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虽然笨重,但功率增大也更加安全,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大型机械上。
如果柴油发动机研发成功,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直接应用在轿车上可能不大现实,但对于卡车,或者是骏马集团正在研究的农用机械上,应用前景还是极为广泛的。
“鲁道夫,鲁道夫·狄赛尔。”富兰克林没有抢功劳的意思,到了他这个份上也没有必要。
鲁道夫·狄塞尔,这个名字可真是如雷贯耳,未来的柴油发动机直接使用了鲁道夫的姓氏命名,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没想到这位发明家如今居然在骏马实验室工作。
“天才的提议,帮鲁道夫组建一个研究团队,由鲁道夫直接负责。”既然研究所里有这样的人才,李牧当然要人尽其用。
“鲁道夫现在是我们的一级研究员,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团队,他手下有20个人,用不了多久,他的研究就会出成果。”富兰克林还是很不错的,骏马实验室的晋升机制,也保证了不会埋没人才。
李牧为骏马实验室制定了规范了晋升制度,所有骏马实验室的成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只要设想获得运营委员会的通过,就可以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级别也会获得相应晋升。
这种晋级制度在21世纪司空见惯,但在19世纪,就很有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味道。
要知道这年头的知识还是被垄断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没有获得知识的途径,所以相对来说,科技界是一个比较僵化的群体,在商界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企业得到相应发展,进而获得相应地位,科技界则不行,这是一个论资排辈非常严重的群体,除非有特殊背景,否则只能按照潜规则一步一步来。
“达米恩神父怎么样?”李牧还记得那个为了一群麻风病人,就把自己自我流放的神父,这样的人不管在任何时代都应该受到尊重。
从夏威夷返回纽约之后,李牧就把达米恩神父安置在骏马实验室,为了让达米恩神父安心工作,李牧成立了生物实验室,从英国剑桥三一学院高薪聘请了数位研究人员,作为达米恩神父的助手。
这个绝对算是高标准严要求了,剑桥医学院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所医科院校,那里的毕业生一向都是各大医院的香饽饽,在李牧聘请的人才里,有一位叫迈尔斯·威廉姆斯的人,曾经是剑桥医学院的教授,这样的人放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资格领导一所实验室的。
“达米恩先生很好,工作努力,待人和善,不过神父先生最近打了一份报告,要求在实验室内建设一所教堂。”富兰克林虽然嘴上说的好听,不过言语间对于不务正业的“神父先生”颇有微词。
不过这也很正常,神父嘛,就应该有所教堂,达米恩这个神父才算是名至实归,否则的话可就成了“云游僧人”。
“实验室里不能有教堂吗?”李牧从来不干涉实验室的具体运作,富兰克林虽然是实验室的顶领导人,但整个骏马实验室实际上是在运营委员会的管理下运营,富兰克林也不能完全做主。
这个运营委员会,实际上是由骏马实验室下各个研究所的领导人,以及研究人员代表组成,运行方式就和美国参众两院差不多,遇事的时候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这个口子不能开啊,达米恩神父是天主教,如果在实验室内修建一座天主教教堂,那么要不要为东正教教徒也修建一座东正教教堂?如果新教也提出类似要求怎么办?所以这种事一定要慎重。”牵涉到宗教问题,富兰克林也不敢怠慢。
李牧还真没想那么多,要是按富兰克林这么说,那说不得还要修建佛教的寺院以及清真寺,这就有点太扯了,这里是科学实验室,不是宗教博览会。
“好吧,随便你们怎么做,不过要注意工作方式,不能影响到达米恩神父的工作积极性。”只要不影响到工作,李牧一向是放任自流。
达米恩神父目前的研究方向还是麻风病,虽然还没有出成果,但李牧不着急,这是一项有利于全人类的工作,需要李牧保持极大的耐心。
当然了,说道“全人类”这绝对是唱高调,李牧看重的还是生物产业带来的利益,相对来说,麻风病产生的利益并不算多,李牧把目光放在未来,等到麻风病的研究告一段落,李牧马上会为生物实验室寻找新的方向。
要确定工作方向,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很困难,但对于李牧来说,这种事却非常容易。
最简单的一个办法,现在只需要囤积一些发霉的水果,然后就能给达米恩神父找到一个最好的工作方向。
对的,李牧知道青霉素最初发现就是从发霉的水果里,至于是哪种水果,以及发现过程,这李牧就不清楚了。
不过这恰恰是生物实验室存在的意义,李牧提出研究方向,提供海量资金,如果这样还不能让生物实验室出成果,那活该达米恩神父会籍籍无名一生。
就算是达米恩神父愿意默默无名,恐怕迈尔斯·威廉姆斯也不愿意。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人在挖我们的墙角,今天有一个低级研究员提出辞职,据说是要前往欧洲工作,虽然因为他的级别比较低,不会对研究工作产生什么影响,不过我还是没有批准。”富兰克林随口报告了一个新情况。
“想辞职可以,不过辞职之后在五年内不允许从事相关工作,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想走就让他走。”人往高处走,李牧也不是不通人情,但如果是以损害骏马实验室的利益为前提,别说是跑到欧洲,就算是跑到月球上,李牧也能让人付出代价。
第464章 价值
树大招风,以骏马实验室在目前科技界的地位来说,被其他科研机构挖角实在是太正常了。
即使是骏马实验室等级最低的一个初级研究员,到了其他科研机构内,都有可能主导一个项目,最主要的不是能力如何,还是研究方向和整合能力,在这两个方面,骏马实验室都有突出能力。
研究方向就不用说了,李牧到目前为止,虽然不涉及具体研究,但在科研方向的把控上还发挥着主要作用,骏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全都是最容易出成果的项目,这是骏马实验室领先于其他科研机构的根本原因。
至于整合能力,这要得益于骏马实验室完善的管理制度,虽然拥有数百名员工,好几个子类实验室,但骏马实验室的管理仍然称得上是井井有条,这一点领先其他科研机构很多,即使是和骏马实验室关系最好的卡内基材料实验室,在管理上仍然和骏马实验室有很大差距。
关于这一点,李牧真没藏私,不管是卡内基还是洛克菲勒,来骏马实验室参观的时候,李牧都没让人把骏马实验室的具体管理规定藏起来秘不示人,只是在这个《成功学》、《管理学》尚未大行其道的年代,还真没几个人重视管理这方面的学问,纵然是卡内基、洛克菲勒这样的一时人杰也是一样。
对于挖角,李牧也是早有防范,骏马实验室所有员工入职的时候,都签有带保密性质的入职合同,其中就有有关离职方面的规定,所有解码实验室的员工,一旦离职,在五年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如果违反这条规定,骏马实验室有权作出相应处理。
这个“处理”当然不仅限于控告。
虽然自从搬倒特威德之后,李牧表现的人畜无害,甚至因为筹办全美汽车拉力赛,李牧在美国传媒业大大刷了一波好评,但没人认为李牧从此金盆洗手,不再使用暴力手段对付自己的敌人,反而因为李牧的收敛,更加使人警惕。
也不是所有人都警惕,比如正在佐世保无烟火药工厂视察的明治政府工部卿伊藤博文。
1875年的伊藤博文已经44岁,这个年纪在21世纪虽然正值壮年,但在19世纪,这个年纪已经逐步进入暮年。
不过对于伊藤博文来说,他的政治生涯才刚刚开始。
伊藤博文出生于常州蕃一户贫民家庭,成年后曾前往英国学习近代海军技术,明治维新后,时任工部卿的伊藤博文主张全面学习欧美诸国,从政治制度到风俗习尚,伊藤博文主张全面照搬,位于佐世保的无烟火药工厂,就是在伊藤博文的坚持下成立的。
作为明治政府内最激进的改革派,伊藤博文最初主张全面和骏马集团合作,在日本完整的复制一个骏马集团。
这个主意打的不错,但在前期接触中,李牧所表现出来的反日情绪,另伊藤博文感到不安。
所以,伊藤博文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合作上,而是另辟蹊径,准备依靠自己的方式,建立日本的现代军工业。
“骏马集团的创始人李牧是华人,这样的人却得不到清帝国的重视,只能美国国籍,在美国创立起诺大事业,这是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幸事!华人能够做得到的事,难道我们大和民族就做不到吗?事实证明我们做得到,我们现在的无烟火药工厂就是证据,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所能做出来的成绩不会比华人差,也不会比西洋人差,总有一天我们能够证明,我们大和民族才是真正优秀的民族,高贵的民族。”伊藤博文也是一名狂热的种族主义者,不管在任何场合,伊藤博文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宣传“种族优越论”,提升日本人的自信心。
说实话,伊藤博文的话经不起推敲,日本这个国家,大和民族这个民族,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目前来说,对于人类进步都没有任何贡献可言,日本没有“四大发明”,也没有“工业革命”,他们唯一的作用大概是增加了人类的人口基数,提高了人类的基因多样性。
这种情况下,想要提升日本人的自信心,当然只能靠吹。
伊藤博文自己也知道自己是在吹,不过吹牛这种事儿,吹的多了,也就成了真的,连自己都深信不疑。
“先生说的极是,我们今天所做的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您的领导下,日本一定会出现自己的骏马集团。”说话的是无烟火药工厂厂长野口重山。
野口重山拥有和伊藤博文相似的经历,出身于平民家庭,早年前往欧美游历,只不过伊藤博文学的是海军,野口重山学的是化学,所以野口重山才得以担任无烟火药工厂厂长。
“一定要有信心,虽然目前我们所做出来的成绩还不多,但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可以做得到,我们能够做得到……”伊藤博文的语言很有煽动性,如果放到21世纪,即使是不当政治家,放到传销集团里,伊藤博文也是一把好手。
“以前人们或许还有疑虑,但自从我们的无烟火药成功生产出来之后,所有人都对此坚信不疑。”野口重山表情坚定,表现出来的心悦诚服恰到好处。
单从规模上说,日本人确实是大手笔,为了使无烟火药工厂拥有足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日本政府在佐世保划出了一块军事禁地,面积足有十平方公里之多,包括日本人在内,不管是谁闯入这个区域,守卫都有权将其就地击毙。
明治政府还是没钱,无烟火药工厂的面积虽然大,但厂房就不怎么样,别说钢筋混凝土,连砖石结构都说不上,使用的居然还是木质结构建筑。
这样的房子在日本很常见,日本地处地震高发区,建筑首先要抗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