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可以凭借胡人的脑袋成为大明的子民吗?”


第1161章 田川归国
  浪人叫小原泽太郎,是倭国松摩藩的一个破产手工作坊业主。
  六年前小原和家乡的浪人们一起被郑芝龙的次子田川七左卫门招募,不过因为他的本领并不高强,加上也有些怕死,所以几年下来都没能进入田川的卫队成为郑家武士,或被郑家某位大人物选为卫兵,而是一直在郑家船队做水手。
  水手和船上打杂人员是郑氏军队最底层的人员,也是最辛苦的人员,这些人的成份十分复杂,有郑家从沿海招募的渔民和农民,也有被他们俘虏的海盗和商船人员,也有一些是如小原这种因为破产或犯事而被郑家收留的倭人。
  和明朝军队重视家丁,而视其他士兵为“炮灰”一样,郑氏也视那些底层水手和打杂人员为“炮灰”,想要脱离炮灰的命运,就得这些人自己去拼。如果他们不肯卖命,那么只能在船上过着暗无天日、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日子。
  郑氏水军在郑鸣俊、郑缵绪叔侄带领下投奔太平军后,被整编为东海水师。军中的倭人和红毛鬼面临被遣散的局面,不过随后太平军征召了他们,并且开出了诱人的赏赐,本就无处可去的他们大多选择继续留在水军效力。
  虽然不被视为正规军,但至少也饿不着他们,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太平军给了他们希望,前提是他们愿意去卖命,去拼。
  被小原称为“郑君”的年轻人叫郑齐,论血缘,倒也算是郑家族人,不过却是离得远了。郑家族人上千,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姓郑的,所以郑齐一直在水手和浪人这个阶层里打混。因为姓郑的缘故,他被任命为小队长,有13个手下,其中2个是倭人,1个是红毛鬼。
  小原说的《猎头令》是前两天继《封土令》后专门下发的又一道军功赏赐令。
  《猎头令》除了补充《封土令》外,明确军功赏赐等级,上面更说,倭人和红毛鬼如果能够在北方取得胡人首级,那么不但可以凭借首级换取太平军给予的高额赏赐,还可以凭首级向太平军申请成为大明子民的身份。
  一旦被允许成为大明子民,那么小原他们就可以拥有大明子民的所有权利,包括分配土地,参加科举考试,成为明朝正式官兵,以及在明朝境内经商贸易权利等。
  具体的权利根据首级的多少来定,即猎杀的胡人首级越多,那么如小原这等非中国之人就可以享受更多的明国子民待遇,哪怕他们不愿意成为大明子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军功在大明从事之前无法想象的贸易活动。这,在从前,是被严禁的。
  郑齐这队人,只有三个是海外人,其他的都是大明人。虽然在此之前,他们中的多数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明国子民身份,甚至编造姓名和籍贯,为的就是防止自己在外面犯的事被官府知道,从而牵连家人。毕竟,郑氏水军的前身就是海盗,如果当年郑芝龙没有被招安,郑家上上下下就是大明朝最大的海盗组织。其影响力甚至不比当年的倭患差。要知道,就是当年的倭患,其主力人员也是清一色的明朝人,那些所谓的真倭不过是明朝海盗雇佣来的打手而矣。
  汉人重视乡土,非不得已绝不远离家乡,因此在海上讨饭吃的汉人,少部分是受生计所迫,绝大多数却是亡命徒,在家乡有人命案子在身的。
  《封土令》和《猎头令》的颁布,让这些对从前心有顾忌的汉人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也给了那些倭人和红毛鬼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自然是得到了他们真心的拥护。
  郑齐很肯定的告诉小原和另一个倭人,还有那个叫比利的红毛鬼,军令肯定是真的,不用怀疑,但能不能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却要看他们自己。如果和从前一样,那么再好的赏赐也和他们无缘。
  “郑君请放心,我等一定为大明朝赴汤蹈火!”
  小原也是为了再次确认《猎头令》的真实性,内心里其实是深信不疑的。他的汉话说的不错,比另一个同伴九木要流利。
  红毛鬼比利放下被他舔得干干净净的饭碗,打着饱嗝笑道:“太平军的大帅,是东方新的征服者。对强者的话,我是从来坚信不疑的。”
  天知道这红毛鬼比利是怎么学的一口闽南腔,若不是郑齐就是闽南人,恐怕也听不懂这红毛鬼说什么。
  “郑君,我们何时才能上船?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索滴斯乃。”
  小原关心的问道,征讨满州胡人,是包括幕府将军在内的所有倭国人士的一致心声,哪怕他这个浪人中的底层人士对满州人同样也是仇恨不矣的。他这次已经拿定主意,一定要在北上攻击满州胡人的战斗中有所表现,以生命捍卫中国。
  “小原君着急,我也着急,但是我们必须要等侯命令。这个,辛苦小原君了。”郑齐哈哈一笑,将手中的碗递给小原。
  “哈依,能为郑君效劳,不胜荣幸。”
  小原将腰一点,很是高兴的拿去洗了。看着小原离去的背影,郑齐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倭人别的不好,但在服从这一点上,却是让人不得不夸赞。
  郑齐这边赞赏小原的同时,一条船只驶向了南岸的白茂镇,随后一队穿着倭人服饰的人群从船上上岸,在等侯多时的太平军人员的带领下,很是恭敬的前去觐见大明的齐王殿下。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就是刚刚从倭国返回的郑芝龙次子田川七左卫门,和他并排而行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也是整支队伍中惟一穿着明朝服饰的人,此人名叫朱之瑜,号“舜水”。
  “二公子,舜水先生,请随我来,齐王已经等侯你们多时了。”
  出来相迎田川的是闽亲王郑袭派来的代表郑全,此人也是郑芝龙的堂弟。
  “十三叔!”
  田川这是第二次再见郑全,上一次还是十二年前。朱之瑜和郑全点了点头,以示客气,随后二人联同随从便被郑全带到了齐王大帐。


第1162章 郑芝龙必须死
  “田川见过齐王殿下!”
  因为从小到大都在倭国居住的原因,田川的举止已经完全倭人化,若非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很难让人想象他竟然是曾经大明海上巨寇郑芝龙的儿子。
  “老朽朱之瑜拜见齐王殿下!”
  “二位快快请起!”
  周士相连忙阻止欲要行礼的田川和朱之瑜,尤其是后者,不但是年近六旬老人,更是传奇人物,周士相如何敢受他一拜。
  朱之瑜是贡士出身,但却从来没有做过明朝的官。崇祯十一年的时候,他以“文武全才第一”被地方荐于礼部,然而朱之瑜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官为钱得,政以贿出,流民四起,不愿出仕,只在家乡专注学问。
  甲申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朱之瑜时年四十五岁。不久,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改元弘光。时江南总兵方国安推荐朱之瑜,并奉皇帝诏命征召他,但朱之瑜仍不肯就任。弘光元年正月,朝廷又下令征召朱之瑜,他仍不就任。弘光帝和隆武帝相继死后,朱之瑜见国家危急,这才铤身而出赴日本筹饷,想借日本援兵资助舟山守将、兵部左侍郎王栩,以恢复中原。
  由于日本实行海禁,不许外人停留,朱之瑜无功而返。永历四年,朱之瑜再次飘浮东海去日本,不料被清兵发现。清寇白刃合围,逼他髡发投降,但他誓死不降,清兵被他的义烈所感动,偷偷驾舟将他送回舟山。
  次年,朱之瑜又去日本,后由日本到安南。当他正要起程返回舟山时,舟山和四明山寨都被清兵攻陷。鲁王走避厦门,于永历八年降诏徵召五十五岁的朱之瑜。不过因朱之瑜东西飘泊,住处不定,玺书辗转两年后才到他手中。朱之瑜接到诏书,想立即转赴思明返回舟山,但苦无交通工具,困于安南。只得先回复鲁王一封信,陈述他历年海外经营、筹资觅饷的苦心。
  急于早日回国尽忠报效的朱之瑜,终于在永历十一年等来了日本船,准备乘舟渡海归国。不料在二月遭安南供役之难,被羁五十余日。
  安南权臣郑柞知道朱之瑜是大明有名学者,便留住他,拜他官爵,迫他行臣子跪拜礼,朱之瑜直立不肯跪。差官举杖画一“拜”字于沙上,朱之瑜乃借其杖加一个“不”字于“拜”字之上。郑柞大怒,当着朱之瑜的面,杀了许多人威吓他,朱之瑜始终没有屈节,真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
  郑柞见状,只得放过朱之瑜。随后未过多久,安南遭到太平军的远征军攻击,安南军队屡战屡败,最终和太平军签订丧权辱国的《海阳条约》。
  条约规定安南方面必须释放被囚的明朝官民,当时远征军都督赵自强一心只想救出公主一行,并不知道朱之瑜就在安南。安南方面却以为明军是要他们释放所有被囚明朝官绅,所以将朱之瑜也给放了。
  被释放的朱之瑜因为没有官身,太平军方面也不知道他的存在,所以并未对其加以重视。朱之瑜也因为对太平军不知底细,一心只想去金厦相助鲁王,所以也没有选择去广东,而是搭乘了一艘商船前往金厦。
  朱之瑜回到思明后,时值郑成功和张煌言会师北伐,他欣然从军。北伐军收复瓜州,攻克镇江等役,朱之瑜都亲历行阵。北伐军一度进军顺利,收复四府二州二十四县,直抵南京城郊,兵威震动东南。
  然而由于郑成功目光短浅,盲目屯兵南京坚城之下,贻误战机,且律兵不严。致使北伐军在南京城外被击败,郑成功转而退往福建沿海,后行师海上。张煌言部浙军也在清军的围剿下崩溃,后被从江西赶到的太平军相救。
  郑军撤兵时,朱之瑜和郑成功失去联络,在江南躲了几天后,听到的到处都是北伐军被清军歼灭的消息,甚至传闻张煌言也叫清军抓获。朱之瑜绝望之下,认为复明无望,但又誓死不肯剃发降清,遂在友人帮助下凄沧渡日,发誓永不回到故国。
  朱之瑜东渡日本后,却因日本施行锁国政策,三四十年不留一唐人,未能获准登岸,困守舟中。日本学者安东守约闻朱之瑜到来,以手书向朱之瑜问学,执弟子礼。安东守约等人为其在日定居奔走,后郑芝龙次子田川知道此事后,出力帮助朱之瑜游说日本幕府,终于使幕府破了40多年国禁,得以在长崎租屋定居,结果长达十多年的海上漂泊生活。
  虽然在日本定居下来,不再海上漂泊,但对于故国,朱之瑜始终是放不下心的,可一想到故国如今沦于满鞑胆膻之手,他就悲愤莫名。
  原是想从此终老异国,将对故国的思念永远深藏在心中,却不曾想,故国此时已经是起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南都光复的消息是田川亲自告诉朱之瑜的,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朱之瑜激动的来到长琦海边,向着大海对面遥遥磕首,同时迫切想回到故国。为此,朱之瑜驱逐满州,救回乃父为由劝说田川与他一起归国效力。
  一直以来,田川对于父亲郑芝龙被满清囚禁亦是十分担心,他屡屡相助大哥郑森讨伐清军,却屡屡失败。现在大兄已经病死军中,郑家基业全盘被朝廷大军收编,他再呆在日本已经失去为家族谋利的意义。唯今之计,若想救回父亲,则必须借助明国朝廷大军,否则,千难万难。
  最终,田川接受了朱之瑜的劝说,写信给自己已经被大明朝廷封为闽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