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是谁?找周先生何事?”报馆员工问。
  郑汝霈说:“我是西沽郑汝霈,特来找周先生切磋武艺!”
  员工差点笑喷,指着总编室说:“周先生就在里头,你自己进去吧。”
  郑汝霈来到总编室外,也不敲门,而是高喊道:“西沽郑汝霈,特来拜会周先生,请求一见!”
  周赫煊起身开门,一脸懵逼地看着来者:“你好,有事吗?”
  郑汝霈抱拳道:“久闻先生大名,郑某粗通武艺,今日想要请教一二!”
  尼玛,什么鬼?
  周赫煊额头上冒出三根黑线。
  然而周赫煊不知道的是,此刻站在他面前的,正是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的郑证因,另外四人分别是:李寿民、王度庐、宫白羽和朱贞木。
  郑汝霈的武侠创作之路颇为离奇,宫白羽为了糊口写武侠小说,但他不懂招式,就请郑汝霈担任武术指导。由郑汝霈在纸上画下打斗招式,他再看图写成文字。
  后来宫白羽在写《牧野雄风》的途中患病,一度由郑汝霈代笔。直到宫白羽跟郑汝霈闹翻,郑汝霈才开始自创武侠小说,取笔名“证因”。
  至于朱贞木更搞笑,他跟李寿民是电话局同事。看到李寿民写小说能赚钱,于是自己也动笔创作,后世那些“一床数好”和“众女倒追男主”的后宫套路,就是朱贞木创造的。
  这些都是30年代的事情了,如今还未发生。
  周赫煊不清楚郑汝霈的底细,只能苦笑着解释说自己不会武艺,把孙家兄弟叫来陪这人慢慢玩。


第一百零二章 又一个入伙的
  “周先生真不会武功?”郑汝霈惊讶地看着周赫煊。
  “真不会。”周赫煊苦笑。
  郑汝霈道:“可我听人说,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三拳两脚打倒谦德庄的混混李二。还有人说你惯使铁砂掌,一巴掌过去,把李二的脸都打肿了,牙齿掉了好几颗。”
  周赫煊瞬间无语,这也太离谱了吧。他就狐假虎威,仗着褚玉璞的名头教训混混而已,居然被传扬成武林高手。
  “我不会武功,真想切磋的话,我给你找两个人来。”周赫煊走出去,对正在打盹儿的孙家兄弟喊道,“永振、永浩,有人上门切磋,你们过来接待一下!”
  “谁?谁要打架?”孙永振属于武痴,一听说要动手就兴奋起来。
  郑汝霈抱拳道:“在下西沽郑汝霈,擅使大刀、太极和查拳!”
  孙永振立即回应:“太谷孙永振!粗通形意和八卦。”
  “孙兄,我俩在哪儿练练?”郑汝霈笑问。
  “就街上吧。”孙永振朝外面一指。
  两人说着就要出门比试,报馆的员工觉得很稀奇,一个个挤到窗户口看热闹。
  “什么情况?”沈从文听到动静,好奇地问。
  朱湘喜欢新鲜事儿,他兴奋地说:“好像是有人要比武,快过去看看。”
  “同去,同去。”李寿民虽没练过武艺,但他会吐纳法,严格说起来算是曾修习内功。
  周赫煊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大堂,顿时哭笑不得,干脆也挤过去看好戏。
  大街上。
  两人相对而立,郑汝霈道:“孙兄请!”
  “额来了,你要小心。”孙永振说着就冲上去。
  孙永振并非直来直往,他脚下踩着从李景林那里学来八卦步,以弧形路线穿到郑汝霈侧面,兜拳直奔对方的腰部。
  “好狠!”
  郑汝霈连忙架拳躲开,那一拳若是打实了,很有可能断子绝孙。因为孙永浩要打他腰子,也即后世网络游戏中的“肾击”。
  孙永振一击不中立即游走,斜线踏步想要绕到郑汝霈身后。郑汝霈不得不随着他转身,还没站稳就趁机贴身冲撞,同时打出太极炮捶直攻中门。
  至此,两人功夫的特点已经显露无疑。
  郑汝霈走的是刚猛路子,不要怂,就是干。孙永振却像刺客,狠辣而致命,专门抽冷子攻击要害。
  两人越打越快,但围观众人却大失所望,因为他们打得不好看,跟混混街头斗殴没啥两样。
  特别是出招速度加快后,招式往往变形,哪有表演的时候那样精彩纷呈?
  猛然间,孙永振一拳击中郑汝霈软肋。与此同时,郑汝霈顶肩把孙永振撞飞,在地上滚了两滚才狼狈爬起。
  周赫煊不明就里,问孙永浩:“你哥输了?”
  “也不算输,那人也疼呢。”孙永浩说。
  郑汝霈何止是疼,他被揍得整个左半身都麻了,忍痛道:“孙兄好把式,是我输了!”
  孙永振憨厚地笑道:“额也被你摔了个四脚朝天,算平手。”
  怎么说呢,郑汝霈的功夫适合冲锋陷阵和群殴,反正就是刚就是猛。特别是一人单挑众多混混时,绝对大杀四方。孙永振则更适合小规模打斗,敌人数量太多他就施展不开。
  两人切磋一场,颇有些惺惺相惜。
  郑汝霈感觉这家报馆很有意思,跑去问周赫煊:“周先生,你的报纸还招人不?”
  “什么招人?”周赫煊没闹明白。
  郑汝霈笑道:“我觉得你这里不错,想留下来讨个差事。”
  周赫煊委婉地说:“报馆暂时不缺保镖。”
  “不是保镖,我是说想做报馆编辑。”郑汝霈道。
  “你做编辑?”周赫煊看着眼前五大三粗的汉子,那一手老茧,实在不像握笔杆子的。
  郑汝霈说:“校对也可以,我以前就在《京报》做过校对。”
  《京报》可是大报,可惜被张作霖查封了。周赫煊惊讶问:“你读过书?”
  郑汝桐突然跳出来说:“我二哥还当过私塾老师呢。”
  好嘛,原来是个文武全才。
  周赫煊脑子一转,有了好主意,他说:“我在小说版开三分之一个版面,用来刊登国术内容,就由你专门负责。”
  郑汝霈喜道:“好嘞,包在我身上。好像写文章都要笔名,周先生你学问好,帮我想个笔名呗。”
  “你随便取一个就是。”周赫煊狂汗,眼前这位太自来熟了,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
  郑汝霈冥思苦想道:“以前西沽破庙里那个瞎和尚,老说要证得因果,他待我不错,干脆我就叫‘证因’吧。”
  证因?
  郑证因!
  周赫煊诧异地看着郑汝霈,心想不会就是写武侠小说的郑证因吧?
  这位老兄在武侠小说史上影响力太深远了,草上飞、八步赶蝉、追云赶月等轻功,日月双轮、九连刚环、离魂子母圈等兵器,七星透骨针、金刚燕尾镖、梅花夺命针等暗器,都是郑证因写小说时创造的。还有并肩子、暗青子、架梁子、风紧扯活、点子扎手等江湖暗语,也是从郑证因开始才广泛运用于武侠小说,被后来的作家们继承借鉴。
  古龙曾说,他最佩服的武侠小说家,就是郑证因。看古龙的《大旗英雄传》等作品,就能察觉到郑证因的影子。
  说穿了,是郑证因让武侠小说更具专业性。因为他自己就从小习武,常年跟帮派打交道,对江湖事门儿清,不像其他作家完全靠想象。
  此人就像个江湖隐侠,建国后也未离开天津,且不再动笔创作小说,安安稳稳做平头老百姓。甚至连郑证因的邻居,都不知道他是个小说家,只把他视为性情古怪的老光棍(一生未娶,只与刀枪棍棒作伴)。
  周赫煊感觉很有趣,他虽然不能改变时局,却能改变身边的人和事。比如《大公报》提前复刊,北大提前复课,希望小学创立,李寿民、沈从文、朱湘、孟小冬、郑证因等毫不相干的民国名人,因为他而汇聚到一起成为朋友。
  从郑证因上门切磋,就可知《射雕英雄传》有多受欢迎。
  《神雕侠侣》做为续集故事,一经发表便引起北方读者追捧。周赫煊本以为,《大众》副刊撑死能有3000份日销量,结果实际情况出乎预料。
  《大众》创刊仅一周,销量便稳定在5000份以上,并且还在逐渐增加。好多读者购买《大众》,纯粹是为了看武侠小说,其他内容他们根本不在乎。
  郑证因上任做编辑后,他负责的栏目叫“国术丛论”,专门科普各种武术和门派的来历渊源。此栏目居然得到读者的颇多赞许,远比沈从文、朱湘他们编辑的散文诗歌更受欢迎。
  郑证因再接再厉,又详细介绍了查拳的基础套路和两路副拳拳法,甚至把招式画成图形刊载于报纸上。此举引来查拳传人的强烈抗议,但读者们却表示支持。甚至有人闲得蛋疼,居然照着报纸练武功……嗯,武术基础套路,应该有广播体操的健身功效吧。
  《大众》发行第二周,日销量已经突破6000,可谓长势喜人,商家们也开始主动寻求广告合作。只副刊的销售和广告收入,每月毛利润就达到5800银元。
  在民国办刊物,那是真赚钱啊。
  前提是你办的东西能卖出去,比如朱湘就自办杂志,结果亏得饭都吃不起。


第一百零三章 丈母娘看女婿
  天津站外。
  一辆辆骡车候在路边等生意,虽然汽车已经发明出来多年,但牲畜仍旧是中国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有人从车站出来大声喊道:“嗨,赶车的快过来几辆!”
  “来嘞!”车把式高兴地挥鞭子。
  叫车的却是个戏班子,林林总总二三十号人,光戏台道具就装了三大车。
  明天就是孟小冬复出登台之日,所以提前动身来天津,同行的都是她的家人长辈。
  大伯父孟鸿芳演武生和小丑,二伯父孟鸿寿唱文丑兼奏京胡,三伯父孟鸿荣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六叔父孟鸿茂演小丑,父亲孟鸿群演老生兼红生。孟小冬的母亲张云鹤、二妹佩兰、三弟学科、四妹幼冬,还有她的几位姑父、舅父,也要么唱戏,要么演奏乐器。
  孟家三代人出了九位名角,祖父孟七最有意思。他早年投过天平天国,从军十余年,一身好武艺,在英王陈玉成麾下担任戏班教师,战时打仗,闲时唱戏,也算武装文艺兵了。
  这整个一戏曲世家,戏班子全是家里人。放在后世绝对显赫,但在晚清民国却属于下九流,有钱没地位,通婚也基本选同行,嫁给名流富商只能当姨太太。
  他们主要在南方演出,甚至曾远赴菲律宾。但如今南边整天打仗,正好孟小冬又在北平购置了房产,干脆整个家族都搬来北平定居。
  装车完毕,开始启程,还喊了几辆黄包车由女士乘坐。
  孟小冬跟妹妹幼冬坐一辆,幼冬今年才九岁,但也已经出道登台,把老生唱得有模有样。
  旁边那辆车上,坐着母亲张云鹤和三弟孟学科。张云鹤扭头对孟小冬说:“老大,你也快满20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托人帮你说媒,倒真有个合适的。那人你也认识……”
  “妈,你别说了,我暂时没有结婚的打算。”孟小冬打断说。
  张云鹤见女儿反应强烈,狐疑道:“你有心上人了?”
  “没有,你别多想。”孟小冬矢口否认。
  张云鹤却了解女儿,柔声道:“跟妈说说,那人到底是谁?”
  “真没有。”孟小冬不耐烦道。
  “好好好,你的事你自己做主。”张云鹤颇为开明。
  历史上这个时候,孟小冬已经对梅兰芳暗生情愫,后来不顾家人反对嫁给梅兰芳做妾,严格来说属于三姨太。梅先生正妻叫王明华,因子女夭折,主动劝丈夫再娶以延续香火,于是有了第二任妻子褔芝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