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席卷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王羲之是背手站在屋檐之下,遥看远处的朦胧青山。他的妻子郗璿以及二子、三子在搬动一些粟,另外的儿子和女儿是在庭院旁边的亭子里面读书写字。
  粟是会稽这边的主要农作物,长相与稻很相似,却是一种颗粒小的食物,其实就是现代的小米。
  不是说了吗?王氏的奴仆都被强制解放,没有搞明白会不会被赶尽杀绝之前,王氏的族长主张韬光养晦……另一个更明白的说法就是夹紧尾巴做人,也就没有再招奴仆,导致什么活都需要家族成员自己来干。
  一阵仓促的脚步声从庭院外传来,紧闭的板门被拍击。
  “逸少。”王荟也不管开门之后在行礼的王涣之,看到屋檐下的王羲之直接走过去,说道:“紧急族会,快随我来。”
  王荟是王导的第六子,是南方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的同族兄长,原先是东晋小朝廷的尚书兼领中护军。
  王羲之是在保持行礼的姿势中被王荟拉着走。
  王荟一边走一边说:“大王亲自巡幸江南了。”
  王羲之听后讶异道:“燕国已灭?”
  南方世家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不但是王氏,连带王氏交好的那些世家也基本一样,原先的四大门阀只有桓氏、庾氏、谢氏还算是保存下了元气。
  王氏现在是十足十的落魄,不想引起猜忌也没有与外界主动联系,刘彦登陆京口的十天后才由留在建康的旁支紧急传回消息。
  “燕国并不弱,听闻倾全国之力征兵四十余万,该是没有那么快被灭。”王荟很清楚家族现在消息闭塞得很,说的是自己的猜测:“不过看大王从燕地离开,燕国怕是没有挽天倾之力了。”
  “可用不得挽天倾这个词。”王羲之一板一眼地说:“我等现在是汉人。”
  家族开会必然是选择祖庙,王荟与王羲之算是到得比较晚,来时祖庙已经满是人,叔公辈的族老坐在摆放内祖宗牌位香台的下方,主位却是空着。
  王荟与王羲之是同一辈分,就是支脉不同,哪怕是私下交好在开族会的时候也不能随意坐,是应该按每一支脉该待的位置坐下,进来后也就分开。
  人挺多,祖庙主室之内却是显得很安静,倒是外面那些小辈哪怕是压低声音交谈,说话的人多了就会显得有些喧闹,不知道是谁出现才让那些小辈老实下来。
  王氏在王导那一代走的是文武兼修,有文化的同时也不缺武勇,后面是因为锋芒太盛,搞出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事,不得不进行自我压制,像是王羲之这一代的子弟就偏向于文化,只有一些不重要的旁支往培养武勇方向栽培。
  能够进入摆放祖宗牌位主室的嫡系子弟,看去一个又一个显得文质彬彬,因为有太多的人曾经位高权重更不缺少斯文又有威严的人。
  要是看王氏子弟的质量,真不像是一个衰败的家族,可很多时候并不因为家族子弟优秀就能兴旺,比如遭遇到了统治者的打压。
  目前王恬是王氏的族长,他出现后让所有人站起来并目光注视过去。他进入室内之后,是先到祖宗牌位那边跪拜行礼,起身站起来走到自己主位屈膝跪坐才示意众人坐下。
  “家族不幸,以致如今戚戚,愧疚于先人。”王恬已经很苍老,经过一连串的打击身体也不太好,说话不但沙哑且中气不足:“为今之计,为家族复兴,唯有效力于大王。”
  没人吭声,王氏会变成现在这模样,不就是因为力主抗击汉军南下吗?站在身为东晋小朝廷臣子的立场,他们抗击汉军自然没有什么错,错的只是作为失败的一方。
  “大王仁慈,仅是处置参与之人,并未祸及亲族。处置财产,非独有我王氏,众人可心安。”王恬不是在说一些什么隔空拍马屁的话,现在每个家族基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除非脑子坏了才会有人祸害自己的家族。他扫视着众人,又说:“大王南下巡幸,未离建康而去,你等可有建言?”
  王劭是王氏族老之一,与王恬是同一支脉的兄弟。他性格相对要开朗向上,也就首先开口:“大王此番南巡必是宣威与安抚。桓温大举杀戮,大王的威严已经足够,雷霆之后便是雨露,此为帝王之术。”
  要是掰开了直说,那就是南方杀人已经杀得够多了,恐怖已经足够恐怖,汉国的统治阶层是时候来洒下甜枣,既是安抚社会安定恢复生产,也是到了收拢有用之才的时候。
  不得不说的是,哪怕王氏现在足够惨,可是他们的底蕴还是有,其中最珍贵的莫过于知识带来的价值,可以根据汉国的局势发展来进行推演,发现刘彦在接下来必定需要让国家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
  国是由众多的家汇集而成,不去纠结先有家才有国那种无法扯清的事情,既然一个国有那么多的家,又怎么能够缺少管理者。
  谁都想成为国家管理阶层的一份子,但又不是谁都能成为其中一员,掌握知识就是一个前提,那么以现如今知识的传播而言,世家天然上就有成为管理者一员的优势,随后才是世家眼中那些同样有一定文化传承的寒门,至于目不识丁的百姓只能靠边站。
  “敬伦是明白人。”王恬不断颔首,一边说:“此番便由你带队,选出族中的良才,前去建康。”
  王劭站起来躬身行礼,很慎重地说:“不会辜负族长厚望。”
  下一刻是室内的所有人都站起来,却是对王劭行礼。
  族会开到这里已经结束,王恬独留下王劭进行谈话,等王劭出去的时候是一脸的悲伤以及沉重。
  王劭还是清楚家族的侄子辈哪些是人才,很快就选出了一批人。他后面是专门找王羲之,一见面就说:“孙绰特地来山阴,逸少不可怠慢了。”
  孙绰与王羲之是好友,他在东晋小朝廷灭亡之后当了一段时间的俘虏,后面却是被放了。与之同样做俘虏的很多世家子弟,很少有他一样的幸运儿,一些是直接被砍掉脑袋,不少还处于被关押状态。
  王羲之是在隔天见到孙绰,两人见面之后少不得是一阵唏嘘。
  “兴公因何特地前来?”王羲之没有从孙绰那里看到颓废,相反是能看出有些兴奋。
  孙绰张了张嘴,似乎是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表达此刻内心的复杂,有那么一小会之后才说:“绰……是携带王命而来。”
  王羲之性格寡淡,听了没有什么特别举动。他看了看已经“路过”门外至少七次的王凝之,眉头就皱了起来。
  “此番前来,沿途护送绰的是百名军士。”孙绰很认真地说完这句话,停下来看王羲之的反应,才接着说:“王上闻逸少乃不可多得之贤才,特遣军士来请。”
  王凝之一直路过,就是要将孙绰来的规格禀告王羲之,问题是没有找到机会。
  刘彦特地邀请王羲之?这个说法一点都没有错,规格上面还显得非常礼遇。他会干出这样的事情,自然是想要见一见王羲之这位书圣,除了满足自己见历史名人的爱好之外,与汉国接下来的文教兴盛也脱不开关系。
  汉国会是一台不会停止的战争机器,可是也不能没有文化,文人无法开疆拓土,可是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绝不是可有可无,相反重要性还很重要。
  一个武力强盛的国家很可怕,但只有武力绝对不行,还需要国家与民族有自己的精神,文化就是用来塑造精神。
  除开精神之外,文化还是一个民族必须有的底蕴,华夏苗裔能够几度沉沦又重新复兴,不就是因为族裔有着相同的文化,又用文化去融合了落后的文明?才使得同一族裔不管再怎么时过境迁,都能有紧密在一起繁衍下去的基础?
  王羲之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开口却是说:“难道羲之的名声现在才传到王上的耳中,之前……”
  不是王羲之自负,他自己的理解是,长江南北不闻己名的人都是山野村夫,但凡是有些格调的人都该知道自己的大名,刘彦不应该到现在才知道自己。
  “……”孙绰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他只能支支吾吾地说:“王上崛起于长广,年年月月岁岁暮暮朝朝皆与胡虏交锋……大汉不得不偏重军事,于文事上面……”
  王羲之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如今大汉即将一统天下,王上必是发觉文事的重要。”孙绰很是振奋地说:“我辈不擅征战疆场,却是胸有经书千万。王上开始注重文事,乃是我等之幸。”
  文化人说话就是麻烦,其实孙绰的意思很简单,南方各家族被打击惨了,汉国的军事集团和利益阶层早就有一大批人,他们想要重新崛起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难得刘彦开始将目光注视到南方的俊才身上,孙绰只差哀求王羲之和另外的那些弟兄们别摆谱,该是好好想想怎么能抱住那只大粗腿。


第625章 恍如隔世
  孙绰现在并没有官身,刘彦派来了百名军士却没有派出官员,以华夏的传统而言算不上是多么礼遇王羲之,不过现在是形势比人强的现实,着实是容不得有人多矫情。
  会稽是西汉时期纳入汉室版图,长期以来是吴越之地,并没有经过太良好的开发,王氏要出山阴走的是水路。
  江南水网密布,会稽是一个多山地的区域,有太多的山又因为道路不发达,要是泛舟行水道真的比走陆路要来得方便。
  王劭选出了二十来名王氏俊杰,除了最有名的王羲之之外,当前王氏二代但凡是有些才能皆是入选,三代则是行冠礼的那些人,没有行冠礼代表未成年,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童子,也就没有被带上。
  山阴是在扬州的东南部,属于靠海的位置,他们是泛舟到西陵,而西陵其实就是扬州东南部一处靠海的城镇。
  东晋小朝廷没有灭亡之前,汉军是有从大海不断登陆扬州东部和东南部,西陵是在东晋小朝廷灭亡之后建立起了海港,一行人来到这里是要乘船走海路,由东海直入长江出海口。
  便利的水网并不是每条都能航行船只,但是泛舟绝对没有什么问题,王氏的二十来人,再加上孙绰和百名汉军的军士,合起来就是一百二十多人,用的舟数量也就达到了十七条。
  十七条行舟一块航行并不足以惹人注目,但是队伍里面有上百名军士就不得不让人注意了。
  “那些人……”诸良是南方一个小家族的旁支,来会稽山附近是收药材:“是王氏的人?”
  南方的文风很兴盛,出现身穿士子儒袍的人并不奇怪。东晋小朝廷灭亡只是这几年的事情,长期养成的社会规格以及习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消失,当初九品中正制的禁忌当然也还保存下来。
  诸良会一眼就认为是王氏的人,与九品中正制里面规定什么样的人该穿什么衣服有关。他之所以惊讶,是看到汉军的军士竟然与王氏的家族成员同行。
  有好事者就瞎乱猜:“该不会是什么事情发了,被从山阴押送出来吧?”
  “呵呵!”诸良不跟没见识的人说话,是自言自语:“护送能够看成押送,真是瞎了狗眼。”
  会稽多山嘛,很少有平地能够种田,可活着总是要吃粮食,那就竭尽所能地在能够开垦的地方整理出田亩。现在是春耕之后的没有多久,山腰以及旷野有着众多的农夫正在照料田地,主要是拔除杂草之类。
  因为山地足够多,很多地方并没有住人,大自然总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