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回真不是装的,张万腾很想再看看医生。


第八百一十三章 委员长的愤怒
  30年代中期,中国的报纸和记者数量,要属上海地区最多,其次就是首都南京。
  南京火车站发生刺杀案,而且遇刺目标还是周赫煊,顿时有无数记者蜂拥而来。结果他们一无所获,周赫煊及其随从,已经乘火车前往上海。而那个刺客,先是被带到火车站派出所,随即被赶来的国党特务给提走。
  记者只能采访路人和车站员工——
  “你好,我是金陵通讯社记者白瑞,请问今天上午周赫煊先生是在火车站遇刺了吗?”
  “有这回事。”
  “你有没有看到具体过程?”
  “当时人很多,我没看清楚。只听到一声枪响,大家都吓得跑开了,然后就看到一个病痨鬼被周先生的随从按住。”
  “病痨鬼?”
  “对,刺客是个病痨鬼,一直在咳嗽。”
  “周先生当时什么反应?”
  “周先生什么都没说,把刺客交给警察以后,他就照常检票进月台,坐火车去上海了。”
  “他没有显得慌张吗?”
  “没有,周先生很镇定,还让警察给刺客请医生。”
  当天下午,《金陵晚报》就刊发相关新闻,标题为“周赫煊遇刺临危不乱,大文豪尽显人道关怀”:“据悉,今日上午九时许,国际大学者周赫煊先生在南京火车站遇刺。杀手为一名35岁左右之中年男子,其近距离朝周先生开枪,被周先生的随从阻拦,子弹贴着周先生的头皮飞过,情况险之又险。随后,警察从杀手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又当场搜出四枚炸弹……周先生因发表热血爱国言论,曾在天津遭遇北洋军阀褚玉璞的刺杀,又在伦敦遭遇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刺杀,两度中枪住进医院,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面对此次刺杀,周先生临危不惧、面色无常,按照既定行程前往上海,离开时还叮嘱警察给杀手请医生,只因杀手行刺时一直在咳嗽……”
  “娘希匹!”
  常凯申的侍从室内,老蒋得到消息拍桌子大骂:“国家首都,天子脚下,竟还能发生行刺事件,马上把戴笠和徐恩曾给我叫来!”
  王亚樵的斧头帮,专门设立有“南京行动组”,前后五次策划暗杀常凯申。直至误中副车,把汪兆铭搞得住进医院半年之久,老蒋终于下定决心誓死铲除王亚樵。
  中央政府不仅要打击斧头帮,对首都的安全秩序也更加看重,近年来南京的特务数量疯狂增加。
  老蒋自认为已经把南京打造成铁桶,谁知在他眼皮子底下,又发生了公开行刺事件。这次杀手行刺的是周赫煊,那下次该轮到谁?很有可能就是他老蒋本人!
  徐恩曾和毛人凤飞快前来觐见,忐忑不安的候在一旁。
  “戴雨农呢?”常凯申不满地问。
  毛人凤立即敬礼道:“报告委座,戴处长目前正在上海执行任务!”
  常凯申并不认识毛人凤,问道:“你是谁?”
  毛人凤发现露脸的机会来了,兴奋道:“卑职毛人凤,是戴处长的私人秘书。戴处长临行前,已经知道日本人要对周先生下手,将此事全权交由卑职负责!”
  “真是日本人干的?”常凯申并不感到惊奇。
  毛人凤回答说:“刺客的身份已经查明,为江宁县地政科副科长张万腾。此人早年是孙传芳麾下某部后勤处长,民国十八年曾在上海市政府担任公务人员,因病辞职休养一年,经公务人员考试进入江宁县政府工作。其妻子儿女皆在南京,已经被特务处控制,我们怀疑张万腾是日本人的间谍!”
  “刺客是江宁县地政科副科长?”常凯申猛地站起来,比听闻周赫煊刺杀更加惊讶。
  江宁县号称“天下第一县”,由于南京城区面积逐年扩大,江宁县下辖的大部分区域,都已经跟南京主城重合。而江宁县的“地政科”,其实就是“地政局”,民国第一县的地政局副局长是日本人的间谍,还亲自动手刺杀周赫煊,这听起来简直就像天方夜谭。
  常凯申的第一反应是:日本人疯了!
  即便张万腾没有背景关系,政治前途不被看好,但至少是民国第一县的地政副手。这样的高端间谍应该全力保护,甚至不遗余力的帮他晋升,说不定哪天调入南京当官儿都有可能。
  如此间谍,居然用来当杀手,日本人也不嫌亏得慌啊?
  常凯申的第二反应是:怒火冲天!
  江宁县虽不受南京市政府统属,但其辖区有一大块跟南京市重合,日本人的间谍居然在首都当了“大官”,常凯申有种被人愚弄的耻辱感和恐惧感。
  “查,给我彻查!”
  常凯申勃然大怒,对徐恩曾下令道:“江宁县的所有公务人员,都给我彻查到底。包括当年考试选拔公务人员的那些人,全都必须严厉惩罚,给那个杀手升官的人一律开除党籍!”
  这牵扯可就太大了,徐恩曾背心冒汗,领命道:“是,委座,卑职立即着手调查!”
  常凯申又质问毛人凤:“戴笠让你负责保护周明诚,你怎么搞成这幅样子?”
  毛人凤叫苦道:“南京城内但凡可疑的目标,都被我严密监视了,哪想到杀手竟然是江宁县的副科长。卑职办事不利,还请委座责罚!”
  “审问出什么没有?”常凯申问道。
  毛人凤回答说:“杀手患有重感冒,已经发烧得神志不清,目前正在昏迷当中。在他昏厥以前,在车站派出所接受过初步审问。此人一口咬定,说行刺之事没有任何人授意,他是国党内部的‘主和派’,认为‘联日剿匪’是国家振兴之道,而周赫煊连日以来的抗日演讲,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前途。所以,他激于义愤,才以一个爱国党员的身份,自发前往车站行刺周赫煊。”
  常凯申冷笑道:“日本人倒是会撇清干系,居然把脏水泼到党国头上来了。”
  毛人凤连忙说:“委座放心,等把杀手的病治好,卑职立即严加审问,一定揪出其同伙!”
  “当心他自尽!”常凯申厉声道。
  “卑职谨记!”毛人凤立正敬礼,心头火热,他总算在老蒋这里挂上号了。


第八百一十四章 后话
  上海,码头。
  特使团一行三十余人,已经在码头集结,准备搭乘“维多利亚号”客轮启程。
  众人站在码头上合影留念,随即记者开始提问。
  孔祥熙微笑着说:“余此次代表国府赴英,参加英王加冕礼,不胜愉快。余希望此行能使中英两国友好之关系更见敦厚。当然,参加完英王加冕礼后,余还将访问欧洲各国,考察其经济状况,为我国之经济提供帮助。”
  《新闻报》的记者突然问道:“周先生,听说在南京行刺你的杀手,是江宁县的高级官员,一切皆因‘战和”分歧而起,请问你对此有何感想?”
  “这么快你就知道内幕了?好像刺客还在审问当中吧。”周赫煊呵呵笑道。
  那记者说:“我们有特殊消息渠道。”
  周赫煊道:“是战是和,关键不在中国,而是在于日本。日本不守国际约法,悍然入侵中国,台湾沦陷,东北尽失,华北危矣。日本愈发咄咄逼人,中国想要和平,但做得到吗?在日本看来,中国就是待宰羔羊。我等只能奋起抵抗,而不是祈求屠夫刀下留情。如今号召主和者,无非三种人,一种是傻子,一种是懦夫,还有一种别有居心。”
  说到此处,周赫煊突然语气加重:“另外,我必须更正一下谣言。这次行刺我的凶手,绝非普通的主和派官员。我到南京的第三天,就发现有人跟踪,我被监视了足有半个月!在火车站遭遇枪击以前,已经有人在扬子饭店给我下毒了。有监视者、有下毒者、有枪击者,说明刺客是有组织的,并非出于一腔义愤而临时起意,也并非单个的所谓爱国主和派能够做到!我希望,中央政府能彻查此事!”
  诸多记者兴奋异常,连忙把周赫煊的话记下来。
  突然有记者举手说:“周先生,还有一种说法,杀手是国党派出的特务。你对此有何看法?”
  “你是哪家报社的?”周赫煊笑问。
  那记者回答说:“《中华日报》。”
  “呵呵。”周赫煊笑了笑,带着讥讽的语气说,“我跟贵报没什么可说的,汉奸报纸而已。只是想问一句,贵报挪用铁道部的那20万元公款,不知何时才能补上?”
  《中华日报》是汪兆铭的耳目喉舌,常年鼓吹“中日友好”和“主和”言论,直至后来汪兆铭做了汉奸,该报甚至成为汪伪政府的机关刊物。
  那记者顿时愤怒了,质问道:“周先生,你凭什么说我们是汉奸报纸?”
  周赫煊也不正面回答,只重复说:“《中华日报》挪用的20万元铁道部公款何时还上?”
  “我们不是汉奸报纸!”那记者强烈申明。
  周赫煊笑道:“我只知道贵报挪用了铁道部20万元公款。”
  那记者面红耳赤:“又不是我挪用的!”
  周赫煊说:“但你从《中华日报》社领了薪水啊,所以我再次请问,贵报挪用的铁道部20万元公款何时还上?”
  那记者顿时难以招架,羞愧难当,直接捂着脸走人了。
  “哈哈哈哈哈!”
  众记者幸灾乐祸,欢腾大笑。
  20万元铁道部公款,那是《中华日报》的原罪。
  汪兆铭当初想给自己的派系办报纸,恰好心腹顾孟余又担任铁道部长,于是直接挪用铁道部20万元公款,假公济私把《中华日报》给办起来。这事儿被披露出来以后,《中华日报》立即成为报界之耻,属于被同行嘲讽鄙视的对象。
  此后几天,周赫煊已经随船前往英国,但关于他的刺杀案却闹得很大,而且说法五花八门。
  有人说是私仇,有人说是战和之分,有人说是日本刺杀,也有人说是国党特务所为。
  比如《中华日报》就在推波助澜,句句暗示周赫煊遭到了国党特务刺杀,原因是周赫煊的爱国言论触犯了蒋某人独裁。这份报纸站在进步人士和普罗大众的角度,高呼“民主宪政”口号,强烈要求中央废除独裁体制,进行党内和党外的民主公选——周赫煊遇刺案件,居然成为以汪兆铭为首的改组派攻击常凯申的借口和工具。
  周赫煊本来就有粉丝无数,同时大家也对老蒋的独裁深恶痛绝,两相叠加顿时碰出火星子。成千上万的爱国进步青年,就此被《中华日报》所蛊惑,举着“民主宪政”大旗进行游行示威。
  可以说,日本人的行刺计划虽然失败,但并非完全没有作用,至少把老蒋给搞得焦头烂额。
  配合着国党中常委即将修改“国民大会组织法和选举法”的时机,汪兆铭再次蹦出来,纠集改组派上蹿下跳,想要借此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中心——西安事变期间,汪兆铭已经被何应钦请回来,此时担任国党政委会主席。
  如果没有今后的投日当汉奸,汪兆铭此时此刻的诸多行为,是有益于国家发展进步的。他为了自己能够上位,强烈批评独裁统治,并拉拢各党派和民主人士,促进了中国在抗战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当然,汪兆铭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源于自身政治利益。而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他从头至尾鼓吹“中日和平”,这同样是为了自身政治利益。
  汪先生——政客,以及,搅屎棍。
  常凯申对各种谣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