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亚纳耶夫并没有出动核潜艇,也同样没有出动核武器,这不过是在这场大国之间的对话上面增加分量还有筹码而已。
就在马里奥总统怎么想方设法收场的时候,他很意外的收到了亚纳耶夫收场的回复,“我们可以答应你们的要求,马里奥总统,在阿拉伯海域撤去苏联的航母舰队。但是同样我们也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美国总统尽量控制着情绪,试图表现的平静一些。
“我知道你们的下手目标是中国的银河号,所以我希望美国总统在这场危机上高抬贵手。”亚纳耶夫回复道,“我们的要求就这么低,苏联的舰队会护送着银河号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请美国的舰队撤出霍尔木兹海峡之外的阿拉伯海入口。”
“我重复一遍,要么你们撤出霍尔木兹海峡,要么我们继续对峙下去。苏联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亚纳耶夫的底气很足,起码现在他知道美国人比苏联更加着急,因为他们要在这片海域展开搜救,但是横行无忌的苏联舰队却阻拦了他们搜救的步伐。
“好,我们可以撤出舰队,但是你们也必须立刻离开阿拉伯海域。”马里奥总统尽量在这一方面挽回一些面子。
“当然可以。”最终亚纳耶夫与马里奥达成了共识,现在立刻下达命令让双方的舰队都撤离那一片海域,美国人好展开救援工作。
亚雷金上校接到了来自海军总部的命令,他望了一眼同样也蠢蠢欲动准备撤离阿拉伯海湾的美国舰艇,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看来我们高层与美国之间已经达成了协议,这场危机算是结束了。”亚雷金舰长站在甲板上,夕阳映照着他的侧脸,在清爽的海风中,他从口袋里摸出一根香烟,默默的点燃叼在嘴上,望着美国企业号航母战斗群远去的身影,他也下达命令,除了红色乌克兰号和暴风号之外,库兹涅佐夫航母战斗群其他舰艇都跟随自己驶离这片海域。
“这件事终于结束了,亚雷金舰长。感谢你所做的一切,我们和美国人之间才没有挑动起一场战争。”协助他的大副说道,“并且我们保住了祖国的尊严。”
“结束?”亚雷金舰长笑着摇摇头,他转过头对大副说道,“只要美苏双方的对立和冲突没有终止,那么这样的事情还会越来越多,而且在战争爆发之前,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用军舰狠狠的撞击对方,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而已。”
亚雷金舰长丢掉了烟头,望着美国航母战斗群远去的身影,他的内心有些不安。
“这次的冲突对峙,真的已经结束了吗?”
第二百四十章 公关危机
中情局局长伍尔西并没有死心,当他听到马里奥总统要他到办公室解释一下为什么计划会变成这样的时候,伍尔西就知道自己的还是有机会来弥补所造成的损失。这是他唯一的补救方式,因为伍尔西要将另外一个计划呈现在马里奥总统的桌面上。
“在中国的货船走出霍尔木兹海峡的时候截获他们?恕我直言伍尔西局长,你是还嫌现在的局势不够乱吗?”马里奥一上来就否决掉了伍尔西的计划,他现在已经够焦头烂额的了,原本说好只是对付中国的货船,却没想到引来了一支苏联的舰队。
国内媒体批评马里奥的轻率,认为在阿拉伯海引起一场冲突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非常有可能导致中东的局势恶化。而共和党的家伙们也开始借机攻击他的政策,认为马里奥所做的一切是在挑起另外一场战争,两个世界大国之间的战争。人权主义者则认为因为美国官方的不恰当行为,从而导致了侦察机驾驶机组的悲剧发生。
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之下,马里奥自然不敢再在中东地区玩火了,所以伍尔西的政策才会遭到马里奥总统的冷落。
“你先下去吧,伍尔西局长,之后的问题我们之后在讨论,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解决美国社会和舆论的问题。所以现在请让我一个人静一静。”马里奥现在都不想看到伍尔西的样子,他直截了当的吩咐不想再见到他,“还有,如果我是你的话,就一定会对自己的情报部门下手,难道你没有发现这次的事件几乎是苏联人设计好的陷阱等着我们跳进去吗?”
听到这句话,伍尔西突然感到冰凉和刺骨的情绪扼住了他的喉咙,伍尔西有些僵硬的扭转头,看到的只是马里奥同样冰冷的眼神。
“我希望你能回去好好的排查一下最近的中情局高层,我可不希望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马里奥不急不缓的说道,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像一颗钉子直接插入伍尔西的心脏之中。
这一次自由的美国政府可没有再像以前一样纵容舆论了。整治舆论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公共知识分子,他们尤其是将目标放在了那些从苏联过来的公知身上,虽然这些人每天都朝着人类希望美利坚唱赞歌,并且表明只要美利坚还在一天,他们就不会停止对美国的赞扬,反正是怎么恶心怎么来。
首先行动的是美国的税务部门,他们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些隐蔽的财产账号,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有一笔不明的资金打到他们的账户上。发现这些倪端的税务部门默不作声,他们并不想因为这个打草惊蛇。
于是美国的警察部门开始行动了,同样公知们会犯俄国人最常犯的一个错误,酒驾。守株待兔的警察部门在他们醉醺醺的上车那一刻就立刻扑了上去,以酒驾的名义将他们逮捕,不过逮捕之后可不是送往警察局,而是被送到了中情局秘密羁押犯人的地方。
没有哪个贪生怕死的公知能在中情局的审讯面前撑过几回合,也顺便让这些人感受一下自由世界的制裁。在水刑的折磨之下很快公知就吐露出了真言。
“我说,我说,是苏联克格勃对外情报局将资金打到我们的账户上,他们还说了只要我乖乖的配合,他们就不会动我的家人。我就只知道这些!”
只有一根绳子系住的灯泡在一晃一晃,加盖了灯罩之后的光芒只能照亮一片椭圆的昏黄区域,自以为两边都收好处的公知们还幻想着自己能在美利坚和苏联之间赚个钵满盆溢,但是他们也没想到当个墙头草是有代价的。
“他们要你配合什么?”审讯人员将手指捏的咯咯直响,他拎起公知的衣领,狠狠的威胁道,“如果你们不说,那么接下来我就一根一根的掰断你的手指。”
“我说,我说,他们就是要我到美国来给你唱赞歌,越恶心越好,最好能在社会上造成舆论轰动。从而煽动民众。总而言之,就是美国政府做什么都是对的,这样才能增加美国民众的逆反心理。”
“比如有人批判美国政府,那么我们就会想法设法的攻击他,并且将美国政府的形象拔高到一个光辉的无可比拟的高度。将黑的说成白的,将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凡是美国政府所做的一切无论对不对,都是正义的。”
“那么,你们一共有多少人?”审讯人员继续逼问道。
“我不知道,我们都是单线联系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申请政治避难的苏联知识分子,很大一部分都是克格勃的间谍。”公知们哭丧着脸说道。贪生怕死的他一句话就将所有人出卖了,无论他们是不是间谍。
这样一来中情局对这些公知们的手段有了大致的了解,他们就跟之前的苏联宣传部官僚差不多同类人,只是苏联政府非常险恶的将这些人作为暗棋安插到美国之中。想象一下这些人一旦把持了社会舆论,将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
不过中情局现在总算有可以交付的成绩了,他们将这些公知描述成苏联派遣过来的间谍,目的就是要混淆美国民众的视听,现在中情局将要施展大规模的逮捕行动,将那些逐渐在美国产生影响力的苏联公共知识分子全部逮捕归案。
马里奥总统毫不犹豫的应允了这项行动,毫无疑问这为美国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提供了非常关键性的影响。那些还穿着睡衣的俄国人直接被破门而入的中情局特工以怀疑是间谍的借口逮捕归案。
“放开我,我是美国公民,你们没有权利逮捕我,这是自由的国家,不是独裁的苏联!”有些公知还想挣脱警察的逮捕,顿时就被自由国度警察的棍棒一阵招呼,打得他站不起身来。然后警察像托着一条死狗一样的夹住这些人的胳膊,将他们拉上警车。
这些公知们被逮捕可不会有人去为他们上书请愿,一来是因为平时吹捧美国的关系,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他们表示厌恶,二来,美国白人社会怎么可能去帮助一个俄国的移民。
美国政府自然在媒体上大书特书,将这些人描述成邪恶的苏联克格勃间谍,扰乱美国社会秩序的可怕敌人,美国政府表示将会加强苏联政治避难民众的管理。
这样夸张的报道自然吸引了民众的眼球,以至于一个星期之前还是沸沸扬扬的阿拉伯海对峙事件瞬间就被人抛诸脑后。不过代价就是移民局的局长被勒令下台。
正好印证了之前说过的那句话,民众的眼球只会抓住最新鲜的事物,政府犯下的错误他们也会因为新鲜事物的出现而选择忘记。不过接下来那些还想逃亡到美国的苏联公知们就开始犯难了。美国大使馆关闭了相当一部分的政治避难申请,就是怕混进了苏联克格勃安插的间谍。
而且看到去了美国的那一批最终落得这样的下场,其他的人也害怕了。他们不敢再像之前那样,跟苏联民众诉说美国的友好,平等和自由。因为最先过去的那批公众知识分子,就成了血淋淋的例子。
苏联的报道倒是跟美国截然不同,他们将那些公知比喻成叛徒的下场,并且告诫群众,看,这就是那些无脑的相信自由和民主的下场。人家根本没把你当做人,你还非得拿热脸去贴冷屁股。现在出事了吧?
在这次的美国版本公共知识分子迫害危机之后,原本盛行在苏联的自由思潮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他们感到失望和无助,原本最崇尚的国家变成了最厌恶的国度。恰好这一切的事件,同样算计在苏联对外情报局的掌控之中。
第二百四十一章 苏联英雄称号
1987年的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苏联驾驶员瓦西里·辛巴尔在狠狠的教训了挪威的战斗机之后,非但没有得到苏联方面的任何褒扬,反而那架战术编号为36的苏27战斗机也被封存起来,为了避免国际社会的指责,辛巴尔也被停飞处分了一段时间之后被调往其他的飞行连队,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三缄其口,不准说出这件事情的经过。
不过这次就不一样了,在阿拉伯海施展了手术刀的谢尔盖同志非但没有受到军队的处分,反而向一个苏联英雄一样受到了军队的表扬,国防部长甚至亲自为谢尔盖同志颁发苏联英雄称号的勋章,表彰他在这次对峙事件中的英勇行为。
国防部长亚佐夫同志甚至亲自为他颁发苏联英雄的勋章,从1979年至1989年只有69人获得过这样伟大的殊荣,绝大多数还是因为阿富汗战争中的英勇表现。而谢尔盖可以说是自从1989年之后首位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的士兵,以褒奖他在阿拉伯海上为维护苏联军队的尊严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亚佐夫同志站在颁奖台上,他并没有说出恭喜等之类的庆贺话题,而是一反常态的跟这些人讲起了一个故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