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明显不是皇帝亦或者兵部单方面的决定,而是大部分将领认同的方式,他暗自咬牙,没有出声。
  “海军,暂定编制为五万,总兵熊文灿,副总兵四人,军器局大炮将优先供给……”
  “皇帝是三军最高统帅,定立三军,拥有一切不可变之权力……”
  “皇上。”曹化淳突然快步走进来,将两张纸条递给朱栩。
  朱栩看了他一眼,不动声色的打开,旋即就双眼一眯,俄尔嘴角似笑非笑。
  孙承宗的话头停了下来,想了想道:“皇上,大致就是这些了,诸位总兵都没有什么意见,是否可以命内阁拟诏,盖印,明发天下?”
  朱栩看得出,孙承宗有些着急,这件事确实是宜早不宜迟,各省总兵离开驻地时间太长,谁也不敢确定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朱栩没有说话,将两张纸条向前推了推。
  孙承宗坐回来,低头一看,神色动容,看向朱栩道:“皇上,是否要调虎狼卫增援?”
  申用懋这个时候也看到了,两张纸条的内容一个:科尔沁兵犯察哈尔。二个:黄太吉率军出现在沈阳城三十里外。
  申用懋心头直跳,建奴这个时候来犯,到底是因为各地总兵“空虚”,还是真的要卷土重来?
  实则上,明朝没有什么好办法对付骑兵,察哈尔还好说,最多撤到长城内,可辽东不同,哪里没有关隘可守,骑兵来去自如!再难听一点,哪怕黄太吉打到朝鲜都能安然返回!
  申用懋看完,向身侧的曹文诏推去。
  曹文诏一眼扫过,顿时双目如圆铃,站起来向朱栩沉声道:“皇上,臣请命北上出长城,与建奴一战!”
  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看到了,秦良玉坐在前列,立身道:“皇上,臣请在草原铸城!”
  朱栩双眼一亮,看着秦良玉道:“继续说。”
  秦良玉声音清朗,坚定有力,道:“皇上,草原多骑兵,我朝多有不敌,若在草原上立起三座大城,互为犄角,以火炮相守,充足粮草,以骑兵衔接,足以震慑整个草原!”
  朱栩心头跳了跳,这个想法确实好,他也想过,只是知易行难,在草原铸城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不过,黄太吉在这个时候挑衅,朱栩必须要给他一点厉害!
  朱栩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神色冷漠道:“传旨给顺平王,命他召集蒙,古各部落,以我大明的名义,讨伐科尔沁,再传旨给孙传庭,要是黄太吉还没走,打开沈阳大门,看黄太吉敢不敢进!”
  顺平王,就是林丹汗的封号了。
  孙承宗暗松口气,就怕皇帝在盛名之下,真的听信曹文诏的豪言壮语,要是明朝真的大军进草原,那绝对比萨尔浒还可怕。
  “遵旨!”
  曹化淳应声,快步走出去。
  曹文诏与秦良玉对视一眼,都各自坐下。
  朱栩心里断定黄太吉不过是虚张声势,真要开战,绝对不会两面作战,他们没有这个本钱!
  孙承宗,申用懋对视一眼,道:“皇上,建奴,科尔沁威胁不在眼前,还是要尽快完成军制革新。”
  朱栩神态从容,道:“嗯,继续吧,有朕在,他们翻不起什么浪来。”
  不少人心里还是蠢蠢欲动,认为建奴不过剩些余孽,应当尽早斩除,以大明现有的军力,配合大炮,一定能做到!
  可朱栩心里清楚,建奴虽然不同于蒙古,可也能变成游牧民族,偌大的草原,明军根本无法深入,彻底剪除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孙承宗快速调转话头,继续军改议题。


第541章 粗暴
  “对于大明的所有军队,将进行严厉的考核,优胜劣汰,精兵简政……”
  孙承宗声音大了一点,以转移在座的将领们的念头。
  建奴威胁了辽东近百年,明朝是胜少败多。自当今皇帝登基以来,大明从未有败绩,声名正盛,一干武将自然好战之心蓬勃。
  孙承宗是难得的冷静之人,声音越发的大。
  朱栩对黄太吉这个动作嗤之以鼻,辽东正是最冷的时候,也就是示威,如何能战?更何况,拿不下沈阳,他连根基都没有,以建奴现在的人口,哪怕加上科尔沁,那也根基浅薄,每一战都是损耗,补充却会异常的缓慢。聪明的话,只能在蒙古草原上征战,吞并,不断壮大。
  秦良玉脸上多少有些欲言又止,朱栩能猜到她的心思,在她看来,哪怕无法一战消灭建奴,也要逐步压制,找到适合的战机一举灭之,不能这样放纵。
  朱栩没有解释,今年才是真正灾情的开始,会越来越严重,还要延续十几年,大明的日子会非常的不好过,相对的,草原上会更难过!没有大明的输出,他们会痛入骨髓!
  那个时候,大明的骑兵,应该可堪入草原一战了吧?!
  朱栩眯着眼,突然打断了孙承宗的话,道:“战区分的太多了,就划分为五个,东南西北中,依照地理位置来,另外,海上也要划定安全区,海军定期巡逻,保护渔民,商船的安全,有合适的机会,海外也可以建立海军基地……”
  孙承宗一怔,稍作思忖道:“皇上说的是,臣等再议,另外,臣建议将每省常备军扩充到五万,同时招募新兵,老兵三年退役,如此轮换不休。”
  朱栩嘴角微翘,这就是预备役了,退伍的这些人经过严格训练,一旦发生战事,兵力不足,只要召集回来,稍加训练就能派上战场。
  其他人也都觉得这个办法非常不错,不过,这个是“题外话”,属于孙承宗的临时发挥。
  他这话音落向,曹文诏连忙接着道:“皇上,臣还有个建议,在各军驻处,专门设立一个小队,只负责教导兵卒识字,读书,学习兵法,其他的不管,最好是秀才举人……”
  曹文诏的提议让众人都是双眼一亮,藏将于兵,这可是好办法!
  朱栩笑而不语,这个是他以前一次与曹文诏闲聊时说过的,没想到他倒是记住了。
  曹文诏一开口,秦良玉也道:“皇上,臣认为,屯田法,现在也当适用,各地常备军当有一块地用来耕作,两百顷,足以给满足三万大军一年粮草所需。”
  杨嗣昌默默的听着,作为执掌军情处的兵部侍郎,他要推算他们所说的每一个细节。
  其他将领也开始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秦良玉的这个提法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正常,朝廷本来就有军田,孙承宗在辽东也开垦了数千顷的田亩,原因是朝廷的粮饷不足,只能自筹。
  当然,秦良玉现在的说法与过去不同,她是实实在在的为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这个也不是“自筹”。
  朱栩微微点头,同时心里感慨,两百顷就能养活三万大军,一个亲王往往都坐拥数万顷,还天天嚷着吃喝不够,向朝廷伸手。
  曹文诏见朱栩没有说话,心里一动,开口道:“这里有人记录,诸位大人可以畅所欲言,只要对朝廷有益,皇上都会采纳的。”
  曹文诏话音落下,卢象升忍不住的就直接道:“皇上,臣认为,当明确战死的武将士兵的抚恤,而不是要朝廷廷议才能发放。”
  朱栩刚要点头,深知自己不得满朝文武喜欢的毛文龙终于抓到机会,向朱栩道:“皇上,臣认为当为战死沙场的武将功勋建立陵墓,以弘扬将士为国之心!”
  朱栩双眼一亮,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皇上。”赵率教也大声道:“唐有凌烟阁名传后世,还请皇上重立凌烟阁!”
  朱栩向着赵率教赞许的颌首,这个主意,非常不错。
  随着几人的相继开口,尤其是皇帝的一脸满意,一群武将都争先恐后的开始谏言,将孙承宗苦苦安排的局面弄的支离破碎,近乎失控。
  朱栩倒是很喜欢这样的场面,这才是该有的讨论事务的氛围。
  孙承宗暗感头疼,他就怕这些人不懂分寸,说出一些看似合理,实则危险的要求来。大明的文武百官,高层近乎都在这里,真要是提出来了,皇帝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好在这些“莽夫”都还有分寸,并没有说什么过分的要求来,孙承宗命人记录,这里讨论好,他与兵部之后还要再行商议,之后呈报给皇帝。
  这场讨论来的颇为意外,众将从士兵的抚恤,谈到将领的功勋,然后又讨论战区规划,作战范围,方式,甚至包括如何协同,都很是“激烈”的争论。其中最为“霸道”的就是秦良玉,她提出了不少“战术”,卢象升,曹文诏,甚至杨嗣昌等人都进行了反驳,俨然将这场大会变成了“战术茶话会”。
  孙承宗,申用懋两人对视,都暗自摇头苦笑,他们早该想到的,只是皇帝似在有意在让这些人开口,他们想拦都拦不住。
  朱栩坐,微笑不语,静静的听着。
  开诚布公的讨论,往往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通过今天,相信在座的都会有所得。
  朱由检等“文官一系”的人都没有开口,他们之前就被要求只能“旁听”,不能“涉入”。朝臣勾连手握重兵的在外将领本就很敏感,在皇帝眼皮下,自然没有人敢随意插口。
  这场会议足足进行了近三个时辰,也还只是前半场,随着这些总兵们开口,之前已经订好的事情也被多有提及,他们都想要进行“补充”与“完善”。
  朱栩一直都在静静的听着,眼见众人都有倦色,站起来笑着道:“好,都说的不错,先休息半个时辰,就在宫里用餐,曹化淳,让御膳房准备。”
  众人这才恍然醒悟过来,纷纷站起来,抬手道:“谢皇上。”
  朱栩出了武成阁,悄悄松了口气,这还只是上半场。
  曹化淳,刘时敏跟在朱栩身后,神色有些异样。
  以往的廷议,都是朝臣之间的相互指责,攻击,甚至有时候恨不得当场杀了对方。像这样不冷静的“就事论事”,曹化淳还从未见过。
  孙承宗与申用懋追了出来,孙承宗沉着眉宇,道:“皇上,不能继续下去了,否则会失控的。”
  申用懋也道:“皇上,还是让我孙阁老私下与诸位总兵沟通,然后汇集起来,呈报给皇上。”
  朱栩能理解两人的担忧,大明的武将向来地位低,外加这些年的党争盛行,每个人都活的小心翼翼,如今皇帝重军功,他们自然想获得更“公平”的身份与地位,要是这样的要求公然宣之于口,将会把朝廷,皇帝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朱栩摆了摆手,笑道:“没那么多担心,这样吧,让信王带着文官都回去吧,下午的会议,改成以战区先论,让他们选个小组长,将讨论的结果奏报上来,你们再找组长讨论,哪些列为议题,不再列的就不要讨论……”
  孙承宗,申用懋闻言双眼一亮,道:“是,臣等这就去办。”
  朱栩出了会极门,笑道:“不着急,你们也先吃点东西,这会儿今天结束不了。”
  孙承宗两人也看出来了,这些将领有的是话要说。
  朱栩回了御书房,一边吃饭,一边将辽东的情报都给调了出来。
  虽然他在群臣面前对黄太吉,科尔沁的异动表现的非常冷静,不屑一顾,心底还是异常的警惕。
  他与黄太吉的交手,是建立在先知先觉,早有准备,外加出其不意才能步步制胜走到今天,可现在时局变异,他要打起一万个小心!
  黄太吉,非一般人!
  曹化淳拿出记录的情报小册子,翻好页面递给朱栩,恭敬的是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