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富裕的东北,已经被张作霖打穷了,本来富裕的山西,也即将被阎锡山打穷。
  至于四川、山东、河北、河南等省,那属于战乱重灾区,卖儿卖女的情况屡见不鲜。


第三百六十七章 香山旅游团
  从5月中旬开始,常凯申的中央军率先发起进攻,一度取得开门红,但大体上战事处于胶着状态。因为两边都在用杂牌部队打仗,像石友三这种二杆子军阀,居然打了好几次胜仗,足以说明中央军的先头部队有多烂。
  直至5月下旬,双方的精锐部队开始正面接触。
  中央军主力集中于平汉、陇海两线,阎锡山避重就虚猛攻鲁西北,连续取得不俗战果,山东局面朝着有利于反蒋联军的方向发展。
  至于其他方面的战场,则有来有回,相持不下。
  这种僵持状态的消耗战最为惨烈,每天耗费无数钱粮和士兵生命,就看谁能撑得更久。
  就在军阀混战的同时,北平和上海开始考试。共计1600多名在校大学生,以及早已毕业的有志青年,报名参加“周赫煊留学基金”的第一届考试测验。
  成绩优胜者被选入留学预备班,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准备学习——主要是帮助留学生提高法语水平,英语很多人都会。
  马场道,小洋楼。
  孙小姐端来两杯上好的龙井茶,说了声“请慢用”,便非常知趣的离开。
  周赫煊拿起茶杯,笑问:“新婚生活如何啊?”
  “还行吧。”李寿民笑容勉强地说。其实他婚后日子过得很不舒服,这宅子里的佣人都是孙家请来的。特别是那个管家,属于孙仲山的亲信,什么事都听孙小姐吩咐,不怎么把李寿民这个姑爷放在眼里。
  李寿民已经在物色房产,租界的小洋楼他买不起,但天津城内的四合院却不在话下。一旦把房子选好,李寿民立即就要搬出小洋楼,他不想再受孙家的窝囊气。
  周赫煊看出李寿民有心事,当下也不戳破,介绍道:“寿民,这是你的四川老乡李尧棠先生。”
  巴金上前握手道:“李先生你好,我叫李尧棠,字芾甘。”
  “记得记得。”李寿民热情地笑道,“我结婚那天,明诚介绍过芾甘兄。听你的口音,是成都人吧?我是长寿人。”
  巴金说:“我最近正在拜读寿民兄的《蜀山剑侠传》,写得仙气渺渺,让人顿生离尘出世之感。”
  “我不行的。”李寿民摆手道,“我就写点消遣小说,连作家都算不上,你们写严肃小说的才是大文学家。”
  “寿民兄不必过谦,你在武侠小说里表现出的想象力,是真的让人佩服。”巴金笑道。
  李寿民说:“我这个人喜欢到处旅游,造访名山大川。每到一个地方,了解到当地的神话传说,再被那山中云雾一熏,就不由自主的浮想联翩起来。”
  巴金笑道:“那真巧了,我也喜欢旅游,每年都要花两三个月时间到处走。这也是我养病的一种方法,我的肺不好,长期待在大城市里,总觉得浑身都不舒服,只有到处走走才觉得爽快。”
  “肺病很严重吗?”李寿民关心道。
  “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前两天周先生还帮我请了一位名医。”巴金说。
  李寿民道:“我有一套吐纳功夫,对养肺特别好,你不如也练练。”
  “行啊。”巴金应道。
  两人说着说着,渐渐聊起了四川老家。
  李寿民大谈峨眉山、青城山这些川蜀名山。巴金由于身体不好,还真没去山里走过,此时听李寿民讲得精彩,也动了旅游爬山的念头。
  周赫煊提议道:“干脆咱们去香山走走吧,听说那里环境不错。”
  “好啊。”李寿民听到游山玩水就来劲,“我在北平和天津住了好几年,一直没空去香山,这次把经洵也带上,就当是婚后度蜜月了。”
  巴金自然不会反对,他也是个爱玩的人,特别喜欢呼朋结伴到处走。
  等到了周末,众人集体出发前往北平。李寿民带着老婆孙经洵,周赫煊和巴金都是独身而行——张乐怡要在家带孩子,孟小冬在北平学戏,婉容要参加画社活动。至于廖雅泉,周赫煊根本没告诉她要去旅游,只说是到北平找孟小冬。
  司机开车载着他们前往火车站,周赫煊刚下轿车,便见梁思成、林徽因正坐着黄包车而来。
  周赫煊朝他们挥手道:“思成,徽因!”
  梁思成惊喜道:“周先生,你也在啊,去北平还是沈阳?”
  “北平。”周赫煊指着李寿民等人说,“我们结伴去香山玩玩。”
  林徽因笑道:“那可真巧,我跟思成也要去香山。”
  梁思成解释说:“我们去西山考察古建筑,这次的主要目标是碧云寺。”
  “那正好一起去。”周赫煊介绍说,“这是李寿民,《蜀山剑侠传》作者,这是他的太太孙经洵女士。这位是李尧棠,笔名巴金,《灭亡》的作者。”
  林徽因点头跟李寿民夫妇问好,然后对巴金说:“李先生,我很喜欢你的小说,久仰。”
  “林女士过誉了。”巴金谦虚道。
  林徽因也是够拼的,她的女儿还没满周岁,自己又患上肺病,却不辞辛苦跟着丈夫到处跑,翻山越岭考察中国古建筑。
  至于“太太家的客厅”,那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搬到北平定居后的事了。他们现在还住在天津,梁家一大家子合居,可不方便请人来家里开沙龙。
  众人坐火车来到北平后,直奔香山而去。
  事情就是那么巧,周赫煊还在山坡下,便又遇到了一个熟人。
  “马同学,你也来香山玩啊?”周赫煊笑道。
  “周先生,没想到在这里也能遇到你。”马珏惊喜地说,又介绍身边的伙伴道,“这是我在学校诗社的同学,柳丽颖、赵芳、姚薇薇、陈栋、陈子亚。”
  马珏经常给周赫煊写信,都是讨论些文学方面的问题,就像她经常跟鲁迅通信一样。周赫煊劝马珏暂时别写小说,改为创作诗歌,马珏还真就加入了北大一个叫星星诗社的社团。
  “天啦,周先生!”
  “我眼睛没有出毛病吧?”
  “林徽因小姐也在,你们也是去香山采风的吗?”
  “……”
  马珏的小伙伴已经疯狂了,团团将周赫煊和林徽因围住。他们两个的照片经常出现在杂志报刊上,所以很容易被认出,而梁思成、巴金和李寿民则没人认识。
  好嘛,香山旅游团一下子增加到12人。


第三百六十八章 写诗
  据传,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地附近有座香山,是大慈大悲观音菩萨的得道之所。由此佛教传入中土后,以观音为主祀的寺庙,大部分都叫做香山寺。
  似乎北平的香山就是这么得名的,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香山碧云寺都要举行香会,方圆数百里的香客慕名而来,场面显得极为热闹。
  六月初,并不是游香山的好时候,因为红叶未红,满山郁郁葱葱。
  特别是临近中午时,日头晒得人脑袋发晕,一躲进树荫就不想再出来。
  周赫煊和李寿民体力最好,走起山路来轻轻松松。巴金就要弱得多,没爬多久的山便气喘吁吁,还在路边捡了根树枝做拐杖。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则非常专业,他们自制了登山靴和登山杖,还戴了两顶草帽遮蔽太阳。两人爬山时速度平稳,不快也不慢,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那几个北大星星诗社的学生就糟糕得多,刚开始颇为兴奋,说说笑笑还小跑前进。结果没走多远,一个个便体力耗费大半,叫苦连天的艰难挪动脚步。
  “我就说早点出发嘛,这都快中午了,太阳晒死人!”那个叫姚薇薇的女生抱怨道。
  柳丽颖擦着额头细汗说:“都怪陈子亚,说好的七点钟出发,结果到了八点半还在睡懒觉。”
  陈子亚尴尬的笑道:“是我不好,昨晚看书看得太晚了,半夜才睡。”
  马珏说:“好啦,好啦,赶快追上周先生他们。”
  “早知道今天太阳这么大,我就不来爬山了。”姚芳拿本书当扇子,指着前方说,“就快到碧云寺了,那里能讨些水喝。”
  民国时候爬香山、游碧云寺,还真是挺累人的。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太差,山路极为难走,不像后世把路面修得整整齐齐。
  上午十一点左右,众人终于抵达碧云寺。
  周赫煊只随便看了几眼,就顿生物是人非之感。他上辈子和女朋友一起游过碧云寺,那时的许多景点都修复过,而今却是破败不堪。
  香山碧云寺始建于元朝,到清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相传有二十八处盛景。
  八国联军侵华时,碧云寺遭到抢劫和焚毁,二十八景所剩无几,只余下一些残骸供游客凭吊。
  孙中山在北方病逝后,灵柩在碧云寺安置了整整四年。常凯申几次到北平,也居住在碧云寺行馆内,连北伐胜利后的军阀分赃大会,都是在碧云寺里召开的。
  周赫煊心想:老蒋来碧云寺,肯定不会自己爬山,多半是坐滑竿吧。
  碧云寺内有和尚居住,众人先去给菩萨上了炷香,接着便坐在树荫下喝水纳凉。
  等缓过劲来,巴金开始四处观赏美景。不知何时,他站在一栋大殿的残骸前默然不语,也不晓得他心里正在想些什么。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随身带着许多物件,他们要在此逗留许多日子,所以先去找住的地方,安置好行李回来再喊大家去吃饭。
  可能是酷暑的原因,众人的胃口都不太好,草草吃完午饭继续乘凉。
  李寿民牵着新婚妻子的手,成双成对地转悠去了。北大的几个学生则开起了诗会,玩着些诗词接龙的游戏,连带着把周赫煊和巴金都拉去一起玩。
  马珏喊道:“周先生先出题!”
  周赫煊望着还没有修复的景点残骸,触景生情道:“去年今日此门中。”
  巴金就坐在周赫煊旁边,依次该他接龙:“中巴之东巴东山。”
  这年头的大学生古诗词水平极高,陈子亚立即说:“山花红紫树高低。”
  “这个简单,哈哈。”陈栋笑道,“低头思故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读催cui)!”马珏接了一句。
  “衰(cui),衰(cui)。”姚薇薇“催”了半天也没“催”出来。
  “哈哈,罚酒一杯!”陈子亚倒了杯开水,递到姚薇薇面前。
  “等等。”姚薇薇喊道,“衰(读摔shuai)兰送客咸阳道!”
  马珏笑道:“不行不行,读音都不一样。”
  姚薇薇说:“字写得一样就可以。”
  几个学生争执一番,终于还是让姚薇薇过关了。
  这边玩游戏玩得正嗨,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已经开始忙活了。他们先把碧云寺游览一番,然后开始画整体的布局图,这个工作一直忙到天黑才完成。
  “白雪却嫌春色晚。”
  “晚来山更碧。”
  “碧草芊芊晴吐芽。”
  “芽,芽……”
  “罚酒,罚酒!”
  “唉,真没意思,换点别的。”
  “不如让周先生谈写诗技巧吧,他的新诗写得那么好,肯定有独门绝技。”
  “对对,周先生教教我们。”
  “……”
  周赫煊被学生们怂恿着讲课,他笑道:“我觉得吧,写诗跟写小说一样,得先有个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家国情怀,可以是男女之爱,可以是乡愁思归,可以是寂寞倦怠,也可以是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