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子、衣服乱扔乱放,桌上甚至还有不知哪天的碗没洗。
  李宗吾也不觉丢人,对周赫煊说:“你等下哈,碗不够,我先洗了再说。”
  周赫煊忍俊不禁,坐在客厅里耐心等待。
  片刻之后,李宗吾洗碗回来,把凉拌猪头摆好,又弄来两副筷子。他帮周赫煊倒满酒说:“你是稀客,我很早就想见见你。”
  “彼此彼此,我也想见见‘脸皮厚、心子黑’的李先生。”周赫煊笑道。
  “我不得行。”李宗吾摆手道,“我晓得脸皮厚、心子黑能够混得好,可惜我脸皮厚不起来,心子也不咋子黑。混了半辈子,还是只能当一个穷酸文人。”
  周赫煊笑着说:“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嘿,你这两句话说得好。”李宗吾拍桌子道,“跟我的厚黑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周赫煊哈哈大笑:“李先生你是厚黑教主,那我就是卑鄙教主。”
  “来嘛,为我们两大教主的相逢干杯。”李宗吾乐得举起酒杯,又说道,“可惜没得凉拌则耳根(鱼腥草),不然吃着则耳根,喝着烧酒,跟同道中人摆空龙门阵,那才安逸!”
  周赫煊拿出路上买的炒花生,笑道:“我带了这个。”
  “焦花生啊,这个可以的,你不早点拿出来。”李宗吾埋怨道。
  两人喝酒扯淡,李宗吾酒意上涌,渐渐说到自己的遭遇:“来南京以前,我还觉得这个政府可以,是能够救中国的。来了以后,狗x的,搞豁(原来)都是些龟儿子。一个小小的编撰室,拢共就几个科员,还尼玛玩争权夺利。有个狗x的靠溜须拍马,居然调去中央党部了。老子写点文章,都要打我的小报告,至于迈?”
  “自古官场一个样,何必介意?”周赫煊说。
  “那倒也是。”李宗吾无奈地笑笑,“你那个《狗官外传》写得好看,把那些龟儿子写活了。”
  “一点戏言而已。”周赫煊问,“李先生今后有何打算?”
  “我嘛,等吴稚晖回来以后,我就跟他道个别,然后辞职回四川。”李宗吾吐槽道,“南京这个破地方,比四川都还热,跟个蒸笼一样,简直不是人住的。对了,对了,你那个希望工程搞得咋样?搞得好的话,我也去四川搞搞,还是教书育人有意思。”
  周赫煊笑着说:“不如我们合作吧。”
  “要得,要得。”李宗吾举杯道,“来,先干杯再说!”


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你做副教主
  周赫煊的希望小学,如今还只设立在北平、天津及周边地区。东北太远,山东太乱,河北是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地盘,都还没来得及展开工作。
  平民教育促进会的晏阳初(陶行知的挚友,两人因教育理念不同而闹翻)先生,是个极为厉害的人物。年初还找过周赫煊帮忙,似乎是想获得资金支持,但因为战乱而作罢。
  周赫煊详细介绍了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的情况,李宗吾听了很受启发。他说:“你这个教育基金会,资金获得方式跟乡绅办教育差不多。不过你们的管理更科学,资金使用也更严格,值得推广学习。”
  “只要是人在管理,就有漏洞,需要时时监督才行。”周赫煊打算回天津后,立即就开始查账,把教育基金会的蛀虫清理出一批。
  李宗吾点头道:“确实需要监督。人之初,性本恶,靠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书本教育才开始变善。这善与恶之间,存在着一种力,跟电磁力、地球引力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对人产生作用。人心处在中间,力是平衡的,就能保证这个人思想健康。一旦向“心”力失去平衡,就好像地球要被甩出太阳系,朝着恶的那一边深渊滑行。”
  周赫煊狂汗,李宗吾又在兜售他的“心理力学”了。
  民国时代有各种思想怪物出没,李宗吾无疑属于里面的奇葩另类。
  他创立“厚黑学”,运用厚黑原理分析社会和历史,认为厚黑学足以和儒道佛地位平等,还自封为厚黑教主。
  这些且不说,李宗吾最近几年又整出一个“心理力学”。把西方经典力学、电磁力学、阳明心学、程朱理学、佛家思想、三民主义扯到一堆,宣称人的“知(感知)、情(情感)、意(思想)”皆可用力来阐述。
  李宗吾宣称,别用儒道治国,也别用法家治国,这两者都有偏颇,应该以物理学治国。
  说穿了,李宗吾的物理学治国,就是糅合了儒家和法家的平衡之道,用力的平衡阐述德治与法治的微妙关系。
  周赫煊看过李宗吾的全部作品,从那些文字中展现出来的,是李宗吾的眼界还比较欠缺。
  李宗吾常年地处偏僻西南,又没有留过学,他所能接触到的都是比较陈旧的西式思想。比如《原富》、《法意》这些翻译书籍,沿海或平津等城市的进步人士,早在鸦片战争时就读过了,而李宗吾却只能在辛亥革命前后才能接触到。
  这是信息传播的滞后。
  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是五四后才渐渐兴起的,李宗吾远在四川很难全面接触,只能了解一些皮毛。
  但奇就奇在,李宗吾通过乱七八糟的研究,自己摸索出一套似是而非的社会主义理论。
  李宗吾说完心理力学,又开始扯他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也是赞同社会主义的,中国就像一个大公司,四万万国民都是公司的股东,都应该有权利来管理这个公司的事务。这就是我心中的社会主义,它跟三民主义是一个道理。”
  周赫煊哭笑不得:“宗吾先生说得很有道理,我尽无言以对,不知该如何反驳。”
  李宗吾又说:“要解决社会问题,就要先分清国家这个大公司,到底什么是公产,什么是私产。地球生产力和机器生产力是公产,不许私人强力占据,或者是用金钱买卖。脑力生产力和体力生产力,是个人私有物,使用它们,就该给予相当的代价。”
  李宗吾所言的地球生产力,就是指矿山、土地等等,而机器生产力,则泛指专利过期的生产发明。
  周赫煊仔细一想,还真特妈找不到如何否定这个思想。
  但怎么听,都觉得很别扭。
  这就一歪才,好好的社会主义理论,被他解释成这样了。
  周赫煊只能说:“宗吾先生,我知道上海有个社会主义理论家。他叫张君劢,你在回四川之前,或许可以去找他聊聊。”
  “张君劢我知道,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嘛。既然你推荐了,我肯定要去找他摆龙门阵。”李宗吾说。
  周赫煊偷偷暗笑,他能够想象到,当张君劢听到自己狂热追求的社会主义,被一个老家伙歪着解释时,会是怎样一副表情。
  扯了一通心理力学和社会主义公司理论,李宗吾又大谈厚黑学,他说:“常凯申这个人,是脸皮也厚,心肠也黑。我虽看不惯他的做派,但肯定是个能做大事的。自古英雄豪杰都是这样,曹操脸厚心黑,刘邦也脸厚心黑,朱元璋也脸厚心黑。现在各式军阀,哪个不脸厚心黑?常凯申是集大成者!”
  周赫煊好笑道:“宗吾先生,你的厚黑理论,我觉得只能阐述个人发展。”
  李宗吾说:“对国家和党派来说,也能行得通啊。放眼世界列强,外交和军事行动,哪个不奉行厚黑原则?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脸皮厚耍赖,对自己有利的时候,那心肠是往死里黑。”
  好吧,周赫煊又有些无言以对了。
  想了想,周赫煊才说:“那为什么常凯申和国党能够成功,而同样脸厚心黑的张作霖,却兵败身亡呢?”
  “这个嘛……”李宗吾皱眉苦思,一时间难以解释。
  周赫煊解释道:“因为常凯申有党派,有明确的政治纲领。有了政治纲领,他就能统合知识分子、商人地主、军阀士兵等社会各界的利益和力量。这是民心所向,跟厚黑学无关。”
  李宗吾一拍脑袋,说道:“我明白了。张作霖的脸厚心黑,触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常凯申的脸厚心黑,顺应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手段问题,更是大是大非问题。看来我要在厚黑学里面加上这段理论,厚黑并非一味的厚黑,要讲权谋,讲方式方法。”
  尼玛,又扯到厚黑学了。
  李宗吾大笑道:“你小子说得好,完善了我的厚黑学理论。干脆我封你做厚黑教副教主吧,以后徒子徒孙们立了厚黑庙,你也能在庙里享用香火吃冷猪头。”
  周赫煊:“……”


第二百四十六章 机器和人力的比赛
  本来周赫煊是打算顺江而上,带着张乐怡,坐江轮从南京前往庐山的。但因为人力收割机的事,周赫煊只得再次返回上海,找虞洽卿联系商业合作事宜。
  “这就是你们的收割机?”李宗吾稀奇地看着眼前只有半人多高的机器。
  机器90%的地方都为木质结构,只有脱粒轮上的铁环扣、以及内部轮轴为铁质。上方的脱粒轮,用两条皮带连接踏板,人只要像踩缝纫机一样踩踏板,就可以带动脱粒轮转动。
  李书华笑道:“宗吾先生可以亲自试试。”
  李宗吾小心翼翼地踩动踏板,上面的脱粒轮立即呼啦啦转起来,他乐呵道:“要得,要得,硬是要得。”
  李书华在旁边讲解说:“有了这台机器,农民在收割稻谷的时候,就可以一个人负责割稻,另一个人负责脱粒。只要把稻穗放在脱粒轮上,机器就能使稻谷快速脱落,比用传统方法脱粒脱得更干净。我们实验过,使用这种人力收割机,两个人相当于以前六个人的工作量,劳动效率提高了三倍,而且更为轻松省力。”
  “提高三倍效率?啷格子就厉害啰。”李宗吾咋舌道,“小农之家有一台这种机器,农忙时候要轻松多了。”
  小麦好还,稻谷的收割远不是提高几倍效率那么简单。
  稻谷成熟以后,只有几天的最佳收割期。收得太早不够成熟,太晚了稻粒容易自动脱落,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还要看天气,夏季多暴雨,遇到雨天收割稻谷,晾晒不彻底会导致稻谷霉变。
  有了这种人力收割机,就能在短时间内收获稻谷,既节省人力物力,又可避免天气因素带来的浪费,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稻谷收获率。
  李宗吾热切地说:“这种机器就该赶快点生产出来,我帮你们联系杨森和刘湘,把收割机推广到四川去。”
  杨森去年还是四川最大的军阀,因为收留兵败的吴佩孚,从而被国民政府免除军政职务。
  国民政府虽然无法收拾四川军阀头子,但却有中央大义在。杨森被免职后,他手下的野心份子立即蠢蠢欲动,郭汝栋趁机自立,范绍增(范傻儿)转投刘湘,从而实力大损,刘湘却顺势崛起。
  以李宗吾在四川的名气,不管是杨森还是刘湘,都对他颇为看重,帮忙推广人力收割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周赫煊喜道:“若是收割机能在四川顺利推广,那当然最好。”
  李书华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商人合作推广速度太慢,还是找政府更为合适。”
  周赫煊仔细思考道:“那就找农矿部合作吧,农矿部部长易培基也在上海,跟去找虞洽卿合作不冲突。”
  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是没有农业部和农林部的,名字叫做农矿部,统管农林渔牧等工作。
  此时的农矿部长,正是李石曾的姻亲易培基。此君不仅担任农矿部长,而且还兼任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