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赫煊也没拒绝,把锅碗瓢盆交给他,自己站在黄包车旁边等待。
车夫搬了两趟才把东西搬完,回来感激道:“先生,我把东西放在东厢的屋檐下了。您是个大好人,祝您大富大贵、长命百岁。”
“谢谢。”周赫煊微笑着点了点头,举步走入四合院中。
正屋的门突然打开,房东单成福过来打招呼道:“置办东西呢?”
“福叔好,我买了点日用品。”周赫煊问候道。
单成福跟他聊了几句,问道:“你的水费、煤费这些,是自己单独去缴,还是我帮你一起缴了?”
好嘛,穿越者最开始面临的,不是什么救国救民、宏图大业,而是鸡零狗碎的日常琐事。不止水费和煤费,连处理屎尿都还要钱,环卫工人每天早晨八点到九点钟会来收马桶里的秽物。
这相当于民国时候的水电气和物管费了吧。
周赫煊又掏出几十个铜板,让房东帮忙处理这些杂事。等把买来的日用品都摆放好,他才提着一块猪肉去李家串门:“伯母,我一个人懒得开伙,以后可能会常来你家蹭饭吃。这是我在菜市场买的肉,还烦您下厨把它给处理了。”
周夫人并非那种斤斤计较的人,她接过猪肉说:“以后就别破费了,肚子饿了说一声就成。午饭吃了没?”
“在外面吃过了。”周赫煊笑道。
……
回屋摊开新买来的稿纸,周赫煊给钢笔汲满了墨水,坐在桌前开始考虑该写什么才好。
周赫煊本科专业念的是历史,对民国的情况多少也有些了解。如今中国文坛的新旧文学之争,基本上已尘埃落定,五四以来提倡的新文学大获全胜,白话文写作已经成了社会共识。
现在要给报刊杂志投稿,无非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两种选择。严肃文学就是各种诗歌、散文、杂文和纯文学小说;通俗文学则以消遣为主,比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甚至是以卖肉为主的情色小说。
当然,两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主要以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来分辨。
周赫煊想了好半天,终于还是决定先写一些消遣作品,比如武侠小说。纯文学太高大上了,他暂时不想去碰——最主要的原因,是武侠小说字数多,动辄几十上百万字,可以长期连载,稿费源源不断。
金、古、温、梁、黄,五位武侠小说大师当中,古龙、温瑞安和黄易首先被排除。这三位的作品实在太过新潮,放在民国恐怕读者很难一下子接受。
梁羽生的作品局限性太大,周赫煊也排除了,还是金大侠的小说最为稳妥。
那究竟该抄金庸哪部作品呢?
周赫煊在稿纸上写下《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考虑再三,他最终选择了《射雕英雄传》,这部作为新派武侠的启蒙读物再适合不过。
回想着《射雕英雄传》的情节,周赫煊正准备组织文字下笔,原作的内容突然疯狂涌现出来,在他脑子里盘旋萦绕。
金手指?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
周赫煊如有神助,文不加点地飞快写下小说内容,一个下午过去,他居然足足写了一万多字。
周赫煊的书法还不错,而且写的是行草,这大大减小了繁体字的麻烦。
事实上,简体字从古至今就存在,汉字书写就是一个不断简化的过程。后世保存的唐宋碑文、字画,里面就有很多简体字出现。清朝康熙虽然下令必须使用繁体,但就连他内务府腰牌上的刻字都是简体,因为更加方便好认。
就算此刻周赫煊稿子上全是简体,拿去报社也毫无问题,全部写繁体字反倒会显得脑子有病。
傍晚时分,李家老三跑来敲门大喊:“周大哥,吃饭啦!”
“来了!”
周赫煊应了一声,顺手拿起那一万多字的小说稿,打算请李寿民明天转交给报社编辑。
第五章 千字一元
周赫煊一走进屋里,李寿民就高兴地对他说道:“赫煊兄,你愿意做报纸校对员吗?月薪36元。我过几天就要升任编辑了,校对员正好有空缺,以你的能力肯定能聘上。就是有些屈才。”
“恭喜寿民兄升职。”周赫煊抱拳道。
“一个小编辑而已,有何恭喜可言。”李寿民摆手笑道。他还真不稀罕当编辑,唯一高兴的就是工资涨了点,能够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
周赫煊拿出自己的小说稿:“既然寿民兄做了编辑,那就烦请帮我看看。”
“一定拜读大作。”李寿民接过稿子,颇为好奇周赫煊会写出怎样的作品。
周夫人已经把饭菜端上桌,说道:“先吃饭吧。”
众人用餐完毕,周赫煊跟周夫人聊了几句,便告辞返回自己卧室继续码字。
李寿民则捧着书稿读起来,《射雕英雄传》以一段说书的情节开场,渐渐引出郭、杨两位忠义之后,间杂了胡虏入侵的家国情怀。周赫煊那一万多字,只写到丘处机登场,并为两个未出生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
读完稿子,李寿民感觉有点意思,但也仅此而已。因为故事情节还没有展开,只能从字里行间,推测出郭靖、杨康应该是本书的主角。
大概四年前,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问世,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诞生,从故事内容上脱离了传统侠义小说,一时间风靡南方各省。
北方的武侠小说家,此时以赵焕亭为代表人物,但他的作品骨子里还是三侠五义那一套。
这两人并称为“南向北赵”,算是最顶尖的武侠作家。
在李寿民看来,周赫煊的《射雕英雄传》,走的正是“南向”平江不肖生的路数。这种小说如今很受欢迎,在报纸上连载肯定没问题,他准备等周赫煊多写一些字数,再拿去报社找主编。
第二天早晨,李寿民准时在院子里练吐纳术。等他收功完毕,就见周赫煊笑呵呵地走来,拿着几张稿子说:“寿民兄,我昨晚回去把第一章补齐了,共2万6千多字。”
“这么快啊。”李寿民有点惊讶。
他也没多想,带着稿子就去报社上班了。等做完手头的工作,差不多已经快到中午,终于有时间闲下来阅读后面半章的内容。
郭啸天为掩护兄弟逃命力战而死,杨铁心为了救嫂子,毅然含泪舍弃已经怀孕的妻子,重伤之后生死不明。这一段写得极为热血,后世读者或许已经司空见惯,但放在20年代的民国却格外精彩。
李寿民读到这里顿感豪气生发,同时又不觉为书中人物感到悲叹。
两位义士的妻子都活了下来,而且各自怀着孩子,这又让读者感到万分期待。
李寿民收起稿件,径自去找副主编陶晋成:“陶先生,你看看这篇小说。”
陶晋成戴上眼镜认真品读,很快把稿子看完,高兴地问:“这是哪位大师的作品?有点类似平江不肖生,但又带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寿民说:“我一个朋友写的,他刚从西洋游学回国。”
陶晋成说:“《江南十三侠》就快连载完了,这部《射雕英雄传》正好接上。”
“稿酬方面怎么定?”李寿民问。
陶晋成考虑了一下,说道:“稿件质量上乘,你看千字8角如何?”
“少了。”李寿民主动帮周赫煊谈价钱。
如今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稿费一般为千字1元到3元,像鲁迅这种大师级人物的稿费可以达到千字5元,甚至是千字6元。但那是散文、诗歌、评论、杂文的价码,长篇小说的稿酬普遍更低。
陶晋成笑道:“让作者来报社,我当面跟他谈吧。”
……
《新天津报》是两年前由刘髯公创办的,办报方针平民化,说白了就是给平头老百姓看的报纸,不掺和政治与学术之争。
这份报纸发展极快,销量从最开始的1000多份,现在已经涨到2万多份,算是京津地区排得上号的大报纸。刘髯公趁热打铁,接连又增办了《新天津晚报》和《新天津晓报》,两份新报销量也已经达到五、六千。
当然,《新天津》系列报纸发展得如此之快,还要多亏了《大公报》歇业关门。
《大公报》最开始是保皇党基地,报馆总部就设在天津,后来又跟皖系军阀联系颇深,在京津地区发行量极大。
三年前,《大公报》的第二任老板在日本大地震中丧生,再加之直皖战争中皖系军阀落败,《大公报》接连失去金主和靠山,在去年终于停刊了。趁着这个空档,《新天津》报系才迅速扩大,占领了京津地区的报业市场。
周赫煊来到报社时已经是第四天,他还带来了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稿件,前后加起来有七万多字。
“陶先生,这位就是周赫煊,从西洋归来的青年俊才。”李寿民介绍道。
陶晋成热情地跟周赫煊握手,笑道:“周先生真是年轻啊。”
周赫煊实际年龄已经28岁了,由于常年环球旅行,经常在野外经历风吹日晒,皮肤偏黑而且稍显粗糙。但不知为何,在穿越过来后,他的皮肤变得白净了许多,连脸上的些许皱纹都消失殆尽,好似重回了少年时代。
“陶主编你好。”周赫煊问候一声,拿出带来的稿子说,“这是后续的内容,还请过目。”
陶晋成见他直入主题,便笑道:“那就恕我怠慢了,周先生请坐,我看完稿子再说。”
李寿民把人领来以后,自去处理他手头的工作,办公室里只剩下周赫煊和陶晋成。秘书端来一杯茶水,周赫煊坐在沙发上慢慢品茶,眼睛打量着屋里的陈设。
小说里江南七怪和铁木真相继出场,这些情节让陶晋成眼前一亮。他看完稿子后笑道:“先生大才,《射雕英雄传》比之当下的武侠小说,确实写出了新意。”
“陶主编谬赞了。”周赫煊谦虚道。
陶晋成主动介绍了如今中国的稿费情况,然后说:“我希望《射雕英雄传》能在《新天津晚报》连载,千字1元如何?”
对于武侠小说而言,这是个比较高的价码了,更何况周赫煊还是个新人,一点名气都没有。他也没再讨价还价,点头道:“可以。”
至于小说火了以后再涨价,那是肯定的。就算周赫煊不说,报社这边也会主动提起,因为他们得用高薪把周赫煊套住,免得其他报纸跑过来挖作者。
第六章 穿越者的茫然
民国是一个畸形的时代,涌现了无数学者名流,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十里洋场热闹非凡,上层人士穷奢极欲,年轻一代更是积极追赶国际时髦。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穷人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就拿工资收入来说,那天周赫煊遇到的车夫,整日累死累活才能勉强养活家人。若染上什么疾病,那基本上是没钱医的,全靠身体苦熬,熬不过就只能等死。
而周赫煊写小说的稿费却是千字一元,他随随便便写几千字,就够黄包车夫忙碌半个月。
1元钱的价值有多大?
如今上海的米价每斤才6分钱,京津地区的物价还要低20%,4—5分钱就能买一斤米。
而此时的大学讲师,每个月工资100元起步,教授级别的月薪更是好几百块。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在民国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