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1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有什么工坊一类的东西,铠甲也不能自制,只能修补。
  平时这些工匠都是住在棚户区,根本到不了核心重地,东江镇和别的明军军镇一样,地位最高的当然是将领,然后是各将领的幕僚文吏和内丁亲兵,然后是普通营兵和普通的军户百姓,然后才是匠户,如果说正常的社会阶层是一个金字塔,塔底的人数应该是最多的百姓和军户,但在军镇之中,最底层的恰好也是人数最少的匠户,他们的生活状态比军户还差,在东江这里好歹是因为匠户紧张,这些人好歹有口饱饭吃,比起以前的待遇反而好些,但这些匠人也绝想不到居然有被毛文龙召见的一天。
  “尔等既受我东江庇护供养,”毛文龙没说话,毛承禄对这群工匠厉声道:“就得好生效力,不得懈怠荒疏,尔等所长不过就是手中技艺,既然能造普通物事,也曾有人造过小船,想必多学多看也能造大船,底下十余日你们可以天天去和裕升的大船上观看,连内舱亦能进,各人好生学看,记住船只骨架构造,然后大帅拨给应用之物,你们于港口之处试造那和裕升的大船。”
  毛承禄看看底下战战兢兢的工匠,口气和缓一些,说道:“尔等只要实心做事,大帅也不会吝惜奖赏,自今日起,你们每人每月可领精粮一斗,造船成了,每人均能赏银五两。”
  对东江将帅来说,这是相当的重赏,皮岛和东江镇控制区一直都有粮荒,朝廷只有少量内帑用来养兵和打造兵器,登州和天津那边支持粮食杂物,自己做买卖贴补一部份,三样加起来仍然是杯水车薪,加上在朝鲜境内屯田和勒索朝鲜也仍然不够,辽民饥饿困苦十倍于逃难之前,每年冬天都是严峻的挑战,相比较而言,这些匠户如果能获得精粮的供给,最少能保证自己和家人不饿肚子了。
  匠人们果然心动,一个个趴在地上叩起头来。
  毛文龙没有在意,这毕竟是小事,他已经努力使和裕升妥协,放开船舱内部由东江镇派人去学习,想来仿制不难,所需的不过是铁钉索具船帆木头桐油等物,这些物品要多少有多少,想来造船并非难事。
  不仅是毛承禄,还有陈继盛,张盘等毛文龙的心腹将领已经预定了新船,毛文龙当然一个也不打算给,这船是利器,而且他还要想办法铸造大炮,相比船只来说,毛文龙感觉铸炮才是难事,而且费用极高,不过既然有了船,总得想办法把炮配齐,一旦造出几艘海上的那种大船,到时候再与和裕升重新掰扯一下这一次的事情。
  ……
  温忠发和秃头等人已经回十二团驻地去了,由于东江镇同意了让开宽甸以前的防区,其主力要么到铁山和义州一带,要么往凤凰城一带移动,宽甸以北到牛毛寨和阿布达里岗并原董鄂部所在地方皆是由十二团来负责,这样十二团的防区扩大了好几倍,顿时压力倍增,温忠发等人哪敢耽搁,已经急速赶回程去布置防务去了。
  陈良策和其部下则已经在数日前赶来,并且上了镇虏卫号。
  由于知道此去台湾,南下数千里的海岛,在唐人看来湖广地方都是烟瘴地面,到了宋时才开发湖广,到大明时福建两广仍然被视为边远之地,只是官员贬斥改为贬到云贵而已。而台湾此时是标准的化外之地,极南海岛,不是穷困潦倒无以为生的辽民谁又愿远去数千里的异域海外,陈良策家人一直哭哭啼啼,陈良策心中也是酸楚,只是自己做的选择,也只能自己扛起来,好在性命是保住了,将来或许也有可能再回辽东……
  “陈兄不必如此。”虽说当初没有保全陈良策性命的决心,张续文心里对这个文官功臣还是很欣赏的,当年辽东乱起,女真兵锋之下人人惊惶失措,陈良策能在那个时候毅然反正,还是颇为需要胆气和忠义之心的,看到陈良策倚着船舷一副悲伤难以自抑的模样,张续文安慰他道:“台湾情形绝非老兄想的那样,到了你就知道,说实在的,比辽东这边强太多了。”
  “这个在下也听说过了。”陈良策按协议已经是个死人,人都死了,也就谈不上什么官不官的,诸如下官本官一类的称呼也就免了,当下苦着脸道:“贵号在那边已经经营很久,听说岛屿气候温润,土地肥沃,野物众多,去了的人有人带信回来都夸的如天上一般,在下亦不是怕去吃苦,只是故土难离。而且,辽东这里面临建虏威胁,在下是个愿意做些事情的人,不想混日子,一想到此,心中可是难受的很。”
  张续文正色道:“陈兄既然随我们去台湾,以陈兄大才,我们怎么会叫你混日子?那边说是我们的基业,其实西班牙人,荷兰人都在觊觎那个宝岛,这些泰西人老兄可能不知道,论起恶行不在建虏之下。”
  张续文将西班牙人在吕宋的历次对汉人历次的大屠杀说了,陈良策听的大怒,两手拍着船舷,说道:“恨我大明近来国势衰微,否则的话皇帝很该发起大兵,彻底剿灭那些丑类!”
  “这事就不等朝廷做了。”李平之在一旁毫不客气的道:“咱们和裕升包了!”
  陈良策这时才认真的打量着两个年轻人……一个深沉内敛,一个锐气十足,但毫无区别的就是两人眼中的昂扬斗志与那种自信的气息,再看两人身边的和裕升诸人,几乎都是一般无二的神情气质,陈良策恍然有悟,自己以前局限于东江和登莱,居然忽略了身边这么强悍的势力,能作养出眼前这么多人才的组织,能驾驭这么多罕见的英才,那个张瀚,究竟是何等强悍的人物?
  这时皮岛的工匠们又走了过来,吸引了和裕升所有人的注意力。
  今日大舰就要扬帆启航了,按照与东江镇答成的协议,大船在停靠的这十来天这些工匠每日都可以上船来观看各种构造配件,甚至对他们的提问也是有问必答,绝不藏私。
  今日是工匠们最后一次上船,所有人都是竭力观察船身构造,前几日他们还曾坐小船到船身四周观看,有些造过船的,还跳下海到船底摸看了半天。
  在和裕升众人眼前,这是一群叫花子一般的人群,衣衫褴褛,神色枯槁,人人身形瘦弱,似乎一阵强风过来就能吹倒了他们。
  在叫这些人造船之前,工匠们在皮岛上每月只有粗粮可领,配野菜成粥,勉强果腹而已。近日发出精粮,但工匠们多半要家人要养活,想要畅开肚皮吃饭仍不可能,只是相比较以前可以吃的更多更好一些。
  短短十来天的“好日子”过下来,这些工匠脸上居然都长了肉,也有了血色,比起此前骷髅一般的模样确实强了很多。
  “小人们多谢大人们近来照顾。”
  过了一阵子,大船预备起锚升帆时,一个工匠头子带着人走到李平之和张续文面前,众人跪下来叩头致谢。
  张续文看着这些人,心中着实有些不忍,他道:“尔等怕是造不出这船来,若毛帅革退你们,可到和裕升这边来,我们定然会收的。”
  这些匠人心里原本也是清楚的很,不要说叫他们看十来天,就算再看一百天也是白搭,根本不可能造的出来。
  这船的造法和中国的船只制造工序完全不同,而且用料和作工十分复杂考究……和裕升有那么多优秀的技术人员加上俄罗斯人,修补这艘船就用了两个月,英国人造海上君主号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西式风帆战列舰哪有那么容易造出来,这艘船就算小一些,工艺品质是和大船一样的,一群普通的工匠,其中只有几人是辽南的匠人,造过官用的小船和渔船,这样的水平想凭着十几天的观察学习就造出盖伦船来,毛文龙等东江高层还真是敢想。


第945章 调动
  李平之在一旁冷笑一声,点评道:“东江镇诸人真是无知者无畏,只苦了这些匠人。”
  工匠头目和这两个青年近日来也混熟了,闻言苦笑道:“小人等也知道此事荒唐,只是不好和上面如实回禀,我等只能努力做这事,无非就是斥责鞭打,实在做不出来,上头也就不会再逼迫咱们了。”
  有一个和裕升在船上的匠人在一旁忍不住道:“饭都不给人吃饱,还要造这大船,简直不知所谓!”
  众多皮岛工匠闻言不安,工匠头目道:“这位老哥有所不知,我等月支一斗精粮,在岛上已经很难得了。”
  另一个皮岛匠人道:“况且毛帅颁赐重赏的赏格,一旦成功,每人赏银五两!”
  和裕升的匠人冷笑起来,旁人也是微笑着摇头,有几人还叹息起来。
  皮岛匠人不明所以,不过还是谢过船上各人,然后众匠人下船去了。
  “想起当年王德榜获大人赏赐一千两银子的事没有?”李平之对张续文道:“当时我还是十来岁的小孩,刚刚获准到新平堡的学校里去学习,当时和裕升可没有今日的规模,但大人还是拨银出来供养堡中穷苦人家的小孩免费学习,还在午间供给饭食,这样才吸引了堡中大量贫寒之家的孩童去学校学习,在下也得此改变命运。当年闻知王匠人获赐千两白银,当时我真的是闻言而心动,恨不得将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技术工艺上,对算学几何下的功夫极深,还每日学习木匠,还好后来对纵横家又有了兴趣,这才又把精力拉回来……”
  李平之自嘲的笑笑,说道:“千两白银,给人的诱惑和冲击太大了,我和裕升的高手匠人为什么这么多,与当年之事息息相关。”
  “千金买马骨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关键时刻能做出来的,又有几人?能不能知而行之,这就是关键所在。”张续文也有颇多感慨,皮岛之行,教他看到了这个时代最为困苦的一群人,白山黑水,冰天雪地,每年冬天都有无数人冻饿而死,人命如草芥的地方,这些工匠能活下来就已经感谢上苍了,毛文龙的决断,也不能完全说是想当然,他也是从东江镇的实际出发,只是毛文龙碍于过去的种种经历,已经跟不上这股子全新的时代大潮了。
  “我们要出发了。”郑绍来走过来,说道:“有一股洋流正好能赶上,顺风顺水,很快便能回到台湾。”
  “好,出发。”张续文看看皮岛,说道:“下回再来,可能就是坐着更大的战舰前来了。”
  以台湾那边的造舰计划来说,杰日涅夫等人是先造纵帆船,技术合格之后会造出五六艘二百吨左右的纵帆船战舰,组成一个纵帆船舰队,然后才开始造三百吨到四百吨的盖伦船战列船,可能要等数年之后,工匠人数充足,经验丰富,杰日涅夫等人也获得了充足的经验,加上储备的优良木材也充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开始造五百吨以上的大型风帆战列舰,而最终目标,也就是英国在崇祯年间造出来的海上君王号那般的大船,拥有火炮过百门,船上水兵八百多人,吨位一千六百多吨,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
  强劲的北风吹过来,四桅帆船上挂着的各式软帆都被强劲的北风吹的鼓起来,大船起锚之后船身转向,李平之下令露出火炮的炮口,于是在皮岛上所有人的眼中,这艘载满了重型火炮的大型战舰,在北风的吹动下,满载着火炮,渐渐消失在了海面线上,只留下一些细碎的白雪浪花,仿佛还在证明着巨舰存在过的痕迹,在大船身上,东江镇的武官们已经督促着工匠人们回到工棚,准备开始造船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毛文龙的命令下,岸上的东江将士已经运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