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何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逸见贤思齐,也是垂眼低眉,一副物我两往,宠辱不惊之态,他举着木匣子答到:太后,臣要说的是……”

杨逸仿佛身体没好利索,一口气接不上来,顿了一下,结果满朝等着他说话的大臣都跟着噎了一下,差点没噎死。

“咳咳!臣身体尚未完全康复,还望太后恕臣失仪。”

“杨卿请继续说。”

“谢太后不罪之恩’臣要说的是前安肃通判李格非因公殉国,今有李格非遗孤李清照者,年方及笄,温良知礼,秀外慧中,才学可媲美后汉蔡文姬……”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门满朝大臣谁也没想到,侧耳倾听半天,听到的竟是这么一段不知所云的话这杨逸也太……太……

总之谁不知道李清照是他最宠爱的妾室?大伙弹劾了他半天他权当没听到,反而在金銮殿上大夸自已的宠妾,这也太……太……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大群‘配角”撸起袖子,就要出来纠正主角的错误唱腔。

主角却不为外物所扰,目光浅浅,神情淡淡,侃侃而谈:‘因感五代战乱我华夏典籍多毁于战火,大宋立国以来,又因数次大火皇宫典藏十不存一,李清照忧心如焚,为续我华夏文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知懈怠的四处搜集失散典籍:

如今更是不畏风浪、不惧艰险,东渡日本,于枪林弹雨、血肉纷飞的战火中,以一已之力,日以继夜、不眠不休,搜集失散海外的华夏典籍,日本君臣敬其才,感其行,多方臂助:

李清照费时半年,历尽千辛万苦,数次险死还生,于日本共收集三十八册珍贵典籍,念及这些典籍在我大宋已经失佚,李清照回国之后,特意出资请作坊刊印出来:

并主动将这些珍本献予朝廷,拳拳赤子之心,可彰日月。臣手上所拿的匣子,正是这些珍贵典籍的目录,请太后过目。”

杨逸说完,朝堂上的百官不禁都夹紧了臀沟。

因为杨逸话声一落,大殿中落针可闻,若不夹紧臀沟,万一漏出点‘风声”来,那可就响彻朝野,遗臭万年了!

杨逸这神来一笔,如天马行空,飘逸洒脱,难寻其迹。

你弹劾他不顾国体,不顾国家声誉,去日本搜刮金银。

他却和你谈华夏文明的存续,典籍的珍贵,看似风马年不相及,却又隐隐给了弹劾他的人一把软刀子。

你不是弹劾我粗暴野蛮,不知礼义廉耻吗?看看,我带回这么多珍贵的失佚典籍,为华夏文明的延续费心耗力,呕心沥血,这野蛮在哪门这么崇高的事情,哪里野蛮了?

况乎,我不谈金银财宝,是我早把这些‘阿堵物”放下了,你们却没放下,还在为此争论不休,一嘴铜臭味,你们才真是有损君子之风,辱没大宋国体呢!

连刘太后也发了好一会儿愣,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杨逸手上还拿着木匣子,高举过头,就象举着和氏璧。

“呈上来吧!”刘太后回过神,吩咐一声,侍殿太监连忙下来接过木匣子。

“李格非为国尽忠在先,李清照为国尽力于后,父女两皆可为世为楷模,诸位宰相,你们是百官之首就先由你们说说如何封赏吧口……”

大宋的文官和文人难以作出严格的界定,可以说文官就是文人的代表:

章敦、苏颂、李清臣等人看了匣子中的书目,心中也极为喜悦,这些失佚的典籍对他们来说,同样有着不同寻常的吸引力。

因此,对李清照的封赏自然是少不了的!若不封赏,今后谁还愿把典籍献出门

事情的方向失控了,‘倒杨”大会似乎要变成‘读书会”了。

这哪行啊门杨逸这分明是移花接木,偷天换日,混淆视听。

“配角”们正准备撸袖子再战,结果礼部尚书杨畏趁这当口,抢先出班奏道:‘太后’今日礼部接到杭州市舶司上奏,日本遣使来朝,使者已到杭州数日,是否允其入朝进贡,望朝廷示下。”

面对满朝风刀霜剑,杨大学士飘逸如云,神来一笔,含笑为清娘带回一个七品诰命。

所谓封妻荫子,十三娘自不待言,杨逸立功无数,她早有诰命在身。

而杨逸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为清娘赢取一个诰命,以前李格非夫妇殉国,杨逸没提,这次利用三十八本珍贵典籍,两事齐算,终于了却他这个心愿。

杨畏在朝堂上奏日本遣使来朝,让那些弹劾杨逸的人舒畅无比,日本刚刚被某人蹂躏一遍,这个时候遣使来朝,还能有什么好事?

必定是来揭发罪行,要求严惩凶手的。

之前他们弹劾杨逸虽然激烈,但实际上都是‘风闻奏事’”手上并没有杨逸的确凿罪证,甚至连苦主都没有,未免有些底气不足。

这下好了,苦主来了,想必定是带来不少人证物证。

念及这些,这帮人恨不得立即就把日本使者拎到金銮殿上去,当堂指正杨逸。

可惜杭州到东京终究有些距离,他们也只好耐心等几天了。

到时,我看你杨逸还有何话要说。

兴奋之余,连杨逸弄回个七品诰命都没人理会了!


第368章羚羊挂角

“宣日本使节觐见!”

“宣日本使节觐见!”

……

这年头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通信基本靠吼,哪怕神圣庄严的大宋皇宫也不例外,宣外国使节觐见,也只能靠太监们的尖嗓门一声声地吼着,接力赛似的从金銮殿一路吼到宣德门。

金銮殿里,不少人的心跳开始加速。本来嘛,一个小小的倭国遣宋使而已,能站在这座大殿里的官员,谁也不会去在意,最多当脚下爬过只蚂蚁。

现在不同了,现在很可能要靠这只蚂蚁才能咬死大象。

而作为那只将要被咬的大象,杨逸依然保持着大象的傲气,列班于蔡大财主身边。

三品翰林大学士的位置比较靠前,因此大多数人只能看到他的屁股,只能凭着自己为官多年的经验,猜测着他脸上的神色,应该是一片惨白了吧!

日本遣宋使在众人的期盼中,终于走进金銮殿。

许多大宋官员是第一次看到日本官员,对那身脱胎于唐装的日本官服颇感兴趣,看着,但不说话,得保持天朝上国的威仪。

若是个个交头接耳像什么话?没得让蛮夷笑话咱们这金銮殿是菜市场呢!

按以往的惯例,日本使节进殿后下拜,感谢天朝上国皇帝陛下接见,献上国书,回顾一下两国的历史情谊,祝贺几句大宋皇帝万寿无疆……

好了。客气话说完了,应该说说大老远跑来大宋干嘛了!

百官无不侧耳听着,杨逸刚刚去日本搜刮回数十船金银,日本使节立即就到了,不用脑子想,也能猜到是来干什么的,但人家具体怎么控诉还得细听才行。这可是“倒杨”的直接证据。

黄履不由得轻抚起胡须来,他已经想好如何驳斥日本使节的控诉,这是必须的。无论如何大宋的颜面得维护,否则今后堂堂天朝上国,怎么在蛮夷面前抬得起头来。

但驳斥的时机得讲究。必须要等人家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咱们证据也凑足了,再驳斥。

至于“倒杨”,呵呵,咱们关起门来再倒,总不能让蛮夷看笑话不是。

杨逸看到平清茂悄悄望来的目光,不觉露出微笑来,看到这位“志向远大”的日本鸿胪馆官员,不由得想起日本海的颜色来,好蓝啊!

“大宋皇帝陛下。太后娘娘,我国堀河天皇在兵卫府左兵卫尉松井八郎发动的叛乱中,不幸被害,举国皆哀。但国不可一日无君,经太政官左大臣鸠山由纪与朝中大臣共议后。一同拥立令子内亲王为日本第74代天皇,我国新皇故遣外臣入贡天朝,请求大宋皇帝予以册封……”

平清茂说到这,黄履等人犹老神在在,除了辽国外,周边各国新王继位都要接受大宋的册封。殿中大臣对这种事情早习以为常。小小倭国,谁来做国王鬼才懒得去管这些。

说啊,想说什么就说啊!大家都等着呢!

在众人的期盼中,平清茂终于提到了杨逸的名字,许多人不由得凝神屏息,生怕漏了一个字,这可都是证据啊!

可是……这日本使者不会吃错药了吧,这都说的什么呀!

“我皇派外臣前来,除了向大宋皇帝陛下请求册封外,还要特别感谢一个人,便是天朝翰林大学士杨逸杨大人,我国堀河天皇在位之时,杨大学士率众不辞劳苦,帮助我国征讨地方上割据的大名,堀河天皇不幸遇害后,又为令子天皇挡住叛乱的大名联军,并最终帮助日本平定叛乱,天朝上国在我日本政局最艰难之时,以博大的胸襟,无私地帮助我国度过难关……”

那些弹劾杨逸的人听到这里都傻了,根本无心再听平清茂的歌功颂德之言,若是不礼部确认了平清茂的身体,国书上也确实盖着日本天皇的玺印,他们一定会怀疑平清茂是冒牌货。

现在怎么办?

以前他们弹劾杨逸的罪名是恃强凌弱、枉读圣人书,在日本行豺狼虎豹之事,损及大宋泱泱上国盛德,令四夷为之色变、离心离德,视大宋为豺狼之邦……

如今“苦主”却说大宋以博大的胸襟、无私的帮助,使日本得以度过困厄,还特地赶来感谢大宋,感谢杨逸。

一时之间,他们所有弹劾的依据都像冰雪消融,化气为虚。

这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自己痛彻心肺不说,还要被别人视为跳梁小丑,遗笑天下。

黄履、刘拯、丘重岳等人面面相觑,神色变幻不定,他们又不好跳出来否定大宋无私帮助日本的泱泱盛德;

人家日本使节都说大宋厚德载物,上善若水,你作为大宋的官员,难道反而要出面反驳,丑化大宋的形象?

不能反驳,那自己之前弹劾杨逸的话就是捏造事实、含沙shè影、陷害忠良、胡乱放屁!

堂堂三品大员,在朝堂上胡乱放屁,你怎么有脸在这朝堂之上呆下去?

就算言官可以风闻奏事,但在朝堂掀起了这么大的风浪,最后却证明你是捕风捉影,朝廷就算不处理你,你个人的威望也会大跌,今后你说的话,鬼还相信你。

蔡大财主悄悄回头望了杨逸一眼,眼中有钦佩、有感慨、也有戏谑。

杨逸自回到大宋,从来没有为自己辩解过一句,结果却弄得黄履、刘拯等人土头灰脸,进退失据。

在别人弹劾他是激烈的时候,还趁别人注意力分散之机,给清娘弄回了个七品诰命。

这种招数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就算蔡京这样的官场老油条。也不禁钦佩万分。

这场闹剧因日本使节的到来,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落幕,黄履和刘拯不知是惧怕杨逸赶尽杀绝,还是自觉无颜在朝堂上呆下去,自请外放,而刘太后与章惇也很快同意了。

刘太后不必说。对黄履等人的行为,章惇心中也是反感的。他同样不想看到新党象旧党一样,分裂,互相攀咬。把精力耗在内斗上。

杨逸虽然没有说什么,但黄履等人的做法,已经事实上造成了新党的分裂。那么只有将一方逐出朝堂,才能保证中枢的顺利运行。

章惇一不做,二不休,利用这次机会,对三省六部又来了一次较大的肃整,章扒皮这么做,一是清理朝中冗员,二是震慑那么以为天下太平的官员。

别以为西夏平了,就一门心思争权夺利搞内斗,我章扒扒这就明确告诉你们。不行!

而杨逸则利用这次肃整的机会,把唐璇、李仲辅、吴定邦、常穆等几位同年安排进了御使台和六部。

这些人都是他重点罗网的对象,他们在地方为官也四五年了,由于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