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筇ǎ庾槭戮贡话素孕”ǹ爻隼矗矣耔钡弥蟛淮笈奔窗蚜鹾撼甲ダ辞贡辛恕�
就连郭德纲都在德云社演出过长篇单口相声《枪毙刘汉臣》,可见这事儿流传得有多广。
周赫煊可不想去触褚大帅的霉头,这二货发起火来,恐怕连张学良的面子都不给。
等待片刻,老管家王大福过来说:“周先生,大帅下楼了。”
周赫煊立即装做啥事都没发生,神色自如地跑去客厅见褚玉璞,离开之前他得去正式告个别。
褚玉璞此时正坐在沙发上,一脸杀气地对传令官说:“小贾,你给玉凤打个电话,让他不要打草惊蛇,先稳住了一网打尽!”
“是!大帅。”贾贺立即跑去办事。
周赫煊走过去抱拳道:“大帅,我是来辞行的。”
褚玉璞颔首说:“到了少帅那边,一定要努力做事,别给俺老褚丢脸。”
“谨遵大帅教诲。”周赫煊笑道。
褚玉璞似乎马上要出门,张五魁已经跑去叫司机备车了,副官褚南湘站在旁边显得有些焦急。
周赫煊本打算告辞之后就离开,正在转身之时,突然扫到褚南湘的手指不停敲打,有时还在衣服上画字元符号。
啥情况?
周赫煊反复看了好几遍,才终于明白褚南湘在做什么,他在发摩尔斯电码!
而且是后世已经淘汰的美式摩尔斯电码,内容大致为:今晚捕人,速速转移。
褚南湘发电码的方向对准了几位姨太太,周赫煊扭头看去,只见四姨太也在回电码:收到。
地下党?
周赫煊看得目瞪口呆,他实在没有想到,褚南湘和四姨太竟是潜伏的地下党。
但时间点不对啊,我党的地下组织如今还不流行,直到“四一二”过后才满地开花的。
褚南湘似乎感应到什么,猛地转身过来,正好与周赫煊四目对视,各自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惊讶。
糟糕!
褚南湘有些惊慌失措,脸色变得煞白,他显然是怕周赫煊会告密。
周赫煊连忙发电码安抚:同志勿惊!
褚南湘看清电码内容,虽然不再慌乱,却是更惊了,他没想到身边还有个同志。
“哎呀,我好像那个来了,今天不方便去看电影。”四姨太突然喊道。
周赫煊嘴角抽了抽,这理由……
在坐着黄包车前往少帅府的路上,周赫煊的脑袋都还有些晕乎。他很想知道褚南湘和四姨太到底啥情况,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呢,隐藏得可真够深!
第四十一章 利益使然
少帅府共有两栋楼,一栋是张作霖前些年为五姨太买的,属于主宅;另一栋是今年才修的,用来做仓库和住佣人。
“周先生,你以后就住这里。”管家把周赫煊领进主宅底楼的一间屋子。
“多谢!”周赫煊抱拳道。
佣人们帮着搬行李进去,周赫煊扫了一眼屋内陈设,发现比褚玉璞那边高级多了,甚至还有专门的写字桌,他对此还是很满意的。
稍待片刻,终于有传令官把他领去楼上。
张学良正在看书,见周赫煊进来,立即起身笑脸相迎:“周先生,我对你可是慕名已久啊,今天总算是盼来了。”
这态度,可比昨天在潘公馆时热情多了。
周赫煊笑道:“承蒙少帅错爱。”
“错不了。”张学良拉着周赫煊的手,来到他的书桌前,“周先生你看,你的《大国崛起》我每天必读,已经让人抄撰成书了!”
周赫煊低头看去,果然是《大国崛起》的手抄本,而且边角有磨损的痕迹,看来张学良确实经常翻阅此书。
如此做派,果真让人如沐春风,跟昨天见到的赌鬼判若两人,不觉对其心生好感。
至少比褚玉璞强一百倍!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后世对张学良的争议很大,有人说他风度翩翩、待人诚恳,有人说他吃喝嫖赌、才能全无,有人说他热血报国、爱民如子,还有人说他丧师失地、败家纨绔。
人是很复杂的,很难说得清楚。
咱们先来聊聊张学良此时的处境——
年轻时的张学良是真心爱国爱民,渴望国家统一,属于那种热血青年。他勤奋好学、广纳贤才、锐意进取,为此不惜跟父亲当面顶撞。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在救灾募捐活动中,张学良亲自上大街呼吁奔走。他还请来饱学之士,每天花两个小时学英语,熟悉钻研西方各国的历史。
在张学良的努力下,张作霖同意整军改制,东北军中的新派迅速崛起,战斗力十分强悍。
然后派系内斗就开始了……
讲武堂派的兴起,严重威胁了旧派和士官派的地位。士官派甚至想利用打仗,诱杀讲武堂派的代表人物郭松龄,幸亏郭松龄见机跑得快,上演了一出张学良版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两人在战场附近的茅草屋里抱头痛哭。
当时东北军的情况是——张作霖想玩派系制衡,讲武堂派则跟张学良走得近,派系争斗很快就白热化。
矛盾激化到了什么程度?
郭松龄甚至怂恿张学良夺权,略谓:“上将军(张作霖)脑筋太旧,受群小包围,恐已无可挽救”,提出“父让子继”,以改革东三省局面。
张学良听后“不禁骇然”,当面未动声色,转身便悄悄坐火车撒丫子跑掉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张学良性格之复杂,他锐意进取、广纳贤才、改制创新,大大提升了东北军的战斗力,但却因此挑起东北军的内部矛盾。在矛盾激化到无法调和时,他却始终对此抱有侥幸,期间不能有效调和制止,郭松龄生出反心了他不果断行事,导致情况彻底恶化。
在旧派的步步紧逼下,再加上政治理念的不可调和,郭松龄终于扯旗反叛了。
郭松龄既是张学良的老师,又是他的至交好友,还是他的心腹臂膀。郭松龄一倒戈,张学良瞬间懵逼,大烟瘾也是那个时候染上的。
从那以后,张学良就变得消沉起来。
他以前的生活日常是学习上进,参加各种进步活动,现在则是打牌听戏,整天吃喝玩乐。
如此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张学良自暴自弃,另一方面也有低调蛰伏的心思。毕竟,张学良手下的头号大将,去年才刚刚背叛了张作霖。
不过在周赫煊看来,张学良的玩物丧志,至少有八成是做给他父亲看的。
昨晚打牌的时候,那个杨宇霆属于东北军士官派代表,颇有些监视的意味。张学良于是表现得沉迷赌博,完全属于浪荡公子哥做派。而现在见到周赫煊,张学良又一副礼贤下士的模样,说明他的进取心并未消失。
若非知道张学良是啥样人,说不定周赫煊还真愿意辅佐他。
可这位少帅扶不上墙啊,平时还好,一遇到大事就没主意。杨宇霆那么跳,都尼玛搞逼宫了,这种不听话的属下,换成校长直接一刀将其给宰掉。
可张学良是如何做决定的呢?
猜硬币……哦不,是猜银元。正面生,反面死,买定离手!
杨宇霆点儿背,于是被处决了。
当然,这属于说笑,杀肯定是要杀的。但张学良猜硬币确有其事,大概是在给自己壮胆和找杀人理由吧。
少帅心软,一般不愿杀人,即便是背叛他的人。
跟着这样的老大,绝对不用担心生命危险,甚至你捅了大篓子,他还会想方设法替你兜着。但肯定是不能成事的,因为张学良的性格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张学良拉着周赫煊并座于沙发,翻开那本手抄的《大国崛起》说:“周先生,我看了今天连载的美国篇,为什么你的文章跟以前英文老师讲的有诸多不同?”
“哪里不同了?”周赫煊笑问。
张学良指着一处文字说:“波士顿倾茶事件这里,不是美国人民反抗英国暴政吗?”
“呵呵,人民反抗暴政,那也得有人来组织。”周赫煊解释道,“什么人来组织呢?商人!当时茶叶贸易属于暴利行业,英国政府为了垄断贸易,于是向转口美国的茶叶征重税。后来干脆颁布《茶叶法案》,禁止殖民地贩卖私茶,北美人喝的茶叶只能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提供。你说这意味着什么?”
张学良略一思索道:“意味着美国本土的茶叶商人损失惨重。”
“不错。”周赫煊笑道,“此举催生出两个结果。一是本地的咖啡商人趁机崛起,利用人民的不满情绪,号召大家不喝英国茶,只喝咖啡。这就跟中国现在的抵制洋货,支持国货一样。”
张学良点头笑了笑。
周赫煊又说:“还有就是北美的茶叶贸易商人,全部改行做走私商,因为他们卖茶是违法的。”
张学良问:“这跟波士顿倾茶事件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周赫煊解释道,“所谓的倾茶事件,就是北美本土咖啡商和茶叶走私商,为了自己的利益,鼓动买通普通群众搞出来的。”
“不是因为英国向北美征税引发的暴乱?”张学良追问道。
周赫煊笑道:“美国建国以后,政府的税收可比英国殖民者重多了,怎么没见人民起义反抗?”
张学良默然,似乎联想到东北军中的新派和旧派之争,喃喃道:“都是利益使然啊。”
第四十二章 养望
聊了一番美国历史,张学良继而又说起了国内情况:“周先生,你对现在的南北局势怎么看?”
周赫煊笑道:“我昨晚说了,南北方都是内斗不休,谁先稳定内部谁就能赢。”
北洋各大军阀之间有矛盾,军阀自己内部也有派系斗争,张学良自己就吃了内斗的亏,对此感触颇深。他说:“北洋这边我知道,南方又是何种情况?请先生详解。”
“先来说说国党内部吧。”周赫煊分析道,“中山先生死后,以胡汉民和廖仲恺威望最高。廖先生去年突遭暗杀,结果查出来是胡先生的堂弟所为,这件事少帅知道吧?”
“知道。”张学良点头道。
周赫煊嘿嘿一笑:“国党威望最高的两个人,现在一个被刺杀,另一个被逼得远走苏联。谁是最大的获利者?”
张学良瞪大眼睛:“你说真正的凶手竟是蒋……”
“我可没说,这事谁都说不清。”周赫煊摇头微笑。这真是一桩悬案,就算放在50年后也众说纷纭。
张学良道:“那你再讲讲现在是什么情况。”
周赫煊不带任何个人色彩,把如今南方的内部矛盾详细介绍。这些信息在未来早被研究透了,但搁在此时却如雾里看花,张学良越听越精神,不断地继续追问。
时间很快到了中午,张学良让佣人把饭菜端进书房,跟周赫煊一边进餐一边畅聊。
“先生真乃旷世奇才,竟然对国内外局势如此洞察。”张学良放下筷子,佩服不已,内心无比激动。
周赫煊装逼地笑道:“其实很多信息都能在报纸上看到,稍加分析就能明白。”
张学良摇头说:“见微知著,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周赫煊笑笑不说话,心里琢磨着该如何拿捏分寸。我党内部的许多消息,他是绝对不能透露的,张学良如今还是反动军阀呢,少不得要高举屠刀。
“哈啊!”
说着说着,张学良大烟瘾又犯了,打着哈欠朝副官招招手。
很快谷瑞玉便拿着烟具进来,见张学良迫不及待地划燃火柴,她心疼道:“小爷,你这烟还是得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