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岩的脸色无比诡异,他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所谓部族武装的事情,一直以来就好奇刘彦哪来这种对军令绝对服从的士卒,多次尝试了解却无法从其他人嘴里了解更多。其他人看刘彦或许是在看待天神,他看刘彦却好像是在看一个妖孽,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心情。
“哪怕不增加战兵,辅兵数量也该增加到至少八万。”桑虞试探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看着放松了非常多,笑道:“全面裁撤掉价值不大的奴隶兵补充地方劳力,大量增加辅兵!”
也就是汉部这种男性青壮众多的势力才能这么搞,换做正常一些的部族,二十五万怎么可能武装起超过十万的战士?
最后刘彦还是妥协了,战兵不是想增加就能加,裁掉真的没有多么用处的奴隶兵,结果是备战部队为三万五千的战兵,再加上七万辅兵、五万新附军,不算系统部队总数十五万五千参战部队。
“亏得是我们,要不哪怕能集结起这么多人,该是让士卒两手空空踏上战场。”田朔略感自豪,他不断扫视同僚,吹嘘道:“其实哪怕是再翻一倍,我们仍然可以做到人手一柄锋利的兵器。”
对于田朔的傲娇,看到的人都是回应善意。
汉部不缺乏粮秣和军事器械的确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值得骄傲的事情,不管这样的底蕴是怎么来的,其中绝不缺乏田朔的功劳,谁都无法否认这一点。
新的行政指令下达,后续的部队和物资都会在规定的时间到位。
在此之前,汉部该做的就是先将三个军事重镇建设起来,难以建造出城池的话,就先从子城入手。
不得不提的是,随着又是增加三千人口上限,刘彦可算是将系统农民的数量维持在三千人。三千的系统农民除了五百左右在辽东狭隘半岛用于耕作,其余皆是被调过来石碣赵国境内。
升级到“城堡时代”过后,刘彦还有了新的作弊功能,以前物资还需要长途运输,可能够建造城镇中心之后,城镇中心那么造下去就可以短途获取物质,为建设效率增加可不是一点半点。
搞明白这一点,刘彦那时候是直喘大气,除了脑海中的地图,城镇中心可以省略运输,有了这两个作弊器,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够被什么难倒。
整个东方目前都是在进行战争或是紧锣密鼓准备战争,紧张的气氛要是能够成为实质,绝对要稠密得连天空都凝结。
事实摆在那里……
慕容燕国还在大肆征讨辽东周边的国家或势力,横扫高句丽之后跑去教训扶余国,似乎已经将扶余人驱赶到深山老林?下一个目标就是宇文鲜卑。
朝鲜半岛之上,汉部与百济、新罗一直在欺负高句丽,随着刘彦抽调一部分军队回到中原,汉部对高句丽的参战力度有所下降,可百济和新罗依然像是打了鸡血似得不断往被北推进。
拓跋代国与匈奴铁弗部的战争从咸康七年(公元341年)就开始,进行到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已经到了决胜阶段,战火在塞北草原上燃烧,似乎是已经蔓延到了河朔区域?
几个局部战场之上,石碣赵国征讨塞北进入尾声,石斌彻底击败鲜卑斛斯部落,开始在幽州附近进行屯田。除开石斌征讨鲜卑斛斯部落,冉闵在西北的平叛已经结束,可张氏凉国却不断与石碣赵国有局部冲突。再来,石碣赵国在与东晋小朝廷边境上的摩擦越演越烈,眼见就要演变成为全面战争。不得不谈的是,青州刚刚结束的那场战事,仅是规模大一些,交战烈度真没有比一些叛乱激烈多少。
东晋小朝廷在边境上招架着石碣赵国,又是在寿春和淮阴方向屯兵,不但是如此,他们还需要对东南方向进行压制,似乎还在交州那边不断平叛。
看上去似乎也就成汉显得消停一些?李寿先是与石虎达成盟约,后面受到劝谏不想着平分江南。可成汉也不是没有在爆发战争,他们除了与东晋小朝廷边界相邻之外,与石碣赵国也有边界线,再来就是西边上的高原羌一直没完没了侵袭。
谁都有各自的麻烦,放大了整个“天下”局势而言,青州那边其实就是一小块地盘,仅仅是牵扯到了石碣赵国关于慕容燕国和东晋小朝廷才算是显得重要一些。
季节进入了夏季,汉部对占领区的清扫行动稍微告一段落,大批不合作的家族被像钉子一般地一颗又一颗拔除,给予汉部“贡献”了大批的奴隶。
按照商议,奴隶将会被送往各处充当主要劳力,解放出更多的青壮用于参战。
征调青壮的事宜一直都有在做,要说没有影响绝对是假的,但就像桑虞所主张的那样,不管是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眼前这一关总是要先渡过。
在今天,刘彦再次见到了离开了大约两个月的宫陶先生,比较期待东晋小朝廷那边到底是怎么回复,对于要求册封至少一个州的刺史或州牧啥玩意的有没有被满足。
事实证明东晋小朝廷对于慷他人之慨没有磨叽,就是对册封王号死咬着不放,武职上的册封也是尽显小气。
其他的事情可以暂时不管,刘彦根本就没有掩饰自己的迫切,几乎是不要脸地从宫陶先生那里抢似得拿到晋·青州刺史和晋·兖州刺史的印绶,但一拿到手却是满脸愣住的表情……
第223章 外人眼中的汉部战争潜力(上)
不是每一颗印绶都能增加系统人口上限,例如拿到了刺史印绶之后,郡守印绶就不再存在奖励。
刘彦拿到了两个晋国级别的刺史印绶,但系统提示的是兖州刺史那颗印绶增加三千人口上限,青州刺史那一颗却是没有任何作用。
那么也就是说,已经获得的州不再重复奖励?可刘彦之前拿到了汉·辽东刺史印绶有奖励,后面再拿到燕·辽东刺史印绶还是有奖励,算是怎么一回事来着?
宫陶先生对刘彦的举动非常侧目,东晋小朝廷册封某个谁为哪个州的刺史完全没有压力,文官职位不比爵位或武职,封出去给谁就是个名义,难道东晋小朝廷册封谁为刺史就真的能够进行统治?
【算了,只有一颗有用,那至少实验明白了一件事情。】刘彦从始至终都觉得自己的这个系统有点坑,什么都需要自己去探索。他扫一眼怔怔出神的宫陶先生,脑子里想着:【要是再让小朝廷再册封几个州的刺史,有没有可能性?】
刘彦只是稍微试探一下,惹得宫陶先生既是错愕又是觉得荒谬。
“郡公莫要说笑了。”宫陶先生还真的就当刘彦是在开玩笑,哪个国家会出现一个人兼任好几个州刺史的?那不是刺史,该是几州总督好么!他艰难地笑着,说道:“既然郡公已经兼任兖州刺史,什么时候出兵兖州?”
这一下该是刘彦觉得荒谬,他直言不讳地说:“我像是智商有问题的人吗?”
该是东晋小朝廷的某些人脑子有病才对。也许是刘彦索要兖州刺史的官职,让他们误会成为刘彦要对兖州下手?结果是难得很有效率,敲定了刘彦名义上是青州和兖州刺史的官职,眼巴巴地催促刘彦赶紧向兖州出兵?
“在下职责所在,不得不问。”宫陶先生肯定也是认为东晋小朝廷那边的决策者脑子有坑,叹息一声说道:“郡公青州备战,巩固城池建造工事才是正道。”
汉部是占据了石碣赵国的六个郡,似乎在辽东和其它什么地方也有领土,但只要脑子正常都明白一个只是崛起四年的部族,哪怕是再强也会有限得很。
宫陶先生长期身处敌占区,要是不小心早就该完蛋,可以说智商水平绝对是在合格线上。他图谋了十数年的事情因为刘彦的出现被破坏,要说之前没有恨意绝对不可能。但智者就是这样,恨意归恨意,认清事实却是比什么都重要。
东晋小朝廷那边的人,肯定有不少也是心怀恨意,认为刘彦破坏了他们的图谋,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北伐大事。
胡人被东晋小朝廷封王,直至司马皇室狼狈逃窜到长江以南就变成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但凡是有点能力的胡人愿意请封,小朝廷历来不无应允。
石碣赵国准备举全国之力南下伐晋,应该说是到了东晋小朝廷无比危机的时刻,刘彦在这一盘大棋中可以说已经成为一枚非常关键的棋子,小朝廷就是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偏偏就是一帮脑子有坑的人想不明白这点,在封王上面进行了阻拦。
话又说回来,刘彦对东晋小朝廷是不是封王根本不在意,倒是小朝廷对胡人随随便便就封王,遇到“自己人”却吝啬感到无比的鄙视。
“却不知晓,郡公有何处需要在下效劳?”宫陶先生能够分清楚轻重,无比诚恳地说:“若能办到,在下莫不敢辞。”
刘彦仔细想了一下,最后是摇头。
汉部当然有东晋小朝廷能够帮忙的地方,例如从长江以南招募更多的士子,用以补充治下各郡县的官位。另外就是从获取更多的人口,用以保证华夏苗裔在汉部占据大多数的成份。
那些事情东晋小朝廷不会答应,士子在东晋小朝廷显得无比珍贵,人口司马皇室自己都感到不足。
拜九品中正制所导致,能够在东晋政权下当士子的人,几乎每一个士子身上都流着所谓高贵血脉,血统越是高贵基本上就越是朝猪的方向发展,仅有一批极为少数的精英阶层能够办事,与众多身份低微却有能耐的小吏支撑着国家的运作。
刘彦需要大批的文化人,但是对于所谓世家子弟异常的不感冒。
事实上,目前文化人以长江作为分划线真的就是有着明显的两极化。
身处中原的文化人生活环境恶劣,有真才实学极易被胡人吸纳,哪怕是没有出仕基本也有极强的本事,任何一个家族的族长或精华人物作为一地县令基本是绰绰有余。那还是因为无能的家伙活不久,连带家族也该被胡人灭得干干净净。
长江以南的文化人,拜九品中正制所赐,大部分就是依靠血统占居高位,哪怕是一头猪只要血统高贵,没有任何本事也能当官。
不怪当代人,现如今的情况并不是短短时间内才形成这种情况,是世家这种体系走到了极端,没有了竞争对手之后所导致,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只能算是极端,致使上层垄断利益,下层无晋升之路,国家不是被大批废物玩坏就怪了。
“在下需得在郡公治下走动,了解更多事情,方能为郡公争取更多资源。”宫陶先生还是一脸的诚恳:“可否?”
刘彦的回应是简约的一个“行”字。
汉部不指望东晋小朝廷多少支援,刘彦同意宫陶先生随意活动有另外的用意。
一个躲在暗地里活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家伙,宫陶先生在青州经营的人脉可不是经过几次打击就会被清除干净。刘彦就是不同意宫陶先生走动,难道宫陶先生就不会有什么行动?那干脆摆在明处,或许还能有更多的收获。
如此这般,宫陶先生还真的就到处晃悠了起来。
青州境内没有太多可说的地方,宫陶先生可没有傻到去联系潜伏起来的内线,他得到许可之后是坐船出海。
汉部经过三年的发展,海航上进步很多,船只体系也有了足够的分明,大体是平底船和尖底船两种体系。
平底船当然是使用于内河,对于这个华夏文明玩得比较溜,东晋小朝廷位处的地方水系众多,内河体系的舟船发展就是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