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虎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文程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了,他立刻拱手说道:“大汗睿智过人,端的好计策,奴才这就去办。”

范文程走后,豪格低声地问皇太极:“汗阿玛,这样做,那李啸真的一定会投我大金吗?”

皇太极长长地叹了口气,缓缓回答道:“把握很大,但也不能说没有异数。豪格,你要记住,对于这样文武双全的顶尖人材,如果不能得到他,那么,就一定要毁灭他。”

第一百九十六章虎啸军

在后金准备给李啸撒下一张无形的网之时,李啸在雄唐卫,利用现有的盔甲武器和缴获的马匹,正在积极扩充军队。

李啸给自已的军队,取了个极其威猛的名字,虎啸军。

李啸取这个名字时,潜意识中,是想自已的军队能有如啸傲山林的猛虎一般,将那些在白山黑水中的鞑子与遍布全国的流寇盗匪,全部一口吞掉,为饱受苦难的大明百姓,创造一个真正安稳和平的美好国度。

现在李啸军中,现有的全部战力为,盾兵400人,枪兵1000人,横行队100人,哨骑40人,突骑60人,护骑20人,火铳兵760人,红夷大炮16门,普通火炮33门,还有辅兵1310人。

而在上次与朱大典刘泽清的战斗中,李啸总共缴获了盔甲12000多副,战马696匹,普通火炮80门,火铳1375根。有这个基础,让李啸的扩军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扩军的顺序,还是按李啸以前所制定的,优先补充骑兵,然后补充步兵;优先补充精锐,然后补充普通部队的原则进行。

李啸首先扩建骑兵部队,具体情况为,哨骑增加一倍,达80人,突骑则翻了五倍,达到300人,护骑也扩充一倍,达40人。总共补充人数为300人。

横行队从现有的枪盾兵中抽选取精锐补充,达到200人,增加人数为100人。

盾兵补充为600人,增加人数为200人。

枪兵补充为2000人,增加人数1000人。

李啸尝到了火器部队强大威力的甜头,这一次火器部队大大扩充。他将火铳兵扩充为2000人。普通火炮部队扩充至100门,总共需补充兵力1640人。剩余的135根火铳和13门普通火炮作为备用物品保存于军屯区的火器部队仓库中。

这样一来,李啸军总共补进人数为3240人。

现有的1310名辅兵全部补充进战兵队伍之中,另外的1930人则从预备役中招入。

李啸总共从6632名辅兵预备役成员中,招了3000人成为李啸军的正式成员,其中1930人成为战兵后。剩下的1070人都安排为辅兵。

这些辅兵预备役兵员,主要是从建筑工人中挑选,毕竟现在李啸军中,已完成了相当多的各类工厂设施建设,李啸抽调这些人,既可以立即补充部队,又可以防止这些人闲下来没什么事做。

现在虎啸军全部战兵人数分别为,盾兵600人,枪兵2000人。横行队200人,哨骑80人,突骑300人,护骑40人,火铳兵2000人,红夷大炮16门,普通火炮100门,另有辅兵1070人。

虎啸军战兵总兵力达到了5700人。加上辅兵,将近7000人。比一个平常指挥使所能拥有的部队略多些。

为保证公平与合理。所有补充进新军种的人员,原有军阶不变,这样一来,横行队与骑兵中新补充者,除了原有的上士、中士外,其余皆为下士。这些新加入的军兵。他们只有努力训练,刻苦锻炼本领,才能在半年进行一次的考核中,增加自已的军阶。

这些军兵,按李啸根据不同军种制定的要求。首选锻造场中打制的盔甲,如没有,则再在仓库中挑选类似的盔甲穿上。

李啸算了下,这样一来,加上水师,他的军费每个月薪水开支近7000两,一年便是近8万两。

在伙食方面,因为有充足鱼肉供应下,每年可按每个人消耗2石粮食计算,那么全军人吃马嚼,所需的伙食费银两数额约为7万两。

两相叠加,在李啸军不出去作战的情况下,李啸每年便要支付的军费总额为15万两。

供养军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不过,现在的李啸,可不比当初在牛蹄墩那般窘迫,现有朱大典等人为签下停战协定而赔付的20万两银子,加上以前李啸积累的20多万两存银,他现在手头上银两充足,并且又有各类雄唐卫生产的商品皆开始获利,足以支持这只近7千的部队。

部队人数补充完毕后,李啸开始把部队的编制也进行一番整顿。

全军编制,从上至下等级排序,分别为部、哨、队、甲四部分。分别任命正长与副长。

现有军队的战兵,分为两部,分别为甲乙两部。

每部兵马均为盾兵300人,枪兵1000人,横行队100人,哨骑40人,突骑250人,火铳兵1000人,红夷大炮8门,普通火炮50门。

当然,全军分了两部之后,甲乙两部的兵力也可随时因战场形势而重组改变,如全部骑兵集中使用,全部火炮集中使用等等,以更好地适应战争需要。

李啸随后任命了相关的主要将领。

甲部主将张行猛,副将胡大能。

乙部主将雷傲,副将上官云杰。

甲部盾兵哨长由原盾兵甲队队长姜尊担任,乙部盾兵哨长由原盾兵乙队队长刘道钦担任。

甲部枪兵哨长由原枪兵甲队队长杨振担任,乙部枪兵哨长由原枪兵乙队队长高小飞担任。

甲部横行队由原副队长金钢担任,乙部横行队由原第5甲甲长任光楷担任。

甲部哨骑队队长由方胜担任。乙部哨骑队长由已经伤愈归队的费大广担任。

甲部突骑队长由原副队长鲍昭担任,乙部突骑队长由原突骑一甲长龙炳担任。

护骑队依然是黄策任队长。

甲部火器部队总头为赵杰,乙部火器部队总头为顾子发。

后勤辎重队长为刘扬壮。

医疗队长为徐肃。

李啸随后亲自设计了一面与自已所取的军队名字相称,标志着自已军队样式的军旗。那就是,鲜红镶金的的旗帜上,用金钱绣着一只布满旗帜幅面的斑斓猛虎,正对在太阳怒吼咆哮。

巨大的校场上,大明的标准军旗苍龙日月旗,与并列而立的李啸军猛虎哮日旗,在夏日的暖风中,烈烈飘扬。

李啸把张行猛、雷傲两个人叫过来,郑重说道:“现在补充入我虎啸军中新进人员较多,为防止他们拖后腿,你们一定要多加督导,努力训练,争取早日让他们成为合格的战兵。”

张行猛、雷傲两人均严肃地拱手致礼:“请大人放心,在下一定会尽已所能,让这些人员迅速成为合格兵员。”

艳阳高照下,李啸昂然站在校台之上,看着各个校场上,各类军兵喊声震天杀气十足的训练,李啸脸上不觉露出欣慰的笑容。

第一百九十七章陈子龙

军队扩充完成后不久,李啸带着李忠文,黄策等人前去视察明光大道进度。

几人乘马出行,几个时辰后,来到了沂南县境。

此时,整条明光大道已修至沂南县中段之地,李啸等人远远望去,只见多如蚁群一般的建筑工人在分工劳作,整个工地上人声鼎沸,各种声音交杂在一起,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李啸欣喜地看到,工人们的操作,与现代建筑工艺已经很相象了。

在已开挖好的路基上,先有工人铺上厚厚一层散碎青石块,铺好后,随即有人用大石辗子用力压实捣平。

完成这一步后,又有一批工人用已搅拌好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在已压平实的青石块抹上水泥砂浆,随着他们一边抹砂浆,后面又有工人开始用细浆水泥放砖铺设,建造高度比路基两条的青石条的水平面稍矮。

砖头铺设完后,又有工人在砖头上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混凝土,达到与青石条的水平面相平。同时每隔个十米长的距离,每段水泥砂浆混凝土间均有与水泥厚度相同的木板隔断,以防止路面到时因为热胀冷缩而开裂。

看到这井井有条的铺路流程,李啸等人脸上皆是满满的喜色。

“忠文,按这个进度,大概还要多久,全线方能铺好?”李啸问道。

“禀大,现在明光大道,已修好从蒙山至沂南中段,约摸完成了五分之二的量,估计最迟在三个半月内,可以全部完工。”李忠文欣喜回答。

几个人正笑谈间,忽见到不远处一阵喧哗骚动,李啸正惊讶怎么回事,一旁的李忠文笑道:“定是沂南县令刘乃印来参观工程进度了。这位县太爷对我们的明光大道工程极感兴趣,每每过来观看。倒是有趣。”

李啸大笑,立刻带着众人迎了过去。

与此同时,那身材颀长,颇有儒雅气息的沂南县令刘乃印,也发现了身着正三品指挥使常服的李啸,他大笑着领一众随从,向李啸迎了过来。

大明朝文贵武贱,刘乃印向李啸长叩一揖,便算是致礼了。

李啸虚扶了他一下,大笑道:“刘县令。怎么有雅兴来这工地参观?”

刘乃印笑道:“李大人,你这路修得与大明其他地方之官道,完全不同,倒是颇为有趣,让本县开了眼界。刘某公务闲暇,来这看看这明光大道在我沂南县境的修建进度,也算是体察民情之举啊。”

“刘县令关心民生,体察民情,倒是让人钦佩。”李啸赞扬道。

“哪里哪里。说来本县倒是有些惭愧,李大人修建这贯穿我沂南县境之路,大大方便我沂南百姓出行,却未让我沂南县出一分钱。派一个人,我等纯粹沾光,倒是实在过意不去。今天,本县令送来了十口猪。让修路的工人们改善一下伙食,以表本县微薄心意。”刘乃印一脸讪笑,随即令人将十口活猪牵过来。交给李忠文带去。

刘乃印这一举动,让李啸对他印象极好。

“刘县令客气了,我们身为父母官,理当为民尽心,刘县令如此亲近体察民情,必是大得民心矣。”李啸笑容灿烂地说道。

两人复大笑,乃寻了一处稍为僻静之地细聊。

刘乃印颇为健谈,与李啸谈笑十分投机。聊得兴头处,刘乃印叹道:“刘某看过的大明将领亦是不少了,这些人中,一心为已谋私利者众,而象李大人这样一心为民,忠勤国事者,却是少见。大明得李大人,何其幸矣。”

“刘县令过誉了,李某不过尽已所能,尽力为国为君分忧担责矣。现在大明之中,内忧外患,李某身为指挥使,才具有限,也只能尽力护佑一方罢了。”李啸说到这里,长长一声叹息。

“李大人何必过谦,我看李大人,心志非小也。”刘乃印旁边,一个身着青色儒衫看似幕僚的年轻人,从一旁插话过来。

李啸一惊,他凝视这个刚刚一直保持沉默的年轻人,眼光中,满是探询。

刘乃印仿佛才反应过来一般,连忙说道:“大人,相聊甚欢,本县忘了介绍了。这位乃是南直隶的名士,姓陈,名子龙,字卧子,别号陈大樽是也。”

刘乃印方说完,那陈子龙起身,抖擞下衣衫,向李啸拱手道:“在下陈子龙,南直隶松江人,正欲一路游逛至京师,参加明年年初的会试。因刘县令与家父有旧,故这段时间,一直在沂南之地盘桓,却不想能认识李大人,实为幸会。”

李啸这才反应过来,他在脑海中迅速地回忆了一下前世看过的明末资料,弄清了陈子龙的大致情况。

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复社名士。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南直隶松江华亭人。此人忠贞耿直,文武兼备,是个难得的人才。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攻陷南京后,他和太湖民众武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