐划一,摇头晃脑的大声的诵读,以这样的方式抗议。
  江南士子的宁死不从,纵然是对“新学政”的反抗,在另一方面,却有了非常好的成就。
  他们拯救了因为“九条规定”而陷入低迷的秦淮河,无数的士子涌入,整日唱和,一片片华丽的文章现世,将江苏,浙江映衬的交相辉映,一片盛景。一些名妓也崭露头角,声名响彻江南。
  甘州。
  李鸿基,宋献策,李过三人艰难的逃到这里,银子也花完了,问题是他们要投奔的那亲戚,一个多月前在兵部整肃中,涉及克扣军饷,差点引起兵变,被砍了脑袋。
  千辛万苦逃到了这里,却是一条死路。
  他们都不是去给大户人家做下人的人,想要谋官身,没有人引荐作保又是不成。
  三人窝一处废院子后面,都皱眉,满脸愁容。
  大明天下是大不假,可是背着杀人官司的逃犯要混一个好生活也不容易。
  李过比李鸿基还要大几岁,双手粗糙,一脸风霜,这些日子都是他在给李鸿基,宋献策找吃的。他们两人一个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一个是只知道风月、读书的书生,都是受不了苦的人。
  李过脸上也有了难色,看着李鸿基道:“二叔,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看到有官兵看我们的眼神奇怪,可能是海捕画像送过来了。”
  宋献策默然不语,他没有了进仕之路,眼见陕西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又有那些达官贵人,豪门富户整日笙歌达旦,富的流油,心里渐渐升起了怨愤之情。
  李鸿基看看宋献策,又看看李过,忽的咬牙道:“我听说王大将军在郃阳,咱们去投奔吧?不论如何,也好比做饿死鬼,东躲西藏的强!”
  王嘉胤起事后,号称“奉天大将军”,人称王大将军。三日前,他逃脱洪承畴,曹文诏的围剿,绕过潼关,渡过黄河,再次回到陕北,攻占郃阳,人数骤增到了六万,名声响彻陕西,山西,四川诸省。
  李鸿基的话,一下子敲中了宋献策的心底,他眼神变了变,猛的直起腰板道:“好,咱们投奔王大将军,推翻这腐朽大明朝,重立新朝!”
  李过倒是无不可,见都同意,直接道:“事不宜迟,咱们走吧,听说官军正在围剿,去迟了就晚了!”
  李鸿基心里涌出愤恨着的豪情,沉声道:“这就走,等我手里有了人,就下杀回米脂,杀了那群昏官!”
  宋献策跟着起身,已经在谋算着怎么进身,怎么帮助王嘉胤逃脱官军的围剿了。
  王嘉胤的迅速壮大,也激励了其他人起事。其中动静最大的就属白莲教,徐鸿儒。
  徐鸿儒经营多年,一起事在明朝官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聚集数千人,接连攻克邹县、滕县、峄县,人数达到三万人,号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
  与此同时,北直隶的于宏志在衡水起兵,进逼大运河,要截断漕运。
  不过一日,刘永明又在河南起事,聚众两万,兵锋直指徐州,淮安两府。
  六月初六,躲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的奢崇明复起,三万人马攻克永宁,杀光府兵,剁死知府,大军直逼重庆!
  在前三日,贵州安邦彦知道奢崇明反,率十万大军围困了贵阳,整个贵州为之颤抖。
  金銮殿。
  很久没有的廷议,再次召开。
  已经有成年人身高的朱栩,高坐龙椅,一脸冷色。
  下面文武百官,信王,靖王二王都在,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股肃杀之气在大殿里流动。
  督政院督员章允儒,上前一步,沉声道:“皇上,盗民四起,当以严厉镇压,臣请皇上增兵西南,剿灭匪盗!”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章允儒话音一落,十几个人出列,皆是“附议”!
  这一系列的变乱对朱栩来说也很意外,朝廷的镇抚从未断绝,究其根源,还是改革没有深入,陈病旧窠所致。
  他面无表情,手指敲着桌面,沉吟不绝。
  对于这些流民,明朝的高层向来态度坚决,都是严厉镇压,彻底铲除。其中固然有奉朝廷正朔的原因,也有着这些流民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起义”,他们更多只是要“抢劫”,出于对“富人”的憎恨,没有什么“大义”,都是高呼“饿死不如盗死”。
  哪怕历史上李自成成功的推翻了明朝,逼死了崇祯帝,也没有像一个应有的“起义领袖”转变,而是想着与那些同样“起义”的头头,坐分天下,共享荣华富贵。
  像“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样的口号,终究都是口号,从未实施过。
  皇上不说话,下面的臣工却不能沉默,兵部尚书申用懋,上前一步,举着笏板,大声道:“皇上,盗匪如不早早遏制,怕是会成燎原之势,臣请增兵西南,秦良玉可总理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军务,统调三省总兵,总督,镇压一切匪乱!”
  申用懋这个兵部尚书的话很重要,众人也都清楚,兵部乃是皇上最看重的地方,申用懋这个尚书的分量自然不轻。
  仿佛得到了讯号,工部尚书徐大化也出列,抬手道:“皇上,北直隶,河南,山西也可仿照,可命总兵曹文诏总督三省军务,剿灭白莲教等匪乱!”
  曹文诏的身份都是众所周知的,谁也不会反对。
  刑部尚书倪文焕也跟着出列,道:“皇上,西南兵力不足,臣请立即派兵支援!”
  各大尚书,侍郎都说话了,意见基本都趋于一致。
  之前朱栩也已经与孙承宗,孙传庭等人商议过,这个廷议,更多的是向满朝臣工通气。他还是没有什么表情,转头看向朱由检,道:“皇兄,你怎么看?”
  朱由检的态度比其他人更坚决,出列沉色道:“皇上,匪乱不可纵容,当严厉申明朝廷之议,西南四省,臣请增兵十万,全力剿除!”
  朱栩微微颌首,又看了其他人一眼,身体一直,沉声道:“传旨,命秦良玉总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五省一切军务。曹文诏总理山西,河南,北直隶,山东四省军务。命洪承畴主理陕西军务,命杨嗣昌主理湖广,江西两省军务。着兵部调兵十万,分配给西南诸省。命毕自严为了钦差,入西南,负责省改一切事宜,诸省巡抚以下一应官员,需全力配合,不得懈怠!”
  满朝文武都抬手,朗声道:“遵旨!”
  现在的大明京城,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文武百官,都着强烈的自信,小小的匪乱?锐不可当的建奴还不是都来投降了!


第429章 平乱
  奢崇明自称“大梁王”,天启二年杀死巡抚徐可求,攻占重庆,兵围成都,后被秦良玉击败,驱逐,赶到了水西,与彝族合流,眼见四川灾情加重,民乱四起,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心思再起,连克数州,占据遂宁,横穿潼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