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统哥哥,快来帮我打他!”梁从诫连忙说。
  于是乎,罗哲文就趴地上,煞有介事的跟两个小屁孩玩起了弹珠。
  未来的建筑学家卢绳此时也才22岁,他见此情况哭笑不得,回房写了首打油诗贴在院中的香樟树上:“早打珠,晚打珠,日日打珠不读书。”
  今后几年,那颗香樟树上会贴着各种字条。
  比如未来的建筑学家叶仲玑,因为身体瘦弱不堪,总希望自己长得胖些,于是就在树上写字条自嘲:“出卖老不胖半盒。”
  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经常感冒生病,有样学样的在树上贴字条:“出卖伤风感冒。”
  此时此刻,梁再冰就像个小猴子般挂在树上,趴树杈间看着下面的弟弟打弹珠。
  这里不仅居住着梁思成、林徽因一家,营造学社的全体成员也住此地。每人宿舍面积还不足5平米,除了摆小床之外,勉强能放置一张书桌。而院子里那颗香樟树,也是他们的训练设施,每天梁思成都要带着学生们爬树,这是在练习考察建筑时爬梁上屋。
  “罗总统,不要打弹珠了,快进来帮忙!”卢绳站在屋檐下喊道。
  罗哲文站起来拍拍膝盖上的灰尘,扔掉弹珠说:“不要喊我罗总统,我叫罗哲文。”
  “好的,罗总统。”卢绳笑道。
  罗哲文翻了翻白眼,小跑着冲向办公室,似乎不想再跟卢绳说话。
  罗哲文是梁思成在宜宾新收的弟子,原名罗自福,四川话念快了就变成罗斯福,由此有了“总统”的外号。他对此非常不高兴,梁思成便给他改名叫罗哲文。
  “小猴子们,都过来帮忙!”金岳霖扛着锄头出来,他想在院子角落里挖个蚯蚓池养鸡。
  金岳霖依旧在西南联大教书,听说林徽因生病才赶过来看望,过段时间就要回去,以后只有放寒暑假才会再来。
  几个孩子立即过去帮忙,别看梁再冰是个女孩子,她从树上滋溜就滑下来,身手极为矫健。
  金岳霖指挥道:“去给我捉蚯蚓过来,越多越好,不要走远了,也不要在水田里玩。”
  孩子们立即领命而去,嬉笑着仿佛在做游戏。
  林徽因被母亲搀扶着来到院子里,她脸色苍白,面容憔悴,早就没有了摩登雍容的气质。
  金岳霖放下锄头,关切地问:“好些没有?”
  “好多了。”林徽因说。
  林徽因去年底一路奔波来李庄,本来就虚弱劳累,又遇上当地人烧稻草堆肥,吸多了草木灰引起肺病复发。这几个月里,她的病时好时坏,有时连续大半个月高烧不退,稍微好些又严重了,都是没有药品给闹的。
  金岳霖见到林徽因虚弱的样子,心头难受,说道:“我去镇上买只鸡,今天炖鸡汤喝。”
  林徽因连忙制止:“不用了。你也没钱,别把回昆明的路费都用完了。”
  “别担心,我有钱。”金岳霖笑着就往镇上走。
  看着金岳霖远去的背影,林徽因只能一声叹息。
  她这几年经历了太多,最危险的时候差点全家被炸死。当时一颗炸弹落在屋外,林徽因和梁思成一人抱着一个孩子就往外冲,刚跑到门口就有炸弹落到屋里,爆炸的气浪把他们掀飞。最后一颗炸弹落在附近不远,她和梁思成都抱着孩子等死了,幸好那颗炸弹哑火没爆开。
  林徽因甚至跟着母亲学会了针线活,孩子们的布鞋就是她做的。用梁思成的原话来说:“在菜油灯下,做着孩子的布鞋,购买和烹调便宜的粗食,我们过着父辈曾经的生活,却又做着现代的工作。”
  金岳霖穿着长衫步行前往镇上,可惜今天并不是赶集日子,他绕来绕去也没见哪里在卖鸡。
  无奈之下,金岳霖只好随便敲开一户人家的门,张口就问:“你家卖鸡不?”
  对方感觉莫名其妙,反问道:“你谁啊?”
  “我……我是……”金岳霖突然又忘了自己的名字,灵机一动回答道,“我是同济大学的教授,想买只鸡。”
  对方哭笑不得,说道:“我家只养了两只下蛋母鸡,不卖的。还有啊,你不要在镇上买鸡,去村里的农民家里问问。”
  金岳霖顿时反应过来,这镇上居民恐怕不怎么养鸡,连忙说:“多谢指教,你真聪明!”
  直到金岳霖走到巷尾,那人才自言自语道:“这人是傻子吧。”
  想要返回村里的金岳霖,突然发现自己迷路了,镇上的巷道虽然不多,但也犹如迷宫一样。他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前方有人大喊:“吃人了,吃人了,下江人吃人了!”
  “下江人”是四川地区对长江中下流百姓的称呼,有时也泛指外地人,反正迁来李庄的学者和师生都被他们称呼为下江人。
  “啥子回事?”
  “哪里吃人了?”
  “祖师殿里头,好吓人哦,那里的老师带着学生娃子吃人!”
  “莫搞错了。”
  “没搞错,肚子都划开了,心肺取出来摆起的,怕是要煮心肺汤吃。”
  “狗x的龟儿子,这些下江人好坏,居然来我们李庄吃人。快点,哥子伙些,拿起扁担跟我走!”
  “报官,快去报官。”
  “……”
  祖师殿是同济大学医学院的临时校址,金岳霖好奇地跟过去看,到地方时发现祖师殿已经围满了当地百姓。医学院的师生被群众抓住来团团包围,他们的“吃人”罪证也被抬出——只见尸体已经被破开胸膛,吓得一些胆小的当地人连连后退。
  在群情激奋之中,一个穿着白褂子的中年男人慌忙解释:“不要打人,大家不要打人,听我讲。我们不是在吃人,这具尸体是用来上解剖课的,我们是在上课。”
  “鬼扯!哪有杀人上课的,你上一堂课就杀一个人,怕不要把我们李庄人杀绝哦!”
  “就是,抓他们去见官。”
  “见啥子官,杀人偿命,直接打死。”
  “……”
  金岳霖看得目瞪口呆,又不知如何是好,他站在外边甚至都挤不进去。
  刚从成都赶来李庄的童第周、叶毓芬夫妇,此时远远的观望着,哭笑不得道:“在这里做研究有点难啊。”


第九百八十一章 周神仙驾到
  “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此时已小有名气了,他1933年就获得博士学位。导师让童第周再等一年,再写一篇论文,就可再获得一个特别博士学位。
  童第周急于回国效力,回答导师说:“特别博士不要了,我想回国。”
  可惜,童第周回国并没有效到什么力。特别是抗战爆发以后,童第周跟随山东大学内迁,由于经费不足,国府又视若无睹,好好的山东大学直接宣布解散,童第周夫妇一度变成无家可归的街头流浪者。
  夫妻俩三餐不继差点饿死,一身才华的生物学家只能去当编译员谋生,就连这份工作都还是好不容易才谋到的。经过朋友的推荐,童第周后来又进了中央大学医学院当老师,前不久接到同济大学的聘书来李庄做生物学教授。
  历史上,童第周在李庄的第一年基本都荒废了,直到他在镇上发现一台老旧的双筒显微镜。这台显微镜售价6。5万元法币,相当于童第周两年的工资,童第周东拼西凑到处借钱,甚至把妻子的首饰都变卖了,终于将这台显微镜买下。
  由于李庄没有通电,童第周夏天在烈日下做实验,冬天则盼着下雪,因为四川盆地冬日光线阴暗,只有借着雪地的光线折射才能看清。他还带领妻子、儿女和学生,到野外捕捉青蛙收集蛙卵。
  当时同济大学的学生们对此印象深刻,在童教授的实验室外,经常有逃跑的青蛙四处流窜,有的一边跳一边呱呱叫,让不知情的老乡看得莫名其妙。
  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研究环境下,童第周连续发表了好几篇高质量论文,引起国内外生物学界的瞩目。
  两年后,李约瑟专门来李庄看望童第周,并请求参观童第周的实验室。
  “就在这里。”童第周站在空地里一指。
  天空大地就是童第周的实验室,李约瑟环顾一圈,只发现几个鱼缸和一架破旧的显微镜。他惊道:“你就是用这样的器材,在这片空地上完成那样高难度的实验?”
  童第周说:“战时条件困难,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做。”
  李约瑟连连惊叹:“奇迹!科学史上的奇迹!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写出那样高水平的科学论文,简直不可思议!”
  ……
  “吃人事件”很快就解决了,镇长和当地士绅被请来,费尽心思解释好半天,终于让当地人相信他们不是在吃人。
  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过好几次,比如中研院史语所和体质人类学所都藏有大量人体骨骼,还有殷墟出土的头盖骨,以及近代人类的各种骨骼。有一天,李庄农民为史语所送菜,就像进了孙二娘的黑点,吓得当场逃跑,害怕下江人把他做成人肉包子。
  现在很多本地人都在自家门上挂照妖镜,还点燃柏枝驱鬼,扎草人跳傩舞,见到“下江人”也是绕着走。
  金岳霖站在祖师殿外看了一阵好戏,突然反应过来正事还没做,连忙揪着路人问:“怎么出镇子?”
  童第周莫名其妙被逮着问路,下意识往来时的方向指去:“我是从那边进镇子的。”
  “多谢!”金岳霖说完就跑。
  童第周所指的方向是江边码头,跟林徽因居住的月亮田正好相反……
  金岳霖跑到江边,猛然回过神来,自言自语道:“咦,不对呀。”
  “汽划子来了!”
  “汽划子来了!”
  几个小孩儿在江边奔跑雀跃,指着江中的小江轮大呼小叫。虽然李庄是个货运码头,但江轮还是非常少见的,孩子们纷纷跑来看稀奇。
  金岳霖本来想转身回镇上继续问路,突然看到江轮甲板上站着个熟人,立即挥手大喊:“明诚兄,我在这里!”
  小江轮靠岸,周赫煊踩着梯子下船,跟金岳霖握手道:“老金,我来晚了。”
  “不晚,不晚,正好合适。”金岳霖颇为高兴。
  码头上的搬运工人也围过来,问周赫煊是否需要卸货,周赫煊立即让他们上船搬运物资。
  江边就有茶馆,由于周赫煊带来的物资很多,立即吸引他们的注意,不片刻就有好几个人跑来询问情况。
  在得知周赫煊的身份以后,当地士绅迅速在码头上汇集。
  虽然李庄百姓非常愚昧,但当地士绅却很开明,同济大学等机构搬来李庄,就是他们主动邀请的。
  当时昆明的一些机构准备搬来四川,但遭到各地士绅拒绝,理由是“手长衣袖短”、“小庙供不起大菩萨”等等,唯独李庄士绅发出十六字电报: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
  “周先生,久仰大名!鄙人罗南陔,李庄区(国党)党部书记,欢迎周先生到李庄做客。”一个老者过来热情握手。
  周赫煊笑道:“罗镇长,叨扰了。”
  罗家是李庄的大族,罗南陔的侄子罗伯希还在成都当过第26集团军的办事处参谋,邀请同济大学迁来李庄就是罗伯希首倡的。
  罗南陔又介绍道:“周先生,这位是李庄舵把子范伯楷。”
  “范兄好!”周赫煊抱拳道。
  范伯楷连忙说:“不敢不敢,周神仙是洪门大哥,我在你面前只是小辈子。周神仙带这么多货来是做生意的?有啥子需要帮忙就说一声。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
  周赫煊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