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詹森的报告当中可以看出,1937年全面抗战前夕的中国,其发展势头是被列强所极度看好的。如果没有日本侵略,常凯申再耗费十年的时间逐步铲除国内军阀,中国虽不说成为强国,至少也能发展到一定富足的地步。
  但历史没有如果……
  头晕、乏力、鼻塞、咳嗽、咽喉肿痛……老王突然变成刺客张万腾了,今年病得回老家扫墓都没去,在床上躺了一整天。提醒各位多穿衣服,老王估计是觉得昨天暖和,衣服穿少了出门感冒的。


第八百一十六章 墨索里尼与生大蒜
  维多利亚号是一艘新式快船,使节团从上海出发,沿途经过香港、马尼拉、新加坡、哥伦坡、孟买、塞特港,最终走地中海抵达意大利——耗时约十六天,速度极快。
  然后周赫煊就见到了墨索里尼……
  实际上,孔祥熙对墨索里尼很有些怨念,因为他当初被意大利佬给骗惨了。
  常凯申在1932年复出后,由于政府财政困难,孔祥熙负责出国借款并采购军事装备。他的第一站是美国,结果《时代周刊》刊载了一篇蒋、宋、孔三家联姻,对中国实行家族统治的文章,迅速在美国传开。带着这样的丑闻,孔祥熙在美国处境尴尬,灰溜溜的跑去欧洲。
  到了意大利,孔部长似乎否极泰来,墨索里尼用元首礼仪接待孔祥熙,并低价卖给他一批轰炸机及若干军用物资。
  回国后,孔祥熙觉得自己立下大功,极力说服老蒋开展“大空军计划”。等到意大利轰炸机运到中国,孔祥熙再也不提什么大空军战略了,因为收到的货物是一堆废铁。那些飞机破旧得修都没法修,飞倒是能飞起来,但飞机炮管中的来复线都已经磨光了。
  此次受骗让孔祥熙颜面大失,国党元老纷纷要求追究责任。以至孔祥熙在随后两年难以升官,直到宋子文辞去财政部长职务,才有了孔部长的出头之日。
  当然,孔祥熙也没亏本,那批古董轰炸机价钱很便宜,足够他从中大捞一笔。而且吃亏是福嘛,孔祥熙借此跟墨索里尼套上交情,中意两国从此进入外交蜜月期。
  反倒是希特勒很不会来事,孔祥熙访问德国时,希特勒卖给中国2500万美元的军事物资。虽然德国货质量杠杠的,但德国人的脑子也杠杠的,打死不肯降价,让孔祥熙没吃到啥回扣。
  离开德国之前,希特勒释放出最大善意——把自己的签名照片当做礼物,让孔祥熙转交给常凯申。
  在希特勒看来,自己是地球上最伟大的人物,能得到自己的签名照片,全世界任何人都能幸福得发晕,这是珍贵而荣耀的礼物。但元首的媚眼抛给瞎子看了,孔祥熙拿到照片,出门就气呼呼嘀咕:这玩意儿也算礼物?
  抵达意大利的第二天晚上,墨索里尼亲自接见孔祥熙、陈绍宽和周赫煊,并在自己的官邸准备了晚宴。
  千万不要相信什么墨索里尼和希特勒都是素食主义者的谎言——
  希特勒最喜欢的食物是烤乳鸽,而且还让厨师往乳鸽肚子里放舌头和肝脏。即便到了晚年,希特勒患有严重胃病,依然喜欢喝炖肉的菜汤,而动物肝脏更是让他难以割舍。
  至于墨索里尼,尤其喜欢鸡肉和兔子,晚年成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士,连肠道都变形了,不得不学习希特勒吃素养生。
  “总理先生你好!”
  “孔博士你好!”
  孔祥熙和墨索里尼热情握手,似乎把当年买到破烂飞机的受骗经历给忘了。
  孔祥熙又介绍周赫煊和陈绍宽二人,墨索尼里先是跟陈绍宽握手,待到面对周赫煊的时候,他突然张开双臂搂抱大笑:“哈哈,周先生,我喜欢你的作品,晚餐结束后请到我的书房参观!”
  “非常荣幸,总理阁下。”周赫煊笑着说。
  在人们的一贯印象当中,墨索里尼是粗鲁的、暴躁的,就像那种靠运气荣登高位的莽夫。
  显然,这不可能!
  30年代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元首当中,墨索里尼属于记者最喜欢的采访对象,因为他尊重知识,尊重文化,更尊重拥有知识和文化的人。但凡你脑子里真的有货,绝对会被墨索尼里视为上宾,而当你的知识折服了他,他还会把你当老师而不耻下问。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墨索里尼的人生经历就知道,这家伙是个很博学的人。在19岁到21岁之间,墨索里尼过着流浪生活,常常食不果腹,却每天晚上坚持阅读理论书籍,其中包括马克思、黑格尔、拉萨尔、尼采和马勒多等人的著作。
  为了研读马克思的原著,墨索里尼曾自学德语——他年轻时候是马克思的粉丝,衣服口袋里总放着马克思的肖像画;为了阅读原版《泰晤士报》,墨索里尼42岁开始学习英语,练得一口地道的伦敦腔。他非常喜爱文学,尤其是诗歌,如果遇到博学的来访者,他会摆上满桌子的名人诗作,以彰显自己在诗歌领域的修养。
  这家伙年轻时候是记者,靠文字谋生,还创作过名人传记、小说和剧本,他后来的两本自传也是自己写的,从来没有请人代笔。
  现在知道墨索里尼为什么失败了吧?
  很简单,这家伙是个文青(斜眼笑)。
  当然,再怎么文青,也无法掩饰墨索里尼的品位,这从他宴请宾客的食物就能看出。
  此时此刻,墨索里尼指着盘子里的开胃菜说:“意大利美食,是整个欧洲的财富,所谓的法国菜,只不过是野蛮人玩意儿。而享用意大利美食,就不得不说一种开胃菜,就是诸位面前的这种食物。它能够刺激食欲,让人头脑清醒,让人轻松入睡,法国人就完全不懂这种乐趣。”
  周赫煊低头看了看盘子里的东西,瞬间就没胃口了,他宁愿吃英国佬的炸鱼土豆。
  天啦,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反人类的黑暗料理?
  满满的一盘生大蒜,还添加了橄榄油和柠檬汁,周赫煊完全无法想象那种味道。
  这就是墨索里尼每晚必吃的美味,不吃他根本睡不着觉。他还喜欢吃蛋糕和布丁,嗯,用生大蒜代替奶油淋浇的蛋糕和布丁。生大蒜蛋糕……
  难怪墨索里尼脾气不好,难怪他晚年肠胃都变形了,不得不宣称自己是素食主义者。
  科学研究表明,生大蒜食用过多,容易引发胃肠道不适,易怒暴躁,影响视力。
  陈绍宽强忍着恶心,舀了小半勺放到嘴边,轻轻一舔,立即微笑着把橄榄油和柠檬汁秘制的生大蒜放回去。
  孔祥熙则有大无畏的精神,他不仅吃了一大勺,还有滋有味的嚼着点评:“非常有特色的意大利美食,让我感受到罗马古国的底蕴。中国和意大利一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美食。这是两国的共同点,也是我们彼此交流的文化基石,相信两国的友谊会如同美食一般久远。若有机会,希望能请总理阁下品尝中国美食。”
  墨索里尼顿时高兴起来,拍手笑道:“孔博士,你是难得的美食家,我们很有共同语言。”说完,他又问周赫煊,“周先生,你不喜欢吗?”
  “当然,很有趣的食物。”周赫煊压住恶心一口吞下,咽到喉咙处,差点把中午饭都吐出来。
  橄榄油拌柠檬汁秘制生大蒜这道开胃菜过后,桌上的食物终于变得正常起来,墨索里尼的谈兴也愈发高涨。他说话时非常有风度,而且条理清晰,每每还带着文学典故,这种形象是极受文人推崇的。
  难怪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之前,墨索里尼拥有一大票名人粉丝,艾略特、庞德、叶芝、萧伯纳、泰戈尔、丘吉尔和甘地,这些人都曾经对墨索里尼表达景仰之情。
  泰戈尔在两次会见墨索里尼后,如此赞美道:“墨索里尼阁下,犹如经过了米开朗基罗的妙手雕琢,他的一举一动都闪耀着智慧和力量。”
  墨索里尼从雕塑聊到绘画,从政治聊到文学,似乎就没有他不擅长的领域,把孔祥熙和陈绍宽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突然,他又说起了诗歌,问周赫煊:“周先生知道庞德吗?”
  “埃兹拉·庞德?”周赫煊确认道。
  “当然,就是他。”墨索里尼笑道,“他就住在意大利,一直跟我有书信交流,每年我们会聚在一起谈论诗歌和文学。庞德先生对你的诗作很感兴趣,他是这样评价的:在近代远东,共有两个真正的诗人,一个是泰戈尔,另一个是周赫煊。”
  周赫煊微笑道:“那真是我的荣幸。”
  埃兹拉·庞德,30年代风头仅次于艾略特的诗人,一个喜欢东方文化的超级逗比,一个提携了许多文学家的伯乐。
  他曾鼓励身无分文的年轻作家坚持创作,帮助这些人找出版,写书评,甚至帮忙付房租。其中有两个受他资助的年轻人,后来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和海明威。
  艾略特的《荒原》,被誉为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象征主义文学最具代表性作品。而这本《荒原》最初的稿件,就是寄给埃兹拉·庞德的,被庞德删掉三分之一才拿去出版。
  此外,庞德还特别喜欢东方文化,研究并翻译中国古诗和日本俳句。晚年,他在精神病院里住了13年,一边患精神病,一边创作出25部长诗,并把《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翻译成意大利文,顺便还获得了博林根诗歌奖,对现代诗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这家伙是墨索里尼的死忠,并经常发表奇葩的政治言论,希望为全人类解决各种问题。
  面对交通拥挤,庞德建议修建迂回环形街道;面对意大利粮食不足,庞德建议墨索里尼多种花生;而在亚洲地缘问题上,庞德认为中国人和日本人应该联手,把澳大利亚人赶出澳洲……
  墨索里尼大笑着聊起关于庞德的趣事,随即邀请道:“庞德先生每月的第四个星期,都会来罗马,我可以介绍你们见面。两位来自于东西方的伟大文学家,想必应该聊得很愉快。”


第八百一十七章 诗歌朗诵
  在现代主义文学诸多流派当中,有一个叫做“意象派”,其代表人物和命名者,正是——埃兹拉·庞德。
  20世纪初,有那么一群欧美诗人,受日本俳句的影响,开始将诗歌意向作为研究重点。后来,他们发现日本俳句源于中国格律诗,进而又去研究中国古诗词,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意象派诗歌”。
  特别是埃兹拉·庞德,这位先生对中国文学的喜爱已经走火入魔了,完全就像是在对汉字进行顶礼膜拜。他认为汉诗和汉字充满了魔力,以至于在自己的长诗《诗章》当中多处夹杂汉字,以表达某种神秘的意蕴。
  大家可能见过这样的诗歌,在某首中国白话诗当中,突然蹦出几个英文词汇,似乎这样就能显出高贵逼格。庞德的诗歌刚好相反,在一堆英文或意大利文诗句里,突然蹦出几个汉字,看得西方读者一脸懵逼。
  “噢,周,终于见到你了!”庞德张开双臂,走起路来吊儿郎当。
  此君的外形显得很魔性,脸型瘦长,鹰钩鼻,下身一条宽大裤子,上身衬衣套毛衣。头发和胡须已经花白,根根乱糟糟竖立着,像是浑身通着静电,又像是刚从精神病院里跑出来的。
  周赫煊跟庞德来了个熊抱,笑道:“庞德先生,久仰大名!”
  真的是久仰大名,依照庞德对现代文学的贡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绰绰有余。可惜,他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