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目前所知,格罗弗·克利夫兰和本杰明·哈里森都有可能参加下一任总统大选,李牧和他们俩的关系都不错,支持谁都没关系,不管是谁上台,都会给李牧最大程度的支持,所以李牧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到时候再说吧,万一本杰明·哈里森不参选呢?
  那李牧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我才不会和那些民主党籍的议员们吃饭,就算请他们吃饭,他们也不会支持我的提案,其实通不过也没关系,我能提出这个议案,就表示我没有尸位素餐,这就够了——呃,你刚才说什么?你要回清国吗?”阿瑟根本没有听清李牧刚才说什么,见到李牧实在是太高兴了,虽然是工作时间,阿瑟还是忍不住喝了一杯。
  李牧和阿瑟并没有在总统宫见面,而是在落樱湖畔李牧的家里,李牧不想去总统宫,每次去李牧都感觉很压抑,落樱湖更好,至少这里是李牧的地盘,李牧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不,我不回,是里奥,里奥代表远东公司去清国,如果清国不能满足远东公司的要求,那么里奥或许会采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或许到时候会需要太平洋舰队的配合。”李牧把严顺的个人行为隐藏在远东公司的集体决策内,这样谁都没理由反对。
  远东公司不是李牧一个人的公司,洛克菲勒、J·P·摩根、亨利·杜邦,甚至阿瑟都是远东公司的股东,李牧和洛克菲勒只是远东公司的执行董事,让严顺以远东公司的名义去清国,那么就成了远东公司开发清国市场的行为,这样一来,无论严顺做什么,都可以让人接受。
  别小看企业的作用,现在还是十九世纪,企业行为很多时候都是政府行为,鸦片战争就是东印度公司一手推动的,所以如果严顺开发清国市场的行动受挫,那么不管严顺到时候做什么,都很符合企业一贯的作风。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远东公司在吕宋不是做的很好吗?”或许是喝了酒的缘故,阿瑟的反应有点慢,但是在注意到李牧无奈的表情后,阿瑟马上就反应过来:“好吧,好吧,为了给所有的股东争取更多的分红,远东公司应该不断开拓业务——你们这帮人真是,从来就不肯消停一点。”
  阿瑟说的很对,很多时候,政客的行动力和商人相比简直就太滞后了,什么人对于扩张最热衷?不是政客,也不是军人,而是商人,对于扩张,政客要承担风险,军人要承担伤亡,商人付出的只是成本,一点点钱而已,但是如果成功,就可以获得十倍百倍的利润,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
  “消停?怎么消停?继续深挖美国市场,或者开发欧洲市场?不不不,美国市场要深挖,欧洲市场也要开发,但是远东市场才是未来最大的利润增长点,和美国、欧洲相比,清国就是全世界最后一片肥沃的处女地,英国人和法国人靠鸦片打开了清国国门,但是并没有打开清国市场,我们获得的好处也仅仅只是可以在清国自由经商而已,这里的‘自由’还是要加引号的,如果可以彻底开发清国市场,你有没有想过对美利坚来说意味着什么?”李牧开始秉承财帛动人心,阿瑟虽然是政客,但是阿瑟也同样是商人,李牧相信阿瑟能听懂。
  阿瑟确实是听懂了,和开发欧洲市场相比,很明显是开发清国市场更简单,至于深挖美国国内市场,这一点不用急,反正肉烂了都在锅里,尤利西斯·格兰特在任期间制定的那些政策还在发挥作用,欧洲企业进入美国都要受到极大限制,这些规定并不符合“自由贸易”的精神,但是谁在乎呢,和国家利益相比,精神!
  呵呵。
  李牧的态度很简单,当初英国人和法国人通过鸦片战争迫使清国打开了国门,现在美国也能故技重施,如果远东公司在清国的开拓行为一帆风顺就算了,如果不行,那么远东公司就需要太平洋舰队的支持,哪怕通过战争手段迫使清国屈服,那也是值得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列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拳只是个导火索,即便没有义和拳,也会有其他导火索,落后就要挨打,施暴者很多时候最根本的底气在于,打你是因为打得过你,至于那些理由,仅仅只是理由而已,就和那个不知道应不应该戴帽子的小白兔一样。
  阿瑟没有想到的是,李牧确实是想发动战争,但是发动战争的目的并不是打开清国市场,或者说并不仅仅是为了打开清国市场,李牧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政府,这其实和美国的利益也不冲突,推翻清政府之后,难道建立的政权就会封闭国门吗?
  肯定不会。
  “里姆,事情没那么简单,你也知道英国人和法国人对清国市场垂涎已久,英国人和法国人不会坐视我们在清国为所欲为,清国和琉球、吕宋不一样,这个市场太大了,我们美国吃不下。”阿瑟对于时局的判断还是很清醒的,李牧都知道清国是全世界最后一块肥肉,英国和法国当然也知道,所以这些年来清政府才能维持统治,慈禧太后要不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清政府恐怕早就被那些蠢蠢欲动的地方督抚取代了。
  “切斯特,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美利坚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现在世界各国都在清国角力,我们都知道清国有无数的利益,谁都想独占,即便不能独占,也不能被其他人拿走,所以我们能不能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说:门户开放。”李牧向阿瑟提出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或许提出的早了点,但是肯定可以转移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注意力。
  嗯,原本应该还有俄罗斯人的,但是俄罗斯人现在元气大伤,没有精力考虑清国的问题,随着海参崴州的成立,俄罗斯人也要开始考虑西伯利亚的安全,和清国相比,西伯利亚才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
  在另一个时空中,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在1899年提出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的核心是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这其实就是个分赃协议,根本没有考虑到清国的反应,实际上西方列强也从来没有考虑过清国的利益,这一点西方人一直都很务实。


第881章 默契
  另一个时空“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时候,美国刚刚赢得美西战争,踩着老牌殖民国家西班牙的尸体,在国际上正式提出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力量的自我诉求。
  当时的世界上,非洲已经被瓜分完毕,大洋洲是英国的禁脔,清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之所以还能保留着“半封建”,不是因为清国的统治基础有多么的强大,而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相互制衡,谁都不允许一家独大,所以美国才有提出“门户开放”的机会,最起码这样,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可以把精力放在怎么榨取利益上,而不是防备彼此。
  李牧和阿瑟之间的关系很亲密,亲密到李牧面对阿瑟的时候,不需要有任何隐瞒,哪怕是“门户开放”这样很不利于清国的政策,李牧都可以无所隐瞒。
  因为李牧很清楚,只要是阿瑟当政,如果有一天,李牧需要阿瑟提出“门户关闭”,阿瑟也会尽力配合,所有的政策都是为利益服务的,阿瑟会把美国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吗?
  不一定,阿瑟没有那么伟大。
  “门户开放,很不错的想法。”阿瑟没有第一时间领会“门户开放”的精髓。
  “是的,门户开放,你知道清国的现状,那是一块肥肉,足够让很多人疯狂,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可能独霸清国市场,我们更不可能,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尽量强调美国的存在,而是给大家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在公平的前提下大家可以竭尽所能,但是所有的行为必须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远东不再是肆无忌惮的猎场,而是我们所有人公平竞争的游乐园,赢了固然好,输了也别抱怨,哪怕得到的不够多,也比一点都得不到来得好。”李牧很需要一个空间,如果大家都把目光放在赚钱上,那么李牧就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而且还不会引人瞩目。
  很现实的一个问题,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他们派往清国的代理人都是白人,和清国格格不入,他们站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人认出来。
  李牧的人不一样,李牧手下大多数都是华人,肤色给了他们无法替代的亲切感,他们可以轻松融入清国的人群中,以最快的速度被清国人接受。
  这样一来差距就很明显了,不管是开拓市场还是宣传蛊惑,华人总是占据着先天优势,等到英国人和法国人意识到清国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反应,感谢这个时代滞后的消息传播速度,也感谢英国和法国繁琐冗杂的决策体系,等英国人和法国人反应过来,清政府应该已经被推翻,到时候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只能接受,不管到时候清国的土地是谁做主,英国和法国都只能选择合作,至于俄罗斯人,李牧根本没有考虑,俄罗斯人现在自顾不暇,海参崴州成立之后,十年之内,俄罗斯人应该没有能力东进。
  “只是商业开拓?我感觉你的计划应该没有这么简单,看看你是怎么对待美国华裔的,也就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否则我感觉你会把所有的华人都移民到美国来。”阿瑟不相信李牧的话,或者说阿瑟不相信李牧这么折腾就只是为了赚钱,如果只是为了赚钱的话,那么李牧有很多选择,根本没必要煽动阿瑟提出什么门户开放。
  不能怪阿瑟多想,李牧以前对华裔的维护,表现的实在是太明显了,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几乎所有人都是外来人口,洛克菲勒是法裔,J·P·摩根是英裔,他们都没有表现出对自己族裔有太多的倾向性,只有李牧,李牧对待华裔的态度实在是太过殷勤,这很难不让阿瑟发散思维。
  “当然不全是,切斯特,我恨清政府,非常恨,你想象不到的那种恨,这和我的族裔无关,和我的出身无关,我只是认为,如果换一个政府,会更加务实的和我们进行合作,而不是一味的怀疑和抗拒,我认为有些事你应该是了解的,我和骏马集团从来没做过对清国不利的事,但是清政府却没有给我应有的尊重,所以切斯特,里奥回清国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同样也是为了创造更好的贸易条件,我认为这是值得的。”李牧承认,严顺回清国目的不纯,但是和阿瑟想的不一样,李牧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赚钱,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即便没有李牧的参与,清政府的统治也没办法维持太长时间,这个政权先天不良,现在又不能与时俱进,它的存在和世界格格不入,对外无法适应国际潮流,对内毫无改进维持一天是一天,连清国统治者都没有信心带领清国崛起,和西方国家抗衡。
  本来当初清国的成立就是个意外,当时的清国统治者也没有想到明国会败得那么快,“窃据”这个词用在清国身上再合适不过,他们有又哪来的信心万寿无疆?不过就是过一天算一天罢了。
  李牧所说骏马集团在清国的行为受限,其实也不仅仅是骏马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