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溥眉头皱了皱,他不喜欢这种粗鄙之人,可听着他的话却新鲜,不由得的道:“你是说,你们掌柜找人教你们读书?这是要做什么?要科考吗?”
  韩承先一怔,抬头有些奇怪的看着他道:“读书就一定要科考?”
  张溥更奇怪了,道:“读书不为科考做官,那你读书为什么?”
  韩承先愣了愣,好一会儿道:“小时候家里穷,根本读不起书,现在我这个岁数也就学些能用得上的养家糊口,不被人骗就行。当官是好,可天下官就那么多,总要有人做其他事情吧?”
  张溥被韩承先说的一时间也没办法回嘴,因为韩承先的话说的在理,官位就那么多,再挤破头也不可能人人都当官,还有其他事情需要人。
  可在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候,这种话又显得非常可笑。
  张溥自负满身才华,总有一朝会出将入相,不屑与韩承先这种人争辩,看着他又在写那鬼画符,疑惑的道:“你写的这些是什么?”
  韩承先又笑了下,道:“不止公子你不认识,满大明都没有多少人认识,据教我们的先生说,是波斯商人传进来的,是数字,简单方便,用来计数极其合适。”
  张溥神色不变,心里暗自鄙夷,商人终究是商人,为了铜臭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张溥没有与这韩承先说话的兴致,只是坐在那,焦急的等着南方的信。
  韩承先也没空招呼张溥,算着算着就皱眉。
  账簿上显示他今年的盈利超过了一千两,除去上交给总站的,还能剩下六百两,这个比去年翻了一倍,预示着生意还要扩大。
  可作为仅仅想养家糊口的“快递员”出身的他,很没志气,不想扩大,这样舒舒服服赚钱就挺好。同时他又知道,要是他不招人,生意就会被别的分站抢走。
  “看来还得招人……”韩承先自语,有些不情愿。
  张溥不管他在嘀咕什么,有些不耐的道:“确定这个时辰之内能到?我可不想白等。”
  韩承先顿时一笑,道:“公子放心,咱们收了银子讲究的就是信用,要是迟了一炷香时间,十两银子全数奉还,超过一个时辰,三倍赔偿。”
  三十两银子对张溥来说也不少,闻言也只好耐心等了。
  就在韩承先话音落下没多久,一辆加长的大马车进了城,转向他这边的驿站,同时上面站起两个人大喊道:“韩大哥,从苏浙来的,快来人卸货。”
  韩承先合上账簿,大声应道:“好嘞,兄弟们,卸货,先将信件拿过来。”
  院子内几个伙计应声出来,麻利的开始从大马车上卸货,一个伙计端着一个有封条的大盒子过来递给韩承先道:“大哥,封条没动过。”
  韩承先接过来,看了眼,撕开封条,打开箱子,从里面拿出一叠叠信,找到那封“张乾度亲启”的信件,递给张溥,同时还有一张收据,笑着道:“公子,签字之后,信件你就可以拿走了。”
  张溥自始至终都将一切看在眼里,眉头不时的皱一下。
  驿站之前是朝廷的,他们传书递简从来不会花费什么,可这次从杭州加急寄一封信,居然要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他在秦淮河上三天才能用掉!
  可就是这么一封信!
  十两银子!
  张溥一边在那收据上签字,一边心里对京城的恶感在飞速增加。
  张溥一签完,韩承先就笑呵呵的接过来,道:“谢谢惠顾,如果公子下次还有信件或者什么东西要寄送,我给你打八折,若不是急件,到杭州也就五十文。”
  张溥不点头也不摇头,揣着信就急匆匆的走了。
  京城的看似平稳,实则暗潮汹涌,他孤身一人在京城遇到了诸多麻烦,需要他叔父张辅之的帮助。
  张辅之也曾高居工部尚书,至少还有些人脉可以给他用。
  张溥快步进了酒楼房间,关上门急切的打开信封,这么一开他就皱眉。
  张辅之并没有要帮他的意思,而是着重写了八个字“韬光养晦,待价而沽”。
  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张溥揣摩半天,还是始终不得要领。
  半晌,他摇头,他那叔父终究是老了,总是小心翼翼,一点魄力都没有。
  他站起来,推开窗户,看着日益繁华热闹的京师,双目湛湛发光,轻声自语道:“值此大事之际,岂能坐视,任由错过……”
  “张兄,张兄!”
  突然间,他的房门被急切的拍打,传来孙承泽焦急的声音。
  张溥眼神微动,迈步走过去开门,孙承泽一步冲进来,关上门就一脸焦虑的道:“张兄,熊兄被信王抓了,现在被送去了刑部。”
  张溥神色不变,淡然道:“无需担心,不管是信王还是刑部都没有什么证据,仅凭一张口供,依照大明律还定不了熊兄的罪。”
  孙承泽却更加担忧了,道:“张兄,你还明白吗?信王都亲自出面了,朝廷不会罢休的,我担心熊兄扛不住刑部的大刑。”
  张溥一笑,很是淡定的在桌前坐下,给孙承泽倒了杯水,道:“熊兄扛不住又如何?把我们招出来又怎样?试题我们又偷不到,找不到偷试题的人,我们最多就是听信谣言,打几棍子,没有什么大事。”
  孙承泽一愣,细细想了想,然后看向张溥道:“张兄,那陈兄?”
  张溥抬头看了他一眼,从容而笑道:“孙兄怎么忘了陈兄的老岳父了。”
  孙承泽顿时一喜,担忧尽去,在张溥对面坐下,大口喝了碗水,这次笑道:“是我过滤了,还是张兄想的周到。那位周大人肯定会将陈兄藏好,只要刑部找不到陈兄,这就是一桩无头案,谁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张溥嘴角笑容不减,目光闪动的看向孙承泽道:“孙兄,你说,我们也办一个报纸,你觉得如何?”
  孙承泽一怔,有些不明白张溥的话。


第475章 建奴的遇难
  张溥看到了报纸的特殊性,暗谋着办报纸,刚刚回府的孟乔芳也收到了兵部的新命文书。
  坐在书房内,孟乔芳神色有些异样。
  他的新任命是:都察使,正四品,入使建奴。
  他说不出失望或者兴奋,户部员外郎固然显赫,前途远大,可也就是五品。可这都察使,却是正四品,跨过这一关,他从建奴回来,论功续职,可就要成为三品大员了!
  那才是真正高官,真正的进入六部!
  他稍作犹豫就很高兴的接受了兵部的任命,也不再着急给他老娘办寿诞,打点行囊就准备北上。
  申用懋也在加紧完成他手头上的事情,同时传信给在天津卫的孙承宗回京。
  所谓的“科举泄题案”随着朱由检的插手,悄然的平息下来,京城又恢复了平静,一连几天都没有任何的风吹草动。
  只是这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对京城的一些人来说无比的熟悉,都预感到将有大事发生!
  有的人小心谨慎,生怕被牵累,有的人想方设法的出京避开这个漩涡,更有的是千方百计找靠山,打听内情。
  夜凉如水,寥廓的天空中只有那么几点寒星,令本就空寂的夜色显得越发寂寥。
  朱栩的卧房内,温暖如春。
  大红的蜡烛燃烧,火焰跳动,大红锦被铺盖在床上。
  朱栩半靠在床头,披着一件单衣,手里拿着的是文昭阁的奏本,其中详细描述了从西南移送到东北的人数,足足有六十万!
  这还是因为第一次移送的缘故,待明年对一切过程都熟悉了,辽东开垦的土地更多,那么移送的人口就会大量增加,一年转移个一两百万也是有可能的。
  这么多人口在辽东,外面黄太吉在虎视眈眈,朱栩怎么都不能放下心来。
  “看来,这次得给黄太吉一个深刻的教训了。”朱栩目光微闪,轻声自语。
  多尔衮的这个提议倒是来的正是时候,若是能削弱,甚至重创后金,那对大明来说百利无一害,尤其是对有着大量移民进入的辽东来说。
  他边上,李解语单手支着头,露出白皙香肩,秀发披散在枕头上,俏脸红晕未散,双眸如水,带着浓浓的钦慕之色。
  在她眼前的男人登基不过几年,大明局势就大为改观,最重要的是,建奴已不足为惧,就在刚才,他告诉她,她的家人可以回来了。
  这不止是这个男人无所不能,更说明他心里有她。
  李解语一向平静的心,每当看到他都怦怦直跳,情难自控。
  “想必,这就是爱情吧?”李解语心里自语,看着男人轮廓分明的侧脸,嘴角微微抿着。
  朱栩看完几个奏本,瞥头看向李解语,正对上一双脉脉含情,如水的秋波。
  朱栩不由一笑,道:“听说皇嫂,老太妃最近赏了不少东西?”
  李解语脸色一红,拉了拉被子,轻声道:“嗯,太后赏赐的多一些,我都摆在偏殿里。”
  朱栩将奏本放到桌上,掀开被子躺下,搂着她香滑酥软的娇躯,嘿嘿一笑道:“既然皇嫂赏赐,那就都是你的,将来也是你宫里的,都留着。”
  李解语一阵急速心跳,连忙道:“皇上,灯灯吹灯……”
  “朕就要看着你……”
  “呜……不要……”
  金鸡唱晓,一夜到天明。
  孙承宗从天津卫回来,申用懋也持尚方宝剑,带着孟乔芳,多尔衮启程向山海关。
  这个消息朱栩也没有刻意去隐瞒,申用懋一出京,沈阳的黄太吉就知道了。
  刚刚见完准噶尔的使者,皇宫文苑内,只有黄太吉与济尔哈朗,德格类三人。
  黄太吉坐在轮椅上,面容带笑,神色从容。
  济尔哈朗目光还是不解,道:“大汗,联盟准噶尔,真的能逼迫明朝就范吗?”
  德格类也迟疑,看着黄太吉道:“大汗,准噶尔面对的明朝西南,那里远离京师,哪怕准噶尔出兵也无法久持,无非就是抢掠一番,根本不会让明朝有所惊惧。”
  黄太吉笑着在双腿上拍了拍,他的双腿近来有些直觉,根据那些太医的说法,他还能站起来。
  双手轻轻的在腿上拍打,黄太吉目光看向大殿之外,自信又淡然地笑道:“那是你们不知道,明朝各处灾情严重,尤其是陕西,近乎处处都有起事,人数最多时候有十几万。明朝在西南投入的兵力超过三十万,单陕西就有十五万!”
  济尔哈朗与德格类脸色都是一变,这么大的投入,说明灾情引起的民乱已经能够威胁到大明朝廷了!
  济尔哈朗眉头舒展一些,道:“也就是说,明朝内乱已成?”
  德格类神色倒是有着庆幸,或者说是幸灾乐祸,道:“当初明朝在辽东投入的兵力也不到二十万,现在他们西南就有三十万,这不是说,明朝西南的起事军已经比我大金还要强?”
  德格类庆幸明朝有内乱,黄太吉却盯着他的最后一句,眉头不由得拧起。
  济尔哈朗也敏感起来,神色漠然。要是明朝的起义军都比他们大金强盛,岂不是说他们大金再也无出头之日?
  德格类猛的也醒悟过来,微微沉吟,神色凝重的向黄太吉道:“大汗,不能再等了!不如我们联合科尔沁,再灭一次察哈尔,大军直扑长城,逼迫明朝分兵守卫,给他们施加压力!”
  济尔哈朗现在也看清楚了,他们大金面临的形势比他预计的还要艰难,接着沉声道:“大汗,就与明朝撕破脸,反正他们也无力进攻沈阳。我们现在缺的是人口,不如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