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德征最近正风光得意,他把全国商会联合会主席冯少山怼得被通缉,做为全国商会副主席的虞洽卿只得服软。而支持虞洽卿的宋子文亦被敲打警告——宋子文和杜月笙卷进鸦片走私案,连上海警备司令熊式辉都惨遭撤职,此事同样有陈德征在背后推动。
陈德征依靠着国党党部撑腰,已经把虞洽卿、熊式辉和杜月笙全部得罪。或者说,陈德征已经得罪了上海的商界、警界、报界、文化界和青帮,简直不给自己留退路,他能安稳活到晚年简直就是个奇迹。
面对陈德征的狂怼,虞洽卿现在只能低头做人,再也不敢跟常凯申唱反调。
易培基突然说:“阎部长怎么有空来参加周先生婚礼啊,这两天南京那边正在召开编遣会议吧。”
编遣会议,就是裁军会议。
“冯焕章都没来南京,编遣会议怎么开?”阎锡山乐呵呵地说。
“阎部长支持裁军吗?”易培基问。
阎锡山笑着说:“支持啊,裁军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举双手赞成。”
才怪!
张谋之也刻意坐在这桌,本来是想跟大人物们套近乎。现在听阎锡山几人对话,却是丝毫无法插嘴,军国大事可非他能参与讨论的。
张谋之所能做的,就是帮这些家伙倒酒,时不时赔笑着奉承两句,希望在大人物心里留下印象。
阎锡山试探了几句商界对裁军的态度,便突然扭头对张谋之说:“张先生,能否把那边的徐志摩请过来?”
“可以,可以。”张谋之立即起身,朝徐志摩那桌走去。
此时胡适的证婚词早就讲完,徐志摩正在和朋友们谈文学,却听张谋之说:“徐先生,阎锡山阎部长有请。”
“他找我做什么?”徐志摩满头雾水地跟着过去。
阎锡山挪板凳腾出个座位,热情地拉着徐志摩的手说:“小徐,快过来给我当翻译,我要跟这位英国的国际问题专家交流一下。”
张谋之很想说:我也会英语啊,怎么不找我?
徐志摩跟阎锡山是老熟人,当年泰戈尔访华时,被徐志摩推荐去山西考察农村建设。阎锡山热情接待了泰戈尔,而徐志摩则全程陪同做翻译,双方一起共处了三天时间。
阎老西虽然抠门,但却非常爱面子,而且格外珍惜自己的好名声。此君动辄就要宣传自己,并且善待文化名流,有幸跟泰戈尔聊过几天,这事他足足吹了二十多年,美名其曰:我跟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一起讨论过哲学问题。
两人的哲学讨论如下——
泰戈尔:什么是东方文化?
阎锡山:东方文化就是“中”。
泰戈尔:什么是“中”?
阎锡山:有种子的鸡蛋,那种子就是“中”。此种子不可思议、不能说明,宇宙间只有个种子,造化也就是把握的这种子。假定地球上抽去万物的种子,地球就成了枯朽。人事中失了“中”,失了种子,人类就陷于悲惨。
说得如此绕,不知道泰戈尔当时听明白没有。
阎锡山吩咐徐志摩道:“小徐,你跟这位汤因比先生说,我很仰慕他的学识见解。”
徐志摩立即翻译传话,并介绍了阎锡山的身份职务。
汤因比正好想要了解中国局势,他对阎锡山也有所耳闻,当即笑道:“阎将军你好,我听说过你在山西的优秀治理。”
“汤先生也知道山西之事?”阎锡山顿觉飘飘然,他的政绩连印度和英国的大学者都知道,这事倍儿有面子。
汤因比道:“我听周赫煊先生讲的,他非常赞赏你的教育政策,说你是民国办教育中唯一有能力、有魄力,又头脑清醒的人。”
“哈哈哈,周先生谬赞了。”阎锡山得意笑道,对周赫煊印象更佳。
汤因比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亲自去山西看看。”
“欢迎之至!”阎锡山连忙做出承诺。
当年泰戈尔访问山西时,阎锡山可是组织了代表团迎接,那场面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还有军乐队奏响迎宾曲。一向滴酒不沾的阎锡山,还破例陪泰戈尔喝汾酒,足以见得他有多么重视。
此时的中国人,不管是政客军阀,还是学者富商,都极度渴望获得洋人的认可,特别是那些大名鼎鼎的洋人。
阎锡山也不管啥易培基、虞洽卿了,热火朝天地跟汤因比聊起来。看似是在向对方请教,却三句不离自己的山西,疯狂推销着自己的政绩,还把他那套似是而非的儒家见解扯出来。
徐志摩在翻译时强忍着笑意,他早领教过阎部长“哲学”思想。好在汤因比对中国文化也一知半解,居然被阎锡山唬得一愣一愣的,从此认定阎锡山是中国军阀界的思想家。
“诸位聊得很高兴啊,我跟乐怡要来打扰了!”周赫煊带着张乐怡过来敬酒。
“我以茶代酒,祝你们白头偕老、早生贵子。”阎锡山举杯笑道,“周先生,待会儿敬完酒,你就来坐这一桌。我,还有你,还有汤因比先生,可以畅谈思想哲学问题。”
“一定,一定!”周赫煊狂汗。
……
朋友太多也麻烦,周赫煊当晚被各种人拉着说话,等他回到阎锡山那桌时,差不多都已经散场了。
阎锡山低声道:“周先生,你说的话都应验了啊,中央真的铁了心思要裁军,连对我下手的步骤都跟你说的一模一样。你说我该如何应付?”
“我哪有什么法子?”周赫煊苦笑。
阎锡山看了看正在离场的宾客,拍拍周赫煊的肩头说:“我明天再来拜访,咱们当面细谈。”
周赫煊无奈地说:“我送你出去。”
等周赫煊把阎锡山送出门再回来,张谋之殷切笑道:“贤婿,阎部长、易部长、虞老板,还有三国公使要来参加婚礼的事,你怎么不早说啊?我都没时间准备,可别怠慢了。”
“我只是发了请帖而已,没把握他们来不来。”周赫煊说,“而且我也没请阎锡山,是他自己来的,不晓得从哪儿打听到我要结婚的消息。”
张谋之惊讶道:“你没请阎部长,是他自己来的?”
“是啊。”周赫煊点头说。
张谋之已经无语了,他以前并不把学者当回事儿,只看重洋人、高官和巨富。
但周赫煊用事实证明,学者也是很牛逼的,那面子大到没边了。
阎锡山不但是民政部长,更是北方地区的大军阀,在军界足以和常凯申平起平坐。这种厉害人物,别人请都请不到,可周赫煊结婚,阎锡山居然不请自来。
张谋之心想:说不定,今后张家还得倚重这个女婿。
张乐怡见父亲对丈夫的态度大变,心头跟吃了蜜一样,谁不希望自己的男人得到家人认可?
第二天上海各大报纸,都对周赫煊的婚礼进行了详细报道,因为到场的名人实在太多了。
《申报》甚至列出了详细名单:“周赫煊先生的婚礼,可谓中国文化界空前盛事……来宾之到者,不仅有国民政府两位部长阎锡山和易培基,商界虞洽卿和徐申如亦有出席。外宾有美国公使夫妇、法国公使夫妇和英国公使夫妇,以及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上海泰晤士报沙易夫妇、新孚洋行戴维斯夫妇……而文化学术界名人更加繁多,有章太炎、胡适、蒋百里、张君劢、袁克文、夏鹏、史量才、张季鸾、叶圣陶、梁得所、徐志摩、梁实秋、徐悲鸿、陆小曼、沈从文、汪亚尘、刘海粟、唐槐秋、钟观光、谭熙鸿、饶孟侃、余上沅……”
无数看了报纸的读者,都对那一长串名单感到震惊。特别是文化界人士,都搞不懂周赫煊为毛能结交如此多“名士”,章太炎还在被政府通缉中,居然也露面跑去参加婚礼。
第二百八十一章 开飞机贺喜
周赫煊在上海又有了新宅子,位于法租界海格路,也即后世的华山路。
这栋洋房是张谋之为女儿置办的嫁妆,他出手算得上极为大方,因为能住海格路的华人非富即贵,这条路上的房价可不便宜。
单从世俗眼光而论,海格路比隔壁的霞飞路逼格要高得多。
海格路上有不少欧式公寓,只面向洋人出售,再有钱的华人也没资格入住。而霞飞路虽然日渐繁华,却遍地都是白俄住户,甚至一些有名的交际花也住在这里,无形中拉低了档次。
上海的高级华人和洋人,此时普遍认为霞飞路很low逼。
电视剧《上海滩》里的丁力,卖水果时最大的梦想就是住进霞飞路,但那只是上海底层百姓的想法。
周赫煊的海格路新宅乃三层洋房,连轿车、厨子、花匠、佣人和司机,张谋之都在买房时置办好了。出门便是宽阔的大街,道路两边栽满了法国梧桐,居住环境非常优美。而且不似霞飞路闹腾,因为这边几乎没有办公楼和商店,买菜都得开车或者步行很远,属于上海的顶级富人区之一。
清晨,周赫煊醒来时,身边的张乐怡还在熟睡中。
周赫煊小心起床穿衣,但还是把张乐怡惊醒了。她想起昨晚的羞事,不由得脸蛋微红,问道:“不多睡会儿吗?”
“不了,我下楼走走,你继续睡吧。”周赫煊俯身亲了下妻子的额头。
张乐怡笑道:“那我也不睡了。”
两人洗漱完毕,结伴下楼,却见张谋之夫妇已经坐在客厅。
“爸爸,妈妈,早上好!”周赫煊微笑问候。
“好,好!”张母乐呵道。
张谋之迫不及待地问:“明诚,阎部长是不是今天会来拜访?”
“不清楚。”周赫煊答道。
张母白了丈夫一眼,责怪说:“女儿女婿新婚,你一大早问什么阎部长?”
“呵呵。”张谋之尴尬笑了笑。
周赫煊顺口问道:“妈,四弟、五弟和小妹他们呢?”
张母和蔼的笑道:“你四弟、五弟、六弟和小妹都还没起床,四妹是个疯丫头,大清早就出门找同学玩去了。”
张乐怡也笑道:“中西女校从圣诞节放假到元旦后,十多天的假期,够四妹尽情玩的。”
一家人就这么坐在客厅闲聊,张家姐弟除了大哥和四妹,其他的过几天就要回九江。不过张谋之却暂时不打算回去,张家的生意在九江已经发展到瓶颈,他想在上海这边取得突破。
既然女婿认识那么多名流富豪,张谋之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跑关系。
临近中午,阎锡山还没出现,但却有个意想不到的人来了……
张谋之从九江来带的老仆陈汉,如今的职务是这座宅子的管家。他来到客厅说:“老爷,姑爷,外面有个叫冯庸的人,说是来给姑爷贺喜。”
“冯庸?”周赫煊喜道,“快请他进来!”
张谋之曾经想把生意做到天津,跟冯家接触过,他立即问道:“可是冯大帅的公子?”
“就是他。”周赫煊起身说,他准备亲自出去迎接。
“那可不能怠慢!”张谋之连忙跟着出去。
冯庸和张学良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发小,交好冯庸,就等于交好如今的东北军司令。
周赫煊快步走过花园草坪,见到冯庸时无比诧异,因为对方头上缠着一圈绷带,当即问道:“五哥,你这是怎么了?”
“没啥大事,就是开飞机时从天上摔下来了。”冯庸满不在乎地说。
从天上摔下来……
周赫煊狂汗:“你开飞机来的?”
“是啊。”冯庸歉意地笑道,“本来准备在虹桥机场降落,结果半路上出了点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