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现代桓台移动十里),西到昌国(现代淄博市),东含巨淀湖,南抵临朐,占地范围比一个小一些的郡地皮还要广。
范围太大人口不多,造成的现象就是没有密集的建筑物,导致谢道韫以为自己进的根本不是一座城市,是在平常的乡野。
对于谢道韫来讲,临淄给予印象深刻的不是什么,是每一条水系上必定会有舟船来往,像是刚才经过的巨洋水就看到很多舟船,其中不乏战舰的身影。
“各个州郡向都城运送钱粮能走水路不会走陆路。”阿香不觉得那是什么秘密,面对谢道韫的好奇,直接说:“国家现在是战时,各地的复苏也在进行,修建道路使用的是奴隶,没有大肆摊派徭役在修路上面。”
谢道韫在前来临淄的路途上观看到挺多,汉国征发徭役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基础建设,各地近期最为重视的是关于农耕用水,修建道路和修补道路还真的多是奴隶的身影,极少看到百姓也参与其中。
临淄的水系挺多,北侧最大的水系是黄河出海口,近一些就是大水系的济水,另有渑水、浊水、淄水、时水等等一些小的水系互相连接并纵横。多水系之下进行利用的确会起到很多的方便,水系周边的民居看着也是最为密集。
阿香仅仅是见一下谢道韫,聊了一会也就离去。
入了临淄之后,高平的那一千骑兵是停驻在郊外军营,谢道韫等人转由临淄官衙接待,被安排的地方是一处驿馆。
安置地离宫城并不遥远,驿馆之内除了谢道韫一众人之外,就是本来的一些馆役。
都城的驿馆与之汉国其它地方驿馆要说有什么差别,就是在规模上面显得大一些,里面的馆役领头的依然是退役的将士,其余人员是聘请于当地的老人和妇孺,看不到青壮。
谢道韫一众人并不少,不过这并不是他们能够单独占着一间驿馆的理由,显然是驿馆得到示意清空了原来的人,专门用来安置谢道韫等人。他们被安排入住之后,吃喝待遇上应该还算是得到礼遇,出入也没有得到什么限制,就是阿香离去之后再也没有上了级别的人物到来过。
接连大概是半个月,谢道韫差不多是将除了宫城之外的临淄逛了个遍,没有什么名胜风景,看不到什么雄伟或是富丽堂皇的大宅子,令人怀疑临淄究竟是不是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高官贵族又怎么会显得那么简朴。
谢道韫看到最多的是为了生活奔波的人群,百姓的生活节奏看着挺快,每个人忙碌且显得充实。她再看民居情况与用餐的食物,宅子是十分常见的茅屋,伙食却是显得很丰富,季节关系吃不到菜,鱼鲜是饭桌上的常备。
“汉国舟船非常发达,听闻汉人的军舰驰骋于整个渤海,甚至是出到了大洋,大海是汉人捕猎的乐园,每天都有满载鲜鱼的船队从海上来到这里。”谢兰不但负责服侍谢道韫,还负责打探和归拢一些信息:“汉国的食盐非常便宜,海鲜更加便宜。齐地的人对吃鱼有悠久历史,不像内陆的人吃不惯。”
谢道韫等人生长于南方其实也经常吃鱼,她们比较讶异的是关于临淄人对鱼的烹饪新手法,放姜去腥味和调试没有什么新奇,拿鱼做成脍也不新鲜,就是拿一些没见过的佐料弄什么烧鱼不但闻着味道极好,吃着口感亦是不错。
“丰富的鱼类,肉类也能时常吃到。”谢道韫出身大家族对吃肉不会有什么陌生,她所知道的是在南方哪怕是富贵之家也不一定能时常吃到肉:“狗肉看着反而比羊肉少,就是牛肉也能出现在市集……”
临淄当然是有市集,是被划分在城东位置,又分为各种不同的坊,有专门贩卖零碎物、生活类、饮食类,更有贩卖牲口的。
对于南方人来讲,他们看到市集有贩卖马的行为是不解和纳闷,尤其是一些看着能作为战马的良马也能在民间贩售更是感到吃惊。会这样只因为南方极度缺马,尤其是能作为战马的良马更少,整整二三十万的晋军也就两三万的骑兵。
“马?”阿香是在时隔十七天后再次来到驿馆,面对谢道韫的提问,笑着回答:“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买,要有爵位在身。”
谢道韫觉得这样就对了,要不然该有多少马被转售到南方。
阿香这一次过来身负使命,却是一点都不感到着急。她很乐意和谢道韫聊聊关于临淄的见闻,尤其是想听一听谢道韫对临淄的印象。
“不会比建康的人口更多,亦是没有比建康繁荣……”谢道韫觉得自己应该实话实说:“看着作为一个都城的临淄略显寒碜,不像是一个强国的国都。”
这个就是阿香最为郁闷的地方。国家常年处于战时,对地方建设也是以基础为多。再有一个根本不喜欢大动土木工程的君王,底下的人不管是什么想法都得按捺。身为都城的临淄确实没有什么气派的地方,至少是与石碣或东晋小朝廷的都城无法比。要说的是,石碣赵国的都城襄国现在成了汉国的辖地。
“汉王是一位体恤百姓的大王……”谢道韫先是由心地赞美了一句,后面却皱眉说:“可是强盛还是需要承托,不止是给外人看,也是一个强国该有的气象。”
谢氏门阀中那些随行北上的人,他们来到临淄之前认为汉国是一个强国,等待看了临淄之后却少了敬畏之心。这是一个人普遍的正常心理,就像是高大且雄伟的建筑能使人知道自己的渺小,再有钱的人居住在茅草屋也会使人小瞧。
谈了一小会,阿香道明来意:“王上要启程前往司州,夫人是要待在临淄,或是随行前往?”
谢道韫没有思考,直口说道:“婚事若是确定,道韫自然是要与诸多娘娘一致。若是婚事尚未定下,道韫不好随行。”没等阿香再说什么,她就继续说:“要是汉王没有限制闲杂人等,道韫还是很希望看看其它地方的风光。”
刘彦这一次是近期规模比较大的出巡,会选开春出巡是观星官预判青州大部分区域在未来不久会连续下一个月以上的雨,再考虑到需要震慑新近光复的区域,刘彦的出巡也就确定下来。
“王上已经应允。”阿香笑得比较甜,眯起了眼睛说:“职刚才已经称呼您为夫人。”
“不妥,不妥。”谢道韫刚才还真的没太注意称呼,反应过来之后没见什么羞涩,是说:“还没正式成亲呢。先不忙称呼夫人。道韫倒是很想见见大王。”
阿香此来就是带人去见刘彦,不止是谢道韫对刘彦好奇,刘彦何尝对敢跷家北上的谢道韫不好奇。
刘彦选择在这个时候确认与谢道韫的婚事,儿女私情什么的不是最重要,还是关乎到南征之战,婚事也就存在谋略之说。
谢道韫见到刘彦的同时,谢安亦是在场。
司州战事停顿,谢安回到临淄是进行述职,他很快会转任到南征军团,于徐正幕府中担任郎将,参与汉国对长江以南的入侵之战。
第467章 北上和南下
汉国目前只是一个军事强国,民生除开青州之外基本凋零,不过总的来说生活在其中的汉人很乐意看到国家军事上的强大。
汉人愿意看到国家注重军事的理由很多,独独说他们过去数十年遭遇到异族的残暴统治这一条上面,哪怕是日子苦一些也愿意支援军队建设,何况国家在税收上面对待拥有私田的小户真的有优待,赋的徭役其实更像是变相地位人民提供劳动换取一日两餐。
刘彦见到了谢道韫,没有太特别的什么事情发生,就是闲聊一下,问问沿途的趣事,随后也就分别。
“叔父。”谢道韫是与谢安乘坐同一辆马车,她看着因为不断征战而皮肤变黑的谢安,轻声问:“汉王一直这么随和吗?”
应该说谢道韫对刘彦的第一印象非常好,除开刘彦一身还算不错的卖相之外,最深刻的该是刘彦性格看着温和又健谈,不像一些君王只顾着摆威严。
“王上对待臣工确实温和。”谢安知道刘彦发火的一次是石虎挑起种族仇杀,其余时候刘彦总是显得非常淡然。他不想过多聊君王的事情,对谢道韫说:“驿馆就不回去了。”
之前是临淄令阿香的安排,要不然谢道韫到了临淄之后确实应该去谢安那边住。
“叔父马上就要动身南下?”谢道韫关注的其实不是关于南北战争,也不怀疑谢安会在那一场战争中恪守立场,她之前还没有多少忐忑,真的见过刘彦之后心理变得不一样。她说:“婶婶会在都城吧?”
谢安的妻子是刘氏,乃清谈家刘惔之妹。她还是元朔二年末从长江以南过来,携带的口众和财帛非常多,都是从谢氏门阀分家所得。他们成亲了许久一直没有子嗣。
事实上东晋小朝廷的世家子基本很晚成亲,生育上面更是晚,经常是两个出身世家的男女定亲很多年之后才会正式成亲,导致的是父老子少的情况很普遍。
谢安对于马上就要南下参与入侵战争多少是有些惆怅,不止因为东晋小朝廷的征讨大都督是谢石,还因为汉国这边对待南方世家的态度已经日渐明显。
关于在入侵之后怎么对待长江以南的世家,汉国中枢制定的是拉一批、打一批、杀一批。关于该拉拢谁其实很明确,就是谁对汉军的南侵有用又愿意投靠,那么谁就是拉拢对象。打一批和杀一批就不用多谈。
使谢安觉得惆怅的是,中枢对于南方资源再分配的意志异常坚定,那么甭管是愿意不愿意被拉拢,南方世家绝对不能再掌握庞大的资源。
谢道韫这边入住谢府,发生什么事情略过不谈,南方关于汉王刘彦认可亲事则就显得十分诡异。
汉王刘彦接受婚事有很多的解读,可以肯定的就是谢氏门阀在这一次大战后不管有什么结局,反正谢氏肯定是要继续富贵下去。原先那些本来也是要家族女子出嫁,后面又后悔的那一批人,等待局势发展成为南北战争必将爆发的时刻,内心里还不知道有多么的苦涩。
季节进入到开春,南方是最先开始准备农耕的区域,由南向北因为气候的转变各地皆是进入农忙时期。
在春季来临后,各条战线滞待的汉军又开始南移,总规模上面达到了四十余万众,战兵数量不下于二十万。
经过数个月的缓冲,东晋小朝廷是在内耗中尽力备战,他们根据汉军的分布展开自己的兵力。
汉军屯驻在长江沿线的动作并不难探查,徐州的江都是一个,豫州的汝阴兵力最多,荆州北部也是一处。
东晋小朝廷一再扩军后,属于朝廷编制的部队从二十万增加到三十六万。由谢石统领十万屯驻于寿春沿线,王龛统兵五万进驻荆州北部沿线,国丈褚裒坐镇建康遥领十五万防御丹徒沿线。剩余的那些部队,有需要戍卫地方,少不得是要防备诸越和诸蛮。
说起来,东晋小朝廷一直都在遭受各种越人的困扰,那是东吴时期就遗留下来的问题,到了小朝廷统治南方的时候诸越之乱更甚,尤其是越靠南方的区域越人之乱更频发,主要是集中在建安郡(福建全省以及浙江局部)、广州南部(广东全省、广西局部)、交州(越南南部)。
东晋小朝廷的民族麻烦不止是诸越,还有诸蛮。目前所说的诸蛮比较有针对性,广州北部和西部(广西大部)、盖州(贵州)、宁州(云南)这些的蛮患最大,时不时就会爆发一场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