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观。
  太监说:“这种事情哪会看错,《大公报》的头版新闻,估计这会儿全天津都知道了!”
  “快去再买一份报纸回……我自己去!”婉容等不及了,风风火火就往外面冲。
  崔慧茀、崔慧梅姐妹也听到动静,连忙跟着一起出去,三个女人的脑子全都晕乎乎的,她们做梦也想不到会发生这种事情。
  都不用跑出去多远,很快就看到大堆人围着报童,那报童一边收钱一边呼喊:“看报看报,《大公报》独家新闻。淑妃文绣登报起诉离婚,刀妃革命啦!”
  “快给我来一张!”
  “别抢啊,报纸你都抢!”
  “快读读怎么回事儿?”
  “真要离婚啊?皇帝跟妃子也能离婚?”
  “……”
  崔慧茀跑在最前头,直接掏出一块银元,抓住路人说:“快把你的报纸卖给我。”
  “我好不容易才买到的。”路人护住报纸不撒手。
  “钱都给你,一块大洋!”崔慧茀焦急道。
  “真的一块大洋?”路人眼睛发亮,抢过银元把报纸塞给崔慧茀说,“是你自愿的啊,不是我坑人。”
  崔慧茀哪顾得上这些,连忙把报纸摊开,婉容和崔慧梅也赶紧围过来看。
  只见报纸上全文刊载着文绣的离婚起诉书,理由很充分,比如常年被冷落,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溥仪限制人身自由等等。她还算给溥仪留了面子,没有把话说绝,结婚数年还是处子啥的就没讲。
  除开离婚起诉书,后面还附带有《大公报》的社评。
  社评是“新风”(周赫煊又一个笔名)写的,他把此次事件称为“刀妃革命”,上升到追求男女平等、依法治国、婚姻自由的高度。认为文绣此举,乃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对封建礼教制度的有利抨击,是国家法制建设和民主自由道路的里程碑,文绣真乃民国奇女子也!
  怎么可以离婚?
  怎么还可以跟皇上离婚?
  崔慧茀拿着报纸的双手都在发抖,她感觉自己心中大清的形象轰然崩塌。
  婉容也好不了多少,眼神之中尽是迷茫之色,她连怎么回到张园的都不知道。
  天津城的遗老遗少全疯了,惊慌失措地跑来张园觐见皇上。可惜溥仪没心情见客,他们连大门都进不去,只能跪在围墙外边儿哭嚎。
  嚎叫一阵,遗老遗少们又跑去文绣娘家,一边咒骂一边砸东西,就连大门都给拆掉扔在路边。
  《大公报》由于刚刚复刊,只在北平和天津两地发行。
  胡政之颇为保守,只印了6000份,北平、天津各3000份。就这他还嫌印数太多,生怕报纸滞销卖不完。
  可现实的情况让胡政之惊到了,皇帝、皇妃离婚事件太过骇人听闻,平时不看报纸的都要买上一份。6000份报纸两个小时就售卖一空,发行部风急火燎地打电话要求加印。
  仅在平津两地,《大公报》就卖出1万8千余份,都快赶上《新天津晚报》的销量了。其他报纸也纷纷转载,那些总部设在南方的报纸,通讯员们全都冲去电报局,排着长队将新闻内容给发回去。
  一时间,舆论纷纷,全国轰然。
  就连洋人记者,都在向境外派发越洋电报,这种千年难遇的新闻怎能错过?
  《大公报》也随之出名,“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八字方针暂时没有受到关注,因为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刀妃革命上。


第四十八章 新的计划
  “哈哈哈哈哈哈……”
  社长室里传来一阵疯狂的笑声,冯庸歪着屁股坐在办公桌上,扔掉报纸说:“你小子行啊!我听褚玉璞说,这刀妃革命就是你撺掇出来的。”
  “我也就出出馊主意。”周赫煊得了便宜还卖乖。
  按照正常情况,《大公报》复刊后销量顶多有2000份,起码需要半年时间才能涨到5000以上。可借着“刀妃革命”这个特大新闻,《大公报》复刊第一天销量就接近2万,实在是赚大发了。
  当然,这种销量是不稳定的,热度一过就会狂跌。但只要没跌破5000份,便算是打开了局面,后续如何就要看胡政之和张季鸾的能力了。
  “砰砰砰!”
  两人正聊得高兴,敲门声突然响起。
  周赫煊说:“请进!”
  胡政之和张季鸾联袂而入,胡政之说:“北平的通讯员来电,奉直两系联合重组北洋政府。由海军总长杜锡珪代理内阁总理,摄行总统职权。”
  “我们是来找你商量该如何报道的。”张季鸾颇为气愤地说,“全都是代理衔,偌大一个中国连正式的总统和总理都没有。我看这个杜锡珪的代理总理也当不久,过两个月还得换人,各级政府的政务根本无法开展。”
  冯庸突然吱声道:“不然怎么办?选举日期又没到,总不能恢复曹锟的总统吧?”
  “这位是?”张季鸾疑惑地看着冯庸。
  胡政之却是认识,抱拳苦笑道:“冯司令,幸会!”
  “好说。”冯庸这才站起来握手。他先前一直坐在周赫煊的办公桌上,不像个司令,反而更像是浪荡公子哥。
  互相握手认识后,胡政之和张季鸾有点放不开。毕竟冯庸是东北军空军司令,而这次的报道又牵扯到奉系,他们生怕冯庸会插手其中。
  冯庸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两人的顾忌,窝沙发里笑道:“你们的报纸,该怎么写就怎么写。就算把张老帅骂得狗血淋头,我也是不管的。”
  “呵呵,那倒不至于。”胡政之赔笑道。
  周赫煊发言道:“对于重新组阁这件事,我个人认为应该充分肯定,给杜锡珪代总理发去贺电。在报道的同时,还要呼吁各方势力停止兵戈。百姓的立场就是我们的立场,百姓苦于连年战事,我们就必须和平反战。”
  胡政之和张季鸾很认同这个观点,他们也不是傻子,当然不会故意唱反调惹怒军阀。
  在历史上,《大公报》一直坚持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原则,既说好话,也给予批评。这种做法有时虽然让人不爽,但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以至于国共两党都很重视和肯定《大公报》。
  甚至在《大公报》以及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时,国党虽然非常不开心,但也只能利用自家的报纸打笔仗,不敢轻易抓人和查封,因为《大公报》的社会影响力太大了。
  在确立这次的报道方向后,张季鸾说:“我这就去写社评。”
  “等等。”周赫煊突然喊住他说,“如今全国各地都在混战,我觉得可以就此做一个呼吁和平的深度报道。”
  “怎么做?”胡政之问。
  周赫煊详细说道:“把这些年各地军阀打的大仗都列举出来,算算他们总共消耗了多少银子。这些银子如果用来办教育和发展工业,又能办多少学校,修多少铁路?我们的口号就是:停止内战,共同发展,建设国家,造福百姓!”
  “这想法好,一定要做!”冯庸做为反战人士,当即高兴地说,“东北军这些年的军费消耗,我可以给你们提供粗略数据。”
  对于冯庸的态度,胡政之和张季鸾大为惊讶。他们实在想不到,东北军的空军司令居然爱好和平,简直尼玛天方夜谭啊。
  张季鸾沉思片刻说:“这个深度报道做出来,《大公报》一定社会影响力大增。”
  “而且所有势力一起骂,哪家都不得罪。”胡政之笑道,“我回头就给老朋友们发电报,让他们帮忙统计一下。”
  这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啊,张季鸾和胡政之混了那么多年,哪家势力都有他们的好友,问问粗略的军费开支非常容易获得。
  周赫煊也没啥大抱负,只希望激起民众的反战情绪。如果大家都能像阎锡山那样埋头发展地方,等到日本全面侵华那天,中国的底子总归要厚一些。
  内耗实在太伤了!
  张季鸾和胡政之干劲十足,分别忙活各自手头的工作去了。
  冯庸也颇为高兴,跟周赫煊勾肩搭背地离开报社,让司机开车前往文绣的藏身处。
  那是天津租界里的一栋小公寓,文绣手头没钱,她这些天的生活费都是申耀荣派人给的。
  敲开房门,文绣警惕地问:“你们是?”
  “文绣女士你好,我是《大公报》社长周赫煊。”周赫煊介绍说,“这是我朋友冯庸。”
  “原来是周社长,请进!”文绣热情地开门。
  周赫煊还是第一次见到文绣本人,长相普普通通,但也不算太丑。这年代的照相技术确实坑爹,生生把文绣照成了凤姐模样。
  桌上摆着一件还没完成的刺绣,看来这位刀妃真没闲着,并非养尊处优之人。
  文绣倒来两杯白开水,歉意道:“真是不好意思,家里连茶叶都没有。”
  “无妨。”周赫煊接过杯子问,“文绣女士有何打算?听说你希望溥仪一次性支付5万银元的安置费。”
  文绣叹气说:“我也是没办法啊,一个弱女子,没有求生之技,只能低头向前夫要钱。”
  历史上的溥仪是答应给钱的,但条件是文绣终生不得再嫁。
  周赫煊对文绣颇有敬意,说道:“既然选择离婚,就该做自立自强的女子,怎可再看男人的脸色。”
  “周先生教训得是。”文绣惭愧道。
  周赫煊这才说明来意:“文绣女士,我和朋友打算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会,向社会吸纳善款办学校。你也是读过书的人,完全可以当老师,靠自己挣来的薪水养活自己。”
  “当老师?”文绣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连连点头说,“我学过英语,国文也懂一些,我愿意当老师!”
  冯庸插话道:“还有,我们想聘请你担任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的副会长。你现在是名满天下的刀妃,只要站出来呼吁教育救国,肯定能获得很多人的响应,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文绣犹豫道:“当副会长就算了吧,我恐怕难以胜任。”
  周赫煊说:“不需要你承担管理工作,你的任务就是宣传和吸纳善款,我们也会给你一定的工资。”
  文绣思虑良久,才终于点头答应,其实她心里已经跃跃欲试了。一个被压抑多年的女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看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她非常渴望得到社会认可。
  周赫煊笑了。
  把文绣请来做宣传,既能迅速提高教育基金会的名气和影响力,方便获得社会捐款,又能让文绣自食其力。此事经《大公报》一报道,绝对又是轰动性的新闻,对增加报纸销量有好处。
  可谓一石数鸟的好计策。
  如果他能把文绣培养成新时代女性的代表,那就更有意思了,想想都觉得好玩。


第四十九章 乔迁新居
  “哥,先生说这张桌子要搬书房去。”
  “有点沉,快过来搭把手。”
  “唉哟,老爷快歇着,擦桌子这种事怎么能让您做?”
  “……”
  新居中,孙家兄弟和佣人刘吴氏忙活不停,周赫煊反倒闲得无事可做。
  是的,周赫煊又搬家了,搬到法租界的一栋临街小洋楼里。
  底楼早被租出去做路边店面,周赫煊租的是楼上五间房,附带厨房、厕所和卫生间,甚至屋里还安装有电话。每月房租90块银元,水电费另算,顺便还请了个老妈子当佣人。
  90银元月租可不少,如今1000元可在天津买一栋小四合院,还不够周赫煊一年的房租,只能怨租界的房价太特么贵了。
  他之所以急着搬家,主要有两个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