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有人想得更深,认为周赫煊是在自比张无忌,对当前国家乱局感到厌恶。而最终朱元璋的出现,甚至在影射常凯申上台,对常凯申的人品持怀疑态度。
  好嘛,这就是过度解读。
  但没办法啊,周赫煊是大学者,除了几本学术专著外,《神女》、《狗官》都是现实题材作品。《倚天屠龙记》与前两本武侠小说风格迥异,特别能让人乱想,认为周先生在情节当中隐藏了深层次的思想。
  这也并非空穴来风,金庸的许多原著都暗藏私货。其中要数《笑傲江湖》和《连城诀》为最,完全可以当现实讽刺小说来看,把《笑傲江湖》影射的人物和事件全部写出来,足以让咱们这本书404完蛋。
  《倚天屠龙记》结束后,紧接着连载的便是《蜀山剑侠传》,李寿民的笔名仍旧叫做还珠楼主。
  这笔名还是他女朋友孙小姐帮忙起的,说知道李寿民心里还记挂着初恋明珠姑娘,取这个名字就当是纪念。
  《蜀山剑侠传》一问世,顿时惊爆了北方通俗小说圈子,不管是读者还是同行,全部看傻了眼。
  《射雕》三部曲已经够厉害了,《蜀山剑侠传》居然还能另辟蹊径,着墨于传说中的剑仙、剑侠,读起来仙气渺渺,让人有出世之感。
  ……
  《大众》副刊编辑部。
  周赫煊走进主编室笑问:“雨森先生,工作还习惯吧?”
  “有什么不习惯的?我以前就办过杂志。”吴宓道。
  周赫煊说:“您一个大学者,跑来文学副刊做主编,实在是屈才了。”
  吴宓摆手道:“无妨,搞了好些年学术研究和教育,现在正好停下来歇歇,换换脑子也好。”
  “那就有劳了。”周赫煊说。
  其实两人都明白,《大众》副刊的主编职务,对吴宓而言只是个过度。
  这种工作留不住大学者,历史上的吴宓在《大公报》副刊仅工作一年半,便辞职赴欧游历去了,回国后直接到清华大学担任系主任。
  就连沈从文也是留不住的,前阵子胡适当了中国公学校长,写信邀请沈从文去那边做老师。沈从文当时兼任着《大众》主编,事情太忙抽不开身,碍于和周赫煊的交情才暂时留下。
  沈从文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见到周赫煊便把实情说出来,并表示他在《大众》副刊再干半年,明年就要去上海的中国公学当老师。
  周赫煊也不好挽留,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沈从文会在学校玩师生恋,把美得冒泡的富家千金张兆和追到手。
  张兆和属于校花级人物,而且出身富裕家庭,身边追求者众多。她甚至把追求者们编号,称为“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
  沈从文长得不帅,出身贫寒,身无余财,性格木讷。按照张家二姐的话来说,沈从文只能排为“癞蛤蟆十三号”。
  但沈从文愣是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每天写一封情书狂轰滥炸,烦得张兆和只能拿着情书去找校长胡适理论。
  二人对话如下——
  张兆和拿出信:老师总对我这样子。
  胡适:他非常顽固的爱你。
  张兆和:我很顽固的不爱他。
  胡适: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
  张兆和:不要去讲,老师不应该这样。
  沈从文就这么整整写了三年情书,张小姐终于投降了,两人后来幸福美满地过完一生。
  所以说,男人在面对女神的时候,不管自身条件再糟糕,千万不要还没开始就放弃。尝试着追求总是有希望的,万一瞎猫碰到死耗子呢?
  周赫煊在编辑部转了一圈,跟吴宓、沈从文、郑证因等人都聊了几句,便准备闪人前往广播电台。《大众》副刊有吴宓这尊大神坐镇,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当甩手掌柜。
  就在周赫煊准备下楼时,胡政之突然过来叫住他:“社长,有个事要跟你商量。”
  “什么事?”周赫煊问。
  胡政之说:“盗挖清东陵的主犯找出来了,是军阀孙殿英。”
  周赫煊早特么知道是孙殿英干的,他问道:“怎么了?”
  “这个不好报道。”胡政之头疼地说,“谭温江和黄百川在北平帮孙殿英销赃被抓,但没几天就无罪释放,好像是常凯申下的命令。如今各地报纸都对此事讳莫如深,《大公报》擅自报道的话,恐怕会引起常凯申不满。就算要报道,也不能提孙殿英的名字。”
  这里面就牵扯到派系争斗了,在前些日子的分赃大会当中,北方基本确定为阎锡山和冯玉祥的地盘。而孙殿英呢,却是被常凯申收编的,属于常凯申在北方的一颗钉子。
  孙殿英绝对不能倒,这跟他用盗挖出来的乾隆御用宝剑贿赂常凯申无关,纯属政治上的考量。
  也正因如此,清东陵慈禧和乾隆的坟被挖,这件新闻上月中旬就被曝光,但在报纸上却一直见不到孙殿英的名字。以溥仪为首的遗老遗少,正上蹿下跳地呼吁严惩盗墓贼,却始终不知道是谁干的缺德事儿。
  周赫煊想了想,笑道:“那就不用实名,简称孙姓军阀吧。”
  “孙姓军阀?”胡政之大笑起来,“哈哈,此计甚妙!”
  废话,当然妙了。
  后世的八卦小报上,各种“x姓女星”、“y姓鲜肉”,既让读者能够意会,又避免了被人起诉的可能。
  虽然被挖的是满清皇室的陵墓,但这种事情还是得声讨。孙殿英盗取的那些陪葬珍宝,很大一部分都流失海外或者毁于意外,报纸披露出来后,能挽回一件是一件。


第二百六十一章 亡国之君难当
  日租界,张园。
  载泽、宝瑞臣、奢寿民、陈诒重等满清遗臣前来拜见,二十多人呼啦啦跪地磕头:“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溥仪阴沉着脸,拿出一张《大公报》说:“有报纸说这次盗劫皇陵者,乃一孙姓军阀所为,诸位爱卿可知此人是谁?”
  “秉陛下。”宝瑞臣抬头作揖道,“应当是孙殿英无疑。微臣此次前往东陵善后,经过多方调查,已探明孙传芳部曾在东陵附近驻扎两月有余。”
  “可恶!”
  溥仪猛拍桌子,他仰面朝天,眼角溢出泪痕:“列祖列宗在上,我溥仪发誓,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皇上!呜呜呜呜……”
  堂下哭声一片,遗老遗少们捶胸顿足地哀嚎起来。
  一个半月前,溥仪就开了次御前会议,并在张园设置灵堂每日祭祀,还派宝瑞臣带着70多人前往东陵善后。如今慈禧和乾隆的尸骨,已经重新安葬好了,载泽和宝瑞臣还顺带探查了真相。
  如今得知孙殿英乃是主谋,溥仪再次召开会议,最终以清室和遗老的名义,向常凯申、阎锡山、各大报馆发出通电,要求严惩孙殿英,并让政府出钱赔偿陵墓修缮费用。
  御前会议结束,“群臣”告退。
  溥仪来到书房铺开画纸,义愤填膺地挥毫急书,片刻不到便作好一幅画。
  画上有个男子被五花大绑,面目惊恐地跪在地上,旁边写着“孙殿英”三字。另有一男一女站着,手持宝刀和宝剑,一剑斩向孙殿英的脖颈。
  嗯,这就是后世藏于伪满洲国博物馆的展品,溥仪真迹《杀孙殿英》!
  刚刚以画明志,太监突然前来禀报:“皇上,张学龄张公子求见。”
  “请他到会客厅。”溥仪放下画笔说。
  溥仪如今所居住的张园,就是张家的产业,就连门口站岗的侍卫都是张家请来的。张彪去年就死了,现由长子张学龄担任家主,认真说来相当于溥仪的房东。
  溥仪此刻心情不是太好,他板着脸来到会客室,语气冷淡地问:“张爱卿寻朕有何要事?”
  张学龄也不客气,开门见山道:“溥先生,我是来收房租的。”
  “房……房租?”溥仪以为自己听错了。
  “对,房租。”张学龄慢悠悠地喝着茶,“这么大的房子,一个月房租700元不算贵吧?溥先生你已经住了三年零七个月,我给你打个折扣,以前的房租就按每月500元来算,共计两万一千五百元。我大方点,把零头给你抹了,溥先生你还欠了2万大洋的房钱。”
  “你你你……”溥仪气得直哆嗦,好半天才缓过劲来,咬牙切齿道,“当初是你父亲请我来住的,从没说过房租的事!”
  张学龄冷着脸说:“我父亲是我父亲,他已经驾鹤西去了。现在张家是我当家,房子是我的,我想收多少房租就收多少。你觉得不划算,可以搬家啊。”
  溥仪愤怒咆哮道:“我搬,君子不受嗟来之食,你这房子我一天也不想住!”
  “可以啊。”张学龄摊手说,“把这个月的700块房租先给我吧,以前欠的2万大洋另说。”
  溥仪气得把茶几踢翻,怒火中烧地离开会客厅,在过道里大喊:“把钱给他!”
  张学龄拿着刚收到的房租,心情愉快地回到自己家,对一个中性打扮的女人说:“金小姐,溥仪被气坏了,估计很快就要搬走。”
  “嗯,你办得不错,大日本帝国会记住你的功劳。”说话之人,竟是川岛芳子!
  早前日本人决定刺杀张作霖时,还派川岛芳子四处联络,准备把溥仪送去东北当傀儡。谁知东北没有因此大乱,后续计划难以实施,溥仪再次成为可有可无的闲棋。
  但闲棋也是棋子,指不定哪天就能用上。
  日本人想把溥仪从张园逼走,一方面是看上了溥仪的宅子,想把那里做为日本天津驻屯军的军部,另一方面则想把溥仪逼的走投无路,方便日方挟持控制。
  溥仪这末代皇帝真是惨啊,刚刚遭人挖了祖坟,现在又被强行索要房租。
  不过这位爷也是个能忍的,他一时片刻没找到好去处,居然真的每月交700元租金。直到大半年后,日本人对张园断水断电,溥仪才无奈地从那里搬走。
  咱们回过头来说说摸金校尉孙老殿的事儿。
  《大公报》刊登“孙姓军阀”为主谋后,其他报纸纷纷收到溥仪的通电。政府方面见掩盖不住(阎锡山在背后推动),也不再控制舆论了,平津两地的报纸争相报道此事。
  常凯申迫于舆论压力,只得催促阎锡山尽快破案。常凯申、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四大军事首脑,尽皆派出自己的代表到(北)京,组成高等军法会来审理此案。
  溥仪见南京政府动作很大,满心欢喜地以为孙殿英将要伏法,然而……没有任何下文。
  孙殿英自感事态严重,通过戴笠的关系四处打点。把九龙宝剑、夜明珠、翡翠蝈蝈白菜、翡翠西瓜、各色宝石等顶级宝物,分别送给常凯申、宋三小姐、孔祥熙、宋子文、何应钦等人,民国要员都特么成了受益者,谁还愿意彻查啊?
  溥仪实在是憋屈,欲哭无泪。
  这亡国之君不好当!
  而咱们的摸金校尉孙将军,此时就在天津,而且还亲自跑来《大公报》馆。
  周赫煊的办公室里,孙殿英哈哈大笑几声,随即说:“周老弟,我挖坟是为了反清,为了民族大义,你们可不能胡乱报道啊。”
  “我也没说是你挖的啊,孙将军你不打自招。”周赫煊开始瞎扯淡。
  “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平津两地的报纸,我都掏钱打点好了。”孙殿英从兜里摸出个玉扳指,“周老弟你的《大公报》销量最大,我得亲自来一趟。这是乾隆手指上抠下来的,值老鼻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