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关键的是死的早——在太宗入继大统前就病逝了!
  更秒的是,这位公主在先帝即位前,也病逝了。
  只留下了一子二女。
  好吧,东宫太皇太后自从患上眼疾后,就越发念旧,越发的怀念故人。
  周策的那位堂兄,借此东风,常常出入东宫,备受太皇太后恩宠。
  去年,便被太皇太后特旨任命为东宫卫尉丞,今年夏四月,转任为甘泉卫尉。
  其实就是想办法给故人之后发福利,谁都知道,周策的那位亲爱的堂兄,压根就没去上过班,天天都是陪着东宫太皇太后,还有大长公主谈心、说话,拼了命的巴结。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了。
  东宫太皇太后,要是哪天忽然觉得,这孩子怪可怜的,哀家看着实在心酸,转头跟天子念叨两句,然后天子没有办法,回头找周策的父亲念叨两句。
  周策的父亲,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极有可能选择,将条候的爵位和封国,还给周胜之的后人。
  这样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以上两个原因的压迫下,哪怕是长安城里最纨绔最废物的家伙也知道,再不努力,自家老爹两腿一蹬,自己就要跟荣华富贵说再见了。
  周策当然不是什么废物点心,纨绔子弟。
  实际上,老周家的人,打小就是在军队里长大的。
  虽然生活条件优渥,但周策几兄弟也没放弃锻炼自己。
  今年二十岁的周策,就生的极为高大,几乎与乃父一般,身高有差不多七尺二寸,身子骨也很结实,骑马、拉弓、射箭,都不在话下。
  也就是周策的老爹周亚夫眼界太高,觉得自己的儿子们都是废物点心,不类己。
  实际上,周策兄弟四人,比起其他列侯家的儿子,都要出色许多。
  至少,也属于中等偏上。
  所以,除了老大周韬稳坐钓鱼台,窝在长安不动外。
  剩下三个,都已经开始活动起来,发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的未来而战了。
  而周策在思来想去后,决定选择跟随细柳营屯垦团,来到这朝鲜,建功立业。
  儿子这么上道,当老爹的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所以,周策得到了他有生以来,来自父亲方面最大力度的支持。
  七位曾经跟随乃父征战天下的家臣,以及二十多位周氏的家奴,被其派来辅佐周策。
  除了身边这两个是打小跟着周策长大的马屁精外,其余人,都是各有专长和特长的人才。
  有人是明于计算的会计师;有人是善于营造的工程师;还有曾经帮助周亚夫打点封国上下的家臣;更有那精于耕作的积年农稷之臣。
  除此之外,少府方面也很给面子。
  派来了三位农稷官以及一位负责沟通和传递信息的信使。
  少君侯出去办事,细柳营也很重视,直接从现役的军队里,抽调了整整一个队的士兵来负责保护、协助少君侯屯垦。
  就连这细柳屯的校尉,也是选择了素来与周策走的比较近的一位队率来担任。
  当然,周策心里也明白。
  他在这里,要是干出了成绩,那一切好说。
  老爹肯定不吝给他更大的支持。
  掌握着丞相府和国库的老爹,虽然一般不会假公济私,但他要假公济私起来,天子都要吓一跳。
  但,只要他没有表现出相应的能力,甚至把事情办砸了。
  周策同样坚信,来自长安的调令,会迅速抵达这里,然后,现在这些听命保护和辅佐自己的家臣、士兵,会立刻翻脸,然后把他押回长安,等待他的是软禁和禁足。
  对自己老爹的性格,周策非常清楚。
  那位大汉军神,长平侯丞相周亚夫,就是一个死要面子的倔强老头。
  看着地图,周策很快就选定了未来的细柳屯,他所命名的细柳堡的营建地址。
  就在前方十里外的一处河滩前的平原上。
  那里依山傍水,条件非常好,是很好的宜居之地,而且靠近水源,也能方便农业生产,更重要的是——在离此三十里的地方,就有一个朝鲜的部落。
  根据情报,那个部落有着七千多人。
  这就意味着,周策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势,从该部落获得帮助。
  这样想着,周策就对身旁的两个马屁精道:“派去传唤那个朝鲜部落的使者可回来了?”
  至于该部落会不会拒绝他的要求,这个问题,周策从未考虑过。
  因为就在两百里外的朝鲜旧都,如今被称作平壤,过去称之为王险城的地方,驻扎着张羽统帅的一万大军。
  未来的朝鲜王,来自梁国的中国宗室刘明,也已经在准备前来就国了。
  整个朝鲜王国,已经是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朝鲜百姓,自然也将变成中国百姓。
  所谓部落这样落后的体制,注定会被废除,代之以郡县制。
  在中国的刀剑之下,朝鲜的部落和渠帅们没有选择。
  “少君侯,应该快回来了吧……”一个狗腿子笑着道:“要不,仆去看看?”
  “嗯,去罢!”周策挥挥手,这两个狗腿子,只是来照顾他生活起居的。
  真正要做事,还是得靠那些精干的家臣。
  周策随即将父亲交给自己的家臣们都聚集起来,众人围着地图,都看了看。
  被划给细柳营的这块屯垦土地,还是很大的。
  兰台的尚书们一笔划下,就将这附近百余里的土地统统划了进来。
  虽然,这地方,比之中国的膏腴之地,远远不如。
  但许多人眼里,也算不错了。
  最起码,比上郡那个地方强多了。
  更别说,还有一条河流从细柳屯中流过,灌溉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只是……
  一位家臣看了看地图,又举目眺望了一下周围的地理,眉头微微一皱,道:“这卫氏也真是废物,放着这么好的土地,不修渠道,不建道路,果真该亡!”
  这话确实,在中国,类似这样的风水宝地,早就被农民伯伯修满了渠道,种满了庄稼。
  但在这朝鲜,却是一片荒芜。
  甚至,就连人类的活动踪迹,都很少见。
  不过,这在朝鲜很正常。
  萁子朝鲜灭亡后,篡国的卫氏政权,自称“被发左袵”,甘做夷狄,完全抛弃了过去的一切,在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全面向匈奴人看齐。
  这成为了卫氏朝鲜灭亡的导火索。
  当今天子最恨的,就是此类数典忘祖,背弃祖先的叛徒。
  卫氏如今已是过眼云烟,卫家死的死,囚的囚,其国中贵族,更是尽数被押解到了长安。
  这块土地,全部的被汉室控制,直道从辽东郡开始向平壤延伸。
  据说,未来还要在平壤以西的海疆,修建港口,驻扎舰队,以船舶将朝鲜与齐鲁联系起来。
  周策就听说了,天子似乎有意,将鲁地的孔家,迁一支到朝鲜平壤,教化朝鲜民众。
  只是听未央宫的消息,天子似乎很犹豫,始终没有下定决心,似乎是担心什么两千年后有棒子说孔子是韩国人之类的。
  周策不太理解,天子担心什么韩国。
  韩国早就灭亡了好不好!
  至于棒子,那是什么?
  想着这些事情,周策笑了笑,对众人道:“吾等即来此屯垦,就是要将这夷狄之地,变为中国之土,如故吴太伯、姜太公一般,化夷为夏,使千百年后,吾等子孙,能在此繁衍生息!”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为子孙后代计,诸君请助小子一臂之力,将这细柳堡,建设成朝鲜河东,东方南阳!”周策对着众人深深一揖而拜。
  假如只是建设一个城镇,周策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
  他的心很大,非常大。
  他想要在这里,从无到有,建设出一个新河东,新南阳。
  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
  众人听了也是热血沸腾。
  吴太伯,姜太公,都是史书上的英雄,也是如今天子推崇的贤王、贤者。
  两人一东一南,将原本的夷狄之地,变成了诸夏之土。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朝廷的宣传下,士大夫们的“教化情节”怦然发作。
  此番屯垦,有不少人,就是主动请缨,甚至毛遂自荐的。


第597章 少府令刘舍
  未央宫,宣室殿。
  时隔一个月,这座汉室最重要的宫殿,再次被启用。
  站在修缮一新的宣室殿中,刘彻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感觉很不错。
  尤其是那块挂在御座上方殿堂之顶上的牌匾,很和刘彻的胃口。
  “四海穷困,天禄永终……”刘彻念着这八个小纂字,对着陪同视察的臣子们训道:“此乃上帝之训也,盖天命之本质也!”
  旁人说这个话,轻则掉脑袋,重则死全家。
  但皇帝却是毫无压力。
  因为,全世界,只有皇帝拥有对所谓“天命”“天意”的最终解释权和定义权。
  当年秦始皇在的时候,去王号不用,用“皇帝”,废谥法,自号始皇帝,全天下除了“吾皇圣明”之外,就没有第二个声音了。
  又好比当初刘邦在雍县看着四位帝君的神庙,觉得人数不对,于是一拍屁股加了个黑帝。
  天下人也就只有捏着鼻子认可的这一个选择。
  所以说啊,强行喂翔这个天赋,还真是皇帝的特长。
  此刻,满殿大臣都只能在刘彻面前点头哈腰,道:“圣明无过陛下,臣等唯顿首受训而已……”
  这个场面让刘彻不禁想起他刚刚登基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这个皇帝,只能选择对东宫百般讨好,对群臣各种拉拢。
  短短两年,他就已经进化到了圣心独断的境地。
  让他颇有些感慨。
  想了想,刘彻问道:“前日,朕曾下诏,命天下郡国四百石以上各陈己见,御史大夫,如今,天下郡国的奏报可已汇总了?”
  晁错立刻拜道:“回禀陛下,天下郡国奏报,皆以抵京……”
  “这样啊,卿就辛苦一下,早些将奏报查阅完毕,从中选取一百位言之有物之官员,以御史大夫衙门的名义,命其等入京述职……”刘彻吩咐着。
  后世的天朝,依靠中央党校的培训方式来加强官员的思想政治建设。
  刘彻有意取取经,在这个方面学习一下。
  毕竟,单纯依靠考举来培养新型官僚,速度太慢,成效也太慢,且很难真的把握住这些考举士子的思想观念。
  反正,儒家的士子在思想上面,肯定是跟墨家的人,背道而驰的。
  而法家跟黄老派的路线之争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考举只是一个初选,确定对方是否具备常识和能力。
  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建设,却只能是一点一点的通过政策、法令和培训,深入下去。
  “诺!”晁错点头领命。
  刘彻转过身子,看向群臣,想了想,严肃地问道:“前任少府令岑迈,如今已经去职,转任凌烟阁大使,这少府令,干系重大,掌有山海地泽之税,沟通中外之权,朕思来想去,未得堪用者,诸卿皆贤达,必有能识俊杰者,请不吝举之!”
  少府这个庞大的机构,自秦以来,就在中国的政坛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三公之下,最重要的官职,就是少府令了。
  因为,少府的财权和人事权大的超乎你的想象。
  国家每年一半多的财税收入,以及全国所有的国家主导的大型工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