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席卷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州这边肯定不会只剩下四十七万的人口,战乱迫使大量人口躲入深山老林,只要情势稳定下来,再有汉部尽力宣传政策,陆陆续续会有人从深山老林出来。再来就是还有很大的一批家族没有统计人口,等于是人口数量必然会再增加。
  简单而言,刘彦需要尽力让内政走上正途,哪怕是其它几个郡依然荒废,长广郡和东牟郡也必须要发展起来,尽快为后续战争服务。
  “斐燕所部像是蝗虫一般在东安郡肆虐,他们请求用奴隶与我们交易粮秣和兵器。考虑到接下来我们或许能够用得上他们,职的意见是同意交易。”纪昌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语气听上去却是有些森幽:“他们的存在会成为我们示警的第一线。”
  不知道是蠢还是什么,斐燕举起了慕容鲜卑的旗帜,天然上就是石碣赵国的头号大敌。要深切的知道一点,刘彦是攻占了青州数郡,可汉部并没有举起什么旗帜,那样一来虽说汉部会是石碣赵国镇压的对象,但在排序上面会处在斐燕叛军之后。
  “那帮大儒或许会容忍我们,但斐燕肯定是要先被消灭。”桑虞坏笑着:“可以猜测,石碣会先安抚我们,乃至于是对君上高官厚禄地抚慰,甚至是同意君上成为新一任的青州刺史,随后命令君上剿灭斐燕这支叛军。”
  说的是大儒,可不是说那些胡人。
  大儒的肠子是弯的,什么事情都能权衡利弊,对大儒来讲公开举起反旗之后再亮出敌国的旗帜,可比刘彦这种闷不吭声直接开干的势力严重多了。
  石碣赵国可是有不少晋人大儒,虽说他们在国家决策层面上起不到什么关键作用,但聒噪几乎就是他们的本能。事实上也是这样,大儒不聒噪怎么显示存在感?
  汉部对斐燕所部采取的策略类似于养寇自重,刘彦已经向身在襄国的张石发去指令,就像是桑虞所说的那样,那批大儒还得聒噪起来,能起到什么效果则是看成效。
  外部因素在极力争取做到更好,像是张石请求那些大儒帮汉部说话就是其一,内部的建设却是还要抓紧才是,比如在军事重镇的建设之上。
  下密之战结束之后,刘彦开始了新的布置,平寿与黔陬为主要。
  系统不是奖励了人口上限吗?灵山岛那一处的城镇中心在升级无法“召唤”农民,位处柜县之旁谷地的城镇中心却是大肆“召唤”农民。
  “召唤”出来的农民在军队的护卫下分别开往黔陬和平寿,其中平寿的建设在一个月前已经开始,黔陬却是近期才投入建设。
  考虑到徐州军随时可能开来,徐正就率军在黔陬前方修筑营盘进行必要的拱卫。
  李匡是校尉了,他的爵位也升到了第四等爵“不更”,该是汉部阶层中相对高一些的人物。
  当然了,李匡可不是因为俘虏姚兰才升的官和爵位,他与众多的人一样,就是因为下密之战汉部获胜,成为新一批的获益者。
  姚兰被押往黔陬的路途上。知道他为什么没有被认出吗?除开他完全低调之余,还是脸上被用自己刮了数条伤痕,时刻也是披头散发遮住。要不是绝对亲密的人,很难辨认脸上有那么多伤疤的脸出来。
  低调而又沉默,姚兰却是依然无法改变成为战俘的命运,他与许多被俘的人被押送着前往黔陬的路上。
  李匡骑跨战马,身后跟着一众军官,军侯身份的李坛位列其中。
  “八百亩的上田,另有一座府邸。”李匡看上去显得非常高兴:“仆从二十四人,每年还有官署奴隶帮忙耕作,每月还有俸禄。”
  那些东西都是在黄岛区那边,黄岛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成为汉部的行政中心,李匡的府邸距离刘彦的府邸只有两里之地,比不上另外一些汉部的核心人物,却是预示着李匡在那边有一席之地。
  汉部就是这样,每一个等级都有属于自己的待遇,随着汉部日益发展,眼见势力越来越大,可以预期到一些事情。
  李匡呼喝着:“诸君却也是要努力了!”
  姚兰恰好走过,他不留痕迹地看一眼李匡所在的位置,那里众多人身穿豪华戎装骑跨在战马之上,有着说不出的意气风发。
  说汉部的戎装豪华不是说假,别部司马以上都有配置一套明光铠,再搭配其余的物件,看去光鲜无比。
  人靠衣装马靠鞍,汉部从一开始就对穿着非常有讲究,那还是一种心理暗示,像是众多战俘看着汉部士卒,看那一身统一标配的戎装,或许会心生一种“败给他们好像是必然”的想法?


第214章 系统完成升级
  任何集体,不论是家庭、家族、部落、部族、国家……只要是集体,能够用多快的速度整合出多少可以指派的人手,就预示着能够有多么强的协同能力。
  谁能够调动更多的人手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就代表多少力量被发挥出来。只有有效被利用的劳力才是有用的人力,否则哪怕是有国民千千万,只能调动少量的人,人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汉部新一轮被投入战争准备的人手超过十五万,并非是说有十五万的军队,是包含那批俘虏在内被调动于一系列建设的数量。
  徐正被指派成为黔陬方向的主将,他的麾下连带辅助骑手在内共有四千两百的骑军,其中骑兵数量是一千五百。除了骑军之外,步卒战兵的数量是六千,再有同等数量的辅兵,共计步军一万两千。
  后面李匡带着七千部队过来,使得徐正麾下的部队,包含仆从军、新附军、奴隶兵在内,膨胀到了五万七千。
  徐正在下密一战之后成了偏将,不算入流的将军职衔,却是汉部除了刘彦之下的武将第一人。他对能够统率一支战兵数量过一万,其余杂兵合起来总数超过五万的部队,是一种兴奋中外加忐忑的心情。
  “四万奴隶挖地基、清理周边绿荫,至少需要耗时两个月才能清出我们需要的面积。”徐正手指看去地势平坦的地形:“除了主城之外,相应的子城和营寨,虽说不是要一次到位,但……耗时必定日久。”
  黔陬这边就是一片广袤的平原,杂草丛生的同时,树林分布异常密集,看去显得无比荒凉。会有这样的环境是石碣赵国导致,时间往前推移上一两百年,这片平原可是有着不少村庄。
  李匡是骑马落在徐正身后的半个马位,他昨天才到,今天被领着熟悉地形。
  “徐州方向没有发现异动。”徐正值得高兴的就是这一点,他说:“小朝廷在边境线上动作颇大,徐州军被迫调军南下防御。”
  按照刘彦身边的那群文士估计,东晋小朝廷虽然是嚷嚷着要北伐,可晋军是不是真的能北伐真的没有谱。
  宫陶先生去下密找刘彦谈的事情很多,其中就有配合东晋小朝廷进击徐州这一条,可是刘彦问及晋军准备情况,宫陶先生倒是有说一些情况,但是一听就能听出略显夸张。
  按照宫陶先生的原话,东晋小朝廷可是在寿春和淮阴方向各自集结了数万部队,只要建康那边一声号令,说是就会挥军北上。
  刘彦很特意地问了一下,得知这一次北方的东晋统帅叫褚裒,立马就是一脸的便秘。
  现如今的褚裒可是当朝国丈,时任卫将军兼领中书令。
  褚裒此前先是作为司徒从事中郎,他闺女成了司马氏的皇后之余,被召入朝中任职侍中、尚书。他苦苦请求外出任职,于是出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半洲。
  要说起来,褚裒的官声非常不错,不但是名声好,且是一个生活节俭的人,更有不错的诗才,与谢安、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人皆有联系。
  咸和四年(公元329年),苏峻之乱时,褚裒似乎在军事上也有表现,因功被封为都乡亭侯,又迁任司徒从事中郎。
  要是光看之前的事迹,褚裒好像作为北伐主帅也未尝不可?刘彦听到褚裒是这一次的北伐主事者一脸便秘却是有原因,概因刘彦无比清晰的记得一段记载,永和五年(349年)时期东晋北伐就是由褚裒,可那一次北伐就是一个笑话。
  很难理解一个有着光辉事迹的人为什么之前表现那么得力,等真正作为主官主持北伐却是成为笑话。刘彦以先入为主的观念,第一时间就判断这一次东晋小朝廷的北伐哪怕是真的发生,估计难有效果,或许会让“国丈北伐”的笑话提前发生?
  抱着东晋小朝廷不会成事的心理,刘彦当然是要抓紧备战,才有徐正作为主将率军进驻,也在玩命地建设军事重镇。
  “奇怪啊?”李匡一脸的不解:“小朝廷那边动员的军队是多少?寿春方向四万,淮阴方向三万?”
  “……?”徐正其实也不是不理解,感慨地说:“中原这边,屡次出征动辄十数万。”
  其实那种两种不同的概念,也有其中的缘由。
  胡人出动军队看着数量庞大,但真正的战兵不知道有没有其中的十分之一?除了少量的战兵之外,一般是临时召集的杂胡,另外就是沿途裹挟的乌合之众。这样一来,胡人的军队屡次看着数量都极为庞大,可一旦局势不利溃败也十分轻易。
  东晋人口该是有四百五十万左右?全国兵力不会高过三十万(历史记载顶峰时期为二十七万),东晋与石碣赵国的边境线无比的漫长,另有西边的成汉,大批军队不能动,能够抽出七万准备北伐已经是十分难得。
  那就回到本章开头所提到的问题,作为一个集体而言,东晋的动员能力不但与胡人政权没得比,连汉部这边也是差距甚多。
  汉部能够大举动员与户口制度严谨绝对有关,二十万动员了七万服务于战争,也就是处于朝气蓬勃的势力才能办到。
  来到黔陬这边的系统农民数量有八百,他们正忙碌着在建造子城。
  黔陬子城的规模借鉴下密那边,采取的是六芒星形状的建筑格局。事实已经证明这般形状的城墙有利于防御的一方,却是不知道华夏文明为什么在各城池会不采用,反而是建造那种直线的城墙?答案比较简单,与追求“方圆”有关,亦是棱角形状的城墙建造工序与成本比较高。
  在接下来,徐州军依然没有北上的迹象,同时东晋小朝廷北伐的相关准备看着也是拖拖拉拉。
  下密一战经过时间的发酵越穿越广,知道汉部存在的人亦是越来越多,作为石碣赵国首都的襄国,关于要怎么处理汉部一直存在争论。
  那些收到好处的大儒从一开始就想舆论倾斜向斐燕那股叛军,关于对汉部绥靖,先消灭斐燕叛军,这一类的舆论一度占据主流。
  姚弋仲作为主战派,从一开始就力主消灭汉部。后面加入主战派的是石遵和石斌。他们这一帮人表态要消灭汉部的同时,鉴于政治需要自然不能无视斐燕叛军。
  石虎做出的第一反应比较直接,对于斐家出叛逆表示无法忍受,派人前去斐燕老家要抓捕一族,却是发现斐家的主要嫡系早就跑了,留下小猫两三只。
  斐家留下被捕的人,他们被带到襄国之后,部分人被五马分尸,也有凌迟处死,怎么残酷就怎么杀。
  后面,石虎可能是觉得杀的人太少,对于与斐家有牵扯的亲族开始遭殃,连带左邻右舍也是倒了血霉。石虎的手段叫夷三族诛九族,差别就是现在还没有专业的术语用于描述。
  石虎针对于斐家有关的人一阵血腥杀戮之后,对青州有了决定。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