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独断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能压得住朝局。”
  毕自严是原来的户部尚书,在朱栩的一手扶持下,从崇祯初就执掌朝政,大小事情都经过他的手,大明上下官员,对他向来敬重。
  孙传庭却不同,他这几年虽然也在养望,到底年轻,面对的都是同龄人,内阁里一个个都非常人,六部的尚书侍郎与几位阁老关系复杂。
  在外人看来,孙传庭别说六部了,内阁他都未必能理顺。
  孙承宗知道几人的担忧,面色严峻,声音果决,道:“这件事宜早不宜迟,我们不能再等了。孙传庭那边无需多虑,皇上有通盘的考虑,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三年内肃清军队的隐患,确保军队忠于皇上,忠于朝廷,任何情况下不会有人反手之力,祸乱天下!”
  曹文诏看似大大咧咧,却心如明镜,洞若观火,看的分明。
  孙承宗这么着急,一来是他年纪大了,未必能撑多久。二来,接替他的,未必压得住局势,更别说肃清军队了。
  他的心思,怕是与毕自严很相似。这二位阁老内心急切,想给后人留一个相对干净的摊子,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卢象升这次开了口,平静而沉稳,道:“问题最重的,我认为不在陕川,而在江南,我已经着手,用最温和的手段,剪除这些威胁……”
  孙承宗双眼陡然闪出厉色,道:“不能温和,必须要暴风骤雨,狂风席卷!肃清是我们的目的,惩前毖后,永绝后患更是!”
  曹文诏面露讶色,孙承宗话里铿锵如铁,杀机浮动,这真是急了啊。
  熊廷弼怔了怔,他还不知道他将去四川,认真的想了想,道:“辽东的士兵基本上来自于陕川的灾民,问题应当不大……”
  “这个时候就不要护短了。”
  孙承宗不等他说完,语气冷漠,道:“这件事,皇上与我决定交给军法处去查处,你们不能护短,若是你,或者你们部下为难军法处,阳奉阴违,本官就拿了你们,重塑你们的战区与军团!”
  这句话,是相当不客气,打脸般的警告了。
  秦良玉四人神色不同的变了变,没有与孙承宗争辩。
  肃清军队是孙承宗的主意,背后站着的是皇帝,他们没有资格讨价还价。
  孙承宗看着几人的脸色,道:“秦大都督暂领军法处,参谋处,主持日常事务。”
  几人都是最高层,无需外面那么猜来猜去,倒是没什么意外。
  秦良玉站起来,面容肃色,抬手道:“下官领命。”
  她已经从地方将领,升级为大明管理层的高官了。
  曹文诏放下手里点心,放下二郎腿,睁了睁眼,抬头看着外面,心里感慨道“要变天了啊。”
  大明军政两面都在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会延生到整个大明,一场前所未有的天翻地覆已然不会要等太久了。
  其他几人都是大明重臣,心有同感,默默不语,静静地期待着。
  毕自严的突然“病愈”,回到内阁,自然让不少人震惊,内阁六部的气氛为之变得微妙。
  毕自严要做今年的总结报告,也等同于他宦海生涯的一个结语。但对于孙传庭来说,这是明年的开端,是他“首辅”生涯的开始,两人的矛盾显而易见。
  他们手底下的人自然不甘心,虽然之前被压住,这个时候却再次安耐不住,纷纷开始出招,要在年底的总结报告上动手脚。
  这种类似“盖棺论定”的东西,会对“活着”的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处处受制。
  当能徐阶为什么能收进天下人心,位尊首辅?就是因为他手握嘉靖遗诏,对嘉靖一朝的事情做了“公允”的评价,总结。
  孙传庭要做“首辅”,自然不需要毕自严的人心。
  二位阁老沉渊在内,不动分毫,底下人小动作不断,彼此争锋相对,将朝局搅和的更乱,人心更加浮动不安。
  这也让满朝文武越发想念朱栩,朱栩不在,所有人都在担心会出现某些事情,让局势失控,一发不可收拾。
  本来已经压下去的事情,逐渐又开始冒头,这一次针对的不止是傅昌宗。
  连带着将孙传庭,毕自严也捎了进去,从外人来看,仿佛是二位阁老的恶斗。
  身在局中的人自然难以分清,推波助澜之下,加入进去,内阁,六部纷纷不平静,朝野的动荡若隐若现。
  无奈之下,十二月初八,毕自严与孙传庭联袂辟谣,并且喝令朝野官员,不得造谣,传谣,专心为国事。
  这种表面功夫自然没人信,京城的乱局更加炽盛。
  这样的时候,身在景德镇避暑的朱栩,依旧稳坐泰山,丝毫没有回京的意思。


第1301章 回京与回京
  朱栩在景德镇,遥看着京城,却也没有插手。
  身在远处,他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朝局,看清一些人与事,也能更加安静的审视他的“新政”。
  这一天,他带着两个女人,五个孩子爬山。
  几个小家伙都是娇生惯养,没爬多久就喊累,撒娇耍赖的不肯爬。
  朱栩看着张筠,柳如是也是香汗淋漓,外加冷风嗖嗖,担心再冻感冒了,于是在小半山腰停下来暂做休息。
  曹化淳给朱栩倒了杯茶,道:“皇上,锡兰那边来信,信王的船队已经离开欧洲,预计在元宵前后可以到京。”
  朱栩一怔,道:“怎么这么快?”
  现在从欧洲到大明,基本上是一年以上,何况这么大的舰队。
  曹化淳道:“应该海路熟悉了,有些近道可以走,节省了一些时间。”
  朱栩微微点头,继而思索着道:“元宵前后?对了,鲁王还在闹吗?”
  曹化淳躬身,谨慎的道:“听说,鲁王进来经常喝醉酒,然后就抱怨,说皇上坏了祖宗成法,是朱家的不肖子孙。”
  曹化淳敢在朱栩面前说这样的话,即便用上“听说”二字,也是板上钉钉,不止一次两次了。
  朱栩算算时间,道:“回京吧,皇兄要回来了,朕这个皇弟要亲自去迎接一下。”
  曹化淳深知朱栩的脾性,心底有种预感,朱由检的回归,或许将要拉开一场大事件的帷幕。
  “遵旨。”曹化淳道。
  朱栩回京,用的明诏,天下皆知。
  京城本如滚烫的热水,朱栩一道明诏下来,如冰山压顶,瞬间安静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望着南方,景德镇,似乎能看到朱栩的马车。
  内阁,六部的气氛陡然变得安静,本来险些明朗化的争斗,忽然消失,所有人都仿佛回到了几个月前,和和气气的办公,丝毫没有了前几日的针尖对麦芒。
  毕自严坐在班房内,接过李幼唐端过来的茶,松了口气的道:“皇上总算是要回来了,再不回来,我估计就撑不住了。”
  李幼唐站在他身前,笑着道:“大人这就糊弄下官了,年关将近,皇上怎么也得回来,这个时间,大人怕是早就掐准了。”
  朱栩是必须要回京的,皇帝哪有在外过年,还是这样大事关头不回来的,无非就是一个时间点,聪明人都能掐算到最后期限。
  毕自严心情放松,冲着他道:“你啊。”
  接着笑着摇了摇头,道:“你算说对了,只是聪明的人太少,跟着胡闹的人太多,不会有好下场的啊。”
  当今皇帝的脾气,向来是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天下皆惊,外加一个日益咄咄逼人的孙传庭,现在肆无忌惮蹦跶,稍微明白一点的都知道,注定是那出头的鸟!
  李幼唐没有接这个茬,道:“皇上回来,诸事就没那么难办,总有个商量,大家都知道分寸,大人的年终大结也不会难写了。”
  这个年终大结,既是今年的总结,有是明年的开始,若是往常,都是毕自严的事。现在总结是毕自严的,开始是孙传庭的,两人各有想法,自然难以统一。这也是两人手底下人争执起来的原因,从本心来讲,他们都不愿意退让。
  心底同样清楚,最终的文本,两人退让,妥协到哪里,得看还在景德镇的那个人的意思。
  现在,朱栩要回来了,毕自严自然松一口气。
  毕自严听着李幼唐的话,微微点头,神色微怅然,道:“临了之前,才发现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却又做不了,我倒是能体会了那位古来的寂寞了。”
  李幼唐知道,现在毕自严的心态应该是最复杂的,却也没人能劝慰什么。
  到了这个年纪,这种时候,能稳妥的致仕,颐养天年已经是莫大的幸运。
  毕自严说完这一句,忽然抬头,道:“想好去处了吗?”
  毕自严致仕,李幼唐这个上任没多久的内阁中书自然也要换。
  李幼唐躬身,道:“大人,下官想去安南。”
  毕自严看着他一会儿,道:“我身边的人,就属你与张国维最是明智,看得清。去安南也好,躲一躲吧。”
  孙传庭上位,必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便不刻意对毕自严的人进行打压,也会有无数人踩上来。聪明人,在这个时候,自然要避一避,明哲保身。
  李幼唐道:“学生让大人见笑了。”
  毕自严摇了摇头,心里滋味难言,感慨地说道:“张国维,知兵知政,我本想让他从政,但他有意从军,我也就随他了。安南……孙白谷与我说了,他会调喻安性任安南巡抚,那里比较特殊,巡抚,总督一肩挑,你去任右参政。喻安性是皇上提拔的人,没有所谓朋党的帽子,你可安心一点。”
  李幼唐知道毕自严是用苦良心,犹豫一番,道:“大人,事情未必会像您预料的那么糟,无需过于忧虑。”
  毕自严喝了口茶,摆了摆手,道:“这些我们就不说了,拭目以待吧。”
  天底下,或许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朱栩与孙传庭政务方面的“勃勃野心”,这二人的组合,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大明两百多年的国体,或许就要没了,老祖宗几千年的规矩传承,将要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李幼唐自察觉不到这些,想不到那么深,道:“是。”
  毕自严又摇了摇头,起身道:“走吧,去议会看看,听说,他们在争执成立商务总局的权职与归属?”
  李幼唐振了振精神,道:“是,商务总局是白谷阁老提出来的,整合物价局,税务总局,执法局,课税司等组建,目前只是一个想法,不知道被谁泄露出去了。”
  “除了孙白谷的那些人,还能有谁?走,去看看,不要说话。”毕自严出了班房,淡淡地说道。
  李幼唐没有说话,跟着毕自严上二楼去。
  阁老们的班房离的很近,毕自严一出来,风声鹤唳的内阁就无数耳朵,嘴巴在动,消息满天飞。
  现在阁老们的一举一动仿佛都有无数含义,被人猜来猜去,传来传去。


第1302章 蝇营狗苟的官员
  朱栩对于京城的事情,仿佛不在心上,带着老婆孩子,施施然出了景德镇,一路北上回京。
  山西,太原。
  山西巡抚吕大器陪着朱栩,在新建好的山西省书院慢慢视察。
  吕大器身形微胖,从吏部侍郎调任山西已经有几年,越发有封疆大吏的气度,站在朱栩身边,面上平静的只有一丝笑容,道:“皇上,江西省几年来,新建了省,府,县三级书院有六十多,单这个省书院,每年从这里考入皇家书院,毕业的有两千多人,大多品学兼优,在官民多处发挥大用……”
  在吕大器身后,是山西大大小小的官员,有三十多,跟在吕大器身后,小心翼翼,心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