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化淳猜测着朱栩的心思,等了一阵,开口道:“皇上,可是忧心江苏?”
  朱栩在这里站了小半个时辰,摇头,道:“南直隶事情再大,也就在朕反手之间,由得他们闹吧,朕是在想,信王皇兄现在走到哪里了……”
  洪武号出海已经半年了,完全不知道现在具体情况。
  海上对现在的船来说,还是太危险,说颠覆就颠覆,说消失就消失,再正常不过,无论船队有多大。
  这次远航对大明太过重要,不止是航线,或者开阔眼界,打开航路这些,朱栩还想知道欧洲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这对他的国政,大战略息息相关。


第1080章 贸易发展
  景正二年,九月初三,阴。
  肩膀上坐着小慈烨,朱栩拉着他的两只小手,慢慢的向着乾清门外走去。
  他身后跟着一个年轻人,二十出头,穿着不算精致,但也雅致,是朝报的一主编,顾炎武。
  朱慈烨的下巴磕在朱栩头上,大眼睛眨动,四处看着。他很少出来,这会儿挺好奇,只是一如既往的安静。
  “南直隶的事情,你听说了?”朱栩晃悠着小慈烨的双手,笑着说道。
  顾炎武身在朝报,对朝廷政务相当敏感,闻言便道:“是。臣以为,国朝上下,士人如朽木非是一时,东林气焰嚣张非是一日。南直隶一事臣与诸位阁老看法一致,并发迟早,恰是那时。”
  “说说别的。”朱栩道。虽然顾炎武还年轻,阅历各方面不足,但朱栩对他还是抱有很大期待,在用力培养。
  顾炎武这些日子早就在准备,听着朱栩的问话,不假思索的道:“臣对我大明近百年的政务,军务等方方面面都有钻研,发现我大明的体制,实则已经崩坏的无以复加,犹如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这些,算是拍朱栩马屁了,外界不知道多少人骂朱栩坏了大明祖制,戳断根基。
  “继续说。”朱栩带着小慈烨出了乾清门,一直向前走。路过的宫女,内监纷纷无声行礼。
  顾炎武看着朱栩的背影,稍做犹豫,道:“臣最近一直在思索,我大明的制度,一直都是未曾大变,即便……即便是皇上的‘新政’,实则并未脱离祖制,与祖制,殊无异处……”
  朱栩的脚步立即一顿,转头看向顾炎武。
  顾炎武神色一慌,连忙抬手,道:“皇上恕罪。”
  朱栩没有说话,有些意外的看着顾炎武。
  外界都说他将大明祖制敲的七零八落,面目全非,离亡国已经不远,还是第一次有人说,现在的体制与祖制“殊无异处”。
  实际上严格说起来,也没错,内阁六部,巡抚制,都是前朝就有的,朱栩只是做了进一步的系统强化。至于大理寺独立出来,在制度上其实没变,大理寺一直都被要求独立审案,只是没有自己的体系罢了。
  至于督政院,那是都察院以及言官的集合翻本,还真是“殊无异处”!
  不过,一般人都在庞大的改革计划中晕头转向,根本分辨不清详情,这个顾炎武,倒是还算冷静。
  “继续说。”朱栩忽然微笑着说道。
  顾炎武有些紧张,整个大明又有几人在朱栩面前说话不紧张。
  顾炎武依旧抬着手,眼神犹豫一番,还是道:“皇上,臣认为,我大明国政之坏,不关乎于党争,不关乎奸佞君子,而在于祖制二百年未变,时移世易,不合时宜,自然会出问题,若是历代朝廷有现今之心魄,大明断然不至于此……”
  朱栩双眼眯了眯,顾炎武的话稍作转化,便是“改革是永恒主题”这类,这个时候,僵化,顽固的儒家思想大潮中,能有这样的人出现,真算的是一种强大突破。
  至于“历代朝廷”,实则是“历代皇帝”,只不过顾炎武避讳,改了这一句。
  尽管顾炎武的想法还很稚嫩,但确实有些苗头,没有辜负他低培养。
  “还有什么,继续说。”朱栩看着顾炎武道。朱栩头上的小慈烨也睁大双眼,看着顾炎武。
  顾炎武神情动了下,强压着不安,硬着头皮道:“皇上,臣认为,我大明的变革应该继续向前,要突破祖制,适应现今的变化,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自断臂膀,一昧隐忍……”
  朱栩看着顾炎武,眼神里有一丝意外。
  大明现在绝大部分官员的想法都与毕自严相近、类似:“稳妥为上”,希望大明上下安稳,以度过灾期,其他的都可以延后再说。
  顾炎武居然还想着“突破”,有意思。
  朱栩对顾炎武很满意,就是太年轻了些。
  想了想,朱栩道:“这样吧,按照计划,你先去政院待一阵子,然后去战略部吧,归在商业司,对我大明商业进行国家层面的规划,设计,要有整体的发展大略,你进去之后,好好做,战略部刚刚组建,一时半会还发挥不了作用,你正好可以沉下心,多做些功课。”
  顾炎武一直都知道朱栩在培养他,闻言立即拜道:“是,臣谢皇上,臣定……”
  朱栩一摆手,道:“虚话就不用说了,去吧,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朕。”
  顾炎武与朱栩接触不多,有些不太习惯他的说话方式,顿了下才道:“臣告退。”
  朱栩“嗯”了声,转身带着小慈烨出宫去。
  小慈烨下巴磕在朱栩头上,走出了一阵子,小慈烨忽然开口道:“父皇。”
  小家伙已经快一岁,已经能说简单的单词了。
  “怎么了?”朱栩笑着说道,转向东华门方向。
  小家伙眨了眨眼,低头看著朱栩,道:“饿。”
  朱栩又笑了声,道:“好,咱们出宫去,宫外有很多好吃的。”小家伙出乾清宫之前还吃了不少东西,这会儿又饿了。
  小家伙没有再说话,趴在朱栩头上,很是老实。
  曹化淳,王一舟跟在朱栩身后,两人不远不近的跟着朱栩出宫。
  出了宫,禁卫便衣如影随形,朱栩等人是一身常服,在大街上慢慢走着,不时给小慈烨买点吃的。
  小家伙吃的很慢,倒也知道干净,没有沾到朱栩头发上,安安静静吃着,一个字也不说。
  “公子,看看我的泥人吧?这个前不久山西人买了一千个,一个二十文,我们自己人只要五文,货真价好……”
  朱栩本不在意,就是享受在人群中的乐趣,听到这句话,忽然脚步一顿,转头看向这个摊主,面带疑惑道:“你说,卖给山西人?他们为什么买那么多?”
  这个摊主似乎见有戏,嘿嘿笑道:“这位公子一看就出自大家族,不常出门吧?你不知道,现在南直隶那边,商船多的停不下,每天都是船进船出,满满的船,有我们大明的,更多是海外的,他们有的是银子,仿佛对我大明什么都要,不止是山西人,陕西,浙江的那些大商人,都四处买东西,都想卖给那些海外之人,价格奇高,利润丰厚……”
  “能卖出去?”朱栩颇为意外的道。
  “那是当然。”这个摊主似乎讲到了兴致上,道:“我听说,还有不少人准备买船,亲自出海,有几个船队,带回来的东西,价值连城,发了大财,几十倍的利润……”
  朱栩若有所思的点头,之前布木布泰好像提过,只是一言带过,没有亲眼所见来的这么有冲击。
  摊主看着朱栩的神色,似乎又想到了什么,道:“公子,我看你不是一般人,告诉你一个消息,现在赚银子最容易,只要去神龙府走一趟,总能有办法赚银子,那些外国人,见到我们明人都客气的很,打骂都不还手,卖的尽管抬价,买的尽管压,保准稳赚不赔……”
  朱栩笑了声,道:“好,听老板的,找机会我去一趟神龙府,老曹,买二十个。”
  那摊主一听,顿时大喜,道:“好勒,谢公子,我额外再送公子两个。”
  朱栩笑着道谢,给小慈烨递过去一个,转身继续向前走。
  曹化淳付了钱,快速追过来,凑近道:“皇上,奴婢觉得,他的话夸大了,不足信。”
  朱栩点头,面是如常的道:“这是自然,不过管中窥豹,神龙府的商贸,确实发展的不错,扣除杂七杂八的成本,每年两千万白银是跑不了,这还只是神龙府,若是多开放两地,将来与各地的贸易不断成熟,壮大,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曹化淳对各地的奏本比朱栩还熟悉,听着也点头。
  确实是这样,南海上有不少独有的暴利之物,外加大明内陆的货物,还有各种税收等等,利润是相当惊人——单香料一项年入就一千多万白银!


第1081章 美妙的场景
  海贸的暴利对大明来说是久旱逢甘霖,越显重要。
  神龙府当前还算是朱栩的“私产”,朝野虽然都知道,但分不清里面的利润,外加朱栩的严厉约束,是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朱栩有些累,将小家伙反抱在怀里,慢慢的向城东走去。
  王一舟看似不动声色,实则睁大双眼,盯着四周的一举一动。大明的情势很复杂,说不定就有刺客。
  曹化淳相对安心,跟在朱栩身后,见四周无人,便道:“皇上,山西巡政御史已经回报,对山西‘新政’以及各方面都做了汇总,奏本在司礼监放了好些天,内阁那边催促,询问是否转交给他们处理。”
  朱栩给小家伙擦了擦嘴,道:“不给。”这件事,朱栩很不满。
  曹化淳看着朱栩的背影,顿了顿道:“是。”
  朱栩难得出宫,看着四周的人流,感受着“人气”,心里分外舒爽,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小慈烨倒是很安静,吃着看着,眼神瞟着四周,似乎也很好奇。
  周围的人都看着朱栩这群人,这样的组合,多少有些奇怪,不时的打量一眼,让王一舟以及暗中的禁卫很是紧张。
  “近来京城的民情如何?”朱栩看着人来人往,相对热闹的环境,忽然问道。
  曹化淳道:“民情还算安稳,没有什么波动,因为对蒙古的开市,各地商贸很是频繁,外加海贸,京城的商贩日渐增多,前不久顺天府上奏,今年上半年的商税就收了一百多万,还在继续增加,年底有望突破两百万。”
  朱栩眉头一挑,道:“有这么多?”
  北直隶确实很大,作为大明的政治中心,商贸发达并不意外,但“两百万”,着实很多,令朱栩惊奇。
  曹化淳思索片刻,道:“蒙古人对盐,布匹,甲胄,甚至是瓷器,玻璃,火柴,肥皂等都奇缺,他们来了一个贝勒,订了大批的货物,国贸寺那边这次很主动,带着他们四处转,听说,以白银,黄金,马匹,牛羊还有各种抵押物,签订的契约有三百万两之巨!”
  这个朱栩倒还真不知道,不由笑了声,道:“毕阁老这次看来是要狠宰蒙古人一笔了。”
  曹化淳会意一笑,道:“奴婢也是这么觉得。还有……倭国人到京了,他们也准备买很多东西。”
  这件事朱栩倒是知道,倭国来的不是明面上的人,而是一个“商人”,这次是来与大明“做生意”的。
  “毕阁老准备再宰一次?”朱栩看着人群,语气带着调侃道。
  曹化淳道:“看样子是,听说国贸寺那边要卖给倭国人各类瓷器近千,布匹,丝绸若干,还有淘汰下来的火器等,总价有五百万白银,倭国人没有丝毫还价,国贸寺都说倭国人‘爽快’。”
  “倭国人不缺银子。”
  朱栩道,他记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