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栩在孙承宗的陪同下走入偏庁,一群人看着朱栩,都是一愣,不认识,不知如何反应。
  倒是孙铃神色一惊,连忙走出来,道:“臣参见皇上。”
  其他人先是一怔,旋即大惊,纷纷出列行礼。
  朱栩笑着摆了摆手,道:“免礼。朕就是来蹭饭的,无需多礼,不要拘束。”
  孙承宗给朱栩安排了位置,坐在他边上,心里还在思索朱栩的来意。
  朱栩将小慈烨放在腿上,自顾的在桌上挑着菜,夹入小碗里,这些都是给小慈烨准备的。
  孙家的偏庁里,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看着朱栩的一举一动,大气不敢喘,谨慎小心。


第1029章 风波暗藏
  小慈烨趴在桌边,直接拿手去抓,或许是真的饿了,旁若无人的吃了起来。
  众人也不会跟一个不足一岁的小家伙计较什么礼仪,都在看着朱栩,心里千思百转。
  朱栩见小家伙自己能吃,便转头向孙承宗等一群人,笑着道:“诸位无需在意朕,你们吃你们的,朕也就是来给孙师送送行。”
  一群人立即笑着倾身,应和,却谁也没敢真拿起筷子。
  当今皇帝陛下给外界的印象,基本上是“残暴无度,嗜杀成性,心机深沉,霸道反复”,在这样一个人面前,谁敢大意分毫?
  孙承宗听着朱栩的话,瞥了眼在座的人,道:“皇上,可还想要其他的菜?正好今天厨房的菜买了不少。”
  桌上的菜朱栩已经看过了,虽然大鱼大肉,可也不值钱,孙府也算是节俭。
  朱栩拿起筷子,尝了一口,道:“不用了,正好。孙师,这都收拾好了?”
  孙承宗摸不清朱栩的意图,只得应道:“是,臣准备天黑之前离京。”
  朱栩轻轻颌首,道:“嗯,北方风大,孙师多保重,这一战大势已成,孙师坐镇就成,无需太过费心力。”
  孙承宗侧着身,稍微谨慎的道:“漠北蒙古现在也虚弱不堪,臣打算震慑一番。”
  朱栩神色不动,“小冰川”的影响不是只针对明朝,不止大明在虚弱,身处大漠,草原的蒙古各部落都在你争我夺,拼命的抢夺资源,以求存活。
  漠北蒙古,现在称之为喀尔喀,后世的外蒙古。在蒙古三大部分中,算是最虚弱的,南面是漠南,也就是科尔沁,察哈尔等,西面是漠西蒙古,准噶尔,哈萨克等汗国,北方是荒凉凄冷之地,可以说,四处环敌,苟延残喘。
  朱栩微微点头,道:“是要震慑一番……朕已授你王命令箭以及圣旨诏书,从辽东到甘肃,数万里,三十多万大军,孙师尽可调遣,无需另行奏禀!”
  满座的人神色微变,吃惊的看着朱栩。
  三十多万大军,就在京畿不远,丝毫不加节制,这是什么样的信任才能给与?
  孙承宗倒是已经习惯了,眼前这位皇帝陛下,大气的时候令所有人咋舌,不可置信。当然,小气的时候,让他们都看不过去。
  “臣遵旨。”孙承宗平静的道。在这个场合,话语都要谨慎。
  说话之间,小慈烨也吃完了。吃完了,他也不说话,就坐在朱栩腿上,抬头看着他。
  朱栩对这小家伙已经了解,一边给他夹吃的,一边慢慢的道:“孙师,我大明苦蒙古已久,朕也在苦思对策,这一次,是一个机会。所谓的分而治之,虽然是个办法,但并不能长久。我大明对这些所谓的不毛之地也不上心,一道长城,究竟是保护了我大明还是限制了,现在可以看的分明了。”
  孙承宗太阳穴跳了下,有着习惯性的不好预感,目露警惕。
  桌上其他的人有些听不懂朱栩的话了,只觉得很高深,不愧是皇帝。
  朱栩将小碗放到边上,让小慈烨够到,继而道:“这些都是以后的话,南方多尔衮还是太弱了些,朕打算将蒙古一些兵马迁移过去,孙师动手的时候,留意一下,不能过度杀戮。”
  朝廷现在的政局日渐清晰,乾清宫的一些大格局谋划也都在显现,多尔衮在南安南的作用几乎所有人都已心知肚明。
  “臣明白。”孙承宗道。
  孙承宗以及毕自严,甚至大明整个朝廷,或者京城内外,热衷于开疆拓土的人极少。虽然现在有这休整内务的借口,可放在盛世,他们也不希望妄开战端,万事和为贵。
  朱栩一边吃菜,一边道:“嗯,另外赤金卫,泰宁卫,铁甲军,对于它们的战力,朕心里一直没底,孙师好好观察,回头给朕细说。朕认为未来的战事胜败取决于两个要件,一个是速度,一个武器。武器的重要性在不断的凸显,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大趋势,朕相信孙师不会像那帮酸儒一般短视。速度,这也是致胜的一个关键,孙师知兵,朕不赘言,凡事你心中语数即可。”
  这些都是朱栩长久以来灌输的理念,现在已经成为事实,孙承宗是久经行伍的人,自然不会如那些酸儒般去抵触,道:“是,臣皆明白。”
  “不说这些了,朕今天是来给孙师践行的,借花献佛,孙师,慢饮一杯。”朱栩端起酒杯,笑着说道。
  孙承宗知道,朱栩该说的话都说完了,瞥了眼桌上的其他人,举起酒杯,道:“臣谢过皇上。”
  朱栩笑着喝了一杯,然后就转向孙铃,道:“孙卿,在反贪局待的如何?”
  孙铃连忙起身,道:“回皇上,臣尽心尽责,不敢懈怠。”
  朱栩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语,这位与他接触不多,完全听不懂他的意思。
  也罢,孙家的人才不少,日后多做安抚就是。
  朱栩一边动筷子,一边又看向孙承宗道:“孙师,皇嫂一直催着朕,说尽早给烨儿找个老师,好好调教,孙师觉得如何?”
  孙承宗一直没有动筷子,闻言神色沉吟。
  这件事慈宁宫的张太后找过他,言及此事,只是,这位大皇子殿下太小了一点,并且不是嫡子,现在就下力气去做这件事,只怕是祸非福。
  好一阵子,孙承宗道:“皇上,臣以为大殿下还小,不急在一时。”
  朱栩吃了口菜,神色不动。
  有些事情,哪怕看不到,听不到,甚至感觉不到,但事情确实已经在发生了。
  从武宗以来,大明皇位继承人就历经波折,远的不说,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就牵动天下,历经十多年才算有个结尾。当今皇帝强势的直追太祖,成祖,韬略雄盛。国体重塑,天下大改,朝野之间风云激荡,难分难休,这个时候,“太子”这两个字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刺目,令人注视,移不开眼神。
  一些人的目光落已经悄悄落在这位大殿下身上,目的单纯的有,不单纯的更多。
  朱栩见孙承宗不说话,也没有逼他。这件事确实还早了些,心怀叵测的那些人还没有暴露出来。
  小半个时辰之后,朱栩带着小慈烨出了孙府,返回皇宫。
  小家伙已经睡着了,下巴磕在朱栩头上,安安静静。
  朱栩漫步走着,身后跟着曹化淳,王文胜等一干人。
  王文胜是朱栩的表哥,现在是禁军统领,这位大统领相当低调,并且一直希望出去带兵。


第1030章 开口
  朱栩一行人漫步走入东华门,曹化淳与王文胜伴随在左右。
  王文胜欲言又止,几次想要开口都没说出话来。
  走进乾清宫,朱栩将小慈烨放到他的寝室里,回转到东暖阁。
  “皇上。”王文胜跟进来,仿佛下了很大决心。
  “你想出去领兵?”朱栩坐在书桌内,随手端起茶杯道。
  王文胜站在朱栩身前,道:“是,臣还是想领兵,为皇上开疆拓土,壮我大明!”
  朱栩喝了口茶,笑着摇头,道:“那朕这偌大的紫禁城怎么办?”
  王文胜见朱栩摇头,心里微沉,不敢争辩,道:“臣臣只是一时的想法……”
  朱栩又摇了摇头,思忖了一会儿,道:“曹变蛟的联合舰队组建有一年多了,差不多也入正轨,虽然他是朕的近臣,出自紫禁城,但毕竟地位不够,朕打算让你去替换他,如何?”
  王文胜是神宗皇帝的皇后,王皇后的侄孙,王皇后是朱栩的祖母,两人因此是表兄弟,所以王文胜勉强算是宗亲,在外人看来自是显赫。
  王文胜是想去领兵的,但是领的陆军,那个联合舰队他只是听闻,完全不了解,听着朱栩的话,一时间愣住了。
  朱栩见王文胜的表情,又是摇头,道:“去之前,先去军院待两个月,好好学学,等这次‘军改’完成,你们这些将领,从上到下朕都要好好的再教育一次……”
  王文胜表情僵硬,朱栩这么说,他去那个联合舰队的事就不容更改了。
  未来的几十年,是世界大发现,大殖民时代,是海上的时代,谁能拿到制海权,谁就能领导这个世界!
  这“联合舰队”就是一种看上去最温和,却最为霸道,省时省力省心又能达到目的强有力工具!
  当然,这联合舰队也只是工具的一种。
  “不用这么哭丧着脸了。”
  朱栩笑着道:“先在军院待两个月,要是实在不喜欢,朕再给你换。”
  王文胜哪里敢不喜欢,连声道:“臣没有不喜欢,臣一定好认真履行皇上交代的事情!”
  朱栩不管他心里怎么想,道:“先去给曹变蛟做一年的副手,要认真学,认真看,要有全世界的视野,你是朕的表兄,又是从紫禁城出去的,不能老是在大明四周打转,好好看看这个世界,能给朕,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更多的好处!这些,等后天曹变蛟到京了,你们都要去军院待一阵子。”
  王文胜嘴角动了动,只得道:“是,臣遵旨。”
  朱栩挥手打发他走,这么一个好差事,将来功勋必然都出自海上,这位居然还这么不情愿。
  说着天色就晚了,朱栩看了眼外面,将桌上的奏本拿过来。
  入眼的第一道就是内阁的,标题是“大明吏制”,后面还有个小标题“试策”。
  这些都是跟他学的,朱栩微笑,打开看去。
  这份奏本明显是出自毕自严之手,一板一眼,连语气都是他的。
  这份奏本有些沉,朱栩看了没多久,神色就微变,越发认真的去审视。
  毕自严秉承了他的一贯想法,写了很多东西。
  “以科举为主,察举,孝廉,外补等相辅的选吏制度,构建严密,详细,有层次的监察制度,确保大明吏治的长久清明……”
  “科举是我大明选吏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坚决摒弃读书为做官的错误观念,鼓励读书人从事其他行业……”
  “扩大科举范围,对年龄进一步放宽,鼓励实务读书,对圣人经典有正确,客观的理解……”
  “昌盛大明文治,以‘天下无寒士’为目标,建立全面,完善的教育体系,力争五十年内,确我大明无人不识字,无人不能笔……”
  “严厉重申大明官吏纲纪,确保朝廷上下清廉,刚正,奉公,一心为民,杜绝一切腐化行为……”
  “严管官吏的进出,严格要求进的干净,出的清廉,严查腐败……”
  朱栩几乎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表情认真。一个国家的逐渐没落到更朝换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吏体系的整体腐化,以至于不可挽救。
  历史上的明末时期,从崇祯初到南明最后,能臣干吏多不可数,为什么就不能延续大明?原因之一就是官吏整体的腐朽了,面对庞大的腐化的官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