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溥仪苦笑着摇摇头,别说他没有实权,就算掌握了权利也不可能如此铁血。
  “在彼得大帝的一意孤行下,俄罗斯的改革终于有了一点起色,他为了摆脱守旧势力,不惜卧薪尝胆击败瑞典拿下出海口,把首都迁到新占领的土地上。”周赫煊嘲弄地笑了笑,“但是彼得大帝一死,他的改革成果尽付东流,一切都回到了原点。可惜啊。”
  伊万诺娃感同身受道:“确实令人惋惜,如果彼得大帝的改革能够成功,那俄罗斯说不定还在沙皇的统治下。”
  潘彼得问:“周先生,这又跟俄国的十月革命有什么关系?”
  “别着急,咱们慢慢来。”周赫煊笑道,“再来说说叶卡捷琳娜二世。”
  众人更加迷糊,怎么又扯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了?
  周赫煊慢悠悠地叙述道:“说来很可笑,彼得大帝死后,继承他改革大业的居然是个女人,而且还是个德国女人,一个受到法国启蒙思想教育的德国女人。她,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
  婉容皇后幼时曾在天津一所美国教会学校读书,她也是听得懂英文的,忍不住问道:“叶卡捷琳娜二世不是俄国女皇吗?怎么又成了德国女人。”
  英国领事夫人凯瑟琳解释道:“欧洲皇室有联姻的传统,叶卡捷琳娜二世确实出身于德国贵族。”
  “不错。”周赫煊说,“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德国的时候,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她嫁到俄国以后,脑子里都是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那一套,跟俄国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她视自己为彼得大帝的继承者,在成为女皇后,毅然掀起俄罗斯的改革大潮。”
  陆静嫣赞叹说:“叶皇真乃女性之楷模。”
  客厅里的其他女人也纷纷称赞,把叶卡捷琳娜二世当成了先进女性代表。
  周赫煊给她们浇了一头冷水:“然而,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己叛变了自己,她主动终止了改革,并且成为俄罗斯保守势力的领头人。”
  “怎么可能?”女人们齐声惊呼。
  “因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碰到了跟彼得大帝同样的问题。”周赫煊解释说,“她在改革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权势来源于贵族,改革就是要革贵族的命,最终还要革自己的命。她害怕了,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转嫁国内的矛盾,她毅然掀起对外战争,替俄罗斯扩张了大片国土。而为了统治更大的帝国,她把更多平民变成了农奴,她在开历史的倒车!”
  客厅里的女人们面面相觑,说好的女英雄呢,怎么变成了女恶魔?
  周赫煊继续说道:“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虽没有成功,但却也有一些成果:第一,俄罗斯的版图在他们手中迅速扩张;第二,贵族们得到更多的自由,工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第三,俄国人的识字率在提高,人们的思想获得有限解放;第四,大片的国土造成俄罗斯国内民族复杂,民族矛盾日渐激化;第五,农奴人数增多,而且处境更加凄惨。”
  说到这里,周赫煊突然大声道:“这些,都为十月革命埋下种子!”
  众人皆惊疑不定地看着周赫煊,没有再去打断他说话,整场沙龙似乎变成了周赫煊的个人展示舞台。
  “为什么说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成果,会为十月革命埋下种子,咱们来逐一分析……”周赫煊越讲越顺畅,他说的这些内容放在后世不算稀奇,但对于20世纪初的人们而言却格外新颖深刻,犹如醍醐灌顶,让人茅塞顿开。


第二十一章 大贤遗野
  听完周赫煊关于十月革命的根源分析,李纳德皱眉问:“周先生也和那些布尔什维克主义者一样,认为俄国的那场革命是正义与进步的吗?”
  一旦周赫煊承认,就会被定义为赤色分子。他狡猾地笑道:“正义与进步,那得看对什么人而言。就好像法国大革命,对皇帝来说就是一场叛乱,对起义者而言则代表正义,并且它终归变成了全国性的大暴乱。谁能说得清呢?我想只有历史才能给出答案。”
  “那就是叛乱,不是什么革命!”伊万诺娃歇斯底里地吼道,“他们不但处决沙俄贵族,还驱逐思想家、艺术家和学者,农民的日子过得比沙俄时代更加悲惨,五年前的大饥荒饿死了几千万人!”
  周赫煊忍住想要翻白眼的冲动,提醒道:“女士,俄罗斯的总人口才1亿多。”
  伊万诺娃大声嚷嚷道:“就是饿死了几千万,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俄罗斯人死于饥荒,因为苏联政府抢走了他们的粮食!那是一帮刽子手!”
  “女士,请您冷静一下。”潘彼得稍加安抚,颇为期待地问周赫煊,“周先生,你认为苏联的那种政体可以维持下去吗?什么时候会崩溃?”
  周赫煊想了想说:“我研究过他们近十年的各种政策,我敢预言:只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铁腕人物领导苏联,这个国家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前进。”
  “您为什么会得出这种判断?”李纳德不由自主使用了请教的语气。
  周赫煊说:“苏联近几年的经济政策,有抛弃农业和轻工业,全力发展重工业的倾向。那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只要按这个路子走下去,它的重工业发展速度会是其他国家的几倍,有可能在20年间完成相当于美国100年的成长。”
  潘彼得惊道:“怎么可能放弃农业和轻工业,苏联人都不用吃饭、不用穿衣的吗?”
  “也可以这么说。”周赫煊冷冰冰地说道,“他们只需要满足一亿多人最基本的生活,剩下的钱全拿去发展工业体系。很多人会被饿死,很多人会被杀死,但整个国家却能够飞速发展。”
  客厅里一片死寂,每个人都在想象周赫煊所描述的那种社会,做为上层阶级,他们对此感到不寒而栗。
  良久之后,李纳德突然热切地说:“周先生,我想邀请您为《京津泰晤士报》撰稿,甚至可以向英国《泰晤士报》本部推荐你的文章。”
  潘彼得也连忙说:“周先生,我希望你的理论和观点能在《字林西报》上发表。”
  如今的西方世界,对于苏联只有本能的恐惧与敌对,还没有人对其做深入研究,甚至连苏联自己都还没确定好发展路线。直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后,以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泥潭,而苏联的经济形势却一片大好,世人才对其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听到两份外文报纸集体邀稿,客厅里的中国人震惊不已。他们刚才只当是听故事,觉得周赫煊嘴皮子很利索,此刻才意识到周赫煊脑子里是真的有料。
  溥仪、婉容、陆静嫣、徐子权全都一脸惊讶的看着周赫煊,只有陈少梅对此没啥反应,因为他听不太懂英文,根本不知道大家在说啥。
  面对两人的邀请,周赫煊笑道:“我手上正好有一些稿子,不知……”
  “《字林西报》愿意出千字6元的高价!”潘彼得擅自做主道,其实他只是个记者而已,根本没权利给稿件定价。
  李纳德却是《京津泰晤士报》的副主编,他笑道:“我们愿出千字10元。”
  这尼玛天价啊!
  周赫煊谁都不想得罪,他建议说:“两位先生,不如这样吧。我的稿件在《字林西报》和《京津泰晤士报》同时发表,稿费千字5元即可。”
  李纳德和潘彼得对视一眼,似乎是取得了某种默契,点头同意说:“可以,就这么说定了。”
  周赫煊就此成为沙龙里的风云人物,接下来众人都围着他打转,欧美各国的文学、艺术、宗教、历史、风俗……似乎他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什么话题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这让大家更加感到惊异。
  其实周赫煊没那么牛逼,对许多领域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可在座的也不是什么专家,足够他糊弄的,偶尔说出后世的一些观点,就可以让这些家伙惊为天人了。
  别说是婉容皇后,就连陆静嫣这个有未婚夫的女子,看向周赫煊的眼神都是异彩涟涟,带着十分的崇拜和敬仰。
  在大家讨论完雪莱的诗歌后,今天的沙龙终于到达尾声。
  玛蕊恩握着周赫煊的手微笑挽留道:“周先生,今天的沙龙非常精彩而有意义,不如留在这里共进晚餐吧。等我丈夫回家,他一定非常乐于和你交流思想。”
  “夫人,多谢您的款待,不过我今晚还有一些事情要办,下次吧。”周赫煊婉然拒绝道,他深知过犹不及、点到为止的精髓。
  “很期待下次的聚会。”玛蕊恩高兴地说。她的沙龙越精彩,她就在圈子里越有面子,等过几年回到巴黎也是一笔谈资。
  众人纷纷告辞离开,溥仪刻意停留了片刻,凑到周赫煊身边低声问道:“周先生,你如今在哪里高就?”
  周赫煊开始飙戏了,他的表情无奈中带着愤怒,苦笑道:“我前阵子写了一本武侠小说,褚玉璞褚大帅很喜欢读,就派人把我强请到大帅府,还逼着我做了他的外文秘书。”
  溥仪对褚玉璞非常厌恶,同仇敌忾道:“那就是个混蛋!周先生你跟着他太屈才了。”
  “可我也没办法啊,整天都有个大头兵跟着。除非我直接逃离天津,否则根本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周赫煊半真半假的说道。
  溥仪终于透露出他的真实意图,语气诚恳地说:“周先生,不如你来帮我吧。你暂时可以混在褚玉璞那里做内应,暗地里为我谋划计策,以你的绝世才华,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可以干出大事业!”
  话说溥仪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如今还想着夺回大位呢。可惜他手底下人才奇缺,只有一个康有为在积极奔走,其他附庸者皆是已经过时的遗老遗少。
  别说谋士了,溥仪此刻连侍卫都奇缺,跟他一起出宫的只有几个太监和宫女。按照历史的发展,他明年就会变卖古董字画,重金邀请武林人士扩充卫队,其中包括神枪李书文的大弟子霍殿阁。
  周赫煊不置可否,微笑道:“容我考虑考虑。”
  溥仪感觉似乎有戏,顿时大喜,拱手道:“全靠先生了。”
  周赫煊不再理会,走出去朝偏房喊道:“栓柱,回大帅府啦!”
  溥仪的心情颇有些兴奋,他感觉自己就要招到一位大贤了。刚才周赫煊在沙龙上的表现,不仅赢得众多洋人的赞叹,更把溥仪给震住,他现在急需这么一位通晓世界局势的谋士。
  “能成吗?”婉容担忧地问,她不愿做什么皇后,只想安稳清闲的过日子。在她看来,天津租界可比冷清的皇宫有趣多了。
  溥仪双手紧握成拳,给自己鼓劲道:“一定能成!我是天子,我是皇帝,我生来就该统治中国!”
  婉容没有说话,只好奇地看着周赫煊远去的背影,那个人给她一种说不清的奇怪感觉。


第二十二章 乐不思蜀
  褚大帅婚后的日子变得忙碌起来,因为他的军费筹措得差不多了,正准备疯狂扩军,拼命壮大自己的势力。
  他刚刚占领天津的时候,麾下部队也就两三万,而且还只是名义归他管而已。因为褚玉璞率领的那部分直鲁联军,里头有些是张宗昌的兵,还有些是沿途收编的直系残部。
  褚玉璞为什么要大肆任人唯亲,甚至连老家过来投奔的无业游民都当上大官?最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在军中和地方安插亲信,将军队和地盘牢牢掌控在手里。
  别看这位大帅不学无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