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朱高炽只归咎于自己手里没有兵权,此刻听了杨士奇的话,他才茅塞顿开,原来是自己太心急了,把臣子的差事都干了,自然要担臣子的是非!这时候自己最应该做的,其实是退到局外,做一个仲裁者。让文官武将们去斗,把自己的意志藏在裁决中,让朝廷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其实是最基本的帝王心术,他十几岁时就了然于胸,只是多年煎熬一朝登基之后,他被太多的情绪冲昏了头脑,居然犯了君王之大忌,而浑不自知。
现在一经杨士奇点醒,朱高炽顿觉神思清明、喜不自胜,竟起身向杨士奇抱拳道:“学士,受教了!”
“您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以皇上的圣明,不用微臣多嘴,也很快会醒悟过来。”杨士奇自然满口谦让,话锋一转,回到正题道:“微臣号召文官罢朝,就是给皇上一个惩罚武将的机会。”顿一顿,他沉声道:“从中央到地方,大明政权的运转全靠文官。文官们一罢朝,整个大明都要窒息,皇上当然必须立即恢复朝廷的正常运转,那就必须给文官们一个交代!让勋贵们交出凶手,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说得不错,可是那日,几乎全体勋贵都参与了行凶,朕不可能把他们一网打尽,最后也只能杀几只替罪羊,于事无补。”朱高炽先是兴奋,旋即冷静下来。
“皇上所虑甚是,决不能让他们找几只替罪羊就把这关过去。”杨士奇目光深邃道:“您应该借机剥夺他们的议政之权!”
“哦?!”朱高炽惊异地看着杨士奇,才知道原来他打的是这个算盘!大明立国以后,虽然官分文武,泾渭分明,然则武将一旦到了公侯伯爵层面,就有参政议政之权。上朝时站在朝班最前列,对什么事情都可以指手画脚,皇帝还得认真听着,不敢把他们的意见当左耳旁风。
大明祖制,非军功不可封爵,所以文官们始终得不到对武事指手画脚的机会,几十年来一直被武将稳稳压在头顶不得翻身。
如果剥夺掉勋贵们参政议政之权,局面将立时天翻地覆,非但勋贵们再也无法插手政务,文官们还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军务抓在手里。因为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打不打,怎么打是军事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
“怎么做到?!”朱高炽紧紧盯着杨士奇,喘气声都粗重起来。
“很简单,皇上只要下旨,那日在长陵的勋贵,通通停职,闭门思过,等候调查。”杨士奇淡淡道:“这是安抚文官们的应有之意,又没说要定谁的罪,勋贵们应该不会反对。”
“然后呢?”朱高炽点点头,追问道。按规矩,被弹劾的官员应当立即停职,等候调查,更别说涉嫌杀害朝廷命官了……
“然后,调查这样的案子,肯定会有各种阻碍,查个一年半载十分正常!”杨士奇沉声道:“这么长的时间,足够皇上将政权从外朝移归内廷了!”
“从外朝移归内廷?!”朱高炽的心脏,被这几个字刺激得怦怦直跳。因为登基半年以来,他已经切身感受到外朝议政的弊端了!什么事情都要拿到朝会上商量,非但效率低下,而且那些王公大臣倚老卖老唱起反调来,有时候他这个皇帝也不得不收回成命。这让朱高炽十分难受。
要是能将军国大事的决策权,从朝会转移到内廷,仅限于皇帝和几位大学士商议,效率自然可以大大提高,国家大权也将更严密地控制在皇帝手中!
“士奇兄,你真是朕的孔明、子房!”朱高炽伸手拉住杨士奇的胳膊,重重拍了他几下,激动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朕谢谢你!”
“都是微臣应该做的。”杨士奇神情平淡,仿佛只是干了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快,我们商量一下细节!”朱高炽居然一反常态地立即拍板!
换作往常,皇帝陛下一定会对这种事关政权结构的、未来朝局的举动慎之又慎,但此刻,他被勋贵们伤得太深、气得太狠、欺负得太惨,心中除了如何削弱勋贵、大权独揽,根本容不下别的念头!
至于什么平衡问题,那也得等到文官们和勋贵能平起平坐再说。至于大学士会不会权力太大,那也不是皇帝现在考虑的问题,他现在唯恐大学士们权力太小,不足以帮自己制衡勋贵!
皇帝和杨士奇热火朝天地商量着接下来的步骤,杨荣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偶尔拾遗补阙。对杨士奇今日的表现,他实在是太震惊了!原本自己与他并称二杨,感觉彼此不分轩轾,但今日看杨士奇的连番举动,其实自己望尘莫及!
从长陵回来的路上,所有文官都陷入了绝望,因为那时候就连皇帝陛下,也不得不对嚣张的勋贵们妥协退让,这怎能不让人感觉前途无光,感觉文官们再也不可能翻身。
然而杨士奇没有绝望,他从大危机中看到了大机遇,回京之后便马不停蹄张罗各衙门联合举行公祭,为死去的官员们讨还公道,大义面前,各衙门的长官无法说不,甚至没法缺席公祭,结果全都被杨士奇利用,成了他登上文官领袖位置的踏脚石!
杨士奇利用公祭大会调动官员同仇敌忾的情绪,将一盘散沙的各衙门拧成了一股绳,然后悍然宣布罢朝!本来杨荣以为他会遭到皇帝的责难,谁知杨士奇翻手为云覆手雨,居然为皇帝设计了一条借机剥夺勋贵议政之权,将政权从外朝转移到内廷的金光大道!
杨荣十分清楚朱高炽绝对不会拒绝这份大礼,事实上只要是神志正常的皇帝都不会拒绝这种大权独揽的机会!
杨荣也十分清楚,杨士奇这番大手笔谋划固然是在为皇帝打算,但也夹了严重的私货——内廷是什么?内阁和太监衙门者也。而大明祖制摆在那里,太监不得干政,自然就剩下内阁和皇帝共商国是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奇迹创造者
这世上从来不缺理想家,缺的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更缺的是专门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奇迹制造者。
杨荣无疑是实干家,而杨士奇则是奇迹制造者,他敢于在文官卑贱的年代,梦想一个文官的统治的世界;敢于在内阁大学士仅是皇帝秘书的年代,梦想将大学士变成统领文武百官的宰辅!
这在当时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根本就是痴心妄想,可杨士奇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一步步将其变为现实。不管最后是什么结果,不管他会是什么下场,杨士奇这个名字,都已经在大明朝的历史上留下最深刻的一笔。
洪熙皇帝完全采纳了杨士奇的计划,一场精彩的釜底抽薪行动开始了……
第二天,京城的文官们,果然积极响应杨士奇的号召,全都闭门不出,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所有的衙门全都空无一人,大明朝的中央机关,一下子就陷入了瘫痪!
这股风潮很快从北京传到了地方,山东、山西、河南、浙江各地官府纷纷响应,从布政司、按察司到府衙县衙,全都一起罢工,大明朝的地方政权也陷入了休克状态……
平日里京城的王公大臣尚且觉不出这些衙门有多重要,可一旦文官们集体罢工,大明朝的政权立马停转!朝廷和地方失去联系,各省的物资停止运送,军队立刻就断了粮,京城也没了漕运的船只靠岸。整个大明朝一片死气沉沉,就像随时会窒息一样……
皇帝陛下‘惶恐’了,好说歹说,才将几位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寺卿这些文官首领请到宫里,询问他们如何才能复工?这本就是商量好的一出戏,答案自然毫不意外,文官首领们一致要求严惩长陵行凶的凶手,不管爵位多高,都要绳之于法,以慰死难同僚的在天之灵。
朱高炽表示,自己会尽力为他们主持公道,让文官们先回去,又把一众勋贵头领找来。
张辅、朱勇、徐景昌、王通等人出现在皇帝面前,毕竟都是心机深沉之辈,表面上恭恭敬敬,看不到丝毫敌意和隔阂。但谁都清楚,经过了之前的那些事,双方已经形同陌路,再也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长陵中发生的事情,震古烁今,耸人听闻。”朱高炽面无表情地看着几人,沉声道:“朕都不忍心回忆当时的场景,但凡还有一丝人性,怎能做出那种兽行呢?”
皇帝的指责,在几位勋贵的意料之中,这种时候,他们肯定不会服软,朱勇挺着脖子道:“若非皇上听信谗言,对先帝太过不敬,又怎会发生先帝显灵之事?勋贵们又怎会情难自已、含恨出手?”
“好一个情难自已、含恨出手!”洪熙皇帝冷哼一声,摆手阻止勋贵们继续辩解道:“朕今日找你们来不是说长陵之事,而是问问你们,眼下怎么办?”皇帝的脸上浮现出浓浓疲倦之意道:“文官们集体罢朝,大明已经变成一团乱麻,再几天下去,非要亡国不可!”
“这……”没了先帝那面大旗,勋贵们这下硬不起来了。他们这伙人,打仗是行家,阴谋诡计也能玩得转,可要让他们操持国政,事无巨细,还不如杀了他们来的痛快。
所以没人敢说‘没了张屠户,还吃不了带毛的猪’之类的混账话。
“皇上,不能纵容他们!”徐景昌蒙声说道:“要我说,就得像太祖皇帝那样,把他们抓到大堂上,让他们带着镣铐处理政务,看他们还敢不敢耍横!”
‘啪!’朱高炽实在听不下去,重重一拍桌案,指着徐景昌骂道:“一派胡言!太祖时那是官员们有罪,才让他们戴枷理政,如今官员们犯了什么罪,要给他们也带上枷锁?”
“他们敢用罢朝来要挟朝廷,这还不是罪吗?”徐景昌挺着脖子犟道。
“那是因为他们十几名同僚被活活打死,几十上百名同僚重伤卧床!”朱高炽厉声喝道:“要是换了你们的人遭到这一切,你们会无动于衷吗?!”只有不涉及到先帝,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君训臣,臣只能乖乖听着。
“陛下……”可能是觉得局面有些被动,张辅又想往朱棣身上扯:“勋贵们是看到先帝显灵才控制不住的……若没有那一场,说不定到现在先帝的梓宫还抬不起来呢。”
“少给朕东拉西扯!”朱高炽尝到了置身事外当裁决者的好处,怎么可能再让张辅牵着鼻子走?又拍了一下桌案,沉声道:“现在朕就问你们怎么办?!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还是不是大明朝的王法了?”
“是……”张辅硬着头皮道:“可是当日情况十分特殊,场面混乱无比,也分不清谁出手,谁没出手……”
“只要用心查,总能查清楚的!”朱高炽打断张辅的话头,沉声说道:“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半年不行就一年!朕就不信查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勋贵们不说话了,只是相视冷笑,皇上实在太天真!以他们在行伍中,丰富的打群架经验来看,这种事情永远别想查出真相,最后顶多杀几只替罪羊,整件事就算揭过去。
“皇上要查当然可以,只是不知,派哪些人查?”还是张辅最冷静,没忘了问问主审官是谁。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还有锦衣卫,够不够?”朱高炽冷声问道。如今东厂已被撤销,锦衣卫也丧失司法权力,这本是洪熙皇帝废除前朝暴政的标志,但面对着尾大不掉的勋贵们,朱高炽确实有些后悔自己操之过急了。这次让锦衣卫加入三法司,其实就是一次象征性的纠错。
“臣以为,仅有锦衣卫不足以保证,文官们不会对勋贵打击报复,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