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和二十年,四十八岁的承和皇帝李承乾患病,治愈之后精力大不如前。李承乾遂于承和二十年五月初八禅位于二十八岁的皇太子李象,称太上皇,亲手扶着李象登基称帝,把传国玉玺和皇帝符节交给了李象,大跨步离开了皇宫,来到其父太上先皇李二陛下曾经居住过的三原县行宫居住,侍奉仍然居住在三原县行宫的长孙太皇太后。
皇太子李象即位之后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永隆,承和二十年即永隆元年,大唐第四位皇帝正式称帝,天下人为之欢欣鼓舞,和李二陛下得到的请求不要退位的万民书不同,李承乾接到的是赞扬太上皇李承乾退位之举的十万民书,李承乾带着十万民书雄赳赳气昂昂的离开了大唐的权力核心,他很满足。
永隆皇帝李象登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试图将仍然在外游历天下的三朝元老、一等秦国公苏宁召还入朝辅佐新皇帝,苏宁拒绝了,但是他本人却是带着家眷回到了三原县,给永隆帝李象上了一份恭贺奏表,然后前往三原县行宫看望李承乾。
离开朝廷之后,苏宁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白驹过隙,仿佛昨天才刚刚参加完太上皇李二陛下的葬礼,今天李承乾就是太上皇了,承和朝一晃就过去了,苏宁也不知道,是不是再一晃,永隆朝也就过去了,而自己,会不会也就入土了,苏宁总有种错觉,似乎自己昨天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侯爷,而今天就是五十岁的三朝元老,满朝公卿第一人了。
长孙无忌去世了,尉迟恭去世了,牛进达也去世了,贞观老臣所剩无几,活到现在的都是元老,苏宁自然是最年轻的一个,而随着李承乾的退位,承和时代的臣子们也开始走了下坡路,永隆皇帝李象更倾向于任用年轻人来担任实干职位,比如他把苏宁的长子苏庆仁提拔到了纵横司右侍郎的位置上,乃是如今的永隆朝最年轻的高官。
对此,苏宁提出过反对意见,认为苏庆仁的才德还不足以承担这样的责任,但是李象没有听从苏宁的要求,只是抚慰了苏宁,并没有更多的举动,李承乾看着苏宁颇有些忧虑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庆仁那孩子是我一手培养出来的,从纵横司最底层一直做到了今天,虽然年纪还不是很大,可是那份精明强干我是看在眼里的,子承父业,不是很好吗?”
苏宁叹了口气,说道:“我倒是希望他不要承袭我的一切,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好,传国三原侯的爵位已经足以让我苏氏永远享用不绝,其他的,我还真是没有想太多,庆仁可以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官,那么之后的孩子们呢,我很是担忧啊……”
李承乾给苏宁倒了一杯酒,笑道:“正如你之前对我说过的,儿孙自有儿孙福,想那么多做什么?我尚且不去管象儿能做到什么地步,你又如何要去担忧庆仁呢?倒是如今,你还是忘不了迎梦吗?这个香囊,二十年了吧?”
苏宁一愣。低下头,看了看那个一直系在自己腰间的香囊,露出了几分怀念的神色:“十七年了,她离开我已经十七年了,我不知道她去了哪里,现在过得好不好。甚至不知道她是不是还活着,我并没有怪罪她,我早就原谅她了,陛下去世之前,拉着我的手,让我不要怪罪她,说这都是她的错,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得到梦儿的原谅,他希望有朝一日梦儿原谅他了。我可以到他墓碑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李承乾喝了一杯酒,叹了口气:“十七年了,十七年了,做皇帝做了二十年,也不知道要做太上皇做多久,以往的长辈朋友和旧相识一个个都走了,都没留下,眼看着我们也老了。每见一次就少一次,谁也不知道这次见了。还有没有下一次,三明,如果你还能见到迎梦,替我告诉她,我也对不住她,父亲临走前。让我看准一个时机,替大伯平反,我不敢,我怕出事,我不知道象儿会不会这样做。但是,我对不住她。”
苏宁笑了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叹道:“承乾,自我们相识,三十六年了,三十六年,我们还可以在一起,为何不去企盼下一个三十六年呢?等我们都七老八十了,成了老妖怪了,还能在一起喝酒,那才是最好的,大唐到了今日,已经超乎了我当初的设想了,真的。
我只是希望我活着的时候可以看到火车,现在我真的看到了,我希望我活着的时候看到火铳,现在我也看到了,我希望我活着的时候依然国泰民安,大唐依然强盛无匹,现在我还是看到了,所以我就做梦都想着可以看到更多,看到更远,看到更美好的明天,承乾,你也希望这样,对吗?”
李承乾笑着点头:“要是可以再活三十六年,我一定可以看到我想要看到的,你也一定可以看到你想要看到的,三明,真的,我真的预感,真的就是这样!”
苏宁举起酒杯:“再活三十六年!”
李承乾大笑举杯:“再活三十六年!”
再活三十六年……再活三十六年……再活三十六年……
这样的话语声依然在耳边萦绕,仿佛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就像是在梦中一样,可是当苏宁从梦中醒来,却愕然发现时间已经是十年之后了,一眨眼,李承乾去世五年了,他没有遵守和苏宁的约定,永隆五年正月二十七,太上皇李承乾驾崩于三原县行宫,终年五十三岁,一眨眼,苏宁也是一个六十岁的花甲之人了,结发之妻李芮涵一年前因病逝世,爱妾灵儿兰儿接连逝世,苏宁失去了好友之后,又失去了爱妻爱妾。
永隆七年,长孙冲病逝,永隆九年,尉迟宝林病逝,永隆十年,长孙高皇太后逝世……
好友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苏宁,家人也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了苏宁,母亲去世,大伯母去世,兄长苏定方去世,最得力的幕后帮手崔孝义病逝,四大护卫只剩下张龙一人还在忠心耿耿的护卫苏宁,陈协病逝,王辉垂垂老矣,夏言重病不起,向凛重病不起……
苏宁越来越觉得活着的时间越长,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一种折磨,苏宁不再愿意留在长安城周围,他希望离这里远远的,最好去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地方,就可以不再听到自己不愿意听到的消息,就不用承受那样的痛苦了,无论是谁的噩耗,自己都不用知道了……
自己身边只剩下了平妻淳儿,侍妾武照,两人也已经韶华不再,步入暮年,苏宁不知道如果自己失去了她们两个,会怎样?当初人丁稀疏的苏府现在人丁越来越兴旺,苏宁的小孙孙苏哲已经到了可以接受军事训练的年岁,苏庆仁已经做到了自己曾经的职位——纵横部尚书,苏家俨然成为了大唐最顶尖的家族之一,只要自己还活着,这一点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永隆皇帝李象自从李承乾去世之后,每年都要征召苏宁入朝数次,苏宁无一例外全部谢绝,宁愿在外为天子巡查天下,也不愿意去做那个李象为苏宁准备好的满朝第一人——尚书令的职位,这是大唐文官最高的职位了。因为李二陛下曾经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尚书令一职不轻易授予人,而且尚书令等于是真正的宰相,如果有了尚书令,原先的宰相左右仆射就会退居二线,成为尚书令的副手。那才叫真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
在李象心中,除了贞观朝最后硕果仅存的老臣苏宁之外,就连那个依然活着的混世魔王程咬金都不足以承担这样的职位,更别说程咬金还打了一次败仗,有了污点,已经成为成熟帝王的李象越来越希望可以得到苏宁这样的经验丰富才华横溢而又没有争权夺利之心的老臣的辅助,幼年时期苏宁的谆谆教诲对李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承乾去世之前也告诉李象,要“以父事苏宁”,不得有任何无礼之举。
可是苏宁就是不答应。
自己最熟悉的人们全部逝世之后,长安城已经是伤心之地,苏宁不愿意再一次接近那里。
不过在永隆十三年,四十一岁的永隆皇帝李象突然患病,短时间内重病不起,临终前将皇位禅让给了年仅十岁的第四子李昌。亲手将李昌扶上皇位,改元乾元。然后下达了最后一道召回苏宁的命令,拖着必死之躯,吊着最后一口气等待,这一次,苏宁没有拒绝,得知年仅四十一岁的李象突患重病。六十三岁的苏宁快马赶回了长安城,再次踏入了十数年没有踏入的长安城。
李象到底是等到了苏宁,病逝前一个月,苏宁赶回了长安城,见到了重病之中的李象。李象泪眼朦胧的握住了苏宁的手,请求苏宁担任尚书令的职位,他选择第四子李昌继位实属无奈之举,前三子皆不成器,嫡长子更不成器,他决不允许嫡长子继位,所以毅然决定把皇位传给聪明善良的第四子李昌,但是李昌年龄太小,年仅十岁,他希望苏宁可以辅佐李昌,稳定住朝廷,震慑文臣武将,乃至于不服气的诸子。
苏宁含泪答应。
李象抓住苏宁的手,说道:“愿相父从严教导昌儿,念及高祖、祖父、父亲之情义,护我大唐千秋万载,象儿不胜感激……”
苏宁哽咽道:“臣苏宁遵旨。”
李象看着哭成泪人的李昌,严肃道:“为父去后,你当以祖父事苏相,朝中大小事务,未经苏相允许,不得擅自决断,朝中一应人等,皆需听从苏相吩咐,内政外交,皆由苏相决断,而后方可付诸实施,如此,为父可以瞑目。”
李昌跪伏在地,哭泣道:“儿遵旨!”
永隆十三年七月初七,永隆皇帝李象病逝于长安城,享年四十一岁,上庙号中宗,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年仅十岁的乾元皇帝李昌登基即位,大赦天下,封一等秦国公苏宁为尚书令,为群臣之首,统领国政,内政外交,悉尊苏意,自乾元元年七月开始,苏宁成为大唐帝国实际上的主宰者,位高权重,然而苏宁恪守人臣之礼,并无欺凌幼主现象发生,为一时美谈。
如上朝礼仪为皇帝先坐,群臣后坐,小皇帝李昌尊敬苏宁,上朝时先向苏宁行礼,让苏宁先坐,苏宁不坐,一定要皇帝先坐,自己后坐,小皇帝不知所措,苏宁就一直站着,苏宁不坐,群臣不敢坐,最后身边内侍劝说小皇帝先坐下,小皇帝无可奈何的坐下,苏宁这才朝小皇帝行礼,口称“万岁”,继而坐下,苏宁坐下,群臣方敢坐下。
小皇帝屡次对苏宁提出这一点,说这是父亲遗命,要用对待祖父的礼仪对待苏宁,自己这样做是理所应当的,苏宁每一次都站起身子,严肃说道:“君臣之礼,岂可废之?先帝信任臣,将大事托付于臣,臣感激涕零,遂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疏忽,唯恐损坏国家大事,陛下年幼,然陛下乃万乘之尊,九五之帝!方圆万里数万万生灵之主!
老臣终究是臣子,陛下是皇帝,做皇帝,就一定要有威仪,知礼仪,否则何以服众?老臣不过代替陛下执掌朝政数年,待陛下成年,自当归政于陛下,难道到那时,陛下才知道礼仪之重?愿陛下今后不再提起此事,老臣方能安心。否则,老臣死后有何面目面见先帝?有何面目面见高宗皇帝和太宗皇帝?”
小皇帝李昌感到前所未有的被尊重的感觉,自此之后对苏宁愈发恭敬,内政外交,悉尊苏宁之意,官员任免。乃至于嫔妃选择,都一定要苏宁帮助他决定,苏宁给出自己的意见,却也让李昌学会自己选择,而不是单纯的依赖自己,他竭尽全力要让李昌明白,皇帝,可以自己决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