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离经叛道的苏尔科夫往往能够剑走偏锋的取得舆论攻势上的成功,这也奠定了他克里姆林宫灰衣主教的地位。在民众的眼中,他也是被评为最能代表苏联民众心声的一位国家领导人。
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策划之后,苏联宣传部门又推出了另外一部足以媲美《我是俄国侵略者》的宣传片,这次苏联没有打起霸气的口号,而是用悲情的手法引起民众的共鸣。
我们曾经是沙俄帝国的时候,被你们说是欧洲的野蛮人,文化的侵略者;
我们被预言将是下一个超级大国,我们被指是威胁世界和平的红色威胁。
那时我们拒绝接纳工业革命,你利用战争的炮火来强开门户;
当我们拥抱自由贸易之时,你责骂我们抢走你的饭碗。
1922年我们风雨飘摇,你们煽动国内反对势力,企图将我们绞死在萌芽之中;
1991年我们要整合分崩离析的加盟国,你说我们是邪恶帝国的入侵。
我们用共产主义挽救伟大的祖国母亲,你痛恨我们成为异己分子;
我们拥抱自由市场,你又憎恨我们抢夺市场。
我们反对造谣,你说我们践踏人权。
那时我们一贫如洗,你视我们为灰色牲口;
后来我们强大崛起,你怨我们令你国债累累。
我们的重型工业成就瞩目,你说我们是环境的污染者;
我们的商品开始贸易,你说我们是地球暖化的因由。
我们开采石油,你说我们断绝了其他国家的生路;
你们为石油开战,你说是为了解救水生火热的人民。
那时我们动乱无序,你说我们没有法治;
现在我们要依法维和,你说我们违反人权。
我们静默无声时,你说我们欠缺言论自由,被独裁统治。
我们不再缄默了,你说我们是被政府洗脑的仇外暴民。
为什么你这样憎恨我们?我们想知道。
“不”,你说,“我不恨你们,只是你们原本就是这样。”
我们也不恨你,只是,你了解我们吗?
“当然了解。”你说。“我们消息多的是,有美联社、路透社、还有英国广播电视台……”
很快同样一篇名为《我们欠了你们什么?》的文章开始在苏联的各大报纸上流传开来,很多人都难以置信这样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居然出自古板格式化的苏联政府。所以很快这篇文章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到引起西方媒体的注意。
第二百八十七章 加冕为王
很快那篇《我们欠了你什么?》也在西方的新闻媒体上传播了开来,就像西方民众认识苏联全靠BBC和CNN讲述一样,苏联宣传部同样利用电视新闻网和英国广播电视台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让世界看清楚,你们眼中的苏联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苏尔科夫在宣传方面的这一招的确独辟蹊径,相当于在无意之间化解部分西方民众对苏联的误会。新闻媒体对这则宣传的推波助澜也让民众意识到一件事情,政府对人民所说的话,是否只是他们愿意让民众看到的谎言。
1991年之后,收缩战线的亚纳耶夫已经不准备维持两极格局,而是收缩战线主动了退出了与美国的全球争霸和军备竞赛,一心一意的发展国内经济,并且偶尔为美国制造祸端让对方意识到苏联收缩战线,但不代表美国可以得寸进尺。
说来讽刺,曾经的红色主义浪潮席卷全球,苏联在五十年代的时候打造了连美国都害怕的宣传机器,而现在,苏宣部却只剩下苏尔科夫一个人力挽狂澜独战群雄。这篇可以算作是声泪俱下的讨伐檄文,虽然会在有些民众中起到作用,但是对于各国政府来讲,还是不痛不痒的牢骚而已。
“苏联的宣传机器主要针对的是民众,我们的想要成为人人畏惧的国家,只能成为最强大的那一位。我们的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的。苏联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靠的是寒冷的冬天跟纳粹在森林里拼杀,靠的是那八万辆坦克组成的,能推平整个欧洲的装甲部队。而不是刻意放弃自己简直的目标,去讨好其他的国家。”
亚纳耶夫很明白苏联所处的战略地位意味着无论苏联施行自由主义还是共产主义,都会受到作为头号敌人的美国政府的歧视。以为换一种主义和制度的就认为西方世界不再跟自己国家作对的那些公民,简直就是脑子进了屎。
“放眼望去整个欧洲大陆,能一对一跟苏联匹敌的国家还有哪些?英国已经是昨日黄花,法国和德国因为穆斯林难民的大量涌入形成的社会治安和经济的问题头疼不已。所以他们才会抓紧了所谓的红色威胁论在转移国内的矛盾。”
“一个我们已经厌倦了无休止的道歉和所谓的红色威胁论,俄国人的行事风格就是这样简单直接,哪个国家看不惯我们的做法就直接发动战争啊,当年拿破仑和希特勒两位在莫斯科城下也没有赢得最后的战争,所以我相信下一位挑战斯拉夫民族的国家也同样不会赢。”
这是亚纳耶夫在政治局的一次秘密会议中的讲话,当讨论到这个西方世界都将苏联视为洪水猛兽的时候,亚纳耶夫这样说道,简单直接直达人心,既然你们不愿意看到和平崛起,那么也就别怪我们踩在你们的尸骨上走向荣耀。
资本主义世界的崛起踩在了亚非拉殖民地的血债累累之上,苏维埃的成立踩在了俄国沙皇沾满鲜血的王冠之上,和平崛起不过是口头上说说的戏言而已。真正的大国崛起谁不是踩踏着旧时代一路走过来的?
不过显然苏联的宣传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满,虽然英国政府最近跟苏联签订了核电站的设备更新设施项目,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他反苏份子对苏联的宣传发起质疑。
“你们这群该死的苏联人,你们夺走了我们的运河项目,你们承包了英国的核电站更新计划,你们在可怜的苏格兰,爱尔兰赚取了大量合法的不合法的灰色的收入,现在却反过来指责我们污蔑你们,陷害你们?”
口不择言的BBC电视台主持人鲍曼这样说道,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针砭时弊,BBC在嘲讽社会主义世界的确有自己的一套。何况上一次采访苏联对外部长时候的电视台辩论,BBC几乎是以惨败的方式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面对BBC的挑衅,苏宣部立马展开了反击,同样在苏联的电视台上,主持人针对近日以来英国电视台发表的言论展开了反驳,与英国那位大腹便便的电视台主持人不一样的是,苏联特地换上了年轻有活力的主持人,来对BBC展开一场反驳。
“BBC的电视台主持人,恩,尤其是那位近期对苏联的宣传发表见解的那位,让我感觉英国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总是喜欢用一种愚蠢的方式去猜测别人的善意。在资本主义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苏联还愿意与英国签订大的订单,并且为他们滞销的商品找到一份出口,养活那些被资本家压榨的可怜工人。而他们却反而不懂得感激,反过头来指责我们害他们没有了活路。”
“无知,肤浅,幼稚,庸俗,可笑之极。所以我建议这位主持人重新回小学重新进修一下,这么糟糕的逻辑是小学教师的错?还是他父母的错?”
苏联电视台的主持人一针见血的指出英国人的不要脸,反正抨击外国政治是苏联的特色,说的再过火也不会有克格勃的特工上门找你麻烦。在痛斥了资本主义的腐朽的之后,他们自然要对国家歌颂一番。
这一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官方说法,而是主持人用一段浪漫主义的手法将它表述出来。让人恍然有一种错觉,这真的是两年前枯燥而又无聊的苏联官方节目吗?
“而我的祖国母亲,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动乱和发展之后,终于走到了这令人瞩目的一步。我骄傲地看着你一天一天的强大,最终成为正义与未来的化身。希望欧美所有国家都清楚,我们强大的国家一直都是以智慧与力量统治这个国家。我也相信以后的所有领导人会使用谨慎的手段和强大力量来维护这个国家。但,真正的胜利,是鼓舞人民心中的斗志,以及忠于伟大的人民。”
坐在电视机前的人从昏昏欲睡的表情变成目不转睛盯着屏幕,犀利而又精彩的评论为这位主持人赢得了不少的喝彩还有掌声。
“总有一天,没落腐朽的资本主义世界将会走到尽头。而苏维埃,终将加冕为王。”
第二百八十八章 波黑屠杀事件(上)
就在波黑的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波黑塞族军队却突然传出了非人道主义大屠杀的丑闻。原本在战争禁飞区域执行侦察任务的F4战斗机在飞跃过某一片山区的时候突然遭到萨姆防空导弹的拦截,击中了战斗机的尾翼之后,飞行员被迫跳伞。
同时这些飞行员在战斗机上利用电子设备侦查到了波黑塞族军队在大规模处决国内叛乱的穆斯林反对派士兵的画面,在飞行员逃脱了波黑塞族的围追堵截之后,他们终于将情报送到了总部,并且将卡拉季奇军队的血腥行为公诸于世。
然后这些战俘屠杀和处决事件震惊了国际社会,也使得巴尔干半岛这个欧洲火药桶更加的阴云密布。
风水轮流转,之前指责克罗地亚的穆斯林士兵屠杀无辜的塞尔维亚人,现在又变成了塞尔维亚人处决手无寸铁的克罗地亚士兵。对此,支持波黑塞族的亚纳耶夫还特地的斥责了卡拉季奇一番,询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意外。
“我三番四次的向你声明,绝对不能因为种族冲突的仇恨而让军队采取大屠杀,卡拉季奇总统,你是不是想要被海牙国际法庭通缉才感到满意?”亚纳耶夫极力的压制住内心的愤怒,卡拉季奇违背自己的命令也就算了,没想到波黑塞族军队居然废柴到连两个飞行员都抓不到,还让对方上演了一出真实版本的《深入敌后》。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处决的克罗地亚和穆斯林士兵歼灭了我们一整支运输队的后勤人员,我们足足围追堵截了两天才将这伙人全部捉拿归案,后来因为士兵情绪激动而处决掉。后来放心吧,我们能搞定的这件事的……”卡拉季奇试图向亚纳耶夫解释事件的经过,但是却迎来亚纳耶夫劈头盖脸的一顿痛骂。
“狗屎,你们能搞定个屁,真以为我没看过那些录像和照片吗?”此时亚纳耶夫的语气已经变得很严重了,尤其是当他看见那些克罗地亚的穆斯林士兵跪在地上被塞尔维亚人处决的场景,他就知道有些事终究躲不过去。
“视频中的波黑塞族士兵可不是什么情绪激动而导致的走火,他们是直接有计划有规律的屠杀。现在克罗地亚政府军已经将这件事捅到了联合国的人权组织上,我想很快就有回复了,而且是针对你这位波黑塞族总统的回复。到时候很有可能在海牙国际法庭发布的通缉名单上找到你的名字,哦对了,海牙可是有权利将总统判处死刑的。”
现在可不是二战那会可以制造卡廷惨案的时候,五位常任理事国拥有豁免权,但并不代表你一个小国家可以拥有同等的权利。屠杀的罪证已经交付到英国人的手中,支持克罗地亚的英国佬想必现在非常开心的看到这档子事情的发生。
毕竟战争引发的穆斯林难民潮让其他国家都感到头疼,大量难民的涌入让他们开始考虑尽快的结束这场影响欧洲的动乱。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