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有人愿意趁机给白银州上眼药。当然,也可能跟各州无关,说不定是罗斯福授意的呢。罗斯福早就对白银七州不满了,顺手而为也不在话下。”
  宋子文摇头说:“应该不会。美国政客都是讲规矩的,一套他们自己定下的规矩。有什么矛盾,可以私底下协商解决,根本不可能闹到社会上公之于众。一旦破坏了这个规矩,就等于是在掀桌子。”
  “呵呵。”周赫煊笑笑不说话。
  政客比资本家还不能信任,他们的节操根本没有底线。
  美国的政治很有意思,如果要颁布一项政策,简单来说就是总统提出法案,参议院通过或修改法案。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参议院否决总统某项议案,总统否决参议院的否决议案,参议院再否决总统否决参议院的否决案。绵绵无绝期……
  参议院代表着各种集团的利益,这种集团并非某个公司和财团,而是由众多公司和财团组成的利益集团,被称为“院外集团”。比如白银集团就是典型的院外集团,它是美国七个产银州的利益集合体,占有美国参议院七分之一的投票权。
  罗斯福为了顺利实施自己的新政,不得不做出妥协,但他本人已经恨透了白银集团。而美国的其他院外集团,也有很多看白银集团不顺眼的,比如“美国农场主联盟”。
  白银法案严重损害了“美国农场主联盟”的利益,导致美国本土的农产品愈发滞销。本来,“美国农场主联盟”寄希望于开拓海外市场,比如把粮食卖给银本位国家,因为白银法案会导致这些国家币值上升,从而提高美国农产品的海外竞争力。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白银法案一出,众多的银本位国家纷纷宣布放弃银本位。就算没有放弃银本位的国家,也并非一定要买美国粮食,苏联那边趁机抢了许多订单——苏联靠卖粮食筹集资金发展工业。
  于是“美国农场主联盟”就懵逼了,国内市场萎缩,国外市场没有扩大,他们也是白银法案的受害者。
  像“美国农场主联盟”这样的院外集团不止一个,例如“美国商会”。他们的损失就更大,他们发现白银法案出台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的数额没有如想象中那样提高,反而还降低了!——英国后来主动出手也是基于此种原因,白银法案导致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销量大跌,这是中国市场被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不管是“美国农场主联盟”,还是“美国商会”,都希望该死的白银法案赶快取消。
  周赫煊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契机。
  历史上,美国白银集团在白银法案颁布后期就分裂了,因为外部政治压力实在太大,各种利益交换导致白银集团产生内讧。罗斯福通过各大院外集团的矛盾,彻底压服了白银集团这头饿狼。
  即便周赫煊不出手,事情也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只不过拖得很久,足足两年时间。对于中国来说,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不知损失了多少利益。


第六百三十七章 罗斯福的苦恼
  初步挑起舆论之后,整个访问团兵分三路——
  周赫煊走北边,一路接受美国各大高校的邀请,在进行学术讲座的同时,联合美国文化界人士,呼吁美国政府取消白银法案;
  梅兰芳、孟小冬和费雯丽走南边,沿途进行巡回演出,同时陈述白银法案对中国带来的苦难,请求美国艺术界帮忙造势;
  宋子文和范鹤言直接前往华盛顿,跟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取得联系,并拍电报让各地领事馆配合行动,暗中联系那些反对白银法案的院外集团。
  如此三方面的彼此配合,再加上美国右翼、左翼分子们自带干粮式的帮忙,以及某些院外集团的添柴煽火,事情终于……彻底闹大了!
  白银集团面对各方面的舆论攻击,当然不可能闲着,一边游说稳定白宫,一边花钱买通报纸帮自己辩解,并口口声声的表示:白银法案有利于美国走出大萧条,有利于改善美国人民的生活。
  许多拿了钱的经济学家,纷纷站出来发表意见,运用专业知识为白银集团洗脱冤屈。
  然而,美国的经济学家早就名声臭了,当初股市都崩盘了,他们还说只是技术性调整,不知忽悠了多少美国人破产。经济学家们不说话还好,他们一开口,舆论就闹得更凶。
  特别是我们前一章提到的拉夫同志,这位左翼作家堪称“美国鲁迅”。他什么都骂,骂政府、骂资本家、骂联邦政体,只要看不顺眼就喷过去。他自己本身就是左翼作家,却还要骂20年代的美国旧左翼,认为旧左翼们思想公式化、机械唯物主义、独裁专制等等。他热衷于研究共产主义理论,向往苏联的政治模式,却又经常逮着斯大林开喷,说斯大林是共产主义叛徒。
  就连拉夫的朋友都评价说:“他的文章不是文学批评,而是文学谋杀!”
  这不,那些经济学家刚刚拿钱说话,拉夫就火力全开。其中一个叫欧文的经济学家,甚至被拉夫抓住了小辫子,历数其过去的种种丑恶行径,将其称作“资本家的走狗”、“食腐的经济秃鹫”。
  整个美国舆论都爆炸了,围绕着白银法案展开的讨论,甚至在短时间内盖过了罗斯福的新政。
  就在此时,宋子文突然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公开宣称:中国即将启动币制改革方案,拟在半年内放弃银本位,发行纸质法定货币,并希望美国能够提供援助。若是美国不帮忙,中国会考虑向日本寻求帮助。
  而远在亚洲,日本外相开始宣扬“中日友好”,日本驻华公使在南京与汪兆铭接触。常凯申和汪兆铭联合下达“禁止排日运动令”,一时间,似乎中国和日本要达成全面经济合作。
  美国佬顿时坐不住了,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克宁瀚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日本代表正在与中国积极接触,两国有可能达成无法预知的经济合作,一旦确定合作,日本或许会彻底控制中国金融经济系统……同时,我要强调,英国人也在行动了,英国驻华公使昨日已与中国领导人常凯申会晤。
  白宫。
  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坐在轮椅上抽雪茄,他跟丘吉尔一样,烟瘾很大。
  坐在屋子里的还有摩根索,自称“种苹果的农民”的美国财政部长。这家伙看着电报说:“不必理会,我找远东问题专家咨询过,中国不可能倒向日本,除非中国的统治者都是疯子。”
  罗斯福担忧道:“不可否认,中国的统治者里边,出现过很多疯子。”
  “或许吧。”摩根索耸耸肩。
  罗斯福问道:“白银法案对中国的影响真有那么大?”
  摩根索无奈地说:“应该是这样。”
  不管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还是财政部长摩根索,在颁布白银法案之前都完全没料到,这一举措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麻烦。更没料到,白银法案会牵动远东局势,把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列强都卷进去。
  若非有周赫煊在美国闹出大动静,此时的美国根本就不管中国死活。历史上,直到明年中国开始倒向日本怀抱,罗斯福才终于警觉过来。
  不可否认,事情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罗斯福的预料。他颁布白银法案没有太复杂的想法,只是为了拉拢白银集团而已,那可是七分之一的参议员投票,可以让他的新政更加顺利实施。
  罗斯福问道:“其他集团的意见如何?”
  “农场主联盟想要终止白银法案。”摩根索苦笑道。其实他自己就属于“美国农场主联盟”的一员,在认识罗斯福以前,摩根索不是商人、不是政客,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农场主。
  罗斯福征求意见道:“你有什么建议?”
  摩根索说:“站在一个农场主的立场,我希望终止白银法案。但作为你的政治伙伴,我会劝你不要理会外界舆论。白银集团的投票权太重要了,一旦惹怒那些家伙,我们的许多新政都无法通过。”
  美国的白银产值,远远不如农业产值,甚至比不上马铃薯的产值。
  就此来看,似乎“美国农场主联盟”的势力,要远比“白银集团”更大。
  但绝非那么简单,农场主遍地都有,散落在美国的各个地方,他们看似强大,其实政治权利分散,拥有的参议院席位很少。而白银集团呢,却集中在产银七州,拥有参议院14个席位。
  所以罗斯福非常讨厌白银集团,这些家伙带来的利益很少,占有的政治资源却太多,以后必须打倒!
  罗斯福想了想:“英国那边怎么办?电报上说,英国外交官正在与南京政府接触。”
  摩根索道:“这个问题,必须请远东问题专家过来商议。至于国内的舆论,我们不必要理睬,让白银集团自己去解决。他们如果能解决,那么一切照旧;他们如果不能解决,我们也可以顺势取消白银法案。无论如何,白宫不能主动取消白银法案,否则白银集团会提出更加贪婪的要求。”
  “谢谢你,老伙计,你的建议让我思路开阔。”罗斯福笑道。
  “那我就先告辞了。”摩根索主动离开,他知道,罗斯福还要会见别的官员和顾问。
  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独自抽着雪茄苦笑。他这个总统做得太窝囊了,新政阻力众多,几乎引起工商界的一片反对。颁布白银法案的最大目的,其实是要拉拢白银集团,从而对抗“美国商会”,维持一种微妙的政治平衡。
  罗斯福新政的最大敌人,不是白银集团,而是美国商会。
  一旦取消白银法案,必然引起白银集团的反弹,他苦心维持的政治平衡必将被打破,罗斯福新政也有可能要面临失败。
  周赫煊这次在美国掀起舆论,给罗斯福出了个很大的难题。只要白银集团不主动提出取消白银法案,即便背负全国的骂名,罗斯福也只能咬着牙继续。
  周赫煊的任务,很艰巨!


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锅粥
  “取消白银法案,打倒资本家!”
  “我们要工作!”
  “不能让白银魔鬼抢走面包!”
  “我们要种族平等!”
  “……”
  华盛顿的街头,宋子文静静看着游行队伍,对身边的施肇基说:“美国人好像越来越喜欢游行示威了。”
  施肇基笑道:“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次游行,应该是美国共党策划的。”
  “你怎么知道?”宋子文好奇地问。
  施肇基指着游行群众说:“看到了吗?参与游行的人,大部分是黑人。而这里是华盛顿,黑人数量本就不太多,能把他们聚集起来游行的,也只有美国共党了。”
  宋子文更加惊讶:“共党在美国黑人族群中很有势力?”
  施肇基点头道:“黑人处于美国社会最底层,极易受到煽动,美共甚至公然喊出口号,要用‘红色吸引黑色’。特别是‘斯考兹博罗事件’以后,美共在黑人群体当中很有威望,甚至连一些黑人帮会头子都加入了美共。”
  “斯考兹博罗事件又是什么情况?”宋子文对此毫不知情。
  施肇基解释道:“三年前的斯考兹博罗镇,有九名黑人青年被控轮奸两名白人妇女,经过非法审讯,其中有八个黑人被判死刑。最年幼的那个黑人,年仅13岁。在美国共党的帮助下,这个案件已经真相大白,两名白人妇女的其中一个,承认自己捏造了谎言。”
  宋子文说:“事情闹得很大吧?”
  “闹得非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