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廖雅泉从小在南方长大,不喜欢弄饺子,干脆带着众人包大馄饨。
  周赫煊也亲自下厨,做了些红烧肉、糖醋排骨、清蒸鲤鱼等肉菜,再加上热腾腾的白萝卜羊肉汤,端上桌来也极为丰盛。
  孙家兄弟回去了一个,哥哥孙永振沉稳老练,带着钱回山西看望老娘,只剩下孙永浩留在天津保护周赫煊安全。
  夜晚降临,租界里灯火辉煌,许多洋人商店也随风就俗挂起红灯笼。
  孟小冬在厨房里兴冲冲地喊道:“都过来端混沌,我在馄饨里藏了一枚铜元。谁要是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
  婉容感觉有点恶心:“铜元好脏啊。”
  孟小冬笑道:“不脏,我用开水煮过。”
  周赫煊将清蒸鲤鱼起锅,对端着混沌准备回房的孙永浩说:“别走,坐桌上一起吃,过年难得高兴高兴。”
  孙永浩略微犹豫,随即笑道:“唉,谢谢先生。”
  众人围坐一桌,没有春节联欢晚会可看,甚至连广播都听不着。
  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创建于1922年底,是洋人的产业,华人电台则到了1923年才出现。但这些电台都在上海,后来哈尔滨那边也出现广播,天津和北平反倒显得落后,人们至今都不知道广播是啥玩意儿。
  张乐怡比较有小资情调,她让孙永浩把唱机搬到客厅,吃年夜饭的时候放起黎明晖的《毛毛雨》。
  这首歌是去年初发行的,开启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大门,由于歌词比较“露骨”,词曲作者还被斥为“文妖”。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微风细雨柳青青,哎哟哟,柳青青;
  小亲亲不要你的金,小亲亲不要你的银。奴奴啊,只要你的心。哎哟哟,你的心……”
  唱机中传出的靡靡之音,瞬间飘荡在客厅里。
  “快吃,快吃,看谁运气好!”孟小冬不停催促道,活像个没长大的小姑娘。
  周赫煊夹起一只造型奇特的馄饨,问道:“这是谁包的?”
  “好像是我。”婉容弱弱地说。
  张乐怡颇觉有趣地笑道:“我还包了一只小猪,不过好像被煮变形了,起锅的时候总找不见。”
  唉,让这些皇后、千金和戏曲大师来包馄饨,实在是为难她们了。
  “啊!”
  廖雅泉突然一声惊呼,从嘴里吐出铜元说:“差点磕到牙齿。”
  “恭喜恭喜!”
  孟小冬连声祝贺。
  对于廖雅泉,孟小冬并不反感,她只要能和周赫煊在一起就很知足。
  历史上,孟小冬嫁给梅兰芳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被逼得无路可退,她会一直安安心心地做姨太太。
  大概是1928年春,当时孟小冬正在天津的“金屋”中。梅兰芳大张旗鼓地带着褔芝芳(二姨太,实为平妻)来天津唱戏,造成极大轰动。
  孟小冬对此却不知情,直到梅兰芳唱完戏离开天津,才从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她觉得这完全是做给自己看的,气得搬出“金屋”,回到娘家居住。
  这是第一道感情裂痕。
  1930年,梅兰芳的伯母(情同生母)病逝。孟小冬专门剪了短发,头戴白花,去梅宅给婆母披麻戴孝,结果刚进门就被下人拦住。
  正妻王明华没说什么,平妻褔芝芳却非常不高兴。
  梅兰芳求情道:“小冬已经来了,就让她磕个头算了。”
  褔芝芳厉声说:“这个门,她就是不能进来!否则,我拿两个孩子,肚里还有一个,跟她拼了!”
  孟小冬气得哭着跑出梅宅,心灰意冷之下吃斋念佛做居士,但还是舍不得离开梅兰芳。后来被梅兰芳一顿劝说,两人又和好如初。
  直到梅兰芳的亲友们多次开会讨论,奉劝梅兰芳抛弃孟小冬,好好对待褔芝芳。孟小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这才主动提出分手,并且坚决不要梅兰芳一分钱。
  正是年轻时候遭遇过这种事,后来杜月笙追求孟小冬,在1950年要带她离开大陆时,孟小冬只说了一句话:“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啊。”
  杜月笙立即明白,当场宣布和孟小冬成婚,给了她一个正式的身份。
  此时杜月笙已经久卧病床,当新郎都要人搀扶。而孟小冬嫁给杜月笙后,也一直在旁服侍,直到把杜月笙照顾到去世为止。
  像孟小冬这种女人,她的思想非常传统,只要不是被逼得太狠,认定男人后就绝不会改变。
  张乐怡却有些想南方的父母了,她看着桌上的一堆女人,心里难免有些无奈。但好在孟小冬性格温婉,婉容又跟周赫煊没有发生实质关系,所以张乐怡暂时还能忍受,而且大家相处得比较融洽。
  至于廖雅泉,呵呵,一个女间谍而已,张乐怡并不把她放在心上。
  年夜饭热热闹闹地吃完,孙永浩突然说:“先生,额明天想请个假。”
  “有什么事吗?”周赫煊问。
  “嘿嘿。”孙永浩有些难为情地挠挠头,笑道,“额看上个姑娘,这不过年嘛,想买点礼物送给她。”
  周赫煊乐道:“哪家的姑娘啊?”
  孙永浩吞吞吐吐地说:“就是那个,郑证因先生家的邻居,刘木匠的女儿。”
  “那可远,你们怎么看对眼的?”周赫煊问。
  孙永浩傻乐道:“有一回,额跟额哥去郑先生家讨教武艺,正好碰见的。”
  “去吧,礼物买好一点。你们要是情投意合,哪天我亲自上门给你做媒。”周赫煊对身边人还是极好的。
  唉,穿越来民国就快两年了,连身边保镖都已经找到自己的爱情。
  回想起21世纪的现代社会,真是恍如隔世。
  不,就是隔世!
  周赫煊半夜起床,搬出衣柜里藏着的保险箱,打开之后端视良久。他把表戴在手腕上,又拿出前世女友留下的项链,准备明天送给张乐怡。
  至于那只手机,周赫煊思来想去,还是毁掉算了,就当是和前世永久告别。
  他不怕手机泄露信息,因为没有充电器。别说现在,就算是20年后,苹果7的充电接口都能难倒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
  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留着也没有任何意义。
  周赫煊找来个铁盆子,点燃一沓废旧报纸,然后把手机扔进去。很快手机屏幕就出现焦糊状,渐渐燃烧融化,露出里面的电子元件。
  第二天大清早,周赫煊像往常一样去报社上班。他故意让车夫绕路到河边,把用纸袋包着的手机残骸扔进河水当中。
  二十一世纪,再见了!


第一百九十章 广播电台
  自辛亥革命以来,无论南北方的政府,都要求取消农历新年,改过西历元旦。
  但千百年形成的风俗传统,哪是一道政令能够废除的?
  大年初一这天,按照政府法令,《大公报》报社依旧正常上班。但报馆的每位员工,都收到了老板发的红包,大家的办公桌上也摆着瓜子和糖果。
  社长办公室里,笑声如雷。
  “哈哈哈哈!”
  胡政之放声大笑,嗑着瓜子说:“明诚啊,这过去的一年,可谓是大丰收。不仅《大公报》在北方的日销量破6万,《大众》副刊日销量破2万,咱们还在上海成功开辟了分社。”
  周赫煊问道:“上海那边报纸销量如果?”
  “上海报业竞争太激烈,而且有《申报》和《新闻报》两大巨头,如今咱们的《大公报》在南方勉强有5000份日销。”胡政之毫不担忧地说,“不过这只是开始,只要咱们一直遵循八字办报方针,销量总有一天会追赶上来。”
  周赫煊建议说:“要不在报纸上连载《射雕英雄传》吧,这本小说在南方少有人读过,应该能够提高报纸销量。”
  “那怎么行?”胡政之直接否定了这个建议,他说,“南北方的《大公报》,内容必须一致,总不能南边多印一两个版面吧?”
  “有何不可。”周赫煊笑道,“每期多印两版,专门用来刊载武侠小说,成本增加不了多少,却能迅速打开市场。”
  “不行,不行。”胡政之连连摆手,他和张季鸾都是很纯粹的报人,认为报纸属于社会公器,连广告版面都不肯增加,更别提加印小说版面了。
  “那就依你吧。”周赫煊只能苦笑,也不想再劝,“北方你有什么打算?”
  胡政之说着自己的远大构想:“等炽章(张季鸾)在上海打开场面,我就去东北开奉天分社,接着是湖北、广东和四川。十年之内,我要让《大公报》的分社开遍全国!”
  “哈哈哈哈,这主意不错。”周赫煊笑道,“昨晚我吃年夜饭的时候,脑子里突然生出个想法。”
  “什么想法?”胡政之问。
  “开办广播电台。”周赫煊道。
  胡政之说:“就是那种通过收音盒子,就能听到人说话的广播电台?”
  “对,就是那种。”周赫煊笑道。
  如今中国只有上海和哈尔滨两地有电台,南京国民政府官办的中央电台都还要几个月才成立,天津、北平更是连收音机的影子都见不着。
  而且上海的三家广播电台,如今已经倒闭了两家。
  倒闭原因很简单,开销太大,赚不到钱。
  胡政之对此没有什么了解,他问道:“办电台需要很高深的科学技术吧?而且资金投入也很高。”
  周赫煊笑道:“哈哈,政之兄,你别把电台想得有多难,那玩意儿比电报还简单。不过确实要投入一些资金,而且日常开销也很大,能不能赚钱还两说。”
  “那还是别办了,咱们是做报纸的,开广播电台有点不务正业。”胡政之并不看好广播事业。
  周赫煊想了想说:“也行,那我就自己出钱玩玩。不过我想跟《大公报》合作,广播节目里有些新闻内容,需要用到《大公报》的新闻稿。”
  “你是社长,你说了算,免费拿去用就是。”胡政之道。
  “那不行,公是公,私是私,新闻使用费必须出。不过嘛,广播电台创业艰难,这新闻使用费只能象征性的给点。”周赫煊详细解释说,“其实这也是增加《大公报》影响力的方法,《申报》和《大晚报》两家报纸,就跟上海开洛广播电台合作,有自己专门的播音分站(即电台频道)。”
  “《申报》有自己的广播站?”胡政之对此颇为惊讶。
  周赫煊说:“其实广播电台跟报纸一样,都是新闻载体。随着科学进步,电台和收音机肯定越来越普及。”
  “也许吧。”胡政之明显不相信这话。
  上海的开洛广播电台,算是中国地区经营最久的电台了,可盈利模式太过单一。
  电台甚至连广告都没有,更没有啥收听费。他们搜罗市面商业行情,编辑成行情密码单,每月印刷一次,听众需要出钱买密码单来获知消息。
  这什么见鬼的玩法?
  更搞笑的是,开洛广播电台为了增加影响力、扩大用户群体,居然开设广播频道,免费提供给《申报》等报纸播送新闻。
  周赫煊想做广播电台,自然会在广告费上打主意。不过前期广告费肯定不多,必须得增加收听用户,才能一步步实现收支平衡。
  ……
  星期天。
  周赫煊带着滞留天津的孟小冬,一起前往洋人的乡谊俱乐部。
  廖雅泉也想跟来,但被周赫煊拒绝了,让她留在家里乖乖抄书。这女间谍顿时胡思乱想起来,觉得周赫煊肯定是去和某人接头。
  “嗨,再来杯威士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