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兰珠虽然不清楚具体政务情况,可也知道他们现在盐都不剩多少,认真的回忆着,道:“有五万匹,可以卖一部分给大明。”
  朱栩若有所思,从马匹的数量可以大致推算科尔沁可战的人数,外加黄太吉,还有其他联盟的部落,十万骑兵应该是能凑齐的。
  他要南下,肯定要一年半载才能回京,离京之前,他要确保北方的平稳。
  长城关口朱栩不担心,粮草,兵力充足,外加有大炮守护,黄太吉吃过几次亏,不会冒险。唯一可担心的,就是辽东。
  那里没有关隘,骑兵来去自如,要是让黄太吉杀到鸭绿江,朝鲜,虽然不能久占,单是破坏就不是大明能承受的,尤其还涉及到至关重要的移民。
  所以说,大明对科尔沁能用的手段极其有限,当以“绥靖”为主,韬光养晦。
  这同样也是黄太吉现在的策略,后金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两万骑兵,要是一不小心折了,科尔沁未必能再控制住。
  这是一层彼此都心知肚明的窗户纸,短时间内谁都不会捅破,僵持着,直到一方准备好,率先发难。
  朱栩,还是要与时间赛跑!
  这海兰珠明显知道的不多,也不是谈判的主事人,想要试探出什么,还得从布木布泰身上。
  朱栩又审视了一眼海兰珠,笑着道:“既然来了京城,就好好观赏一番,朕会让人给您你特权,可以在宫里,御花园走走,想要出宫也行。”
  海兰珠双手突然绞在一起,连忙又缩回去,眼神闪烁,神色慌张的行礼道:“谢大明皇帝。”
  朱栩双眼眯了眯,笑着道:“不需客气,来人,请使者去休息吧。”
  “是。”曹化淳应一声,命人将海兰珠领出去。
  海兰珠心里慌乱异常,她知道,刚才她的动作一定被大明皇帝看到了,她不知道会不会泄露布木布泰,心里担心的要命。
  朱栩看着海兰珠离开,沉吟一声,道:“传孙传庭来见朕。”
  孙传庭是辽东总理大臣,负责一切的军政要务。
  刘时敏应声,派人去通传。
  在孙传庭匆匆进宫的时候,布木布泰神色平静的安抚海兰珠,道:“姐姐不用担心,明朝皇帝即便看出来了也不要紧,只要不暴露就没事。”
  海兰珠神色慌乱,她害怕回不去,听着布木布泰的话,轻轻抚了抚胸,道:“那就好那就好,我们……什么时候回去?”虽然回科尔沁又要被关在房子里,总比在这里提心吊胆的强。
  布木布泰安抚好姐姐,眉宇间凝色不散。
  明朝皇帝显然没有“修好”之心,无时无刻不在打草原的主意。察哈尔只是一步棋,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布置。金国在科尔沁不能太久,必须要找其他地方建国,“其他地方”哪里有大明周边富饶!
  越来越强盛的大明,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臣孙传庭,参见皇上。”孙传庭进了御书房,给朱栩行礼。
  朱栩摆手,道:“免了,给朕再说说辽东,朕刚才见了科尔沁使者。”
  孙传庭会意,思索着道:“皇上,辽东各地,现在有民近两百万,我汉人占多数,主要分布在沈阳四周。去年以来的移民,臣都安排在朝鲜一侧,若是黄太吉与科尔沁合兵而来,锦衣卫,大篮子都可提早查知,能够早作防备。辽东无险可守,骑兵来去自如,臣无力阻挡。不过,若是来三万,臣能留一万,伤五千。来五万,臣能留两万,伤八千,来十万,臣能留三万,伤两万。来一次,三年内,绝无第二次!”
  朱栩眉头皱了皱,他不喜欢这种感觉,主动权完全在别人手里。不过也不算是太被动,黄太吉经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关于内部,还是要继续清理,不能给黄太吉里应外合的机会。”朱栩沉思着,道:“孟乔芳,鲍承先等不能再留了,找个理由除掉吧。”
  这个孙传庭没有意见,反骨之人都不应该有好下场。他抬头看着朱栩,神色异样的道:“皇上,关于对蒙古各部的策略,臣有些不同的看法。”
  朱栩微怔,笑着道:“说说看。”
  孙传庭抬头看着朱栩,语气沉着的道:“皇上,臣认为察哈尔已经不足扶持,应当放弃,转而支持科尔沁。”
  “支持科尔沁?”
  朱栩双眼眯起,语气带着一丝疑惑。
  “没错。”孙传庭道:“科尔沁与黄太吉关系密切,建奴与蒙古各部落恩怨极深,若是我朝册封科尔沁为蒙古大汗,不仅能让科尔沁野心膨胀,更能草原各部落担忧科尔沁,站在察哈尔一边,均衡草原势力。同时还能离间科尔沁与建奴。”
  朱栩明白了孙传庭的意思了,这是要将科尔沁的架在火上烤,成为草原公敌,迫使草原各部落联合起来应对科尔沁。可也不是没有坏处,给了科尔沁大义,要是他们乘机壮大,到了不能阻止的时候,明朝已经失去了干涉的大义。
  “这是一把双刃剑。”朱栩看着孙传庭,语气放缓地说道。
  孙传庭自然知晓,这可以让科尔沁成为众矢之的,也是让科尔沁如虎添翼,一个不好,真的会成全科尔沁与黄太吉。他道:“皇上,林丹汗是扶不起的阿斗,朝廷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这一策虽然冒险,可也会不断消耗草原的力量,有我朝的暗中相助,科尔沁想要坐大也没那么容易,能拖个三五年,我朝局面大改,骑兵可大用,就无需再顾忌了。”
  “大改没有,会越来越糟糕……”
  朱栩心里叹了口气,不过孙传庭另一句说的没错,有个三五年,骑兵也该可堪一战了。


第571章 一路向北
  孙传庭的话给了朱栩另一个想法,沉吟一阵,道:“嗯,这件事朕会与内阁,兵部再商议一番。关于政改,你怎么看?”
  孙传庭没有犹豫,直接道:“皇上,臣认为当速决!”
  “速决?”朱栩神色微动,道:“具体说。”
  孙传庭道:“皇上,政改乃是万世大计,不能拖延,需展示朝廷的坚定决心,若是拖的久了,不止百官会产生疑虑,心思动摇,天下的臣民也会对政改不信任,增加执行的阻力。所以,臣认为,这个时候,需要皇上向天下展示坚若磐石的决心!”
  “果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朱栩心里轻叹,这政改一拖再拖,他就是希望能够尽量的完善,倒是忽略了这个层面,颌首道:“嗯,朕已经让内阁明日文昭阁开议,后天开廷议,将政改定下来,让诸位巡抚,总督离京。”
  孙传庭听得出,皇帝对这次政改不太满意,想了想,道:“皇上,政改不周全,日后慢慢可修补,无需急在一时。南下的时候,也可乘机抓住把柄,严厉训斥,加深政改的力度。”
  朱栩心里摇了摇头,第一次政改如果不能完美,日后就更难了,他算是明白那句“治大国如烹小鲜”了,凡是都急不得,需要慢慢来。
  这句话朱栩没有说出口,否则会对朝臣有所打击,跳过这个话题,他开始询问辽东的具体情况。
  孙传庭在辽东已经几个月,情况都熟悉的很,一五一十的当面奏报。
  傍晚,布木布泰与海兰珠,在御花园里慢慢的走着,两人身后跟着一群宫娥内监。
  这是朱栩见过海兰珠后,给她们的特权。
  布木布泰虽然看着御花园里琳琅满目的假山,稀珍花木,心里还在思索着今天的事情。
  她搞不清楚明朝皇帝究竟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或许天下人都不知道。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从来都是超过所有人的预料的,总是那么的料事预先,眼光长远的无人可及。
  她还记得,大汗曾经说过“明朝皇帝,藏大智于胸,不漏分毫,天下莫之能比”。
  布木布泰本来不信,这次来还以为可以试探出些什么,却没有想到,她连明朝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这要是想完成黄太吉交代的事,只怕难于登天。
  海兰珠倒是很欣喜,面目新奇的在御花园里看来看去,整个人都精神了几分。
  布木布泰心底有着不服气,没有什么心思观看美景,一直蹙着眉头跟着海兰珠。
  宫里的一举一动自然都瞒不过朱栩,听到奏报也只是淡淡一笑,继续忙着。
  明日文昭阁的阁议他虽然不会去,可还是要把握着一举一动。他手里看着的,正是毕自严送来的议程条目。
  除了税务之外,田亩,户籍也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朱栩本想尽快重新丈量田亩,可朝廷,哪怕是毕自严等人都觉得操之过急,希望慢慢来,只能放宽到“三至五年内完成”。
  关于重登户籍,核算大明人口,反对声也比较大,最主要的担忧就是会再次得罪士绅,引起更大的反弹。
  朱栩知道是他心急,耐着心与大臣们周旋。
  刘时敏从外面进来,在朱栩的空隙,递上一个本子,道:“皇上,这是明日的日程。”
  朱栩接过来看了眼,与往常也别无二致,想了想道:“空出半个时辰来,朕要见一见徐光启。”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大炮了,毕竟这个时候“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
  刘时敏仔细斟酌了一会儿,道:“是,奴婢明天派人通知徐侍郎。”
  朱栩点了点头,又道:“今晚去鱼藻宫过夜。”虽然后宫只有一个女人,朱栩也不是夜夜都去的。
  曹化淳应了一声,派人去通知。
  很快就要进入四月份,寒气未去,天却渐渐要热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得了旨意的内阁辅臣,六部尚书,侍郎,各省巡抚,总督都陆续进入文昭阁,准备开始今天的阁议。
  谁都清楚,暂停了这么久的政改,要进入下一阶段,因此气氛显得格外的凝肃。
  毕自严与孙承宗坐在最前面,环顾一圈,一百多人,他神色严肃,也不给众人讨论的机会,直接道:“该商议的,讨论的,已经很久了,今天我们不做任何讨论,直接表决,以多数胜少数,诸位以为如何?”
  他的话音一落,孙承宗就道:“最好不过。”
  “下官赞同。”来宗道道。
  “下官赞同。”傅昌宗道。
  “下官赞同。”周应秋道。
  “下官赞同。”徐大化道。
  “下官赞同。”沈珣道。
  “下官赞同。”袁可立道。
  随着内阁,六部尚书齐刷刷的赞同,让一干巡抚总督都是脸色微变,不由得对视。
  这表示朝廷已经达成了一致,不容他们反驳了,更何况,背后的皇帝肯定是站在朝廷一边的!
  “下官赞同。”河南巡抚赵晗道。
  “下官赞同。”山东巡抚黄立极道。
  “下官赞同。”山西巡抚张瑞图道。
  随着亲近朝廷的巡抚们应声,一些总督也相继“下官赞同”。
  本来还有心与朝廷继续“争辩”的巡抚,总督们,这个时候只得随大流的“下官赞同”,太明显就容易出事。
  毕自严神色平静,翻着身前的札本,道:“那好,咱们开始吧,今天的第一项,大明律,修改的草本大家都已经看过。赞同的向北面抬手,反对的向南面,现在开始!”
  孙承宗等人率先抬手,齐齐向着背面,北面,那是乾清宫的方向,寓意自然一目了然。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同时抬手,都是向着北面。
  其他人有样学样,都抬手抱拳,向着北面,以示赞同。
  大明律其实没有什么可说的,现在来说还是一条条总纲,可操作性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