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能站起来了,可以慢慢的行走。望着沈阳方向,眼神痛楚难言。
布木布泰站在他身侧,扶着他一只胳膊,表情也有些不舍。尽管她在科尔沁长大,可沈阳才有归属感。
黄太吉看了好一阵子,才轻声道:“你说,我大金还有机会吗?”
布木布泰仰着小脸,大眼睛眨了眨,道:“有,只要明朝内乱,我们就还有机会。”
黄太吉一笑,道:“你说的不错,我大金依大明而存,大明不乱,我们连生的机会都没有,接下来,本汗就要大明内乱,越乱越好!”
布木布泰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黄太吉虽然不看她,却也知道她在想什么,微笑着道:“你是觉得大明皇帝英明神武,他们不会这么容易乱起来对吗?”
布木布泰看着黄太吉,轻轻点头道:“大明皇帝不是一般人,目光长远,行事诡谲,他们又人才济济,一些民乱,伤不了他们根本的。”
黄太吉满脸都是微笑,显的很是神秘,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大明这艘船就要停下了,一停下,他们就会乱。”
布木布泰虽然聪慧,可还是听不懂黄太吉在说什么,小脸都是不解。
黄太吉也没有解释,眺望着沈阳方向,目光坚定异常。
沈阳皇宫内的朱栩,简单的叙话之后,就让众人去休息了。
他还好,其他大臣都是奔波了两天一夜,疲惫至极。
孙承宗,申用懋等人接管沈阳的一切权力,也等同于接管了辽东,庞杂的事务,将他们压的喘不过气来。
同时,身为辽东巡抚,总督的张问达,贺虎成等人就显得相对清闲。
外加一群不甘寂寞的满朝公卿,差别异常的明显,只是休息一阵,缓过精神头,就又来找朱栩麻烦。
第494章 辽东的人事安排
朱栩正在黄太吉搞的文苑内,慢慢的踱着步子。
朱宗汉跟在他身后,面无表情的道:“这里是黄太吉特意做的,他对我们明朝的文化特别感兴趣,也重视汉官,还仿照我朝六部改革,严格来说,他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野心的人。”
朱栩点头,书架上,意外的还发现了《神宗实录》,《三朝要典》。
朱栩伸手拿过《三朝要典》,信手翻了翻,上面还能看得到黄太吉的批注,都是汉文,每一个字都是工工整整的小楷。
在“红丸案”的结尾处,还有一行小字:“宫闱乱,朝堂乱,整个大明就一个‘乱’字,无人不在其中。”
朱栩眉头挑了挑,黄太吉看的还真是准,明朝的党争在万历朝急剧成型,堂而皇之,在天启朝发展到了巅峰。万历朝的党争无处不在,甚至涉及到了宫闱,所谓的“国本之争”更是朝臣与天子的对立,长达十多年,为此被罢免了三任首辅,数十堂官,可最后还是万历皇帝退后,朝臣大胜!
“这是没了规矩……”朱栩自语一声,将书塞回去。
朱宗汉待朱栩塞回去之后,继续道:“鲍承先等人,应当与黄太吉还有联系,李思忠等人切割的很干净。”
朱栩背着手,慢慢的继续走着。
朱宗汉知道皇帝在听,便又道:“城里的金人来处复杂,多半是努尔哈赤原本部落之人,对黄太吉忠心耿耿。”
朱栩对这些都不在意,接下来,会有一场大清洗!
他脚步停下来,看着朱宗汉道:“你接下来的任务要转变了,除了科尔沁,西南的准噶尔也给朕盯着,准噶尔附近的也都撒撒网,广撒网。”
朱宗汉神色不变,目光深深的看了眼朱栩,旋即俯身道:“遵旨。”
朱栩说完这些,又在这文苑逛起来,黄太吉是用了心的,这里都是汉人的经典书籍,琳琅满目,种类齐全。
朱宗汉跟在朱栩身后,等了一会儿又道:“皇上,我朝平复辽东,对草原影响极大,察哈尔最近多了诸多部落的使者,还有不少人遣使入京,想与我大明修好。”
朱栩一笑,道:“一时的,我大明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不能来一场真正的讨伐之战,草原上的部落是不会真的臣服的。给朕盯紧了,不要松懈。”
“遵旨!”朱宗汉道。
朱栩逛了一圈,心里也起了一个念头。刚要说话,曹化淳从外面匆匆跑过来,道:“皇上,信王,靖王,孙阁老,申尚书,傅尚书等人求见。”
朱栩看着一排的书架,顿了顿,道:“知道什么事情吗?”
曹化淳扫了眼四周,道:“可能是关于辽东如何安置。”
朱栩神色动了动,微微点头,终究还是来了。
他又看了眼朱宗汉,转身向外面走去。
朱宗汉躬身,等朱栩走了,也消失在文苑。
朱栩来到暖阁,一群人都在等着了,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小二十人。
朱由检,靖王,孙承宗,申用懋,傅昌宗,周应秋等等,齐齐都站着,朱栩一进来,连忙行礼。
朱栩摆手,走到软塌坐下,看了眼众人,端起茶杯道:“说吧,什么事情?”
众人相互对视一会儿,朱由检抬手道:“皇上,辽东基本平定,黄太吉短时不会来侵,臣等是想问,辽东官员,该如何布置?”
历来人事都是最复杂的事,尤其是这种时候,有功要赏,没功也要赏一赏,激励一番。
如今这么多人拥挤在辽东,熊廷弼,毛文龙,祖大寿,杨麟等等,哪一个都是在辽东多年,功勋累累。张问达,贺虎成一个是巡抚,一个是总督,再加上孙承宗在其中的影响力,位置就那么多,怎么安排都可能会引起人心不满。
可这种事有拖不得,还得尽快解决,安抚人心。
朱栩放下茶杯,看着众人,淡淡道:“你们怎么看?”
众人都没有说话,目光看向最前面的朱由检。
朱由检心里有些恼怒,可按照位分确实他最高,只得继续道:“皇上,辽东地域辽阔,分散,臣议,划分两省,集中人口与兵力,慢慢开垦,发展。”
多一个省就会多出无数的官职,也就能安排了。
朱栩不置可否,转头看向靖王等人,道:“你们呢?”
靖王在辽东插不上手,加上怕朱栩反感,谨慎的道:“皇上,臣认为辽东事关重大,需谨慎小心处置。”
等于没说,朱栩转向孙承宗,道:“孙阁老?”
孙承宗摸不清朱栩的打算,看了眼朱由检,语气缓慢的道:“皇上,信王所议也无不可,只是分开两省,会分散辽东的兵力,不利于防备科尔沁。”
这才是老成持重的说法,朱栩颌首,又转向申用懋等人,道:“你们都说说。”
申用懋与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对视一眼,这才道:“皇上,臣之议,尽迁辽东之民于沈阳附近,以沈阳为根基,慢慢拓展,只要沈阳不失,辽东无忧。”
这个想法,跟贺虎成一样,很保守,一心只想守着沈阳,等科尔沁来攻打。
丝毫没有讨伐科尔沁的打算!
朱栩神色不动,看向傅昌宗周应秋等人,道:“继续说。”
傅昌宗也不清楚朱栩的打算,稍稍犹豫,道:“皇上,臣认为申尚书所言有理,可以此为根据,壮大辽东,待图日后。”
傅昌宗跟朱栩最久,好歹还有些锐气。
朱栩又转向周应秋,面无表情的道:“你说说?”
所有人都听出了皇帝的不满,周应秋也眉头暗动,旋即就沉色道:“皇上,臣认为申尚书所言还不够,我大明兵锋正盛,一心防守,迟早会败!臣议,调集骑兵于沈阳,择机讨伐科尔沁,要求交出黄太吉!”
朱栩眉头挑了挑,目光犀利的看着周应秋。这位虽然手段高明,政务处理的也不错,可不应该有这样的胆魄才对?
周应秋抬头挺胸,双眼毫无闪躲。
众人也都恍然醒悟,他们刚才所言确实都不符合皇帝的一贯行事作风,打破常规才是!
朱由检却暗自皱眉,大明好不容易攻占沈阳,要是一个不好再丢了,那对大明打击就太大了。
他不理会周应秋的话,向着朱栩沉声道:“皇上,臣认为,当前需稳妥,还请皇上不要冒险,以稳固辽东,扼守沈阳为先!”
朱栩转头看向朱由检,这又不急功近利了?
孙承宗等人没有跟着朱由检“附议”,都在暗自揣度朱栩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栩摸清了这些人的想法,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俄尔道:“曹化淳,拟旨!”
“是。”曹化淳站到一边,铺好空白的圣旨,拿起毛笔。
朱由检等一群人都暗惊,显然,皇帝早有打算,都屏气凝神的听着。
“命张问达为辽东巡抚,贺虎成为辽东总督,熊廷弼为辽东总兵,祖大寿为山海关总兵,杨麟为锦州总兵,毛文龙调任兵部右侍郎……孙传庭调入辽东,持尚方宝剑,总理辽东军、政,满桂统领骑兵入沈阳,赵率教接管虎狼卫,魏忠贤为监事太监,代朕监理辽东……”
众人听的都直皱眉,皇帝安排不能说不好,只是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细细追究,升官的升官,没升官的权柄也在扩大,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可孙传庭总理辽东一切军政,这是不是太过了?加上骑兵,拥兵近二十万!
朱栩说完,曹化淳也写完了,吹了吹墨,递给朱栩。
朱栩抬眼看了看,点头道:“盖印吧。”
“遵旨。”曹化淳道。
朱由检等人见皇帝已经决定了,也就没有什么好争的了,眼前也不能扫皇帝的兴致。
朱由检有些急迫的想要凸显他的存在,抬手道:“皇上,那臣与诸位大人商议,将辽东具体划分府县,以方便辽东巡抚衙门管治。”
朱栩向他一笑,道:“嗯,有劳皇兄了。”
第495章 血洗开始
三天后。
虽然孙传庭一时半会赶不过来,可沈阳以及辽东的政务却在飞速展开。
朱由检,孙承宗,张问达,贺虎成,熊廷弼等人都在全力理顺政务,平定四方,稳定人心。
朱栩住在沈阳的皇宫里,虽然冷的异常,可心里异常的开心。
曹化淳陪着朱栩在皇宫里转悠,同时道:“皇上,杨麟,朱梅领兵一路向北,沿路立碑化界,暂时没有停下。”
朱栩点头,看着四处的假山,树木,花草,笑着摇头道:“黄太吉虽然读了咱们不少人书,可还是在门外,在不懂的人眼里觉得很好看,可在咱们眼里,贻笑大方。”
黄太吉这些,杂乱无章,堆砌起来,看上去有模有样,认真看看,非常可笑。
曹化淳也附和一声,道:“东施效颦,不外如是。”
朱栩背着手,看着这个所谓的“御花园”,道:“找人打理一下,这里作为朕的行宫……北方应该有出海口的,待找到后,让北方水师在那里建造一个基地,安排移民,认真的开垦……”
北方都是苦寒之地,明朝以前虽然设立卫所,可也都是象征性的,并没有认真的去管理,不过现在,显然皇帝是要认真的纳入大明疆土了。
曹化淳认真记下,道:“遵旨。”
曹化淳说完,见朱栩还在四处饶有兴致的打量,等了一会儿又道:“皇上,信王等人将辽东分成了八个府,不过关于知府人选,信王,孙阁老,傅尚书,周尚书等人有些分歧,争执不下。”
朱栩盯着一座假山看着,假山的模样有些怪,像个人又像个动物,在仰天咆哮,似要与天争。
他轻轻颌首,笑着道:“这假山不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