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是厘金?
  就是地方政府或军阀,在辖区内设置厘卡,向过往商人征收货物税。你从上海订购一批商品运往四川,在江苏要收税,在安徽要收税,在江西要收税,在湖北要收税,在四川要收税,甚至运达终点后还要征收落地税。
  这些税收就属于厘金,可以征得你怀疑人生。
  最恶心的是,各地所征收的厘金,六、七成以上用于养活税吏及官员贪污,只有三到四成到了地方政府和军阀手里。
  不但如此,高税厘金只对国内华商征收,而对洋人只征收低额税金。这就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洋货只需缴纳低关税、低厘金,运输成本远远低于国货,从而在中国大肆倾销抢占市场。
  就在今年元旦,南京国民政府不但恢复关税自主,而且还下令取消全国厘金,改为征收商品统一税。
  这并非说说而已,厘金不仅在“国统区”很快取消,许多地方军阀也被迫取消厘金制度。
  南京政府的税改政策如此顺利通行,其原因有二:
  第一,洋人积极敦促。虽然洋货只需缴纳低额税金,但还是够恶心人的,洋商早就对此深恶痛绝了。甚至各国在归还中国关税自主权时,提出的要求便是取消厘金制;
  第二,本国商人的推动。不管是大资本家,还是普通的小商人,早就盼望着政府取消厘金。这些商人联合起来,影响力极大,再加上有中央的明文法令,即便是地方军阀都不敢公然违抗。
  当然,在南京政府无法顾及的地区,厘金依然继续存在。只不过既然中央要求废除,那咱们就废呗,改个名称另行征收即可——虽然这属于违法。
  民国的“黄金十年”虽然属于笑话,但不可否认,这十年里民族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厘金制的废除,以及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
  南京政府为了鼓励出口、增加外汇,已经特么的丧心病狂了:中国运往国外的货物,除了面粉可以退半税外,其他包括卷烟、棉纱、火柴、水泥在内的所有国货全部免税。
  至于外国进口货物,除了部分稀缺品外,其他种类商品的关税统统翻倍。这一来二去,大大提高了国货的竞争力,比糟糕的北洋政府亮眼百倍。
  所以说,国党是官僚资本的代言人呢,大部分国货都有当官的股份,能特么不支持吗?
  常凯申取消厘金制度,还有政治上的考虑。那就是从根子上截断地方势力的财源,削弱地方军阀实力,并且加强中央对地方经济的监管,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唉,这就逼得地方军阀提高禁烟罚款(鸦片税),有的干脆自己带头种鸦片。
  就拿刘湘的叔叔刘文辉来说,这位的经典名言是: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而实际情况呢,刘文辉的地盘遍地鸦片,他的部队就是靠卖鸦片养起来的,还顺带养活了四川数以万计的烟客。
  什么是烟客?负责种植、制作、运输、销售鸦片的人,甚至还有专门保护鸦片贸易的镖师,这些通通可以被称作烟客,全国从业者加起来至少有上百万人之多。
  这是一个乌烟瘴气,又光怪陆离的奇葩世道。
  ……
  闲话休提,张远西直接让司机开车去了庐山牯岭。
  众人来到一处花园别墅,张远西笑问道:“妹夫,你看这里还满意吧?”
  “这里是?”周赫煊疑惑道。
  张远西解释说:“专门给你修建的避暑别墅,以后到了夏天,你可以带乐怡和维烈过来。这里气候宜人,夏天非常凉爽,是休闲散心的好去处。”
  “那就多谢了。”周赫煊大方地收下。
  走进别墅逛了一圈,周赫煊才发现这里非常大。占地面积起码有1万平方米,庭院里屹立着两棵百年老树,修建别墅时直接圈了进来,因此显得极为自然幽静。
  小洋楼的主体仅有三层,建筑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真是……太特么浪费了!
  别墅前方不远,还有一条长冲河,水质清澈,风光秀丽。住在这里避暑的时候,没事还可以去河边钓鱼,或者是划船游览山川景色。
  在周赫煊这栋别墅的附近,还有另一栋花园别墅,听说住着一对洋人医生夫妇。嗯,过几年那栋别墅就要换主人,被某位姓蒋的光头大佬改名叫“美庐”。
  周赫煊对自己的新居非常满意,忍不住又在庐山多住了半个月,陪老婆钓鱼划船颇为惬意。
  张乐怡显得心情格外愉悦,这里只有她跟丈夫、儿子,不必理会任何的烦心事,她甚至希望就这样在庐山过一辈子。
  好在上海那边把《泰坦尼克号》的翻译稿寄到了九江,周赫煊边陪老婆孩子边阅稿,直到把稿子审阅完毕,才带着恋恋不舍的张乐怡动身离开。


第四百三十四章 名人拜访
  大月山麓。
  庐山松苍劲堰盖,虬枝屈铁,不时传来松涛阵阵。别墅花园内,十多株玉兰花开正盛,秀丽洁白,散发着阵阵幽香。
  小维烈前些天已经满周岁,外婆专门给他举办了周岁宴,邀请来九江的诸多名流士绅。抓周的时候,小维烈先拿起玩具看看,随即又放下,接着好奇地翻开书本,最后抱着一方算盘拨弄个不停。
  宾客们纷纷向周赫煊道喜,说周家又要出一个大商人。张乐怡则有些不高兴,她希望儿子长达后研究学问,文化人可比商人更受尊重。
  周赫煊对抓周是不大相信的,他认为儿子选择算盘,是因为算盘拨弄起来嘡嘡响,小孩子因此感到很有趣。
  跟姐姐周灵均的活泼好动比起来,小维烈就要内向安静得多。他十个月大就学会了走路,但总是懒得动,每次被大人放在地上,小家伙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愣上好半天。
  张乐怡经常担忧儿子智力有问题,但事实刚好相反。小维烈虽然看上去有些呆傻,但学走路、学说话的速度都很快,前些天甚至教会他几个汉字,颇有些神童的征兆。
  花园里,周赫煊抱着儿子识字,指着字帖说:“这是水,跟爸爸一起念——水!”
  小维烈呆傻地愣了半天,抬头看着松树枝头的鸟儿,眼神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
  “唉,算了,你小子就知道发呆。”周赫煊苦笑。他觉得自己儿子是个神童,所以想要早早培养,现在看来似乎实在有些太早了。
  鸟儿在枝叶间鸣叫跳跃,突然振翅一飞,落在另一棵松树的枝头。
  “呀呀!”小维烈突然兴奋起来,指着那鸟儿手舞足蹈。
  周赫煊灵机一动,趁机教育道:“维烈,那是鸟。跟爸爸一起读——鸟!”
  “鸟!”小维烈跟着重复起来,读音稍微有些不标准。
  周赫煊又指着鸟儿问:“那是什么?”
  小维烈愣了愣,突然回答说:“鸟。”
  周赫煊哭笑不得,既为儿子的聪明感到高兴,又对儿子凡事慢半拍的性子感到无语。
  就在父子二人互动之际,张乐怡突然来到花园里:“煊哥,二哥托人把船票送来了,明天下午一点起航。听你的吩咐,专门买了轮船招商局的票。”
  30年代初期的长江流域,共有四大航运公司,分为英国怡和、英国太古、日本日清和中国轮船招商局。其中轮船招商局的市场份额最小,长江流域的货运、客运业务基本掌握在英日两国手中。
  抵制洋货运动在民国很流行,周赫煊自然也要响应爱国号召。
  周赫煊没有谈坐船的事,而是指着鸟儿对儿子说:“维烈,告诉妈妈,那是什么?”
  小维烈习惯性地呆傻两秒钟,才回答说:“妈妈,鸟。”
  张乐怡面露笑容,溺爱地把儿子抱起,夸赞道:“维烈真聪明!”
  一家三口正享受着天伦之乐,突然佣人跑来禀报:“老爷,太太,外面有三位先生拜见。”
  “请他们进来吧。”周赫煊吩咐说。
  由于前些天在张家为小维烈举办了周岁宴,所以九江很多人都知道周赫煊住在庐山,慕名而来拜访他的不止一个两个。
  今天登门的三位,到让周赫煊感到有些惊讶,分别是: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植物部主任胡先骕,以及著名方志学家吴宗慈。
  三人当中,吴宗慈领头,抱拳笑道:“周先生,冒昧打扰了!”
  “哪里,哪里。”周赫煊笑问,“三位怎么集体来庐山了?”
  李四光笑着说:“我跟步曾兄(胡先骕),都是被蔼林先生(吴宗慈)拉来考察庐山的。刚到九江,就听说周先生也在庐山,所以顺道过来拜访一二。”
  等吴宗慈详细解释后,周赫煊终于弄明白。
  原来吴宗慈以前是搞教育和办报纸的,跟蔡元培、章太炎、于右任等人都一起办过报纸。辛亥革命后开始从政,主持起草过宪法,也做过中学校长,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方志学家。
  近些年,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吴宗慈对时局深感失望,继而退出政坛开始实业救国。他先后参与创办了三家矿山企业,都因时局动荡和外商违约而倒闭。
  就在去年,吴宗慈被邀请来庐山,掌管乐平采矿公司的下属企业牯岭转运公司。当得知庐山已经两百多年没有续修过山志,吴宗慈血液里的文人属性发作,毅然辞掉公司总经理职务,开始着手编撰《庐山志》。
  而李四光和胡先骕,都是吴宗慈请来的,负责实地考察庐山的地质和生物状况。
  周赫煊把三人请到客厅,张乐怡亲自泡茶端上来。
  大家还是有些共同话题的,周赫煊当过北大的校长,李四光做过北大的地质系主任,胡先骕则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现为北大植物学教授。至于吴宗慈,嗯,这位先生资格更老,京城人士,资深革命党一枚。
  吴宗慈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官至内阁侍读学士,父亲曾任兵部郎中。他自己也是科举乡试第一、殿试第二,以后当大官完全不成问题,但却积极参与反清活动,跟章太炎、于右任、蔡元培一起办报鼓吹革命。
  想当年,吴宗慈肯定也是风云人物,可惜现在已经垂垂老矣。而且因为对时局失望,他主动退出政坛,不知有没有后悔过当年舍家闹革命。
  四人最开始的话题是北平,聊故宫、聊长城、聊香山和北大。继而又开始谈论学术,吴宗慈等人对周赫煊的《全球通史》大为推崇,东拉西扯又说到法国大革命和苏联十月革命。
  聊着聊着,周赫煊突然想起什么,连忙跑回书房拿出笔墨纸砚,笑嘻嘻地说:“三位请吧!”
  “哈哈哈哈!”
  胡先骕大笑不止:“原来所传不虚啊,周先生喜欢到处找人写字儿。”
  李四光起身研磨说:“那我就献丑了,可惜没有随身带钤印。”
  吴宗慈不愧是科举乡试第一、殿试第二的学霸,这位老先生一手楷书功底深厚,并不弱于那些知名书法家。李四光和胡先骕同样很给力,虽然一个是地质学家,一个是植物学家,但他们的毛笔字足以让周赫煊汗颜。
  特别是李四光,这位可是书画收藏界的名人。徐悲鸿和张大千留下的唯一合作画,就是在李四光的邀请下完成的——张大千画了荷花,徐悲鸿在画上补了水鸭子。
  周赫煊乐颠颠地收起三人书法,问道:“三位要在庐山考察,可曾有落脚点?”
  吴宗慈说:“我们住在牯岭转运公司。”
  “那太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