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奉系江山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之中,还存在大量的俄国市民,这些人不像农民那么老实,一旦被煽动起来,还是一个大麻烦。
    这个时候,李景林就玩了一个手段,他给所有市民发了报告,称可以帮助他们离开远东。一共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可以回到苏联,重新做苏联的公民,中国已经和苏联达成了协议,可以安全送他们离开。
    另外还有一条路,就是曾经的白卫军将领邓尼金说服了欧美等国,可以接受远东白俄流亡。
    一边是血腥的杀戮,朝不保夕的日子,一边是生存下去的希望,俄国人迅速分成了两派,一派想要重新回到苏联,就算多数党是洪水猛兽,但是那也是他们的祖国,这些人也想要回家。看看莫斯科,看看叶卡捷琳娜堡,在伏尔加河上乘船泛舟……
    有这个意向的俄国人迅速登记,随后也都被带走了。不过这些人根本没有被送回苏联,因为中苏之间,根本没有这么一个协议。他们直接被送到了外蒙古的集中营,被编入了劳工组之中。
    而且由于这些人亲近多数党,李景林下达了死命令,必须用最繁重的劳动。基本上不准一个人活着出来。
    当然另外一派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所谓的邓尼金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李景林要做的不过从中找出白俄的死忠份子而已。一旦被区分出来,这些人立刻被送上了火车。有的到了海参崴,有的到了葫芦岛,然后他们又被送到了海南新建的橡胶园。
    这些人的命运也是一样,成为了苦力。
    经过分流之后,远东还有不少俄国人,但是青壮已经失去了一大半,城市居民之中。俄国人由原来的三分之一下降到了五分之一,而且很多都是老弱妇孺,基本上已经无害了。
    远东恢复安宁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估计,中国高层得到报告之后,对李景林的做法是大加赞赏。别看这家伙读书不多。平时也相当粗鲁,但是整人的本事还是一等一的。这么快就把一个大麻烦给解决了。
    中国高兴。苏联人就要伤脑筋了,当他们知道了女王是假的时候,顿时喜出望外,终于找到了扰乱远东的机会。
    按照俄国人的经验,这种骚乱是最难解决的,一味屠杀。只会引来更大的反弹,不杀,反抗就会绵绵不绝。
    就拿俄国人来说,他们建国十年了。有些地区还不时出现叛乱。因此俄国人预估中国要想解决远东的乱局,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就算打一个对折,也要三个月,这段时间已经足够俄国人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了。
    等到中**队被起义折磨的失去了锐气,他们在杀过来,一举将远东拿回到手中。这个算盘打得是十足的精明。可是中国方面的反应速度远远超过了俄国人的预估。
    不到两个月时间,远东大规模已经消失了,而且由于出现动乱,各地华人的民兵已经组建起来,事实上中国方面已经完成了战争动员。
    这个速度比起俄国人预估的最短时间,还要快得太多了。这份本事一下子就镇住了俄国人,到底打还是不打,到底该怎么办!
    就在俄国人举棋不定的时候,中国方面已经彻底掌握了主动权。战争不是俄国人的想要怎么打就怎么打的,还要看看中国的意思。
    正所谓大军未动,舆论先行,张廷兰已经让外交部开始宣扬苏联威胁论了。随后邵飘萍主管的宣传部也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效率,他们展出了大量的胶片资料,不只是国内,国际上也都出现了。
    俄国人在国内战争期间,是如何对待昔日权贵的,又是如何搞农业集体化的!那些富农泣血哭诉,他们的家产被抢走了,他们的房子,财产,粮食,土地,农具,统统都被拿走了,甚至连他们的女儿和妻子也都消失了。
    要知道由于中国的压力,俄国在农业集体化的问题上,比起原来进行的还要早,手段还要极端。国内的不少地主看到了之后,甚至都对张廷兰心存一丝感激,幸亏这位没有学俄国,还给大家留下了出路,要不然就都要掉脑袋。
    这种资料对于西方世界的冲击也是巨大的,长期以来他们对红色帝国都是极为恐惧的。不过由于缺少第一手的资料,他们并不清楚俄国都发生了什么,可是现在这些东西传出来之后,对西方世界也是一个震撼。
    那些有钱人变得诚惶诚恐,绝对不能让俄国输出革命,不然他们只有死路一条!这些人迅速行动起来,动用一切力量,不管有的没的,都拼命抹黑俄国,拼命鼓噪反俄的声音。
    任何大众宣传都是两个极端,俄国被打上邪恶的标签,中国的形象自然就伟大光辉起来。这种舆论环境,给中国争取了极为有利的地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有大量的支持声音。
    张廷兰也是顺应民意,公开发表了对俄国的强力谴责,并且宣布向远东继续增兵五个师,要保卫远东的独立性。
    这份声明出现之后,所有人都嗅到了一丝火药味,全世界两个幅员最辽阔的国家,终于要发生对撞了。各国的政治家都几乎屏住了呼吸,想要看一场好戏。
    其实不论是俄国,还是中国,在西方人的眼中,都是威胁,这两个大国一旦完成了工业化,都会冲击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因此他们从心里讲,都盼着中俄来个连败俱伤。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张廷兰对此是一清二楚,只不过他心里非常清楚,中俄之间必须有一战,来清算边境问题,这几乎是两个国家的宿命。
    越早解决,就越好,而且也越容易控制战争规模。在扩张路线的问题上,张廷兰和裕仁有点相似,那就是都垂涎南洋这些膏腴之地。
    西伯利亚很好,什么资源都有,但是气候太恶劣了,在后世开采一桶石油要十五美元,而中东只要三美元,这中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而且由于纬度过高,冰冻时期超过半年,其实除了外东北之外,西伯利亚开发难度太大。
    相比之下,东南亚,南亚,中东,甚至是澳大利亚和非洲,对张廷兰都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次和俄国交战,张廷兰的目标非常明确,远东并入中国,中亚的领土分界要解决,然后再借助这次战争,打击俄国的工业化进程,防止北极熊膨胀的更快。
    至于彻底搞死俄国,张廷兰没那大的野心,也没有那个本事,至于以后有没有机会,那就等着二战再说吧。
    中国的高层,经过了一番商讨,大的战略目标终于确定下来,大家也都接受了张廷兰的意见,不过在接下来的问题上,众人却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大总统,目前我们能投入战场的总兵力不过多,只有十五个师左右,由于要坚固远东,外蒙,新疆,部队还要大量的分散,我们能集中作为拳头的部队,极限只有十万人。因此我提议把这些力量,尤其是近卫师,投入到远东方向,和俄国进行主力决战。”蒋百里已经是不止一次,提出了他的这个作战方案。
    在场的这些将领也频频点头,对于这个提议非常赞同。不过张廷兰和杨宇霆两个人都没有点头,很显然,他们都有别的想法。
    “参谋长,这个提议很稳妥,但是我认为却违背了我们的战略目标。”杨宇霆徐徐说道:“远东纵横几千公里,我们和俄国都有厚实的战略迂回空间。如果打起来,只会没完没了,成了一场不折不扣的消耗战。而且到了那个时候,战局就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了。”
    蒋百里也说道:“杨部长,我清楚你的想法,无非是想在中亚突破,集中装甲力量,杀进中亚平原,直击北极熊柔软的腹部。不过我认为在中亚地区开战,我们的补给线过长,反而是俄国人能以逸待劳。一旦奇袭不能奏效,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之中,对我们更加不利。”
    两大智囊争了起来,姜登选等人也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张廷兰想了想说道:“百里兄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不过打仗不能中规中矩,要出奇制胜,中亚是俄国人的一个弱点,直到现在,还有大量的抵抗力量存在。我们应该在如何确保奇袭成功上面下功夫。”
    蒋百里毫无疑问是兵学大家,不过在后世评价蒋百里的时候,却非常审慎的使用了军事理论家,而没有使用军事家一词。蒋百里庙算可以,但是真正到了决胜负于疆场的时候,他还是欠缺一些魄力。
    张廷兰踌躇满志的说道:“这是一场豪赌,但是我不希望大家把胜利的希望都寄托在运气上,而是要制定出完美的计划,让俄国人上当!”
    
    第八百章 肆虐中亚
    
    斯柳江卡,贝加尔湖畔的一座小镇,从1906年建成,在远东帝国出炉之后,这里就成了两国的边境线、或许可以说这里算是世界上最不太平的一段边境,俄国的人忍受不了多数党,逃到了远东,远东的人受不了中国,又跑回俄国。
    两边的守军不断的要追击叛逃的人,也经常互相打冷枪,下黑手。不过这些小手段都不够看了。就在6月10号,俄军的指挥官叶戈罗夫正式下达了攻击命令。
    集中在沿线的三个俄军精锐师向远东方面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为了这一天,俄国人已经忍了八年,什么时候中国人竟然能从北极熊身上割肉吃了,这简直是翻天了。
    足足有三百多门火炮一同怒火,红色的锤头打在了远东的土地上面。炮弹掠过空中,不断的在中**队的阵地上爆炸,惊天动地的炮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金属风暴。
    “这帮老毛子还真拼命啊!”刘桂五也忍不住说道。他们的指挥部虽然距离前线还有十几公里,但是剧烈的炮声依旧清晰可闻。
    “俄国人一直以来,都信奉大炮主义,以前是太穷了,现在北极熊开始恢复了,自然就要咬人了。”
    “哼,不过是一头大笨熊而已,中国可是堂堂的真龙,难道还压不住他们呢!”刘桂五愤愤不平的说道:“总指挥,我现在就去前头,保证把俄国人挡住。”
    丁超点了点头:“小心点,一切以保存实力为主,不要和俄国人拼消耗。”
    “我明白!”
    刘桂五当即在警卫的保护之前,快速到了最前头,这时候俄国人的炮火准备已经差不多了。在将近三百公里的宽阔正面上。俄国人发动了冲锋。
    刘桂五通过望远镜能够清楚看到俄国人的情况,在冲锋队伍的最前头,是二十几辆坦克充当先导,后面跟着大量的俄军士兵。
    “长本事了,但是别忘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刘桂五冷静的下达了命令,让反坦克阵地做好准备。
    俄国人的钢铁洪流是举世瞩目的,在北极熊全盛的时候,整个亚欧大陆都在红色怪兽的威胁之下。从东德出发,一星期打到英吉利海峡。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威胁。
    而在这个时空当中。俄国人在远东吃了坦克的亏,痛定思痛,他们也加快发展坦克了。参考了从英国购进的维克斯坦克,研制出了第一批俄国人自己的坦克。
    现在他们主力装备的正是t26坦克,由于受到了中国的刺激。这种坦克要早出现了五六年。受限于俄国的工业产能,目前俄军一共装备了三百多辆。其中有二百多辆都集中在了远东。由此也可见俄国人下本之大。
    t26毫无疑问是一种比较不错的轻型坦克,火力强大,机动性能突出,虽然防护稍微弱一点,但是作为轻型坦克,已经足够了。俄国人正是驾驶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