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的头版头条就是:蒙古臣服。
  上面详细的罗列前因后果,以及各项条件,自然都不尽真实,以春秋笔法写来,歌颂皇帝的英明神武,大明的兵锋强盛。
  还有一些文坛宿老的署命文章,文笔老到,花团锦簇,极尽阿谀奉承之能,却让人丝毫感觉不出反胃,越发衬托皇帝的光明伟岸。
  大理寺一个偏房内,魏学濂一边喝着茶,一边双眼紧盯着还有些发热的报纸,双眼瞪大,颇为振奋。
  他对面的是庶吉士孟兆祥,孟兆祥很镇定,喝着凉茶,惬意自如。
  魏学濂看了半晌,直觉意犹未尽,抬头看向孟兆祥道:“孟兄,你我真是可惜,若是再年轻几岁,说不得能参加今年的武举,到时候也能加入虎狼卫,将来纵横草原,彻底为我大明消除这个祸患,想想都是痛快!”
  孟兆祥笑了声,道:“我能理解魏兄的想法,自当今皇上登基以来,武功已远超往前数代,建奴被严重削弱,不足为患。现在是该对草原出手,只是我也不太清楚皇上以及兵部的诸位大人是如何打算的。”
  魏学濂一听就滔滔不绝道:“这有什么难猜,这位顺平王乃是蒙古大汗,占有大义,先一力扶持,同时分化各个部落,待我王师兵锋入草原,逐个击破,建立太祖太宗未完成之大业……”
  孟兆祥知道魏学濂有着尚武之心,奈何已经晚了,只能陪他一笑。
  如他们这样的不知凡己,另外还令今年的武举格外热闹。
  有人赞同,自然也就有人不赞同。
  在京城也有类似复社的小圈子,一干落第的士子,聚集在京师不走,等待明年的复试。都是天下沦落人,自然分外亲近,以“共促”的名义聚集在一起。
  一处酒楼内,熊文举,孙承泽等人也都看着朝报,眉头皱了又皱,神色难看。
  熊文举胸口起伏着,义愤填膺的道:“诸位,朝廷当真昏聩,我大明已民不聊生,处处灾情如火,急需钱粮!结果呢,朝廷居然还有银子,粮食给鞑靼,真是……真是岂有此理!”
  孙承泽也脸色冷漠,将报纸拍在桌上,沉声道:“皇上已不算年幼,百官也都辅政多年,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昏政!”
  “你们难道不知道?咱们这位皇上,最喜欢就是做生意了,你看看,满大明,到处都是‘惠’字头的商行商会,这哪里是圣人教化,整个大明上下都是铜臭味!”
  “何止,你们再到处看看,从南到北,劳民伤财的事比比皆是,官道本就有,重修!河道本就够宽,继续挖!数十万民力,财力,都这样的被浪费!”
  熊文举猛的站起来,冷声道:“诸位,而今我等考不进那劳什子文院,明年的科举多半又会不在榜上,这大明,哪里还有我等士子的进取之路!”
  孙承泽也一样愤愤不平,大声道:“现今天下灾祸连连,就是上天给的警示,若是皇上,朝廷再无重振之意,改朝换代又岂是等闲!”
  孙承泽这句话已算大逆不道,可在朝廷强行解散复社,“打压”天下士子之后,这样的话都算是轻的。
  一群人怒吼不已,可发泄一阵又不能如何,只能散开各自回房,默默的拿起从文院悄悄借来的“教本”,认真的钻研起来。
  朱由检现在也习惯于每天看朝报,看着王承恩新一期送来的报纸,神色默然不语。
  这件事,他还是持反对态度,只是不再说,不再做什么。
  今天心情不好,朱由检决定按时“下班”,刚走出门口,钱龙锡就急忙走过来,道:“王爷,出事了。”
  朱由检脸色微变,不等他询问,刘时敏带着魏忠贤就走了过来,右手捧着金色的圣旨。
  朱由检不知道景阳宫又要干什么,目光在魏忠贤身上扫过,厌恶一闪,落在刘时敏身上。


第442章 粮荒
  不过这厌恶待刘时敏宣完旨意,就变成了愕然。
  景阳宫居然将东厂降格,并且交由文昭阁主理。
  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谁都知道,东厂是皇帝手里最锋利的刀,不论是对东林,还是政改都是主力,没有东厂血腥镇压,就不会有大明今天的局面!
  可朱栩竟然将东厂的权力给收缩了,还发配给了文昭阁!
  这是因为东厂之前在江南出格?还是要安抚江南士林?亦或者是刚刚敲打了信王后给的甜枣?
  一干文昭阁阁员心里无数念头转动,惊疑不定。
  皇帝给权力也分情况,比如这个东厂交给文昭阁,就丝毫没能让他们高兴起来。
  朱由检心底也猜疑不断,但能够将魏忠贤这个刽子手控制在手里也是件好事。
  这么想着,他脸色稍缓的接了旨意站起来,看着刘时敏道:“有劳刘公公了。”
  刘时敏对朱由检倒是颇为欣赏,微躬身道:“王爷客气,奴婢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由检一怔,旋即对着身后摆了摆手,待蒋德璟人离开了,才面上微紧的道:“还请公公直言。”
  刘时敏走近一步,低声道:“在蒋大人离开之后,皇上轻声说了句‘内阁’。”
  刘时敏说完,便转身离开。
  朱由检稍微好转的脸色陡然又变得黑沉,他以前想朱栩恢复内阁,是出于对朝廷体制有缺的担忧,可现在朱栩要恢复内阁,反而让他心生难受。
  他文昭阁承担的就是内阁的角色,虽然大部分权力被剥夺,可也有着“摄政”名义,有着不少的权力,内阁恢复,冲击最大的,就是文昭阁,朱由检!
  朱由检知道,刘时敏没有胆子擅自给他传递这样的消息,多半是景阳宫有意给他施压了。
  “我到底要怎么做……”
  这一刹那,朱由检直觉心累万分。
  沈阳。
  黄太吉坐在轮椅上,正在教布木布泰写字。
  他还是如以前一样,脸角柔和,神态平缓,嘴角挂着微笑,仿佛什么事他都不放在心上又什么事都在他的掌握中。
  布木布泰是个小美人,体态丰腴,表情清冷,面冷体热,有着特别的诱惑力。
  布木布泰俏脸微红,任由黄太吉抓着她小手,一笔一划的写着。
  在他们不远处,一身仿明朝三品朝服的汉人,正恭敬的站着。
  好一会儿,黄太吉才笑着道:“好了,今天就练到这,明天继续。”
  布木布泰很懂事,对黄太吉倾了倾身,悄步离开。
  黄太吉转动轮椅,来到鲍承先身前,他下半身完全废了,好在上半身功能齐全。
  他微笑的看着鲍承先,道:“鲍先生,事情做的如何了?”
  鲍承先是最先投降后金的汉官之一,也算得重用,一直都负责后金的“耕田”事宜。
  他是个微胖的中年人,神情谦虚,五官圆润,听着黄太吉的话,抱手道:“大汗放心,有济尔哈朗,德格类贝勒二位贝勒的帮忙,内阁,六部,诸司都已经置备齐全,只待大汗发布诏书了。”
  黄太吉满意的笑着,道:“这个本汗对先生完全信任。南人对我们严密封锁,一粒粮食,私盐都运送不过来,加上奴仆缺少,粮食已然不够,先生可有什么办法?”
  鲍承先跟着黄太吉也不少日子,知道这位大汗的秉性,他既然这么问,心底肯定有想法。
  不过他还是思索的道:“大汗,明朝有屯田法,可以效仿。”
  金人只打猎不种地,更何况两年前还纵横天下,无所抢不到,何须他们种地。
  黄太吉神色沉吟,摇头道:“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鲍承先注视着黄太吉,犹豫着道:“不知大汗,可有关注明朝的朝报?”
  黄太吉神色不变,点头道:“本汗知道,林丹汗已经投靠明朝了。”
  鲍承先见黄太吉似没有注意到其他,便道:“大汗,既然察哈尔可以与明朝互市,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部落,悄然也参与进去,从中买来我们需要的粮食,私盐等物。”
  黄太吉双眼一亮,俄而又摇头道:“明朝也不是傻子,怕是第一次就会被发现。”
  鲍承先微笑,抬着头道:“大汗,大漠去年的牛羊冻死过半,今年的草枯水竭,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不比我们好过。”
  黄太吉会意过来,道:“你是说,其他蒙古部落也会争先与明朝互市,换取粮食,私盐?”
  鲍承先道:“是,怕是那些部落现在都纷纷遣使进入明朝京师了。虽然明朝的条件有些苛刻,可也能接受,对草原部落来说,除了名头好听一些,满足了明朝天朝上国的欲望,获得好处并不难,且,臣猜测,察哈尔获得的好处,不止朝报上的那些。”
  黄太吉沉吟起来,鲍承先的话给了他启迪,又让他忧心。如果明朝用这种办法将漠南蒙古拉拢过去,那对他们金国来说,凭添了一分危险。
  可是他现在完全没有能力去阻止,整个北方,有能力征战的,也就蒙古那几个大部落。
  “科尔沁……”皇太极嘴里轻声念叨,旋即微微摇头。科尔沁也不是小部落,哪怕他金国最强势的时候,也只能通过联姻,盟约的方式拉拢,无力压服,更何况现在,要科尔沁出兵征讨漠南,得罪威望正隆的明朝,有些不现实。
  不过,科尔沁也是野心的,真的没有统一蒙古,坐那天可汗的位置?
  黄太吉心里犹豫,要不要派人去科尔沁游说一番。
  黄太吉飞快压制心里的胡思乱想,微笑道:“先生继续说。”
  鲍承先看着黄太吉,表情微肃道:“我们也向明朝称臣了,自也可以向朝廷要求互市。也可以掺杂在蒙古部落的互市里,可以仔细谋划。”
  问题的关键在于,后金的军队没有办法抢到足够的粮食了。会种地的汉人奴仆要么被毛文龙鼓动,逃跑了;要么就是上次战败,都给明朝还回去了,没有人会种地了。
  后金面临粮荒。


第443章 宁完我死了
  黄太吉对于鲍承先的话,不置可否。
  明朝是没有理由任由蒙古坐大的,扶持虚弱的察哈尔,无非就是要挑起蒙古部落的内斗,同时还在威慑金国,令他们不能妄动。
  削弱蒙古、金国是大明的国策,从大明对后金的严厉封锁就知道,明朝的这一策,可以说一箭数鸟,有着长远的意图。
  黄太吉自然不会再小觑明朝,他需要尽快恢复金国的实力,唯有强大的实力,才能与明朝争锋,一雪前耻!
  从明朝获得急需的物资是不现实的,让后金骑兵放下刀剑拿起锄头也是不可能。
  金国陷入了一个困境!
  他右手摸索着轮椅上的把守,看着鲍承先道:“先生认为,我大金现在最大的威胁在哪?”
  鲍承先对这些早就清楚,还是思忖着道:“大汗,臣认为,在山海关。”
  黄太吉微笑,转动着轮椅,来到门前,望着南方的天空,悠悠的道:“先生说的不错,山海关如同一把刀悬挂在本汗的头顶,令本汗食不下咽,寝不安枕。先生,可有何对策?”
  鲍承先一怔,旋即明悟,这是黄太吉今天找他来的原因了,抬手道:“大汗,我国现在无力与明朝开战,一应行事需谨慎,明朝上下都好战,切不可让他们找到借口。”
  黄太吉听得出鲍承先委婉的警告,嘴角笑容颇为神秘的道:“本汗知道,这个你不用担心。关于粮食,你尽管用你的办法去试。另外,你再代本汗写一封信给熊廷弼,就说,我……仰慕他已久,愿以忠勇王府一切,换取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