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启超也看着周赫煊:“是啊,《大国崛起》资料之详细,让人叹为观止,花了很多功夫吧?”
  周赫煊是谎话张口就来:“我从小生活在南洋,家人离世后便周游列国。每到一处,必然会熟悉当地风俗文化,了解他们的历史传说,千方百计混进图书馆查询史料。《大国崛起》里面的内容,是我耗费十年时间搜集整理的。”
  此言一出,众人肃然起敬。
  吴宓赞道:“明诚治学之态度,令我佩服。”
  “为这十年磨一剑,当浮大三白!”梁簌溟举杯道。
  赵元任笑言:“寿铭,你不是信佛吗?也能饮酒?”
  梁簌溟哈哈笑道:“我现在信奉的是教育救国主义和实用主义。”
  梁启超对周赫煊颇为看重,趁机说道:“明诚的《大国崛起》就要出版了,不如诸位都给他的大作写个序。”
  “这没问题。”陈寅恪当即答应,其他人也纷纷认可。
  周赫煊心里头那个爽啊,有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梁簌溟和吴宓做序,这面子实在太大了!等再过几十年,新读者们一翻开扉页,光作序者的名字就能把人震住。
  吴宓说:“《大国崛起》一出,必定享誉海内外,成为当下最畅销的史学著作。”
  周赫煊开玩笑道:“我可不敢抢张竟生教授的风头。”
  “哈哈哈哈!”
  这话说的,在座诸位皆忍俊不禁。
  要论时下最畅销的书籍,当属张竟生主编的《性史》。
  《性史》收录有十二篇真实性经历,投稿者皆为大学生,其内容包括懵懂的性启蒙、青春期躁动和自慰心情,情节上则有偷情、偷窥、找小姐等等。
  每篇文章后面,张竟生还为其撰写评论,甚至提出女性的“第三种水”(chao喷)之说。
  此书是今年5月份出版的,迅速风靡全国各地,每每引起轰动抢购,那真是观者如潮。
  只不过张竟生就有些悲剧了,他堂堂的北大教授,被人视为“大yin虫”,不得不辞职离校,而各地政府也开始查禁没收此书。
  众人讨论了一番《性史》,赵元任突然问:“明诚,你常年生活在国外,为何国语说得如此标准?”
  “我祖籍直隶,自小就说北方话,回国后也对此有所研究。”周赫煊自有一番说辞,他从随身公文包里取出稿件说,“我这次来北平,还有一件要事就是面见教育总长任可澄,希望他能帮助推广我这套国语注音法。”
  “想不到明诚在语言学上也有造诣。”赵元任吃惊道,很快接过那套汉语拼音方案稿研究起来。
  周赫煊详细解释道:“我这套拼音方案,采用的是拉丁字母,分为声母和韵母,外加四个声调组成。”
  梁启超皱眉头问:“明诚也倾向于废除汉字?”
  如今学界对于拼音和简化字的研究,出发点并非降低文盲率,让汉字易学易用,而是奔着废除汉字的方向而去。周赫煊连忙解释说:“我制作这套汉语拼音方案,目的不是废除汉字,而是推广汉字,它仅是辅助工具,让小孩学字更轻松更快捷。”
  “还有这等事?”王国维是不相信的,他认为什么罗马拼音、切音新字都属于邪道。
  赵元任是什么人?
  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汉语言学之父。
  他只用十多分钟就搞明白汉语拼音方案,口中念叨个不停,很快又用手指蘸酒,在饭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拼音:zhào、yuán、rèn。
  “哈,好法子!”赵元任拍手欢呼。
  梁启超问:“此法可行?”
  赵元任高兴地说:“比如今通行的罗马拼音更加简单实用,这套拼音方案如果得以推广,对识字扫盲帮助很大。”
  “真那么好?”王国维还是不信。
  “好是好,可惜恐怕难以推行。”赵元任叹气说。
  周赫煊不解道:“为什么?”
  赵元任详细解释说:“为了推行标准国语,政府专门设立‘国语统一筹备会’,至今已有七年时间。全国的学者为了审定读音、简化汉字、规范罗马拼音、编校国语辞典,付出了太多心血。任可澄刚刚当上教育总长,他也是想有做为的,前不久刚召集大家开会,已经决定于近日颁布《国语字母拼音法》。明诚啊,你这套拼音方案虽妙,却绝不可能获得教育部认同。”
  周赫煊默然,他听懂了赵元任的意思。
  如果教育部认可并推广周赫煊的拼音方案,那等于否定了全国学者多年来的成果。这种得罪人的事,教育总长怎么可能会干?
  没有统一的、铁腕的政府支持,这套拼音方案绝不可能获得推行。
  见周赫煊表情失望,赵元任安慰道:“明诚,你也不必气馁。你的这套拼音方案,我可以拿到‘国语统一筹备会’上讨论,我相信大家还是识货的。”
  “但愿吧。”周赫煊苦笑,他对此不抱任何希望。


第六十三章 名传四方
  厦门,老太古码头。
  鲁迅提着箱子走下轮船,远远看到林语堂在冲他招手。
  “豫才,可算等到你了。”林语堂高兴地迎上去。
  鲁迅抬袖擦了擦汗,抱怨道:“厦门的天气好热,这才早晨,就热得我背心全是汗。”
  “多住几天就习惯了。”林语堂笑道,“走,我带你去学校。”
  林语堂和鲁迅是多年好友,如今还未闹翻,鲁迅就是被林语堂推荐来厦门大学的。
  两人在码头上步行十多分钟,前方停靠着密密麻麻的小舢板。林语堂率先登上小船,回头对鲁迅说:“上来吧,小心落脚。”
  鲁迅从小坐惯了乌篷船,非常轻松稳定地踏上舢板,好奇问:“怎么坐这个,厦门大学不是在城里吗?”
  “在海边上。”林语堂解释道。
  船家麻利地操船起航,行不多久,隐约能看到一片荒滩,以及荒滩之上的一排洋房。鲁迅有种被坑了的感觉,问道:“这就是厦门大学?”
  林语堂笑道:“教员宿舍还未建好,学校安排你暂住国学院的陈列室所。是三楼,很适合眺望风景,远远可以看到鼓浪屿。”
  厦门大学自创立已经有七年时间,但在五年前才正式开校。教学楼和宿舍都还在陆陆续续建设当中,如今学生放假,学校里读书声全无,俨然一个与世隔绝的大工地。
  鲁迅跟随林语堂来到国学院陈列室,床铺这些早已准备好,他放下行李感觉有些气闷,便来到窗前极目远眺。
  此时的鼓浪屿已经沦为万国公地,岛上到处是西洋风格建筑,只有郑成功遗迹还能找寻见一丝中国的存在。鲁迅看得憋闷无比,他对这里的印象非常不好,这种不好的印象促使他四个月后便离开厦门。
  林语堂走过来说:“图书馆和阅报室一直开放着,里面还有些没离校的师生,你可以去跟他们接触接触。”
  “也好。”
  鲁迅又看了眼鼓浪屿的公共租界,转身跟随林语堂去阅报室。
  两人放缓脚步推门而入,本以为安静的阅报室,此刻居然有人在大声说着什么。只见一个学生站在桌子上,捧着报纸激情洋溢的朗诵:“……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中国的每一个省份、每一个州县和每一个乡村,都将变成高楼林立、工厂遍地的文明世界……我们自由了,我们强大了,我们富裕了,我们不再承担战争之苦,我们不再承受贫穷之厄。我们的孩子,可以坐在明亮的学堂里,学习最先进的文化知识;我们的子孙,可以跟洋人谈笑共饮,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我们的国家,不再是被人嘲笑的对象,不用再签署屈辱的合约。任何一个海外的华人,都可以挺直腰杆,大声地高呼:我是中国人!我有一个梦想……”
  十几个学生聚在一起,仰头看着那个朗诵的同学,眼眶里含着盈盈泪花。
  《我有一个梦想》的感染力太强了,只要是良心尚存的中国人,都必然为之动容,因为它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鲁迅只听到后半段,惊讶地问:“这是谁写的文章?”
  林语堂走过去问了几句,很快从报架上取来一份《申报》,递给鲁迅说:“是周赫煊在火车上的演讲。”
  “呵呵,《申报》也刊登爱国文章?”鲁迅不屑地笑道。他是从不订阅《申报》的,并非这份报纸在北平买不到,而是他觉得《申报》太市侩了。
  《申报》走的是商业化路线,报纸页数不断增加,拿到手里厚厚的一叠。而且加量不加价,每份只卖3分钱,远低于《新闻报》的3分6厘,老百姓觉得特实惠。其实新闻内容并未增多,因为大量版面都印着广告。
  包括鲁迅在内,许多知识分子对此极为厌烦。在他们看来,《申报》就是一堆无用的广告纸,想要阅读新闻只能在广告夹缝里找。
  “周先生说得太好了,我辈当竭尽全力,拼搏牺牲,实现所有中国人的伟大梦想!”一个学生高喊。
  “刻苦读书,实现梦想!”
  “打倒列强,富强中国!”
  “……”
  学生们喊着口号,鲁迅和林语堂却退出阅报室,在过道里默默阅读起来。
  良久,林语堂叹息一声,把报纸悄然还回去。鲁迅却点燃香烟抽起来,静默无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
  《申报》的发行地区很广,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设有分馆,甚至连新加坡等海外地区都有发行点。
  四川省府。
  前不久刚刚担任省府编撰委员的李宗吾,穿着长衫踱步进入公所。他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泡了杯茶,嘴上刁根香烟,优哉游哉地开始读报。
  报纸有七份,最上面是四川本地的《华西日报》。李宗吾一张张飞快浏览,遇到感兴趣的才认真细读,很快就读到了《申报》——我有一个梦想。
  李宗吾读完全篇,摇头苦笑自言自语:“梦想?老子还不是有梦想,可惜只能发梦天(白日做梦)哦。”
  他很快又看到后面边框里的小字,那是对周赫煊的介绍:周赫煊,直隶人士,生于中国,长于南洋,游于西洋。曾著《大国崛起》一书,道尽列强兴衰。近日创建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致力于基础免费教育。
  “希望教育基金会?这个名字倒是耳熟。”李宗吾连忙翻找墙角的废旧报纸,很快从过期《新闻报》中找出基金会的招聘启事。
  李宗吾的成名作是《厚黑学》,认为古今中外成功者无非“脸皮厚,心子黑”。但他自己脸皮不厚,心也黑不起来,反而极为清廉,热衷于教育事业。他当过四川省督学,也做过校长,就在去年,他还带领四川教育考察团到江浙一带考察教育情况。
  可惜,四川一直在打烂仗,李宗吾的志向根本无法施展。
  看看那篇《我有一个梦想》,又看看《新闻报》上的招聘启事,李宗吾突然冒出个念头:是不是可以把中华希望教育会引到四川来?建立一个四川分会!
  ……
  北平,西山。
  胡也频心情郁闷地看着风景,他虽然还没加入共党,但却在《京报》副刊担任编辑。
  自从张作霖查封《京报》后,疯狂抓捕赤色分子,胡也频不仅丢了工作,而且还有被逮捕的风险,这些日子都隐居不出。
  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胡也频回头微笑:“你来啦?”
  “崇轩,你看看这个。”妻子丁玲来到他身边,手里握着一份《申报》。
  胡也频默默读完,心情变得无比沉重,突然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