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上海、天津和广州三大商埠被日寇占领,中国桐油行业濒临崩溃,桐油价格一落千丈,好多地方的桐林直接荒废掉了。而美国人在桐油借款合同中,要求中国政府不得统购桐油,导致大量桐油以白菜价出口。
  当时只要是做桐油贸易的美国商人,那利润比走私鸦片还恐怖。中国桐油商层层抽利,等桐油运到美国以后,价格依旧可以翻个十倍以上。这种情况持续了足足两年半,国民政府才颁布《全国桐油统购统销办法》,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并非中央政府太傻,而是签了合同没法毁约,只能等履行完合同才敢统购统销。
  很扯淡的是,国民政府实行桐油统购统销,并没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好处,反而成了官僚资本赚钱的工具。
  当时桐油价格已经慢慢恢复正常,美国佬该占的便宜都占得差不多了,再统购统销纯属多此一举。国民政府玩的那套把戏,反而继续坑害桐油从业者,导致国内桐油收购价格被强行压低。
  好吧,周赫煊的提醒也属多此一举。
  不统购统销,美国佬占便宜,然后中国官僚继续占便宜。而一开始就统购统销,美国佬虽然不占便宜,但钱也被那帮官僚亲贵们给弄走了,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仔细想想,其实让美国佬占便宜更好一些。因为这样遵从的是市场规律,桐油价格顶多一年就能涨回来,剩下一年半时间的得利者就是中国桐油从业者——直到官僚资本入场。
  周赫煊不该提醒陈光甫的……
  当然,也有可能提醒亦无效果。陈光甫谈判心切,多半不会坚持,最后还是依着美国佬的心意签合同。
  周赫煊参与此事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把借款额度提高。因为陈光甫已经有了信心,不用像历史上那样小心翼翼,借款数额被他提高一倍都有可能,这对军费紧张的中国抗战贡献巨大。
  果不其然,陈光甫拿着商业调查报告笑着说:“我准备借一亿。”
  “你疯了?”胡适惊讶地看着他,因为他们借款的底线是2000万,现在竟然直接翻了5倍。
  周赫煊说:“一亿美元可能有些困难,但八千万还是有可能谈下来的。”
  陈光甫豪气道:“我管他那么多,等谈判重新开始时,我张口就要他1。5个亿,能借来多少是多少。”
  “你厉害。”周赫煊由衷道。
  周赫煊和陈光甫都没有预料到,他们这样做,不但提高了桐油贷款,更延长了桐油借款合同。导致本该只采购22万吨桐油的贷款合同,一下子变成40万吨,而国民政府直到1943年初才敢对桐油进行统购统销。
  中间凭空延长的一年半时间,成为中国桐油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那时市场价格已经恢复正常,并且涨得比战前还高,而国民政府又不敢出面压价,让中国桐油从业者活得非常滋润。
  无意间,陈光甫做出了最好的选择,让国党那帮清贵们少吞了无数民脂民膏。
  干得漂亮!
  陈光甫拉着周赫煊商量谈判手段,胡适的注意力则放到了那些书稿上,他顺口问道:“明诚又在写什么书?”
  一旁的拉贝回答说:“《南京大屠杀》。”
  胡适点头道:“听说南京有上万无辜者遇害,这种暴行是应该写书揭露!”
  “不止上万。”拉贝沉痛地说,“经过我们的整理推测,南京的遇害者,至少在20万人以上,甚至更多!”
  “20万!没有搞错吧?”胡适瞠目结舌。
  拉贝指着旁边大量的一手资料:“你自己看吧。”
  胡适首先看的是照片,越看越愤怒,不可自制地踢翻椅子,爆粗口道:“干他娘的小日本儿,猪狗不如啊!”


第八百六十四章 文人
  自五四运动以来,胡适的表现都是谦谦君子。被人当众挖苦唾骂,他也能笑脸以对,而此时终于失态骂了脏话。
  周赫煊终止了与陈光甫的对话,回头问胡适:“适之兄,你还主和吗?”
  胡适死盯着那些大屠杀照片,摇头道:“抗战犹有一线生机,求和必然万劫不复。四万万国民,若是举手投降,则悉数沦为待宰之羔羊。”
  “很好,你终于想通了。”周赫煊欣慰道。
  后世骂胡适的人很多,原因即为主和。然而主和者并非胡适一人,学术大牛陈寅恪和吴宓先生,他们在抗战初期也是主和的。
  在学术界,这份主和名单可以排很长。比如北大校长蒋梦麟、北大法学院教授周炳琳,还有蒋廷黻、陈之迈等等等等,那是数也数不清。
  而国党的高官群体当中,汪兆铭、孔祥熙、张群、居正、于右任、陈立夫、阎锡山、徐永昌、王宠惠、陈布雷、魏道明,这些人要么主和,要么倾向于妥协。
  你敢相信?大名鼎鼎的陈寅恪先生,曾亲口说过这种话:“抵抗必亡国,屈服乃上策”。
  这两句出自吴宓先生的日记,是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七天,两人饭后散步闲聊时说的。陈寅恪认为,拱手让出华北而求和,还能保住华南以偏安,将来或许可以渐渐恢复国土。若战则全局覆没,中国永亡矣。
  以至于常凯申在南京沦陷后,在日记当中感慨道:“文人老朽以军事失利皆倡和议,高级将领皆多落魄望和,投机取巧者更甚……近日各方人士与重要同志,皆以为军事失败非速求和不可,几乎众口一词。”
  在军令部长徐永昌看来,公开主和者其实有限,更多的是隐性求和者。因为公开主和会被骂汉奸,所以官职越大、权力越盛的人,往往口是心非,高呼抗战而倾向妥协。
  甚至在徐永昌的眼中,拥有军事实力的地方首脑,在刘湘病逝以后,只有共党和桂系才是真正的主战派,其余皆心怀叵测。
  所以在抗战之初,常凯申是非常孤立的,靠着乾纲独断才把中国拉上了抗日的战车。
  正因如此,汪兆铭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从1938年冬开始走上公开求和的道路。他觉得自己能一呼百应,然而真正的实权人物却不跟着他混,身边追随的尽是些政治失意者。
  当时的舆论风向是:战败可谅,言和有罪。
  对于汪兆铭的“艳电”,虽然有无数人破口大骂,但却不乏同情和共鸣者。因为他们也是这样想的,只是汪兆铭当了汉奸,而他们不敢当汉奸而已。
  即便到了1939年夏天,这种军政官僚整体趋向于妥协的情况都未改变,国党中央党务秘书王子壮在日记中写道:“……凭心论之,目前能以支持大局,坚决不挠者,亦似只有彼(老蒋)一人。自余之文武大员,心盼速和而不敢出诸口者,比比皆是,终以蒋先生之威望,不能不绝对服从,忍耐痛苦,坚持到底。汪先生之离变,正为一般有知识者之代表。”
  我们以前揭了常凯申许多黑底子,但实话实说,老蒋对抗战的贡献非常巨大,即便他各种微操作坑害队友。他身边的那些军政大员,十有八九都想着赶快议和,老蒋通过独裁手段生生压了下来。
  这也是即便到了抗战后期,还有很多热血青年支持常凯申的原因,他们认为唯有英明领袖独裁才能抵抗到底。
  可想而知,现在丢了广州,武汉马上也要弃守,中国疆土沦陷近半,那些军政大员的士气该有多低落。有人甚至认为,中国能够坚持一年而不速亡,那是因为日本还没有来真格的。
  陈寅恪就更悲观了,直接在诗里来一句“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断恐待来生”。他把中国比作南宋和南明,认为抗战胜利是不可能的,收复华北只能等到下辈子了。
  你自己悲观倒也罢了,为什么偏要写成诗歌,让这种负面情绪影响更多人?
  后世有本描写文人南迁的书叫《南渡北归》,书名便是引用于此,但未免有些不合适,文人们并非一个个都像陈寅恪那么悲观。
  倒是陈寅恪的父亲更有文人风骨,在平津沦陷后,陈三立先生坚决不愿投日,绝食五天,忧愤而死。
  当然,咱们也不能把陈寅恪往死里批判,他只是悲观消极太甚,爱国之心还是有的。至少陈寅恪在香港的时候,两次拒绝日寇的威逼利诱,辗转跑去西南大后方当老师。
  陈寅恪的思想和行为很矛盾,但又能代表很大一部分文人。他对时局既悲观又失望,还写诗埋怨老蒋的抗战是独夫行为,把国家前途当做赌博来孤注一掷。面对日寇40万大洋的利诱,他又能冒死两度拒绝,跑到西南的穷乡僻壤去过苦日子,并饿着肚子一边教学一边做研究。
  胡适的选择又不相同,他在抗战初期,跟陈寅恪的想法一模一样,其后迅速完成了思想的转变。
  或者说从未改变,胡适一向是“实干派”和“悲观派”。
  七七事变以前,胡适上蹿下跳搞求和,多次请命担任中国驻日大使,要为中日两国的友好贡献力量。一看战争已经无法避免,胡适又上蹿下跳,多次请命担任中国驻美大使,想要说服美国介入中日战争。
  或许老蒋是被烦得不行了,才把胡适任命为特使扔美国去,随便他怎么在美国瞎折腾。
  即便到了现在,胡适也认为中国抗战必败,除非美国能站出来拉一把。他没有像陈寅恪那样写诗伤春悲秋,而是不遗余力的在美国做宣传。
  以前胡适在国内写文章,经常赞美日本人的政治和文化,把中国的政治文化批评得一无是处,号召中国向日本努力学习。而现在,胡适极力美化中国、丑化日本,就为了能获得美国民众的认可和援助。
  胡适是天真的,也是值得敬佩的。
  陈寅恪是真实的,同样也值得敬佩。
  两人之间的区别,是文人在国难当头时不同的选择。
  ……


第八百六十五章 八女投江
  孔令侃半身瘫痪了,这就是反派得罪周赫煊的下场。
  10月底的时候,孔大公子正玩着别人老婆,被绿帽子事主捉奸在床。
  洪门拿着周赫煊提供的经费,已经买通了当地黑手党。黑手党作局引诱绿帽子先生入毂,让那倒霉的家伙欠了一屁股赌债,同时又透露孔家富得流油,怂恿绿帽子先生找奸夫弄钱还债。
  绿帽子先生也是心大,张口就要100万美元。孔令侃当然不愿意,只答应给5万,双方一言不合就扭打起来。
  暗中埋伏的洪门兄弟都没出手,房里的三人就自行解决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嚣张跋扈的孔大公子,直接拔枪指着对方的脑门威胁。女方见状连忙劝说,并抓住孔令侃的手臂想夺枪,争执之际,绿帽子先生也加入夺枪行列。
  当时属于偷情幽会,孔令侃的跟班们都不在,三人就这么在卧室纠缠。
  突然一声枪响,那女人突然腹部流血,剩下两个男人也说不清是谁开的枪。孔令侃有些被吓到了,绿帽子先生则被激起凶性,趁机把枪夺过来,对着孔令侃就是一阵乱射,活生生把枪里的子弹打完。
  孔令侃在中第二枪的时候,就吓得疯狂往外跑,在中第四枪的时候倒下,接着又被对方补了第五枪。
  绿帽子先生把孔令侃身上的财物搜刮一空,又躲避警察和黑手党,连夜逃往墨西哥。而孔令侃和那个女人,则被听到枪声的邻居送去医院。那女的只中一枪便死了,孔令侃居然命大,中了五枪还被抢救回来。
  不过有一颗子弹命中他脊柱,医生根本不敢取出来,下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事情顺利得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