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说话,后面一个知府突然出列,抬着手,朗声道:“启禀皇上,微臣有话。”
  朱栩抬头看了眼,应该是凤翔府知府,微微点头,道:“说。”
  这位颇有些一往无前的气势,抬着手,沉声道:“皇上在湖广有‘变通’之说,臣认为陕西也当有,时移世易,当因地制宜,勇于变通,方能成事。”
  李邦华神色微动,微不可察的点头。
  朱栩面上不变,嘴角微翘。这位讲的与他说的完全是两回事,他要各地与朝廷保持一致,是在方针大略上,是在态度上,并不是要剥夺他们的权力,也没有要限制他们变通,这完全就是扯着他的话头,硬堵他啊。
  但是论到这种诡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单刀直入,朱栩好整以暇,道:“变通就是反着来?”
  这知府嘴一张就要开口说什么,可抬头看着朱栩,硬生生的又咽了回去,眼前这不是他的普通同僚,不能死怼。
  他不说话后,一个参议又出列,抬着手道:“启禀皇上,变通非是反着来,臣认为,变通在于事,依事而变,以变而通。”
  朱栩看了这人一眼,以手指了指,笑道:“你说的有理,那朝廷定制,‘违反禁令者不得科举、入仕’,陕西是怎么变通的?”
  陕西有几个府,公然宣称,在三年内不再违反禁令,就可以科举入仕。
  完全无视朝廷,朱栩也是昨天才知道陕西还有这么个说法!
  朱栩以实例说话,直接戳中了这些人的要害。
  一群人是再也说不出话来,任他们再怎么能说,事实在眼前,狡辩不过去。
  朱栩目光环顾一群人,慢慢的道:“陕西的赈灾钱粮,是否如数发放给了灾民?”
  “对待‘新政’,你们‘变通’了多少?”
  “对待内阁的命令,你们是否如实执行了,打了多少折扣?”
  “欺上瞒下的事情,你们干了多少?”
  ……
  朱栩一条条,一框框的说着,语气是相当的平静。
  李邦华眉头紧拧,心里翻涌,脸角崩的紧紧。
  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有错,他依情势变化做出改变,为国为民,毫无杂念,何错之有?朝廷为何就不理,皇帝为何就不看?
  李邦华身后的人虽然不都是他提拔的,可心思相近,也看着李邦华为了陕西愁白了头,夙兴夜寐,披肝沥胆。听着朱栩的话,心里都分外难受,目光不时看着李邦华的背影。
  李邦华脸色变幻,良久心里一叹,有些落寞的抬手,道:“臣有罪,臣请皇上准许臣……告老还乡。”


第789章 字字诛心
  这就是撂挑子,这帮大臣们的惯用手段。
  一旦不高兴,不开心了,就直接撂挑子不干,以显示自己清高,卓尔不群,铮铮铁骨。
  倒霉的自然就是他们手里的一块,这也算是吏治不断败坏的原因之一。
  已经很久没人敢在朱栩面前这么放肆了,他端起茶杯,默默的喝了一口,心里已经动了真怒。
  “臣请告老还乡。”
  不等朱栩做出反应,忽然一个知府也迈步出来,抬着手道。
  “臣请告老还乡,还请皇上允准。”一个参议出列道。
  “臣请皇上允准,告老还乡。”
  “臣请皇上允准,告老还乡。”
  “臣请皇上允准,告老还乡。”
  一个接着一个的站起来,三十多人,转眼间就有一半!
  曹化淳心惊,他陪着朱栩转了大半个个大明,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要是陕西这些官员当着皇帝的面辞官,将会对“新政”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还会打击皇帝的威信!
  李邦华只是一时怒气填胸,无从所出,才近乎本能的要辞官,却没有想到,这么多跟着他。
  这么一来,他们与皇帝都将陷入难堪的境地,难以善后!
  朱栩将手里的茶杯放到身边的桌上,脸色平静的看着这群人,身体倚向后面,双手扶着手柄上,目光如深渊,看不清一点表情。
  曹化淳心头狂跳,瞥了眼不远处的禁卫,上前一步,低声道:“皇上……”
  朱栩一只手竖起,阻止了他的话。
  曹化淳嘴唇动了动,只得退回去。
  王一舟就无所顾忌了,他右手握住刀柄,向前一步,只要皇帝咳嗽一声,他就将眼前这群大胆逼宫的人,全数就地处决!
  这会儿不止是李邦华感觉到事态不对了,那些站出来要告老还乡的人,脖子都一阵发冷,心里战栗起来。
  朱栩没给他们多少恐惧的时间,放下手,声音如常的道:“其实,朕一直都觉得,做官是最好的。”
  李邦华等人,外加没有告老还乡的一帮人都低着头,丝毫不敢乱动,听着朱栩的话,屏气凝神,呼吸都极力压制着。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四周的禁卫似乎离他们近了一些,甚至能看到刀身反着凄冷的寒芒。
  朱栩的目光从在场的人身上挨个转悠,慢慢地说道:“当官嘛,逾不逾矩都没关系,想做什么都可以,有吃有喝有好处,还能清名加身,名达四海,哪一天做的不高兴了,直接就撂挑子不干,辞官回乡,还能得个‘谏臣’,‘铮臣’的荣誉,满载而归,心满意足的著书立说,颐养天年……”
  李邦华等人听着朱栩的话,眉头拧紧,心里忐忑,一动不敢动。
  “你们说说,做官好不好?朕羡慕的很……”
  朱栩道:“朕时常在想,要是做皇帝能与做官一样,想怎么来就怎么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哪一天要是有人不高兴了,朕直接不干了,换个人做皇帝就是,朕四处去游山玩水,看遍天下美景,那真是惬意无比……”
  众人听的心头狂跳,这叫什么话?哪里有皇帝能这么干的?
  李邦华神色动了动,心里越发纠结,难受,怒气难消,忍着不动。
  “但,朕比你们强一点。”朱栩目光如水,平静无波,道:“朕还知道不能这么干,否则对不起天下臣民,也愧对列祖列宗。所以,后来朕就想,要不要学神祖?就不上朝,不管事,自己在宫里逍遥自在好了,反正外面有那些大臣在,他们愿意斗就斗,想辞官就辞官,朕懒得管,只要朕过的开心舒适就行……”
  李邦华等人听出味道了,余光悄悄对视,还是不敢妄动。
  太阳西移,屋檐的影子遮住朱栩上本身,他右手拍打了下手柄,道:“可后来一想,还是不行,这些大人们只顾着争权夺利,毫无半点为国之心,动辄置政敌于死地,要么就明哲保身,早早辞官不干,任由吏治腐朽,朝纲败坏,将我大明的根基一点点毁掉,朕还这么年轻,要是朕还没老死就亡国了怎么办?朕不能做一个亡国之君吧?怎么对得起天下臣民,对得起列祖列宗?”
  朱栩微微歪头,道:“你们说呢?”
  一群人人哪敢说话,皇帝这看似在说自己,却每一字都是对他们的辛辣嘲讽。
  李邦华脸角绷的如同铁块,黑沉如铁,微低着头,一句话也没有。
  “所以,朕羡慕你们。”
  朱栩脸上露出一点笑容来,道:“你们多好,做了官,有权有势,有财有女人,冷了有人送碳敬,热了还有冰块,高兴了去青楼勾栏吟诗作赋,烦了还可以四处喝酒唱和……总之,过的是舒坦,真要是不舒坦了,有钱有地,大不了就辞官,回乡之后,在一片歌颂中守着孤傲高洁,徜徉山水之间,流连温柔软塌,好不逍遥自在,多令人向往的生活……”
  “朕也是看明白了。”
  朱栩目光看着李邦华,道:“朕之所以夙兴夜寐,战战兢兢这么些年,甚至还破天荒的跑出京来巡视大半个天下,就是朕比你们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责任心!”
  “朕对天下臣民有责任,不敢懈怠!”
  “朕对列祖列宗有责任,不敢或忘!”
  “朕对自己有责任,朕不能做一个昏君,亡国之君!作为皇帝,朕可以不能写一篇好文章,可以不写一首好诗,可以不写一手好字,朕甚至可以不学无术!但朕不能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不能不知道如何让我大明长治久安,不能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你们呢?你们都是进士出身,写的好文章,写的好字,你们满腹才华,一世清名,万人敬仰……可是,你们没有责任心!你们没有将百姓放在心上,心里没有忠君为国,眼里没有朝廷法度,你们在为你们自己当官,为了你们的清名,你们的抱负!当你们的清名,你们的抱负受到损害,无以为继的时候,你们想到的不是百姓,不是皇帝,而是要保护你们的清名,你们的抱负,所以你们要辞官!”
  “忠君是假的,为国是假的,为民是假的,你们,都是为了你们自己!”
  朱栩的话,字字诛心!
  李邦华等人心里冰冷一片,满头的冷汗,嘴角哆嗦,身体发抖。
  他们害怕了,皇帝的话的每一个字都将他们灵魂戳透,让他们无力反驳。
  什么都是假的,他们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满口仁德大义,实则无耻之尤!
  这些话要是传出去,他们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倒不如直接在这里死了个干净!
  李邦华已经六十岁了,这个时候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嘴唇嚅动,半晌也说不出一个话来。
  朱栩没有这么就放过他们,眼帘抬起,语气淡漠的道:“朕能猜到你们现在在想什么?还知道羞臊的,回去就上吊死了,将污名都留给家人,自己死了干净。一了百了。还有苟且之心的,找个地方躲起来,十年二十年不见人。没羞没臊的,破罐破摔,彻底变成无耻小人,撕破了画皮。你们都说说,你们现在都选那一条路?”
  李邦华等人的心里是一片冰冷,哪里还说得出话来。
  皇帝的话直指人心,将他们最不堪的一面都给掀了出来,如何辩驳?哪里还有脸辩驳?
  那些没有站出来辞官的人,接二连三的悄悄擦冷汗,幸亏他们没有跟出去,否则这会儿只能找个地洞钻进去!
  曹化淳倒是安心不少,要是皇帝动怒,在这里杀了李邦华等人,还不知道要引起多大的风波。
  朱栩神情平淡,端起身边早已经冷透的茶,目光看向李邦华,道:“到了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不可说的,李邦华,说说你的想法,你要选择死,朕没有什么谥号给你,给你买个好棺材,选个好地方,让后世瞻仰吧……”
  李邦华抬头看着朱栩,内心空洞洞的,却又好似有什么压着,如鲠在喉,好半晌,嘴角蠕动着道:“皇上,何须如此……”
  “恶毒?”
  朱栩接过他的话头,道:“怎么,朕说几句实话你就受不了了?那你可知道,你这一辞官会有多大影响?陕西的百姓会被你害死多少?你读了几十年的圣贤之书,圣人在书里就没有告诉你什么是‘责任’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你占了哪一个?顽固不化,固执己见,眼高于顶,满口的为国为民,遇事就爱惜羽毛,明哲保身,动辄更一死了事,全乎名声?圣人有没有告诉你,江山社稷与你的一生清名哪个重要?万民生死都不如你的心头抱负吗?到底什么是仁,什么是义?莫非这仁与义只在你身上?与天下苍生就无关?”
  李邦华浑身冰冷,眼前一片发黑,身形摇摇晃晃,仿佛就要倒下。
  朱栩的话戳破了很多东西,将李邦华的心扎的通透,鲜血淋漓。
  他身后的人还算年轻,还能挽救,却也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