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划着向美国公使请愿,让巴特勒将军长期驻留天津呢。”
  周赫煊实在无话可说。
  美国人开着军舰飞机,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跑来中国的土地上驻军。
  此为国耻啊!
  可巴特勒一点小小的亲善举动,居然就能收买中国民心,老百姓甚至盼着美军长留此地。
  这只能说,中国老百姓对军队的要求太低了,只要不烧杀前掠、不作威作福、不强买强卖,就是纪律严明的仁善之师。
  当然,商人无利不起早,天津总商会连万民伞都搞出来了,其中肯定另有目的。
  自从美国大兵来天津后,4000多人的食物都在本地采购,军营和仓库都是向中国人租用的,士兵们又肆无忌惮的花钱。这种情况极大繁荣了天津的商业,只这半个月里,天津就新开了20多家戏院、酒吧、舞厅、保龄球馆、台球室和地下赌场,家家都生意兴隆。
  海军陆战队的华丽军服,成为天津街头最亮丽的风景,深蓝上装、浅蓝裤子、白色军帽和阔气的武装带,走到哪里都会引起围观。
  可以说,自从巴特勒带着海军陆战队来了以后,天津正在经历八国联军侵华以来最热闹和繁荣的时期。
  天津的商人们,自然要表示表示,并且极力挽留美军常驻。
  不断地有天津各行各业的商人前来饭店,除了万民伞以外,他们还为巴特勒准备了勋章、锦旗等物品。
  周赫煊掏出一把欠条,悄悄地递给张仲元说:“张老板,你看看这个。”
  “欠条?没毛病啊。”张仲元嘀咕道。
  周赫煊指着欠条上的英文:“毛病在签名上,美国兵签的都是什么总统、议员的名字,这种欠条是无效的。”
  王益保大惊,问道:“周先生,这些欠条你从何处得来?”
  周赫煊说:“随便一家商店就能找到。”
  张仲元和王益保面面相觑,眼睛里都是惊慌之色。
  4000多美国兵,每天都在天津大肆花钱,一个士兵的日花销起码在5美元以上。如果都打无效欠条的话,可想而知,几个月后就要弄出多少白条。
  至少几百万大洋的亏空!
  等美国兵一走,那些拿不到钱的老板们,自然会去找各自的行会会长,行会会长又会来求助于总商会。
  而张仲元和王益保做为天津总商会的正副会长,到时候绝对焦头烂额,说不定还要自己掏些钱了事。
  张仲元愣了半天,咬牙吐出几个字:“洋人……皆可杀也!”
  周赫煊支招说:“趁着美国兵还没离开天津,你们赶快去搜集所有的欠条。先不要打草惊蛇,等把欠条弄齐以后,直接给巴特勒将军送去。”
  张仲元平复一下心情,突然作揖拜道:“周先生,老朽在此多谢了。以后有事,总商会一定帮忙!”
  “好说,好说。”周赫煊乐道。
  他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却能赢得天津总商会的善意,这笔买卖赚大了。
  天津总商会啊,代表着整个天津所有商人的利益,他们连日本人都敢硬刚,其能量之大可想而知。
  张仲元和王益保都是老狐狸,他们不动声色地走进饭店,万民伞、锦旗什么的该送还得送。甚至那些欠条,他们都不打算立刻拿出来。只要召集各行各业的行会会长,大家坐到一起开个会,此事便能妥善解决。
  让那些美国大兵可劲儿的花钱,所有收到的白条全部汇拢,同时暗中观察美国兵的动向。等美国兵即将离开天津时,直接带着成千上万的商界人士(掌柜、伙计的全算上),拿着欠条往路中间一堵。
  嘿嘿,给钱吧,您嘞!
  那画面太美,俺不敢看。
  周赫煊跟着两个商界大佬一起进去,走到宴会厅时,巴特勒将军亲自迎上来,一副与民为善的好人模样。
  “万民伞,打开!”
  一声大吼,巨大的万民伞开启,把巴特勒看得愣在当场。
  什么玩意儿?


第一百八十八章 法国采访
  酒会开始,有头有脸地中外宾客们,都在端着酒杯四处走动。
  巴勒特做为这场酒会的发起者,他走到人群中央举杯说:“我谨代表美国总统和人民,向各国领事官员,以及中国的朋友们,致以和平的问候。为了世界和平,干杯!”
  “为了世界和平!”洋人们举起酒杯,齐声高喊。
  周赫煊脸上露出讥讽的笑容,端起杯子勉强抿了一口。
  就这群见利忘义的洋人,也配说“和平”二字?
  或许,他们口中的和平,只是对于本国公民而言。巴勒特带着4000海军陆战队来天津,不就是为了保护美国侨民的吗?
  中国的政客、商人们,一直围在洋人屁股后面打转。反倒是那些洋人,经常跑来几个跟周赫煊搭讪,其中以美国人数量最多。
  天津是没有美租界的,曾经有过,但后来交给英租界代管了,所以周赫煊在天津少有和美国佬接触。
  今天酒会上的美国鬼子,都是北方各地汇集而来的。他们在领事馆登了记,万一北伐军打过来发生暴乱事件,马上就要乘坐军舰撒丫子开溜。
  “周先生,美国明年真会爆发经济危机吗?”
  “我猜是这样的。”
  “不不不,我可不这样认为,要不我们打个赌吧。”
  “周先生,你最近有新作品吗?”
  “刚好写了一本,关于人类学的。”
  “天啦,没想到你对人类学也有研究。”
  “周先生……”
  整整十多分钟的时间,周赫煊都被美国佬缠着,回答各种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直到现场舞曲响起,周赫煊才终于得到解脱。谁知他刚准备和张乐怡去跳舞,一个法国佬又出现了。
  此人身材矮小,头发卷曲,他拦住周赫煊说:“周先生,我是法国《费加罗报》的记者勒戈夫,能占用你一点时间吗?”
  “当然可以。”周赫煊问道,“《费加罗报》也有驻中国的记者?”
  勒戈夫笑着解释道:“我是随军特派记者。”
  这次法国也有派军队来天津,去年的南京事件实在把洋人吓到了,而消息灵通的各国报纸,自然也跟着跑来掺和,说不定还能拿到独家新闻。
  至于《费加罗报》,则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
  这是份富有文化气息的报纸,报名源于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名剧《费加罗的婚礼》,办报宗旨也取自这一剧作:“倘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亦无意义。”
  是的,《费加罗报》追求言论自由。
  几十年前,《费加罗报》的姊妹报纸,还因刊登保护穷人利益的文章,被拿破仑三世查封。未来在二战期间,《费加罗报》也会因拒绝跟德国占领军合作而关闭。
  《费加罗报》特别喜欢采访文人,作家、诗人都是他们热衷于采访的对象。
  勒戈夫和周赫煊找个角落坐下,张乐怡面带微笑守在旁边,她喜欢看到自己男人被洋人追捧的样子。
  勒戈夫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说道:“周先生,我昨天跟美国人聊天的时候,他们对你推崇备至。你的历史学著作《大国崛起》,如今正在美国精英群体中引发一场轰动。”
  周赫煊笑道:“轰动谈不上,否则它在美国的销量就不止几万册了。”
  勒戈夫说:“法国也偶有出现《大国崛起》的残篇,什么时候这本书能在法国出版?”
  “这个我说不准,要看有没有法国出版商合作。”周赫煊道。
  勒戈夫又问:“据我所知,你还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你最喜欢的欧洲作家是谁?”
  “罗曼·罗兰。”周赫煊道。
  勒戈夫问:“为什么呢?”
  周赫煊笑着说:“我喜欢他那句名言:认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对我来说,就是认清这个国家,然后爱它。”
  “你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勒戈夫问。
  “应该是吧。”周赫煊道。
  勒戈夫道:“《大国崛起》中的数据资料非常详实,请问你是怎么搜集到这些史料的?能谈谈你的经历吗?”
  “当然……”周赫煊又开始重复他的故事,什么从小家破人亡,被美国传教士带去北美,然后靠坑蒙拐骗为生,长大后游历世界各国。
  足足讲了20分钟,周赫煊终于把他的故事讲完。
  勒戈夫嘴巴张大成“o”型,惊叹道:“噢,你的人生真是一段传奇,太难以置信了。可惜我不懂中文,否则的话,我一定拜读你的小说作品。”
  周赫煊笑道:“小说太长,你记下我的几首诗歌就可以。”
  “法文吗?”勒戈夫问。
  “当然,请把你的记录本给我。”周赫煊说。
  周赫煊用勒戈夫的记者本子,用把《一代人》和《回答》翻译成法文诗,随即笑道:“抱歉,我法文写作不是太好,翻译过来可能不太和韵。”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勒戈夫埋头一读,顿时抬起头来,以崇敬地目光看着周赫煊:“周先生,你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
  周赫煊耸耸肩:“过奖了。”
  勒戈夫说道:“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把你的所有作品带回法国,找精通中文的法国学者翻译。我认识几个出版商,他们都有自己的专业翻译人员。”
  “当然可以,太感谢了。”周赫煊笑道。
  第二天大清早,勒戈夫便跑到《大公报》社,找周赫煊索要稿件。
  《大国崛起》和《神女》是已经出版了的,直接送书就可以。周赫煊把廖雅泉当做免费劳动力,让她抄写《狗官》和《枪炮、细菌与钢铁》,以及以前“创作”的诗歌,甚至连《我有一个梦想》都抄了一份。
  可怜这位女间谍,整整趴桌上抄了一个多月,每天回家累得只想睡觉,连刺探情报的兴趣都没有。
  勒戈夫一直到夏天才返回法国,他把周赫煊的系列作品全部扔给出版社,果然有两家对此感兴趣,组织人手对其进行翻译。不过等真正出版发行,那得是明年的事情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告别
  1928年的春节,在北方地区看不到什么喜气。
  河北、山东的大灾持续半年多,虽然报道少了,但灾情并未减轻,反而在日渐加重当中。各大报纸之所以减少报道频率,是因为读者已经麻木了,不外乎哪里哪里又饿死冻死多少人。
  在没有得力救助的情况下,这种灾害只能靠死人来解决,灾民死的、逃的差不多了,大灾才会真正结束。
  北洋各级政府同样愁云惨淡。
  因为褚玉璞数次截留长芦盐税,张作霖又另劈军政府,中央公务员这个农历新年过得比较寒酸。而地方政府情况差不多,前线接连战败,地方财政都拿去买军火了,政务人员就是后娘养的。
  至于北平和天津的租界,更是被洋人的军队戒严。而且禁止放鞭炮,免得那响声引起误会。
  周赫煊家中倒挺热闹,四个女人汇聚一堂,就连孟小冬都过来了。
  由于周赫煊给佣人放假,家里的年夜饭都成问题。婉容自然是不会做饭的,张乐怡从小娇生惯养,孟小冬唱戏厉害做饭勉强,最后只能让廖雅泉担当大厨。
  廖雅泉从小在南方长大,不喜欢弄饺子,干脆带着众人包大馄饨。
  周赫煊也亲自下厨,做了些红烧肉、糖醋排骨、清蒸鲤鱼等肉菜,再加上热腾腾的白萝卜羊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