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锺羽正眉头紧皱,看向王舜鼎道:“王侍郎,这件事你看该如何?”
王舜鼎为人刚正,此刻也一脸愤然,站起来道:“大人,楚党一干人将火烧到了我工部,折子恐怕已经入了内阁,要是我们再无动作,明日皇上追查下来,你我都逃不了干系。”
锺羽正一向清修无为,在这个大染缸的官场,极力的明哲保身,但此刻也由不得他了,神色沉凝的点头,道:“官应震等列举的那些东西,连我都不甚了解,恐怕不止我工部有人参与,漕运衙门那边也有人被官应震给收买了!”
王舜鼎见锺羽正丝毫不提该如何做,忍不住的道:“大人,现在楚党直指我工部,要是再不处置,只怕东厂就要插手了。”
刘时敏不同于他人,虽然与东林党有些默契,但更忠于皇上,如果工部真的玩忽职守,装作什么也听不到,看不见,他就真的有可能会直接插手进来,调查工部渎职的事情。
锺羽正沉吟半晌,抬头看向王舜鼎道:“那你以为如何?”
王舜鼎为人刚正,但也不傻,真要莽莽撞撞的就去查漕运,非被撕碎不可。他看着锺羽正道:“大人,不若让周大人去查,周大人敏锐机警,或有办法。”
锺羽正想了想,抬头看了他一眼,道:“好,这件事就交给周侍郎去办。”
王舜鼎答应一声,出了房间,目光冷峻的抬头看着天空,自语道:“本官就借着周应秋的手,顺藤摸瓜,看看这漕运到底有多少猫腻!”
周应秋喝完小酒,步伐摇摇晃晃走进府邸。
“老爷,你可回来了,怎么喝了这么多?”周夫人扶着周应秋,一脸的关心之色。
周应秋虽然喝了不少,神志却清楚的很,满面红光地笑道:“是不是衙门那边来了文书?”
周夫人更奇了,道:“老爷怎么知道,工部衙门派人找了你好几次都没有找到,刚才不久直接来了文书。”
周应秋来到书房,半躺在椅子上,看着工部的文书,眯着醉眼,道:“夫人呐,你是不知道,我的那位尚书大人,喜欢做甩手掌柜,看似什么事都不管,实际上工部盯的非常紧,不允许丝毫纰漏不掌握在他手里。那位王大人,看似刚正不阿,不苟言笑,手段却也出奇的厉害,为夫在工部啊,实则没有半点实权,不过这次,呃……就由不得他们了!”
周夫人看着周应秋醉态酣然,扶着他道:“老爷,你喝多了,要不就去睡吧,明天醒了再说。”
“醒了?”周应秋摇摇晃晃的站起来,笑呵呵的道:“你让管家拟个请假折子,送到工部去,就说我病了。明天日上三竿都别叫醒我,另外谁来了都不见。”
周夫人不知道周应秋怎么回事,却也知道这个时候问不出什么了,一边答应着一边扶他进卧房。
第二天一大早,王舜鼎就来到了工部衙门。
“周侍郎来了吗?”他一边放下帽子,一边问衙役道。
衙役站在门口,道:“回大人,周大人生病,刚刚让家人送来了告假折子。”
王舜鼎手一顿,转头看向他道:“生病?生的什么病?”
“据说是偶感风寒,需要卧床几日。”衙役道。
王舜鼎脸色沉了下来,哪里猜不透周应秋的心思,无非就是知道无处可推,所以称病躲避。
王舜鼎面色不变,道:“来人,传下话去,就说我与锺大人都生病了,工部一应事务都交由周侍郎负责。”
那衙役一怔,道:“是大人。”
“等等。”王舜鼎将刚要走的衙役含住,沉吟一声道:“将消息散出去,务必让京城人人知晓。”
那衙役看着王舜鼎愣了愣,道:“是大人。”
第120章 出手
锺羽正与王舜鼎“病倒”,工部一应事交给侍郎周应秋的消息在京城疯传的同时,官应震纠结了三十几人,外加钱谦益联合的一批人,有五十多个奏折到了内阁。
这么大的事情,内阁自然不能擅决,票拟之后就送进宫。
司礼监看过之后,批红之后又送到朱由校的御桌前。
朱由校看过折子,直接下旨到工部,命工部彻查。
周应秋躺在“病床”看着工部差役送来的圣旨,脸色苍白,虚弱的咳嗽道:“好,本官知道了,会尽早回衙门审理的。”
“是大人,小的告退。”那差役一抱拳,便转身离开。
周夫人走进来,一脸担心的道:“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外面都在传,工部的事情现在都交给你了。”
周应秋这会儿面不红心不跳,坐起来一边穿鞋一边嗤笑道:“无非就是躲是非,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后悔的。”
“拿我官服来。”周应秋站起来,神色凛凛,一副准备大干一场的模样。
周夫人一边拿出他的官服,一边犹自不安的道:“老爷,他们会不会又在算计你?要不这件事咱们别接了,他们装病还在你的后头。”
周应秋眼神里透着冷冽之色,道:“上次我辞官是因为没有底气,不是我手段不够,这一次,我有圣旨在手,又有皇后娘娘撑腰,更何况,这次的黑锅,自会有人背!”
“好了。”周应秋穿好衣服,对着夫人道:“我走之后,紧闭大门,任何人来了,都告诉他们,嗯,就说就说我刚刚履职工部,尚无实权,无法替他们办事。”
周夫人跟着周应秋很久了,也算是有智慧的人,闻言怔怔,只觉得周应秋话里似藏着什么,不待问清楚,周应秋已经拉开门走了出去。
周应秋一到工部,工部衙门的一应大小官员,各部的郎中,员外郎,主事,差役都济济一堂,仿佛都是一直在等着他。
“见过周大人。”
周应秋一进门,一群人站起来躬身拜道。
周应秋也是久经宦海的人,却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对待着他的场面,脸角动了动,旋即在主座上坐下,目光淡淡的看着这一群人。
营缮司的郎中瞥了眼其他人,上前一步,道:“大人,圣旨已下,锺大人,王大人不在,还请大人定夺。”
周应秋知道,这会儿他权力最大,过了这个时候恐怕就没有办法调动整个工部衙门了。
他神色故作为难的道:“官大人等人的折子,总的来说是弹劾我工部私造船只,贪污纳贿,审批不严以致漕运乱序,嗯,诸位,本官初临工部,可有往例可循?”
营缮司郎中神色也很为难,道:“回大人,以往从未有过。”
周应秋点了点头,又道:“那诸位认为,我们该如何行事,才能将此事平息?”
众人纷纷闭口不言,这样的霉头谁都不愿意触碰。
都水清吏司的郎中不动声色的看了眼四周,模样颇为艰难的道:“大人,下官认为,当前要务是清查我工部内部,决不能授人把柄,另外就是漕运上的船只也要尽快处理,不能让其他衙门查获,否则都是我工部的罪证。”
“对对,姚大人说的是,决不能让人抓住把柄!”
一群人纷纷附和,漕运是一块肥肉,整个工部极少没有涉及的。谁都不想被这件事牵累,最好能撇个一干二净。
周应秋眉头皱了皱,沉吟不语。
姚添饶嘴角微翘,神色急切的上前一步,急声道:“大人,不能再犹豫了!这件事皇上已经下了明旨,一旦刑部或者东厂,锦衣卫抢先动手,咱们就完了!”
听着姚添饶那一句“完了”,众人心神都是一凛,这个完了可不止官位没了,多半性命都难保。
“大人,不能再迟疑了!”
“是啊大人,现在工部一切都在大人手上!”
“大人,您是刚来不久,可是我等身家性命都在这件事情上啊!”
啪!
周应秋猛的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道:“好,传本官的命令!”
一群人正激动,闻言立马道:“下官在!”
“清吏司负责核查工部所有关于漕运的账簿,来往审批文书、书信,旦有瑕疵,立即通知他们,即可作废,需要重新审核,否则撤航运资格,片帆不得出港!”
“是大人!”都水清吏司郎中大声应道。
“营缮清吏司,立刻派人前往京城所有码头,检查所有过往船只,旦有违规不符,当场整改,若有不从,即行扣押!”
“是大人!”营缮司郎中上前,大声应是。
虽然早有腹稿,但这么说出来,周应秋还是觉得心里颇为激荡,很是享受。
他面色不动,稍稍思索又大声道:“出现任何问题都即刻禀报,不得擅自做主,此事重大,我希望诸位同僚能够同心同德,切勿再惹出事端!”
“是大人!”一干人被周应秋调教的很好,整齐划一的答应着。
随即,工部整体出动,搁置其他一切任务,将漕运这件事当做了头等大事,忙碌与认真前所未见。
周应秋坐在案桌后,看着窗外来来回回的下属,轻哼了一声,自语道:“你们不是想把黑锅甩给我吗?锅我要,黑还是你们的。”
“大人。”清吏司郎中姚添饶,带着微笑悄然走了进来。
周应秋笑了声,道:“做的不错,你再找人,出去散播,就说我刚来工部,没有这么大权力,实际上都是其他两人大人在暗中操持的。明白了吗?”
姚添饶一天就眼神一亮,道:“还是大人高明,我这就派人去。对了大人,账簿查到的亏空,该如何处置?”
周应秋神色微动,亏空,自然就是工部内部的亏空,这个亏空会有很多原因,但大部分是内部人的大挪移术,积小成多。
“这个得好好利用一下。”周应秋嘴角露出怪异的笑容,道:“不关漕运的都先压着。”
“是大人。”姚添饶很快会意的道。
工部的动作太大,加上漕运本来就惹人注目,一时间传遍了整个京城。而最受影响的,自然就是漕运中拥有船只的各大家族。
“什么,扣船?他们怎么敢?”
“漕运就要开始了,他们这是要天下大乱吗?”
“不行,我们得想办法,决不能任由船只被扣!”
第121章 惠运船行
漕运衙门几个月前的总督是李三才,他是东林党巨擘,控制漕运十几年,自然,漕运方方面面也都被东林党渗透的差不多了,几乎完全被他们掌控。
东林党掌控漕运,其中的利益也最大,但并不表示只有他们紧张。南来北往的商客,但凡依赖漕运的,都紧张无比。
一个颇为气派的茶馆。
东边的桌子,一群人穿着看似颇为奢华的服饰,围在桌子四周,满脸忧愁的低声说着。
“你们听说了吗?工部这次动真格的了!”
“这次工部是奉旨调查漕运的审批与船只,不好糊弄了。”
“现在京城的码头,驿站处处都是工部衙门的人,只要批文不对,立即扣人扣物,船只一律不得出港口!”
“我也被扣了几条船,找了不少人说情都没用,工部的人说了,限期没有交足罚款,取得新的批文,船只会被没收。”
西边的桌子同样也是一群人,只不过从服饰看,应该是官民混合。
“你们知道吗?我听说这位周侍郎刚落履任工部没多久,人都还认不全,实际上没有什么权力的。”
“你是说,是锺尚书在背后操持的吗?”
“要我说啊肯定不是,锺大人向来崇尚无为,多半是王侍郎在背后主持这件事。”
“这么一说,倒也挺像王大人的作风,恐怕不能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