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席卷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族才算是一个族群,之前都是用“中原”、“诸夏”、“华人”、“夏人”来概括。
  刘渊的那个幼女刘氏很识时务,她是全力要将自己的身份与刘彦进行“挂钩”,谈匈奴是谈不上,讲有先汉血统多少是更靠谱一些。除开一些名义之外,她也在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其中就包括争取河套那些匈奴诸部,算是帮上汉国一些小忙。
  石羯赵国在朔州还有统治体系,谢艾率军追杀石宣,前往朔州的汉军仅是四万,匈奴诸部跳出来与石羯赵国过不去,多多少少算是谢艾得到一些助力。
  “不到一个月,折进去接近两万人……”拓跋寔君一脸的晦气:“石斌那个无能的家伙却无法突破重围过来会合。”
  “石斌出不来了。”拓跋孤其实也不知道石斌现在是什么境遇,他在说一个事实:“咱们仓促南下,没有第一时间接到石斌,冉闵已经率军抵达。现在远远不是大代与大汉决战的时候。”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除非是很突然地爆发冲突,要不然都该是蓄积实力,战前做好自己认为最稳妥的准备,决战的爆发则是谁也说不准会在什么时候爆发。
  “先会盟,看看诸王能拿出什么章程。”拓跋孤已经在牵动缰绳调转马头:“对于大代来讲,单独面对大汉,不如调转矛头向北对柔然那些蛮子开刀。”
  拓跋寔君很不愿意承认,但他知道自己叔叔说的是正确的,单单以拓跋代国的实力去单挑汉国,真与自寻死路没区别。


第565章 追悔莫及
  如果让拓跋什翼健有的选,他不会选择去与汉国开战。
  东方已经建国的诸方势力,算起来绝对是拓跋鲜卑的实力最差。这种最差是实力低到任何一国都能来欺负一把的地步,是被周边的石羯赵国和慕容燕国一再打得满地逃窜,连带柔然部落联盟都能来欺负的境地。
  拓跋什翼健没得选,是汉国明明白白地摆出要灭掉诸国的昭然若揭,是李氏成汉、东晋小朝廷和即将灭亡的石羯赵国给予的危机感。他非常清楚一点,一旦石羯赵国真的灭亡,下一个或许不会是拓跋代国,应该是慕容燕国,但汉国绝对不会无视拓跋代国的存在,总有一天拓跋代国也会遭遇到汉国的征讨甚至是灭国。
  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拓跋什翼健只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早点对汉国开战,他深切知道同样后悔的人有无数,似乎病重中的的慕容皝也一再后悔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竭尽全力对付汉国,搞到现在汉国崛起到可以以一对多地开战。
  汉国好像从一开始就是与石羯赵国和慕容燕国交战,那是在刘彦仅有长广一郡的时候就发生的事情。当时刘彦在大陆上不断与石羯赵军拼杀,还搞了跨海去侵占慕容燕国辽东半岛局部的事,甚至还有闲工夫去朝鲜半岛搞事情?
  曾经,包括拓跋什翼健在内的任何一国君王都不相信刘彦可以崛起,他们的认知中是刘彦像极了没脑子,觉得建立势力后对谁都横的刘彦迟早是要自己玩死自己,真心是没有想到四处开战的刘彦能够成势。
  就是那种没想到,让包括石虎、慕容皝、小朝廷各世家……几乎是有一个算一个能影响国家的人,使他们是抱着一种“我不去收拾,自然会有人收拾”的想法,并没有在刘彦弱小的时候就拼劲全力去剿灭。
  石羯赵国也就不提了,慕容燕国和东晋小朝廷这两个国家,他们其实各自是抱着另外一种心思。
  慕容燕国很早的时候就有南下中原的想法,大概从公元三三八年就已经在做相关准备。他们所思所想的是,要南下之前先将周边的势力干挺,选择第一个开刀的就是高句丽,第一次丸都之战后,慕容燕军几乎没有休整就立即入侵扶余国。他们在攻打扶余国期间还顺便灭掉了宇文鲜卑,将段氏鲜卑打了个残废,向西又追得拓跋鲜卑到处乱窜。
  在当时,慕容燕国最大的假想敌是石羯赵国,做的战争准备也是针对石羯赵国,恰逢刘彦在青州搞事情,慕容鲜卑是没有余力去增强刘彦的力量,要不然肯定是会最大程度地给刘彦助力将事情搞得更大,以此来给最大假想敌石羯赵国添堵。
  所以咯,慕容鲜卑至少是在刘彦全面占领青州之前,抱的想法是扶持而不是打击。
  那一次大军逼近刘彦所占领的辽东半岛,是去威慑,没有威慑成功,反而被歼灭一部分部队,慕容皝就是再恼火也是就那么过去了。
  刘彦全面占领青州之后,慕容燕国其实是感到很错愕,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刘彦又迅速占领了徐州全境。到了这个时候,慕容燕国才算是有些缓过神来,就有了与石羯赵国合作,慕容格率军去帮助石斌抵御汉军攻占冀州的战事。
  到了这个地步,其实慕容燕国抱的还是不觉得刘彦能够威胁到自己的想法,他们甚至是对石羯赵国一再被汉军成规模消灭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不过却也加快步伐攻击周边诸国。
  慕容燕国对于明里暗里与汉国有友好关系的拓跋代国,则是再次追得拓跋什翼健带着部众落荒而逃,才有了拓跋什翼健带着拓跋鲜卑流窜到河套附近与匈奴诸部交战的事,也是间接促成拓跋什翼健建立盛乐这个都城。
  等待慕容皝开始后悔是汉军与高句丽纠集到一块去,甚至是将百济、新罗和海外列岛诸国也整合了进来,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再后悔也没有什么用。慕容燕国要是无法瓦解或是消灭诸国联军,别说是什么南下了,被反推可就闹了笑话。
  东晋小朝廷,他们该是最早发现刘彦有崛起可能性的一方势力,刘彦起兵之初就有一个宫陶先生发现。
  宫陶先生是司马一家子的宗亲,名叫司马如。他很早就在青州活动,搞了一个书院来吸引青州的年轻俊杰,为的就是有朝一日王师北伐时,可以得到青州那些当地大族的支持。
  司马如一开始也是想着拉拢和利用刘彦,可惜的是双方都还没有正式展开接触,刘彦就惹到了东莱书院,整得与东莱书院有关系的那些家族就对刘彦喊打喊杀。他稍微思考了一下,很快就在众多家族与刘彦中分出轻重,选择的是既然各大家族要弄死刘彦,那么就将刘彦弄死。
  当时的刘彦并不过是数千,治下百姓根本不超过三万,一度还被石羯赵国逼得躲避到海上的灵山岛,司马如认为自己的选择无比正确,又听到刘彦去招惹慕容燕国,与所有人的想法一致,认定刘彦就是一个脑残。
  所有人都认为是脑残的刘彦,接下来又做了一件看着更脑残的事情,就是从海上登陆百济国土,上了岸还是二话不说将百济和高句丽一块给揍了,让听到消息的司马如都觉得与这样的脑残之辈为敌是一种耻辱。
  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刘彦在朝鲜半岛搞事情是搞得有声有色,与百济和高句丽开战的同时,还调转回马枪重新登陆石羯赵国,接下来谁都没想到的事情偏偏就那么发生。
  大概就是时隔一年吧?远窜海外的刘彦再次率军出现在青州,几乎是摧枯拉朽地占领长广郡、东莱郡、东牟郡,随后在高密郡与石羯赵军爆发大战。此战最后的结果是刘彦取胜,完成了对山东半岛的占领。
  重新回到青州的刘彦没有忘记东莱书院这么一个存在,刚刚与石羯赵军大战一通,没有休整就兵发东莱书院,灭了东莱书院后还按照清单开始清算那些家族,几乎是将所有家族灭掉,仅有极少数跑得快的家族得以幸存。
  司马如跑得还算快,他先是溜到了冀州,等待事情稍微平息之后冒险重回东莱郡,甚至是坐汉部的船前往辽东半岛,见识了刘彦用不到三个月建立起来的十里城墙,又去了慕容燕国那一边。
  当时慕容燕国恰好出了不再承认东晋小朝廷为宗主的事,让司马如行到半途不得不跑。他这一跑是回到青州,转道徐州去了建康。
  东晋小朝廷在这个时候是因为徐州的事情与刘彦交恶,双方的军队在江都那边还小小地打了一战,司马如回到建康一再述说刘彦的威胁,满朝诸公却一个也没有在乎,想的是让刘彦继续与石羯赵国打生打死。
  没有错,哪怕是刘彦都已经占据青州和徐州全境,东晋小朝廷想的是将刘彦给收编咯,随便给个官职纳入体系,使青州和徐州重归司马晋国的版图,哪怕是名义上的疆域也成。
  刘彦当然没有鸟东晋小朝廷的那些满朝诸公,结果是让司马如受命再到刘彦治下,给的任务是让司马如纠集青州和徐州的家族找刘彦的不痛快。
  这一次司马如比较倒霉,他在联系有交情的家族时,被那个家族给卖了,成了刘彦的阶下囚。
  东晋小朝廷开始视刘彦为威胁,是刘彦搞出在泰山祭祀引起。或者说因为刘彦在泰山的祭祀,让东晋小朝廷将刘彦视为必须剪除的死敌,是比胡人还要可恶还要痛恨的死敌,一切只因为双方争得是正朔之名,是在争能够名正言顺祭拜炎黄的资格。
  后面,已经建国的刘彦,汉国与东晋小朝廷在长江区域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摩擦,晋军更是趁汉军征讨豫州的时候,石羯赵军全力应对汉军之际,捡便宜似得光复了汝南郡、汝阴郡、和新蔡郡,这个也是后面东晋小朝廷与汉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导火索。
  实际上,那个时候刘彦最主要的敌人还是石羯赵国,哪怕是慕容燕国都排在东晋小朝廷更先要对付的序列,汉国与东晋小朝廷的汝阴之战只能说是意外地开打。这一打,东晋小朝廷的国丈成了阶下囚,按理说那些满朝诸公就应该团结起来了,可他们却趁着庾冰病逝去搞庾氏门阀。
  深陷牢狱……或者该说囹圄?反正司马如从狱卒口中得知那么一件事情的时候,内心里感到极度的悲哀,一想再想就拿头撞墙壁,一边撞还是一边大呼“大晋要亡”,就是呼喊声引来了狱卒让他没死成。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东晋小朝廷无视了被胡人赶到南方的仇恨,牵头搭线想要让石羯赵国、慕容燕国、李氏成汉、东晋小朝廷结成同盟。
  这个时候李氏成汉的是由李势继位,相对于李寿来讲李势更加的糊涂,反正是没鸟小朝廷,还很任性地一边惹石羯赵国一边打东晋小朝廷,要不是不接壤甚至连汉国都想打。
  出了李氏成汉之外,东晋小朝廷和石羯赵国、慕容燕国是形成了各怀鬼胎的同盟,他们是计划选个时间一块竭尽全力攻打汉国。
  三方同盟就真的是各怀鬼胎,中间出了冉闵反叛石虎自己建立国家的事,石虎认识到威胁派遣李农去攻汉;东晋小朝廷要来个攘外必先安内,纠集起来的兵力是围着或监视庾氏门阀,暂时没有功夫北上;慕容燕国想的是继续在东北搞东搞西,很希望石羯赵国和东晋小朝廷先上。
  因为庾氏门阀的自行退让,东晋小朝廷的安内好像是办到了,他们开始真正做北伐的准备,问题是准备期间一听李农率领六十万大军败于汉军之手,他们再一次焉了,是逮着已经退让的庾氏门阀继续搞事情。
  本来嘛,后面又发生石虎亲率石羯赵军在濮阳郡与汉军大战的事,要是晋军当机立断地北上,那个时候刘彦还真的没有太大的余力去对付晋军,问题是东晋小朝廷又再一次不干正事地区搞内斗,一直等到石虎率军退却邺城,晋军都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该说是连一滴雨都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